教育改革背景下高校教师心理问题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2016-11-29齐瑞杰山西财经大学山西太原030000
齐瑞杰(山西财经大学,山西 太原 030000)
教育改革背景下高校教师心理问题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齐瑞杰
(山西财经大学,山西 太原030000)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经济、文化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教育改革也正处于如火如荼的发展阶段。在改革背景下,国内市场对高校人才提出了全新的要求,要求高校能够培养出具有高素质应用型的人才。高校教师作为高校人才培养的主力军,不可避免的产生了各种压力及心理问题。本文在对于此问题现状的了解下,进行相应的对策分析。
教育改革;高校教师;心理问题
一、高校教师出现心理问题的原因
(一)过大的工作压力使教师出现心理健康问题。教师的工作特点决定了教师的工作状态可能延续到一整天。长时间处在强大的压力之下,势必导致人的心理憔悴,精神状态不佳。久而久之会不同程度地患上心理疾病。心理学认为:适度的工作压力可以排除心中的空虚和郁闷,令人振奋,给人奋发向上的动力,有利于提高工作和学习的效率;相反,过度的工作压力会给人带来苦恼、烦闷,使人感到焦虑、心悸和沮丧,使人产生生理和心理的失调反应,导致心理疾病的产生。可见,教师过大的工作压力是是导致教师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过多过高的教师角色期望使教师出现心理健康问题。教师的工作对象决定了要对国家、社会、学校和所有学生的家庭负责。国家和社会期望教师充当知识的传播者、集体的领导者、模范公民等角色;家长和学生期望教师是知识博大精深,无所不知、无所不晓的学者型教授型人才;而学校总是期望他的教师是出色的纪律维护者,业绩突出的教育者,遵纪守法、指到哪里打到哪里的好员工。众多的角色期望综合在一起,会给教师造成过重的心理负担,从而会导致教师的心理失衡,出现心理健康问题。
(三)不够完善的教师评价体系影响教师的心理健康。目前,我国教师评价主要采用终结式的评价方式,并且把评价结果与奖惩相结合。这种评价方式只评价到了教师在学生学习成绩方面所做的工作,忽略了其它众多方面的工作,如教师改变学生的思想道德、人生观、价值观和行为习惯等多方面所作的努力。另一方面,这种评价方式的公平性也有待进一步改善。教师的业绩只从学生的考试中反映出来,忽视了班级学生各方面的差异所导致的学习成绩差异。单独把学生的一次考试成绩作为评价教师的唯一依据,显然对教师是不公平的。所以,教师如不能接受这种评价方式,评价的结果就会对教师的心理产生很大影响。
(四)教师的劳动报酬很难反映教师劳动价值使教师出现不平衡心理。一方面,当前教师的报酬水平还是难以反映教师的劳动价值。教师的劳动价值很难有一个明确的量化标准,无法计算出一个准确而合理的数目来。另一方面,当前一些较贫困地区由于地方财政不足,这些因素都对教师工作心态的稳定,对教师的心理情绪有一定的影响,出现一些抱怨情绪。
二、高校教师心理问题的对策分析
(一)个人层面的对策。
1.调整心理状态并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保持良好的心态对人体很有帮助,可以协助机体调节到最好的状态,从而提高机体的免疫力。遇到问题要做到换位思考,多想积极向上的一面,还应善于倾诉,把心中的不快吐出来。并坚持锻炼,积极培养自身的兴趣爱好,参加体育活动等。
2.处理好个人与家庭的关系。高校教师在扮演教师角色之外,同时扮演着父母、子女、妻子或者丈夫等多种社会角色。家庭是高校教师情感的港湾,也是高校教师努力奋斗的力量的源泉。当高校教师面临沉重的心理压力时,家庭便是能够给予高校教师温暖与关怀的地方,而这一切都建立在温馨舒适的家庭氛围的基础之上。只有在温馨舒适的家庭氛围之下,才能使家庭成员以积极的方式表达自己对家人的爱,才能使高校教师在温馨的家庭氛围之中化解自己的心理包袱。 因此,家人应该给予高校教师更多的理解与支持。
(二)学校层面的对策。
1.建立专门的教师心理辅导机构。在减轻高校教师的教学压力的同时,更加重要的是要针对高校教师心理健康问题展开相应的培训和辅导,在学校关注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不仅要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更加重要的是要针对高校教师心理健康问题展开相应的培训和辅导,包括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知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与保健,包括在教育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等。
2.提高高校教师的薪酬水平,完善高校激励机制。高校应该从激励角度出发,提供多元化的奖励机制,满足高校教师对追求自我发展的的需求。如提供培训学习机会、外出调研考察机会以及帮助教师解决住房、子女教育等困难,全面关注高校教师多元化的需求,解决高校教师在家庭、住房方面的后顾之忧,并通过提供各种激励因素进而提高高校教师的满意水平,满足高校教师的精神追求需要和自我成长发展需要。
同时,高校应该针对不同年龄层次的教师提供不同的激励方式。对于年轻的高校教师应该为其提供较多的再教育和学习、发展机会,满足其对于事业的偏好与追求;对于中年教师,则应注重于帮助解决其子女教育问题,解决中年教师因为家庭所带来的主要心理压力;对于临近退休的高校教师,则应该积极帮助其解决即将退休时所面临的退休养老问题。总而言之,高校应该加强与高校教师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尽最大可能地满足不同层次教师的不同需求,达到激励效果的最优化。
(三)社会层面的对策。重视高校教师心理需求,关注教师心理健康问题,首先要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提高高校教师的社会地位,全社会对高校教师往往抱有较高的社会期望值,认为高校教师的工作时间比较少、工作压力小、社会地位高、接受的教育水平也比较高,进而不大可能会出现心理健康问题。这是一种片面的认识,首先应该正确、客观地看待高校教师,应该将其看作普通的社会成员,以平常人的眼光看待高校教师,改变高校教师是“万能”的这一错误的认识,应该给与高校教师更多的人文关怀,在关注学生心理健康的同时也应该重视高校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
[1]王青.高校教师职业倦怠和心理健康关系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3(14).
[2]余水.高校教师心理健康水平及其发展性研究的评述[J].铜仁学院学报,2013 (04).
[3]郭俊.新时期高校教师职业压力及心理调适[J].南都学坛,2013 (02).
[4]吕部,部宗茂,陈伟.高校教师工作压力研究述评[J].宿州学院学报,2013 (03).
[5]喻瑶.高校教师心理健康状况及成因分析[J].湖北社会科学,2010(09).
G433
A
1671-864X(2016)05-0158-01
齐瑞杰(1990—),男,汉族,硕士,山西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教育经济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