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城市建筑的公共空间艺术
2016-11-29樊航武汉名汉唐设计中心湖北武汉430000
樊航(武汉名汉唐设计中心,湖北 武汉 430000)
浅谈城市建筑的公共空间艺术
樊航
(武汉名汉唐设计中心,湖北 武汉430000)
摘要:伴随着现代城市建筑业的迅速发展,城市公共建筑空间艺术突飞猛进。越来越多的城市建筑除了满足实用性要求外,更通过建筑外观造型与空间构造来体现建筑的形态艺术之美,满足了公众对公共空间形态艺术的审美要求。文章对城市建筑的公共艺术化进行探析,分析了城市建筑与公共艺术的关系,探讨了公共空间的艺术化创造。
关键词:城市建筑;公共空间;艺术化
一、前言
现代城市建筑设计,除了满足建筑本身的实用性、舒适性之外,越来越多的城市建筑体外观设计及内部空间构造越来越注重城市建筑的公共艺术性,更加强调在建筑设计过程中注入文化元素、文化符号,使公共建筑本身体现一种独特的公共艺术性,达到观赏性与实用性的完美结合。同时,公共建筑的艺术性也体现了一个地区或城市的文化发展程度,因此,公共空间艺术设计在现代化城市中备受重视。
二、城市建筑的公共艺术化
公共艺术概念在上个世纪90年代在我国城市中大量涌现,在我国逐渐向多元化方向发展。城市建筑的公共艺术化主要指公共建筑所体现的一种符合大众审美的美感,体现城市文化发展及文明程度,简言之,城市建筑的公共艺术化,是大众审美观的一种外在表现形态。
三、城市建筑与公共艺术的关系
(一)建筑的公共性。任何一个城市建筑体,首先应满足的就是大众的实际居住、办公需求,在外在形态上并没有任何具体美感要求,但随着物质文明的进步,城市建筑开始引入“艺术”与“审美”的概念,“建筑艺术”应运而生。当一个体积庞大的建筑物矗立在公众面前,公众不自觉会对建筑物的形态、色彩、外在装饰等有一个最直观的审美判断与评价,因此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建筑公共艺术是一种强制性的审美,是一种大众化的艺术,与城市大众的生活、生产密切相关,因此城市建筑应体现实用价值与审美价值的结合,要求设计者应遵循大众的审美规律,使建筑形象符合文化与审美价值,注重建筑设计技术、技巧的可传承性,甚至代表国家、城市的形象,因此建筑具有公共性。
(二)建筑的载体性。建筑艺术遵循审美规律,运用艺术的语言,使建筑物具有文化与审美价值,同时兼具实用性,达到实用、审美、艺术的统一。建筑的审美与文化价值体现,需要借助其他门类的艺术表现形式,使建筑形象更具艺术性。因此,建筑艺术是众多艺术形式的物质载体,具有物化功能。往往从一些国家、城市的建筑形态来推测时代审美取向及艺术思潮形式,成为时代的缩影,承载建筑公共艺术的审美发展。
(三)城市建筑的装饰艺术功能。城市建筑的装饰艺术体现了大众对于审美的追求,在建筑物外表装饰一些文化符号或元素,使建筑更具美感。但需注意的是:(1)建筑装饰应与周围环境相适应,并尽量保持协调统一。建筑装饰艺术是美化空间环境的重要手段,要注意装饰后建筑整体形态、格调保持一致;(2)城市建筑装饰不仅要体现出装饰的效果,还应将活力、趣味及时尚元素注入其中,激起大众的生活情趣与热情;(3)建筑装饰艺术还应注意将人文思想、习俗、情感及动人的故事与传说注入其中,使建筑装饰融入公共空间环境之中,成为展示城市公共形象或精神文化的重要载体。
四、公共空间的艺术化创造
(一)公共艺术空间艺术品的设计。社会经济的发展带动了城市的进步与发展,城市内的大型建筑一个个拔地而起,体现了高科技时代的飞速发展与现代化的潮流,如今我们走在各个城市中,所见的建筑体无一不同,公共空间设施造型设计一个个别无二致,倒是方便了大众的区分,但却缺少了对不同的城市不同文化氛围、历史文脉的继承与发扬,如帝都北京的建筑庄重、苏杭的秀丽典雅、宁静古朴的丽江及内敛厚重的南京等,现代化的建筑设计很少顾及这些城市所独有的文化特点与价值,使公共环境的艺术性大打折扣,影响城市的识别度与总体形象。
城市建筑应与城市的历史环境、历史文化积淀相一致,例如沈阳,城市建筑中有很多的街头艺术,这些造型并无任何问题,但是并没有与沈阳这座城市的历史文化相结合,没有体现其地域特点。还有一些城市公共艺术过分抽象,完全脱离了审美主体的交流、互动,导致这些建筑并不能很好地与城市融为一体,最后成为一件摆设而已。
(二)城市建筑公共艺术空间的装饰色彩。人们对于色彩的敏感程度是很强烈的,城市建筑公共艺术空间的装饰色彩运用,给了大众一种审美体验与视觉享受,这也给建筑设计人员一种灵感,建筑艺术设计者可以根据大众的审美规律对于装饰色彩的选用更加科学,城市因为有色彩的参与而变得更加生动、有趣,人们通过建筑空间色彩的对比设计,创设不同的空间环境,给大众带来不同的审美体验与感受。我们都知道,强烈的色彩对比会最大程度吸引众人的注意力,在城市建筑的公共空间艺术中,运用不同的装饰色彩美化不同的建筑空间环境,创造出更加生动、丰满的环境氛围,创设更加宜人的人居环境。
(三)公共艺术空间中装饰材料的使用。公共空间的艺术化创造离不开公共艺术空间中装饰材料的参与与使用,装饰材料选择时,应注意与建筑空间环境相协调,除了能给人以新奇的视觉感受,还应反应浓郁的生活气息。而相同的装饰材料,在不同的建筑空间内呈现的效果也不尽相同,不同装饰材料的混搭也会产生不同的艺术效果。因此可以看出,无论什么样的装饰材料都是以优化、丰富建筑空间环境,营造建筑空间艺术氛围与空间环境的艺术化。同时,很多的设计者的建筑空间艺术表达都是借助材料元素的参与来完成,这样更能表达设计人员的设计理念与审美取向,更好地完成建筑室内外的艺术呈现。
五、总结
综上所述,城市建筑的公共空间艺术的发展,有赖于公共空间的艺术化创造,离不开众多设计者的共同努力,提升公共空间艺术设计的质量,优化与创新建筑公共艺术的手段与形式,注重历史文脉与地域文化元素的传承与应用,使城市建筑越来越符合大众的审美。
参考文献:
[1]江哲丰.公共艺术理念如何作用在现代城市建设中[J].美术大观,2011,(03):68-69.
[2]刘萌.关于城市公共空间艺术的几点思考[J].现代装饰理论,2011,(04):113.
[3]王冰莹、张华旭.浅谈城市建筑形态的公共艺术化[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11):162.
[4]赵刚、曹寒松.浅谈城市建筑的公共空间艺术[J].建筑与预算,2015,(228):29-31.
中图分类号:TU9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6-0196-01
作者简介:樊航(1981-),男,汉族,湖北,大学本科,武汉名汉唐设计中心,研究方向:建筑与环境+公共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