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课堂上提问的技巧
2016-11-29韩燕珍
韩燕珍
(新疆库车实验中学,新疆 库车 842000)
初中数学课堂上提问的技巧
韩燕珍
(新疆库车实验中学,新疆 库车842000)
课堂提问是一种必不可少的教学技能,是教学活动中的一种重要组织形式。恰当的课堂提问,对于启发学生思维,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提问是否得当,引导是否得当将直接影响教学的效果。
课堂提问;提问艺术;教学效果
课堂提问是一种必不可少的教学技能,是教学活动中的一种重要组织形式。通过提问和回答,教师能及时吸收课堂反馈信息,了解学生接受知识的情况,适时调整教学策略,启发学生思维,促使其主动思考,理解和掌握知识、发展能力。恰当的课堂提问,对于启发学生思维,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提问是否得当,引导是否得当将直接影响教学的效果。下面本人通过一些教学为例,谈谈如何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和艺术。
案例1:《相似三角形的性质》一课老师提出两个问题:
(1)什么叫相似三角形?(2)相似三角形有哪几种判定方法?
听了学生流利、圆满的回答,教师满意地开始了新课教学。事实上学生回答的只是一些浅层次记忆性知识,并没有表明他们是否真正理解。可以将提问这样设计:
如图,在△ABC和△A?B?C?中,(1)已知∠A=∠A?,补充一个合适的条件,使△ABC∽△A B C;(2)已知AB/A B=BC/B C,补充一个合适的条件,使△ABC∽△A B C。
回答这样的问题,仅靠死记硬背是不行的,只有在真正掌握了相似三角形判定的基础上才能正确回答。这样的提问能起到反思的作用,学生的思维被激活,可以有效的检查学生对课堂上所学知识理解和掌握情况。
案例2:《菱形的判定定理》(是讲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的四边形是菱形)的课,教师画出图形后,有一段对话:
师:四边形ABCD中,AC与BD互相垂直平分吗? 生:是!
师:你怎么知道? 生:这是已知条件!
师:那么四边形ABCD是菱形吗? 生:是的!
师:能通过证三角形全等来证明结论吗? 生:能!
实际上这样的提问毫无意义,提问过多过虚,只重数量忽视质量。老师已经指明用全等三角形证明四边形的边相等,学生几乎不怎么思考就开始证明了,所谓的“导学”实质成了变相的“灌输”。虽从表面上看似热闹活跃,实则流于形式,无益于学生积极思维。可以这样修正一下提问的设计:
(1)菱形的判定已学过哪几种方法?(1.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2.四边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2)两种方法都可以吗?证明边相等有什么方法?(1.全等三角形的性质;2.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
(3)选择哪种方法更简捷?
这种提问很有启发性,无论是在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知识方面,还是在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方面,所提出的问题都能够把学生引进问题的情境当中,激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学会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案例3:“一元一次方程”的教学片段:
师:如何解方程3x-3=-6(x-1)? 生1:老师,我还没有开始计算,就看出来了,x =1.
师:光看不行,要按要求算出来才算对。 生2:先两边同时除以3,再……(被老师打断了)
师:你的想法是对的,但以后要注意,刚学新知识时,记住一定要按课本的格式和要求来解,这样才能打好基础。
老师把学生新颖的回答中途打断,只满足单一的标准答案,一味强调机械套用解题的一把步骤和“通法”。殊不知,这两名学生的回答的确富有创造性,可惜,这种偶尔闪现的创造性思维的火花不仅没有被呵护,反而被教师“标准的格式”轻易否定而窒息扼杀了。
案例4:《正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师:学习完正比例函数的概念后,我们下面该研究什么内容?生:(没有任何反应)
师:回忆已经学过的知识,你能猜出我们今天的研究内容吗?生:应用正比例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师:不对,再猜一猜?生:(面面相觑,有的开始动手翻课本)
师:(眼看课堂陷入僵局)还是让老师告诉大家吧,我们今天研究正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正比例函数是学生遇到的第一个初等基本函数,所以学生对于教材中函数内容体系根本不了解,同时,初中生对于“研究”一词,感觉很玄虚,高不可攀,因而对问题也产生了畏惧心理,从而造成了启而不发的结果。
因此关于课堂提问,我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提问要有层次性。数学知识逻辑联系密切,环环相扣,系统性行强,某一学习环节的障碍,往往造成下一阶段学习的困难。数学教学必须把握学生数学认知结构和知识结构的结合点,准确定位切入口。所提出的问题应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这样可以把学生的思维从表面引向深入,以此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能够层层深入所学知识的内涵和实质。对于教学上的难点问题,教师应该设法建立问题解决的台阶,帮助学生拾阶而上,采取分化瓦解的方法,以有助于学生克服学习上的困难。
第二、提问的形式和方法要灵活多样。同一个问题,既可以设置成填空选择题,也可以设置成判断改错题。可以是师生的一问一答,也可以是同桌之间或者小组之间的互相问答。同时要注意提问的角度转换,引导学生经历尝试、概括的过程,充分披露灵性,展示个性,让学生得到的是自己探究的成果。
第三、提问要面向全体。课堂提问的目的在于调动全体学生积极思维活动,要使全体学生都积极准备回答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好的提问不应置大多数学生于不顾,而形成一对一的回答场面,或只向少数几位学生发问。教师提问的机会要平均分配给每一个学生,好让全体学生共同思考,这样才会使全班学习质量的大面积提高。而且,教师对回答问题的学生,要公平、公正,要满腔热情,一视同仁。对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即使微不足道,也应及时给予热情的鼓励和真诚的表扬。哪怕是回答错误的,也要以温和的态度,亲切的语调和慈祥的目光予与鼓励,以便保护学生的自信心,激励他们的上进心。反之,如果教师表情严肃或冷淡,学生就不能专心思考,更不能畅所欲言。
第四、提问要富有启发性。好的提问能唤醒学生对新旧知识的联系,能激活学生主动思考的兴趣,能点悟学生冲破迷雾的思路,能让学生体验“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快乐。提问要适度应根据学生现有知识水平,提出符合学生智能水平难易适度的问题;提问要适时,俗话说“好雨知时节”,提问也是如此,提问的时机要得当。孔子曾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提问要适量,精简提问数量,直入重点。一堂课不能问个不停,应当重视提问的密度、节奏及与其他教学方式的结合。
G633.6
A
1671-864X(2016)05-026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