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嬛传》编码解码分析
2016-11-29谭琳成都体育学院四川成都610041
谭琳(成都体育学院,四川 成都 610041)
《甄嬛传》编码解码分析
谭琳
(成都体育学院,四川 成都610041)
自2010年以来,后宫题材电视剧在中国电视荧屏上异军突起,以《宫锁心玉》为代表的一批作品创造了收视神话,也带动了后宫剧市场整体的繁荣。但在一片兴旺的背后,却问题重重。同质化的竞争损耗了后宫剧的发展空间,也透支了观众的口碑。广电总局下令2012年开始减少宫斗剧在上星频道黄金时段的播出。在这种不利的形势之下,2012年3月登陆安徽卫视、东方卫视的电视剧《甄嫘传》却成功突围,获得市场效益和观众口碑的双赢,成为后宫剧的翘楚,其影响波及海外、延续至今。本文运用斯图亚特·霍尔的编码/解码理论,通过古装宫斗电视剧《甄嬛传》的内容分析,来探讨编码者的编码内容与解码者的解码立场。
编码/解码;影视文化研究;《甄嬛传》
一、前言
斯图亚特·霍尔是文化研究的精神领袖,他毕生研究媒介与大众文化,提出了编码 / 解码理论。霍尔认为传播是一个复杂的整体,由生产、流通、分配/消费、再生产这几个环节构成,媒体话语经过这些环节之后产生意义。后宫题材电视剧作为一种被普遍接受的文化表达,它的文本意义是由传播者的编码活动和受众的解码活动共同完成的。传播者将各种意图与信息通过图像符码的选择与组合进行编码,将意义转化为符号表达,之后才能进行解码消费。
二、内容分析
《甄嬛传》是郑晓龙担任导演,同名小说作者流潋紫担任编剧,孙俪,陈建斌主演的一部描写后宫女人争斗的情感大戏。2012年电视剧《甄嬛传》登陆各大卫视,自播出后,收视率一直攀升,受到观众的喜爱。剧中“甄嬛”是无数后宫女子的缩影,她的一生,起起伏伏,几次跌入生命的谷底,从一个单纯善良的少女成长为各种手段用尽的深宫妇人。 这部电视剧展示了甄嬛在后宫与华妃、皇后残酷凶险的斗争,揭示了封建社会不平等的现象,充分体现了长篇小说不受时空限制,在生活的自然态中刻画人物,塑造典型环境中典型人物的风格特色。接下来,本文将运用斯图亚特·霍尔的编码/解码理论对《甄嬛传》进行分析。
(一)编码分析。
1.人物本真的挖掘。主创将该剧设定历史背景,为虚构人物披上历史的外衣搬上荧屏,但该剧不是历史正剧,本不着意于书写历史,而是将后宫作为一个特殊世态的缩影,将后宫女人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注重描写后宫女人的真实情感,并且以特殊喻一般,借“史”而写“人”,以“诗化”的方式大胆书写“心灵的历史”,注重对人物的内心世界进行全面剖析,在艺术的空间里对人性进行深度挖掘。剧中的甄嬛本性善良,崇尚自由,追求真爱,但这一切随着后宫生活的开始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真爱理想的幻灭和艰难求生的历程迫使甄嬛发生了质的改变,其由最初的善良温婉、纯情活泼转变成了老谋深算、工于心计,开始主动利用权力维护自己的生存甚至报复他人。增加很多原著中没有的“前朝”情节。其画面细节之认真严谨,剧情编造之一波三折,文言台词之韵味悠长,以及它对封建王朝的深刻鞭挞,都让该剧透出了不同凡响的正剧范儿。
2.发挥视听优势。《甄嬛传》充分发挥了视听艺术的综合性优势,通过精致的画面、色彩、光线、音乐、音响、服装、化妆、道具等的运用,营造富有形象感、造型感和真实生动的视听效果,对观众产生了极强的冲击力和吸引力。
《甄嬛传》的音乐创造不能不被提及。国内著名歌手,音乐人刘欢担任了该剧的作曲工作,创作了片头片尾插曲以及全片的配乐。片头曲《红颜劫》由素有“歌坛小天后”美誉的实力唱将姚贝娜演唱,片尾曲《凤凰于飞》由刘欢演唱。两首歌曲缠绵但不低迷,颇有慷慨磊落、潇洒悲壮之风。歌词化用了《诗经》和宋词中的句子,古典气息浓厚,并对深化该剧主题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剧中插曲 《菩萨蛮》、《长相思》、 《金缕衣》、 《采莲曲》 等直接取自古曲、乐府、诗词,这些曲子适时出现在剧集中,起到了锦上添花的效果,颇具艺术魅力。
(二)解码分析。
1.情景相似,引起共鸣。从编码/解码理论可知,信息接受者在进行符号解码时有三种模式 :一是主导——霸权模式,以预设的编码意义来解码,获取内涵意义。第二种即协商式接受,在保留解码自由权力的同时,肯定编码者的界定。第三种对抗式接受,文本意义不断被解码者改造与解读。《甄嬛传》之所以能够走红,跟它的解码活动不无关系,对于大多数的解码者来说,他们顺应了编码者的意图。《甄嬛传》将背景置于雍正帝期间,写了雍正之时的后宫故事,也涉及前朝。历史有变者,有不变者,雍正年间后宫内斗的故事在今天依然能引起共鸣,就是因为历史有不变者。《甄嬛传》以第一人称叙事,但能从自我的独特感受中抽象出来,扩而充之。《甄嬛传》之所以能流行,不是因为读者或观众看到了雍正时的情况,而是联想到了当下时代和个人的处境。《甄嬛传》其实就是写今天,只是给了一个雍正时期的外壳,甄嬛就是今天的人,只是给了一个清代嫔妃的外壳而已。
2.结局翻转,脱离传统。《甄嬛传》告别了传统言情剧“白雪公主”和“灰姑娘”的梦幻模式,女主角最后成了心机重重的皇太后,而那些同时代的所有权谋的利用者,都已经淫灭于历史的烟云中,只剩她独自面对寂寞深宫。这一结局里反转,却立意更为高远——刻画权谋而不宣扬权谋,所有人都是权谋的受害者。这种“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的模式,表征的意识形态既脱离了同类题材的固定套路,也更加贴近常生活,受众在观看的同时,也能与现实产生某种关联,从而实现对其意识形态上的认可。
三、结语
从编码者角度来看,与其他一些热播的狗血宫斗剧、穿越剧相比,《甄嬛传》在剧本策划、拍摄过程、后期制作等各个环节都做到精耕细作、精益求精,从而保证了该剧质量;从解码者角度来看,大多数解码者顺应了编码者的意图,引起了情感上的共鸣。编码者和解码者造就了这部古装宫斗剧的成功,树造了甄嬛这个丰满的人物形象,使它达到了历史和艺术的统一。
[1]流潋紫.后宫甄嬛传.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2012.
[2]《郑晓龙:批判精神是我最希望观众读解到的》,《光明日报》2011.12.21.
[3]张智华.电视剧叙事艺术研究.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13.
[4]徐婉晴,雷鸣.《舌尖上的中国》编码与解码分析.新闻研究导刊,2014.6.
J905
A
1671-864X(2016)05-0011-01
谭琳(1992—),女,汉族,陕西汉中市人,新闻学硕士在读。单位:成都体育学院新闻学专业,研究方向:体育与新媒体传播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