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期刊通讯写作如何贴近人大工作
2016-11-29张璇
◎张璇
人大期刊通讯写作如何贴近人大工作
◎张璇
[摘要]通讯作为人大期刊中一种重要的新闻体裁,在宣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民主法制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目前人大期刊中各类通讯仍存在有数量无质量、题材单一、内容死板等方面的问题,究其原因,写通讯难于写消息,主要是相当一部分作者对人大期刊通讯的题材特点、写作技巧等方面掌握不够。
[关键词]人大新闻写作
人大期刊肩负着宣传人大制度和人大工作,为各级人大常委会、人大代表服务的重任。近年来,全国各地各级人大越来越重视其宣传作用,大力支持兴办专业期刊。《北京人大》、《公民导刊》、《楚天主人》、《新疆人大》等一批人大期刊迅速发展成熟,定位越来越明确,办刊思路越来越清晰,工作方式不断创新,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1]通讯作为人大期刊中一种重要的新闻体裁,在宣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民主法制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目前人大期刊中各类通讯仍存在有数量无质量、题材单一、内容死板等方面的问题,究其原因,写通讯难于写消息,主要是相当一部分作者对人大期刊通讯的题材特点、写作技巧等方面掌握不够。那么,如何能使人大期刊中新闻通讯达到较高的报道要求呢?笔者结合在《新疆人大》多年的采编工作实践谈几点个人思考。
《新疆人大》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大系统惟一的省级宣传刊物,目前已成为宣传全区人大工作、人大制度的重要园地,沟通民生民意的直通快车,推行民主法治的的新闻平台,实施依法治区的权威读物,可以说,刊物的发展牵动着全区人大工作者、人大代表的关注之心,刊发的每一篇消息、通讯皆是大家做好人大工作、学习交流的重要资源。《新疆人大》目前设置了刊发各类通讯的4个栏目《要闻直播》《履职在线》《方圆传真》《议案追踪》。总结多年的编校经验,结合对提高通讯质量的思考,笔者认为,应该从丰富主题、做活形式、掌握技巧等方面去挖掘、创新,从而增强通讯的感染力。
人大新闻稿件现存的突出问题
1.稿件题材较单一。
以笔者负责编校的《履职在线》栏目为例,该栏目定位是体现人大在立法、监督、重要干部任免等法定重大事项方面履行职权的工作通讯报道。但目前稿件绝大部分只体现出各地人大如何开展执法检查、调研活动,监督政府工作这一方面,对于地方人大针对各地实情制定地方性法规方面的报道十分欠缺。
2.文章结构过于形式化。
程序性报道多,缺乏深度。目前监督工作类的通讯稿件基本上结构均为:人大针对某情况开展执法检查、检查组发现某情况和问题、检查组针对存在问题提出建议意见这样的模式。对于常委会会议的报道,不少媒体大多是罗列出席会议的领导和会议议程,很少涉及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如何针对立法问题建言献策,如何就社会热点问题为民代言等内容。所以报道的内容枯燥乏味、毫无吸引力、感染力可言。
3.通讯员写作能力不足。
缺乏技巧,对选题重点内容把握不准。一方面,由于写稿的通讯员大多来自人大机关,他们长期从事公文写作,写稿形式上多属于总结材料等公文形式,内容上没有凸显工作的亮点。加之他们对通讯的特点和写作手法不太了解,写稿时对于选题中“创新”和“独特”的工作内容没有浓墨重彩的表现,却对常规的工作方法赘述不少。
4.稿件中语言表述不够鲜活。
缺乏感染力,显空洞,套话较多。例如:“以某某会议精神为契机,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大力开展某某政策的宣传”“某县人民政府高度重视某项工作,及时成立领导小组,科学规划,统一指挥,合理调度”这些几乎成为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通用语句,相当一部分稿件中都能看到类似的影子,这种官话、套话直接影响了文章的感染力和真实性。
5.标题制作不够准确与鲜明。
比如“人大力促中小企业发展”“人大为某项事业发展建言献策”“人大关注某问题”等,标题范围过大,过于概括,与文章内容不能很好契合。
进一步写好人大新闻的思考
人大新闻报道的主体是人大工作和人大代表。写好通讯对于宣传人大工作成效、展示人大代表履职风采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要进一步转文风、接地气,积极探索和思考如何做实做活人大新闻通讯的思路、办法与措施。
1.丰富主题,加大对立法工作的深入报道。
人大新闻通讯报道的主题非常丰富,创作舞台也很广阔。参与创作的作者可以在人大新闻这一“富矿”中挖掘到丰富的报道主题。人大通讯可以写国家的大政方针,也可以写普通民众的利益诉求;可以写上层的领导人物,也可以写普通的基层代表;可以写人大机关的监督职能,也可以写某一代表的履职风采。
人大工作离不开“法”,写好人大新闻通讯必须要关注立法工作。立法工作中可以挖掘的新闻亮点很多,需要作者慧眼识“珠”,除了报道人大常委会决定立某法或对某法的颁布实施召开新闻发布会等常规新闻外,还应充分发挥通讯的力量,深入挖掘法律法规征求意见、审议前、审议中、颁布后的全过程,探讨该法律法规产生的背景、原因和规律。
2.做活形式,从程序性报道向实质内容报道转变。
人大工作的性质决定了其宣传报道难以摆脱程式化的模式。程序性报道结构刻板、语言枯燥。要想让人大新闻通讯跳出程式化的老套路,必须在记者深入采访的基础上向人大履职中进展性、连续性、成效性等实质内容的报道转变。
过去《新疆人大》采取的也是以消息的形式报道会议新闻,但近年来打破旧观念先行一步,在做常委会会议报道时,设立了“审议意见厅”这个栏目,以通讯的形式较大篇幅的反映委员们的真知灼见,摘编了他们在审议、审查时发表的重要意见等实质内容。此外,对人大常委会开展视察、执法检查等重要工作和人大代表建议、意见办理工作,不仅要通过程序性报道反映这些工作,而且要通过后续报道着力反映人大常委会开展这些工作,对促进人民群众关注的社会热点、难点问题的解决,对推动一府两院改进工作产生了哪些影响和作用。这样的新闻通讯可读性强,有利于更好的树立人大机关的权威和良好形象。
3.掌握技巧,提高通讯员写作能力。
掌握人大新闻通讯写作技巧,是写好通讯的关键[2]。因此,要通过开展通讯员培训班,请行家里手集中授课、与编辑当面沟通等多种方式提高通讯员的写作能力。在策划稿件选题时,首先,选材要讲究,主题要鲜明。要善于观察民主法制建设进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选择那些具有较高立意和针对性,具有典型意义的主题,才能写出影响大、反响好的新闻通讯。其次,事实要准确,用语要规范。写好人大新闻通讯要以事实为基础,叙事要有据,出言要合法,就必须深入调查研究,掌握第一手资料,否则事实不准就会带来负面效应。再次,手法要新颖,语言要生动。由于人大工作具有很强的政治性,主题严肃,要想写的生动、富有感染力并不容易。因此针对不同题材,合理谋划布局。对于以事件为主的,就以具体而完整的典型事件的描写突出主题;对于表现人物的,不仅要讲事迹还要展现人物心声及履职过程的酸甜苦辣,才能丰富人物层次,从不同侧面展示其风采;对于一些重要活动,要运用有声有色的语言多加描述,展现其政治题材的独特魅力。
4.注重制作契合文章主题的标题。
所谓“题好一半文”就是说,精彩的标题可以在一瞬间吸引读者的视线,可以鲜明地表现新闻的主题,增强新闻的可读性,强化新闻的表达效果,从而让人产生“急欲一读”的强烈愿望,因此,做一个好的标题要遵循几个原则:内容要具体,概括要准确,观点要鲜明,表述要生动,文字要简练,才能使文章脱颖而出。比如《新疆人大》刊发的《人大监督让黑网吧无处遁形》、《持续跟踪问效叫板蔬菜质量》《“零距离”视察问民意》等文章标题都很生动直观、契合主题,吸引读者阅读。
总之,每一篇通讯佳作都有不同的内容和特点,蕴含着独特的写作技巧。我们只有兢兢业业、精益求精,结合自身累计的人大工作经验、知识,融入到人大新闻通讯的创作中,才能写好、写活、写出新意、写出风采来。
注释:
[1]吕发成、张占梅、王云鸿:《人大新闻宣传》2016年版,第178页
[2]黄顺祥:《人大新闻通讯写作初探》,《海南人大》2005年第12期
(新疆人大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