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校社会工作实务模式的变迁

2016-11-29魏安逸西北大学陕西西安710127

人间 2016年14期
关键词:实务社工社区

魏安逸(西北大学,陕西 西安 710127)

学校社会工作实务模式的变迁

魏安逸
(西北大学,陕西 西安710127)

学校社会工作作为社会工作领域之一,其实务模式的形成及演变也成为关注点,对发达国家模式发展的了解,才能更好的指导我国学校社会工作实务模式,并依照我国的基本国情及现状,得出适合我国的发展模式。

学校社会工作;实务模式;社会工作

学校社会工作是将社会工作专业价值理念、方法和技巧应用于教育中,通过与家长、学校、社区的互动,解决学生问题,促进学生的发展,构建“教”、“学”、“成长”的和谐环境,使学生更好的适应社会。学校社会工作相比传统意义上的德育教育具有其一定的优势。首先,其主要围绕问题学生展开服务,引导其向社会主流价值观发展,同时其隐性潜能是预防青少年犯罪,将可能发生问题的环境不断进行改善。其次,学校社会工作的理论基础是系统理论,它注重如何沟通家庭、学校及社区等子系统与学校的互动,从根源上解决校园问题。最后,学校社会工作对需要帮助的学生的介入不像其他系统,仅依赖区隔和惩戒方法,而是直接给予“问题学生”帮助,从源头根除各种杜会诱因。因此学校会工作对校园问题的介入将会相比其他系统的介入起到更全面的效果。

社会工作运用专业理论和社会工作实务方法以实现教育的目的,但是社会工作作为一种西方的舶来品,其在中国的发展需要受到现实环境的考验。不同时期儿童的发展特点、中国学校的教育体制以及社会工作价值观的认同度、学校社工的专业水平等都影响着学校社会工作的发展和其介入的效果。因此,要深知发达国家学校社会工作模式的发展,才能更好的指导我国学校社会工作实务模式的发展,并依据本国实情,探索出符合我国的模式。

美国学校社会工作主要分为四种实务模式:传统临床模式、社区学校模式、学校变迁模式、社会互动模式。

一、传统临床模式

传统临床模式起源于20世纪20年代,一战导致美国的移民潮和家庭照料功能的缺失,从而使得越来越多的孩子产生了学习和生活方面的困难。于是传统临床模式以存在情绪困扰与社会适应问题的学生为工作对象,将学生的问题归因于家庭关系或亲子关系不良。该模式将心理分析理论、心理咨询理论、家庭治疗理论作为理论基础,对个别学生的心理层面开展个案工作以求解决问题改善其生活,主要以一对一的谈话为主,主要是对个别学生开展个案,对学生家长开展个案、协助校方帮助个别学生,侧重于从心理和个人层面去解决问题。虽然这种模式对学生本身关注较多,但是对个体的生活环境、社会背景关注较少,忽略了“人在情境中”,人通过与周围环境的互动产生行为的变化。

二、社区学校模式

社区学校模式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即美国最动荡的年代,明显的贫富悬殊与社会分化,让那些身处弱势社区的家庭社会地位低下。父母忙于生计而无暇顾及孩子,且与学校关系疏远,难以与学校合作来对孩子进行教育工作。因此,学校社会工作扩展了工作范围,它不但关注学生本身,而且还要帮助孩子的家庭、父母,协助他们了解和信任学校。社区学校模式将学生的不良行为归因于其所处的社区环境,松散的社区关系和弱势的经济地位对于学生的成长发展会产生消极影响。因此,学校社工此时扮演着协调人、联络员的角色,他们深入社区了解社区的呼声,同时创造条件促进社区与学校的积极互动、交流和相互支持,鼓励社区参与到学校建设中来。

三、学校变迁模式

20世纪60年代以来,公立学校在招生上存在种族歧视和不公平的倾向,使得儿童之间的差距进一步显现化,学校逐渐失去家长们的信任和期望。学校变迁模式将这一问题归因于公立学校的教育观念、教育体制的僵化,因此社工要对学校的教育理念、管理规范和体制进行改革,使得学校的制度随着社会的变迁而做出相应的调整,减少学校给学生带来的困扰。学校社工需要深入学生倾听他们的意见,深入教师和学校管理人员来了解学校情况,开展师生间的团体辅导工作。在该模式下,社工在必要时要为学生的利益而与校方展开争辩甚至冲突,为他们争取权益。

四、社会互动模式

20世纪70年代,系统理论和结构功能主义的影响,以及之前的三种实务模式的局限,共同造就了社会互动模式,因此社会互动模式是在融合各种模式的基础上创新出一种新的发展方向。该模式将学生个体与社会视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个体是社会的一份子,社会是个体集合形成,二者密不可分,同时也将工作范围由原先单一的个人扩充到家庭、社区、学校系统。该模式针对青少年与社会成员互动困难和互动不良的问题,提出社工要疏通学生与社会的沟通渠道,一方面消除青少年与社会的隔阂,另一方面改变社会对青少年的误解,促进双方共赢。

通过对美国学校社会工作模式的梳理,我们发现模式虽然在发展,但是每一种模式都有其优势与不足。首先,传统临床模式持续时间最久,直接面对需要帮助的个体,适用于突发型事件,直接缓解矛盾,但是将问题全部归因于个人,忽视其相对恶劣的环境而只寻求个体的改变,一定程度上有标签化的含义。其次,社区学校模式凸显社会工作的特点,其更大的意义在于开启了当代学校社会工作的两种价值转向,其一是生态视角,即从生态共生的角度看待学生,从环境中挖掘学生成长进步的资源与动力,其二是双向改变思维,即“去标签化”,关注受助者相关人的改变。再次,学校变迁模式将问题直指学校理念、学校教育体制,但是社工与原有体制中的心理辅导员、生活管理员、教导人员、行政人员等产生工作上的重叠,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校社工实质性作用的实现。而社会互动模式的出现,可以说综合了以上三种模式并得以优化,学校社工成为学校、社区、家庭的链接者,希望建立学校、社区、家庭三者互动的综合干预网络。

[1]周群英.学校社会工作“实务模式”的历史发展及启示[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4:93-98.

[2]张燕婷.学校社会工作的本土化实践——基于生态系统理论的地方性探索[J].学海,2015,03:59-64.

[3]林文亿.美国学校社会工作发展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青年探索,2009,01:86-90.

[4]黄辛隐.日本学校社会工作现状及发展探析[J].苏州大学学报,2006,04:108.

[5]周群英.学校社会工作“实务模式”的历史发展及启示[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4:93-98.

C916

A

1671-864X(2016)05-0150-01

猜你喜欢

实务社工社区
关于《民法典》中不动产登记实务要求的新变化新思考
信托公司在破产重整实务中的机会
A Social Crisis
青春社工
社区大作战
ICC TA858rev实务应用探讨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加保兑贴现信用证处理实务
影像社区
影像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