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视角对新闻报道的影响
2016-11-29刘圣钰
◎刘圣钰
女性视角对新闻报道的影响
◎刘圣钰
[摘要]事件性新闻是以采写突发事件为主的新闻,报道具有很强的时效性、广泛性和深刻性。在报道该类新闻时,女性记者往往具有不同于男性记者的女性视角,主要体现为:胆大心细,注重采访中的细节;在不影响新闻客观性的前提下倾注人文关怀。这样的女性视角对事件性新闻报道会产生一定影响。如果记者职业素养高,保证报道的客观和理性,那么女性视角会提升这个事件性新闻的价值;但如果记者心理素质不过硬,报道受现场气氛影响,便极易感性过度,导致新闻失实。
[关键词]新闻女性视角影响
近年来,我国重大灾难性事件频频发生。2003年爆发“非典”疫情,2008年初南方各省遭遇严重雪灾、5 月12日发生汶川8.0级地震,2011年7月23日甬温线动车追尾……这些重大灾难性事件的发生使各路媒体记者投入到事件性新闻的报道中,其中不乏女记者。
柴静和张泉灵是中央电视台的两位著名女记者、主持人。前者因深入“非典”一线病区采访报道而一举成名,后者也因在汶川地震灾区进行现场报道而名声大噪。下文将以两人的报道为主要例子,浅谈事件性新闻中女性视角对新闻报道的影响。
事件性新闻报道的特点
1.什么是事件性新闻?
事件性新闻是以采写突发事件为主的新闻报道。而这里所说的事件,主要指社会影响较大的意外变故与灾祸等,包括:(1)社会政治、经济局势的突变:战争、骚乱、暴动、兵变、政权更迭、政府人事或政策大变动、经济危机等;(2)重大自然灾害:水灾、旱灾、虫灾、地震、海啸、泥石流等;(3)重大交通事故或其他人为灾害、意外事故:空难、沉船、撞车等;(4)爆发性流行病:瘟疫、肝炎等;(5)对社会各界有较大影响的新发现或新成就,如卫星上天、登月探险、考古新发现,以及自然界中新出现的奇观、人们打破历史纪录的行为等,也常被列入事件性新闻之列。
前文所提的几个事件均可以与上述类别对上号,如“非典”属于爆发性流行病,全国累计报告诊断病例5327例,死亡349例;汶川地震震级高,共造成69227人死亡,374643人受伤,17923人失踪,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力最大的地震,属于重大自然灾害。
2.事件性新闻报道的特点。
由于这一类新闻事件的发生具有偶然性、突发性,且破坏范围大、破坏力强、具有一定的持续性,一旦发生即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深刻聚焦。因此,对该类新闻事件的报道必须具备很强的时效性、广泛性和深刻性。
(1)事件性新闻报道的时效性
指新闻事件一发生,各类媒体必须在最快的时间内反应过来,派遣记者赶往事件发生现场进行实时播报。
张泉灵在汶川地震现场的报道具有较强的时效性,因为在地震发生第二天的下午六点左右,刚从珠峰下来的张泉灵便已经赶到震中附近的北川县城,并于当晚在绵阳市九州体育馆前进行了长达4分钟的现场专题报道。
(2)事件性新闻报道的广泛性
指对新闻事件的报道内容广泛,围绕这一事件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采访,且被采访者的身份应多样化,不拘泥于一家之言。
这一点柴静的“非典”报道做得较好,她在节目中不仅对北京市急救中心党委书记、人民医院副院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等专家进行采访,还采访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佑安医院一线病区的医护人员和接受治疗后病情减轻的患者,采访内容涵盖了疫情发生后卫生部门对病人及其密切接触者的处理方法和速度、患者发病后的身体反应、对一线医务人员及其他未感染人群的防护措施、各地疫情的通达度等大众比较关注的方面。
(3)事件性新闻报道的深刻性
这是记者采写报道中必须注意的,因为事关重大,记者需要追根溯源,合理解释事件发生的原因和相关部门的处理方法,使报道具有较强的说服力。
两名记者的报道中均能体现这一特性。柴静通过多方采访揭开了抗击“非典”前线的神秘面纱,让观众直观地了解到患病后将面临的是什么,通过对一线情况的真实呈现减轻民众心里的焦虑;张泉灵则通过对灾区现场的细致观察和与其他记者的交流,描述并解释了现场情况,还提到了政府和解放军对民众关心的食物、衣被、避难场所及通讯情况短缺的处理办法。
记者报道过程中女性视角的体现
1.胆大心细,注重采访中的细节。
重大灾难性事件具有的持续破坏性和存在的恶劣环境,对位于事件发生现场的记者来说无疑是胆量和意志力的双重挑战。柴张二人明知去往事件现场会有生命危险,依然义无反顾,这需要超乎常人的勇敢和胆量。
柴静在采访北京市急救中心党委书记汤旗时,了解到从2003年3月19号开始120急救电话向普通市民开放,原来一天一夜才接300个电话,现在猛增到一天要接7000多个,她立刻问道:“在一天打进这么多电话的情况下,能保证120的畅通无阻吗?”一下子将问题的核心转到观众很关心的急救热线是否畅通的问题上。
而在采访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贺斌时,谈到为防疫建立起来的三级卫生保健网,贺斌表示三个级别的卫生系统的信息渠道很通畅,市一级卫生系统了解到的信息可以很快反映到区县,柴静打断他问道:“这个很快是个什么概念?”才得到“五分钟之内”的确切答复。
2.在不影响新闻客观性的前提下倾注人文关怀。
新闻最重要的便是客观性原则。但因为事件性新闻中的新闻事件相对于普通新闻事件来说具有特殊性,特别是在有大量人员伤亡的天灾人祸的现场,相对感性的女性记者很容易触景伤情,对遭遇不幸的民众充满同情、对现场施救的工作人员心存感激,并将这些情感带到报道中来,给新闻语言蒙上一层浓重而明显的感情色彩和倾向性,从而使新闻报道有夸大事实的嫌疑。可喜的是,柴静和张泉灵均是新闻素养较高的记者,在报道过程中并未发表影响新闻客观性的言论,但透过一些话语,仍然能感受到来自她们的人文关怀。
张泉灵于5月17日清晨报道“救援战士们的‘豪华别墅’”时,声音略显沙哑、低沉,在简洁地介绍了战士们的住宿环境后,她说:“现在天还没完全亮,让这些辛苦了好几天的战士们再美美地睡上几分钟吧。”同样的,在绵阳市采访从北川转移过来的灾民时,她对着镜头解释:“让灾民们回忆地震发生的瞬间和已经逝去的亲人,是一件相当残忍的事情,所以我只是简单地采访了一两个人。”只是寥寥数语却体现了她作为女性的贴心和柔情。
事件性新闻中体现女性视角的利与弊
1.女性视角的出现提升了事件性新闻报道的价值。
不论是柴静报道里的女性视角还是张泉灵报道里的女性视角,都或多或少为整个报道增色。柴静在采访中循循善诱,善于抓具体数据和时间,并通过这些具体的数据回答公众最想要了解的问题。在这种人心惶惶的时刻,具体的数据、绝对公开透明的诊断措施才能满足社会大众求解的欲望,才能在安抚民众焦虑不安的内心。正如她在《看见》里提到的:“比恐慌更可怕的是轻慢。”
张泉灵在汶川的报道层次鲜明、逻辑清晰,已是现场报道中的佼佼者。但仅仅只是理性的报道新闻,却不关注新闻中的人,这在事件性新闻报道中不可能成立,灾难的受害者是该类新闻报道的重点关注对象。张泉灵做得最好的便是把握好了新闻客观性和人文关怀之间的度,使得她的报道语句承接得更自然,能顺利戳中观众内心最柔软的地方,被真真实实地打动。
2.报道中女性视角使用过度可能导致新闻失实。
前年雅安地震发生时便有女记者利用所谓的女性视角大做文章。4月20日,四川卫视播出“雅安台主播陈莹婚礼遇地震穿婚纱报道灾情”的报道,报道称这位女主播化完妆准备去酒店途中,地震发生了,她本能地拉着为自己拍摄婚礼的摄像,第一时间对逃出的居民进行采访,一时间被网友称赞“最美新娘”。但4月21日便有网友爆料称,当时他逃到新娘举办婚礼的酒店,看见新娘不顾余震和他人安危,拒绝取消婚礼,还让保安夹道欢迎,在博主离开不到半小时,却转脸成记者穿婚纱作秀报道地震情况。该条微博引发网友激烈讨论,眼尖的网友一针见血地指出新娘作秀:“摄像是给你拍婚礼的,那有着雅安台台标的话筒是从哪来呢?”
“最美新娘”成为最丑,是想利用女记者的特殊身份来博取关注度,即女性视角使用不当造成的新闻失实案例。女性记者们在进行以后的事件性新闻报道时,切记新闻客观性是主角、女性视角只是配角而已。
参考文献:
[1]尹德刚:《事件性新闻与非事件性新闻》,《新闻大学》1995年第1期
[2]张玲玲、李鼎鑫:《重大突发事件新闻报道的分类及特点》,《华北科技学院学报》2009年第4期
[3]《新闻调查十年精选回顾》http://jishi.cntv.cn/C31722/classpage/ video/20100304/100047.shtml
[4]《CNTV张泉灵报告地震灾情》http://www.tudou.com/programs/ view/CI43TCY8-lo
[5]《从汶川地震看张泉灵采访的成功》http://wenku.baidu.com/view/ 271cbddd6f1aff00bed51e11.html
[6]柴静:《看见》,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