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形色色的特种弹
2016-11-29沈臻懿
□ 沈臻懿
形形色色的特种弹
□ 沈臻懿
空包弹
曳光弹
烟幕弹
提起枪弹或炮弹,可能最为常见的即是各类普通的战斗用弹药。不过,除了那些常规的手枪弹、步机枪弹、冲锋枪弹,警方执法、军事行动或其他一些领域内,各种特种弹的身影亦时常可见
无论是警方执法活动,抑或军事行动,各类枪弹的身影均时常可见。除了极为常见的手枪弹、冲锋枪弹、步机枪弹等普通战斗用枪弹外,执法活动、军事行动或其他一些活动中,亦存在有各类形形色色的特种弹。顾名思义,特种弹即是指针对特定目标物或达到特定杀伤效果,或在特殊地形地貌及特殊气候条件下所使用的专用弹。
空包弹
空包弹,即是与实弹相对应的一种特种专用弹。相较于普通子弹而言,空包弹通常没有弹头部分,仅由弹壳、底火以及少量火药所组成,主要用于演习及日常训练等领域。从设计角度分类而言,可将空包弹壳具体分为收口式空包弹与全形空包弹两类。收口式空包弹无弹头部分组成,属于传统式空包弹。而全形空包弹则属于能够发射易碎塑料弹头
的空包弹。为了确保安全起见,全形空包弹的弹头并非金属材质,而是由聚苯乙烯材料所制成。全形空包弹在枪膛内击发后,聚苯乙烯材质的弹头即会在火药气体的作用下发生降解。相较于传统的收口式空包弹,全形空包弹的密封性能更佳,因而能储存更长的时间。同时,全形空包弹发射的枪口安全距离也比收口式空包弹更近,因而在军事演习或日常训练中使用也更为安全。
空包弹除广泛应用于军事演习中,令士兵更为贴近战火硝烟的战场氛围外,其在其他领域亦有应用。譬如,大量反映战争或军事题材的电影、电视剧中,均会使用到空包弹,以使战斗画面显得更为逼真。
曳光弹
曳光弹作为一种发射后能够发光的特种弹,主要用于标识弹道轨迹并指明特定目标。这一特种弹内部装有可发光的化学试剂,当子弹在飞行过程中,其弹头能够发出亮光,并在夜间或光线不足处显现出弹道轨迹,以便于射击人员对弹道方向进行修正。同时,曳光弹还可用于指引攻击方向并揭示特定位置之所在。
曳光弹的弹头结构与普通枪弹或炮弹有显著区别。其弹头头部涂有绿色标志,而弹头的前半部分通常是由铅芯结构或钢芯结构所组成,弹头的后半部分则留有空腔,并在其中置入一根名为“曳光管”的一端开口的金属盲管。为保证曳光弹在发射后能够发光、发亮,曳光管中通常需要加入镁粉、硝酸锶以及铝镁合金粉。如果需要曳光弹在飞行中发出绿光,则需同时混入铜盐;而需要发出黄光时,则需混入钠盐。考虑到前述曳光化学试剂对火焰的敏感程度较低,为了使前述试剂能够被顺利引燃,还需在曳光剂表面压入一层引燃剂。同时,曳光剂与引燃剂之间还含有一层被称为传火剂的化学物质,亦确保曳光剂能够点燃。
当曳光弹被发射时,弹壳内的火药被迅速引燃,产生的大量燃气会首先冲破弹体内的铜箔,进而点燃曳光剂。经过时间极短时间的封闭燃烧,曳光剂燃烧产生的压力大于金属箔片的阻抗力后,即得以冲破箔片并开始发光、发亮。曳光弹虽常用于对目标进行标识,但鉴于其弹道轨迹会发光、发亮的特性,也会随之暴露发射武器的位置。因而曳光弹在设计结构中要求具备一定的延迟发光性能。曳光弹的弹头在飞出枪膛或炮膛一段距离后,弹头才可开始发光、发亮。无论是内部金属箔片,抑或传火剂、引燃剂等化学试剂的组成,均具有延迟发光、发亮的效果。
烟幕弹
烟幕弹,即一种能够产生大量烟雾的特种弹药。通常,烟幕弹在执法活动或军事行动的应用,即是对特定个体造成视觉方面的冲击与障碍。譬如,执法部门在强攻犯罪分子占据的建筑物或某处地点时,有时会往此类目标地点投掷或抛射若干烟幕弹,并以烟幕弹释放出的大量浓烟雾作为掩护,不仅能够阻止特定个体的视线,亦能够增强自身强攻的成功率。
烟幕弹主要由弹壳、炸药管、引信与发烟剂等部分组成。其所释放出的大量烟雾,主要取决于烟幕弹弹体内装有的发烟剂。前述化学试剂多为三氧化硫、四氯化锡、四氯化钛以及白磷等物质。当烟幕弹通过投掷、抛射等方式发射至目标区域后,烟幕弹内的引信即刻引爆炸药管内的炸药,并将弹壳外体炸开。此时,弹体内的白磷破抛射至空气之中。白磷一旦接触空气,立即发生燃烧,并持续产生大量的烟雾。除白磷外,四氯化锡等物质也极易发生水解,在空气中能够形成酸雾,并构成阻碍视线观察的“屏障”。
用于军事或执法活动的烟幕弹通常具有发烟时间短,烟雾产生时间长的特点,且同时具备躲避微波、红外激光等多项功能,具有良好的隐蔽效果。因而,其往往多用于反劫机、人质解救、制服恐怖分子等活动中。
燃烧弹
燃烧弹,亦称纵火弹,多用于军事领域。无论是装有燃烧化学试剂的火箭弹、航空炸弹、炮弹,抑或枪榴弹或手榴弹,均属于燃烧弹的范畴。从使用目的而言,燃烧弹主要用于烧毁易燃的军事设施与装备,并对敌方的有生力量予以烧伤。
各类燃烧弹的质量通常在0.5千克至500千克不等。其内置的燃烧剂通常可分为铝热剂与凝固汽油两大类。铝热剂即是铝粉与难熔金属氧化物共同组成的混合物。较为常见的铝热剂通常由铝粉与三氧化二铁粉按1:2.95的比例所配成。当其被引燃剂点燃后,即会发生极为猛烈的化学反应,并释放出大量的热量。因此,装有铝热剂的燃烧弹一旦爆炸,其燃烧温度可高达3000度,主要用于对军事工事以及建筑物进行烧毁。
凝固汽油通常是某几种可燃液体的总称。其大多以胶状汽油为主要成分,并以此作为凝固汽油燃烧弹的弹体。装有凝固汽油的燃烧弹在爆炸时会产生高温火药,且内部注入的胶状物会随着爆炸向四周喷溅,并产生1000度左右的高温,且能黏附在其他物体上持续燃烧1~15分钟左右。凝固汽油弹通常使用飞机进行投弹。为了增强对于水面目标的攻击能力,有时还会在凝固汽油中增添钡、钙等活泼碱金属。当此类金属与水结合,释放出的氢气会继续发生燃烧,可进一步提升燃烧威力。
凝固汽油燃烧弹中的胶状物质极为黏稠,当这一燃烧弹爆炸后,溅射到人体身上的胶状凝固汽油即如同猪油膏一般,既黏稠又耐烧。如果用手拍打,火势反而会越拍越大。而如果采取打滚的方式来意图灭火,则会令全身都沾上火苗。此外,凝固汽油中还掺杂有诸如白磷等大量化学助燃剂。此类化学物质在人体表面燃烧后,会残留有许多剧毒成分。这些成分通过烧伤表面的开放性伤口进入血液后,即会造成伤者的血液中毒。
空尖弹
空尖弹,亦称中空弹。从弹头分类角度而言,空尖弹属于扩张型弹头。当空尖弹射入身体后极易膨胀变形,且在肉体内产生爆破效果,并可对特定目标物产生更大的杀伤效果。
一部分空尖弹在设计与生产时,为了能够增加其弹头的扩张与变形能力,往往会在碗形的弹头边缘处增加若干处刻痕。当空尖弹射入特定目标时,目标物的自身密度即会形成阻力,并与弹头的动能相互抗衡而形成反作用力。此时,弹头中的刻痕即成为最初无法承受反作用力的具体部位。该部位在反作用力的推动下,会接连发生碎裂、变形、扩张等过程。与此同时,发生碎裂后形成的碎片亦会随同弹头形成爆炸性放射状态,进而将肉体内的肌肉与皮肤撕裂,并造成大量的浅层出血。
另一部分空尖弹的设计,则在弹尖部位采用铜质包覆的设计,而其内部则处于完全中空状态以减少空气对弹头飞行的阻力。较之于弹头边缘的刻痕设计,采用铜质包覆弹尖设计的空尖弹,其弹头初速相对较高,且射程更远。子弹包铜弹尖在撞击特定目标时,弹头内部的中空状态会使其迅速变形,并导致弹头在目标物体内极速扩张。换言之,目标物在受到空尖弹击打时,即相当于遭到数倍于子弹口径的扁平物体撞击。
考虑到空尖弹的扩张杀伤力以及其对目标物造成的肉体影响,目前国际战争中已禁止使用这种易于膨胀的弹头。当前,空尖弹多用于狩猎活动之中。狩猎过程中如要求猎物在中弹后迅速大量出血并降低其逃逸能力,即往往需要用到空尖弹进行射击。
半被甲弹
半被甲弹与空尖弹同属于扩张型弹头,但与空尖弹中空弹头的设计不同,半被甲弹的弹头内部为铅心结构,而外层铜质或钢质的金属被甲并未完全将弹头前端包裹住,使得弹头的铅质部分得以外露。当半被甲弹撞击目标物,尤其是射入人体后,铅心即会受到惯性而从被甲内涌出。由于金属铅的强延展性,使得其会立即发生变形并压扁成蘑菇状,并呈现出扩展状态。半被甲弹后端的包铜部分由于质量较大,加之受到强大的动能与惯性的作用,使得其将弹头前部的金属铅进一步被压碎并造成极为高速的扩展与破裂状态。同时,弹头受到枪管内膛线的作用,在飞行时保持的自转状态,并会令铅体以自转的方向形成顺时针或逆时针的散布。前述特性令半被甲弹一旦射入人体后,即会因弹头的严重变形或碎裂而导致人体组织出现大于弹头口径数十倍的瞬间喇叭状空腔或对伤口造成严重撕裂,进而对人体的血液循环带来巨大之压力。此外,半被甲弹的铅质碎片如残留在人体体内,即可能造成铅中毒。受到这一子弹撞击而形成的巨大创口亦较难愈合,且极易造成伤口的感染。
半被甲弹因对受伤者造成的巨大痛苦以及极高的致死率,使其成为了公认的非人道武器。国际条约已禁止在战争中使用这种“扩张型枪弹”。不过,在国际条约并未禁止的反恐、治安等方面,部分国家仍在广泛使用半被甲弹等扩张型枪弹。究其缘由而言,半被甲弹的停止作用极为优秀,且侵彻力小,这能使其在最大限度地避免目标被贯穿而形成附带杀伤。据欧洲议会下属的一个专门委员会曾提出的一份报告显示,半被甲弹等扩张型枪弹的杀伤效能较强,致死率也较高,执法部门在使用前述特种弹击中嫌犯后,即会令嫌犯面临未经审判而被直接“执行死刑”的风险。
2005年7月22日,英国警方在一项反恐任务中,因使用这一具有扩张性的特种弹误杀了一名巴西青年,而受到国际社会的严厉谴责。据事后的调查揭示,梅内塞斯不仅身上没有任何爆炸物,且是一名“无辜之人”。英国警方在此次误杀事件中所使用的具有扩张效应的特种弹,很大程度上导致了该名无辜青年的直接死亡。但与此同时,美国、加拿大等执法部门中,亦在广泛使用这一特种弹。美国对于该特种弹的使用并未加以严格禁止,而加拿大则将其作为管制类的爆炸品予以有限度地开放,并仅供治安领域予以使用。
箭形弹
箭形弹,又名箭形枪弹,是一种以一支或多支细长箭体取代普通子弹弹头的特种弹。箭形弹采用常规弹壳设计,通常由箭体、弹托、弹托密封处、发射药以及弹壳等部分组成。作为弹头的箭体由钢制成,尾部装有阻力式尾翼,射击初速较高。箭体被弹托包住后可固定于普通霰弹弹壳口部,一般需使用霰弹枪等滑膛枪械发射。当箭形弹被击发后,枪口上的脱壳器便会将弹托刮掉,而作为弹头的箭体则可借助于底部的尾翼平稳向前高速飞行。
从箭体数量角度划分,该特种弹可进一步细分为单发箭形弹以及集束箭形弹。单发箭形弹,即每发箭形弹中只带一枚箭体。集束箭形弹则是将多枚箭体集成一束后同时装在一个弹壳内。当集束箭形弹发射后,一次可射出3~8支,甚至几十支箭体来形成一定的弹头散布,以提升特定目标物命中率。
与普通战斗用枪弹相比,箭形弹的重量更轻,且作为弹头的箭体质量绩效,体型细长,在飞行时受到的空气阻力较小,因而能保持较高的飞行速度。以较为常见的5.6mm箭形弹为例,其枪弹仅重6克,而箭体重量则在0.5克左右,因而能达到1400米/秒的弹头初速。钢制的箭体刚性较差,加之较高的初速度,令箭体弹头一旦射入目标物后,即会扭曲成弯钩形,且在身体肌肉中以不规则的方式进行运动与旋转,以迅速释放其能量,进而造成爆炸型伤口,并对目标个体的杀伤效果极强。不过,箭形弹的杀伤效果虽然较佳,尤其是多弹头的集束箭形弹,更能覆盖较大的杀伤面积,但箭形弹的缺点亦较为突出。射击精确度可称得上是箭形弹的软肋与短板,特别是在远距离射击时,箭形弹较差的射击精度则尤为凸显。
(摘自《检察风云》2015年第2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