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大脑前循环脑动脉瘤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
2016-11-28戴纯刚朱卿马笑宇刘兵
戴纯刚 朱卿 马笑宇 刘兵
【摘要】 目的:探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大脑前循环脑动脉瘤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6年1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入院的大脑前循环脑动脉瘤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患者采用血管栓塞治疗,观察组40例患者显微手术夹闭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术中血管破裂、血管闭塞、死亡率及效果,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术中血管破裂、血管闭塞及死亡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82.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脑前循环脑动脉瘤患者致残率和病死率高,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大脑前循环脑动脉瘤患者的临床效果显著。
【关键词】 显微外科; 大脑前循环脑动脉瘤; 脑出血
中图分类号 R74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6)28-0019-03
脑动脉瘤是指脑动脉内腔的局限性异常扩大造成动脉壁的一种瘤状突出,颅内动脉瘤多因脑动脉管壁局部的先天性缺陷和腔内压力增高的基础上引起囊性膨出,是造成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首位病因[1-2]。治疗上,可用脑动脉瘤夹闭手术。颅内动脉瘤夹闭术虽然有较长的历史,但是只是在显微神经外科技术出现之后,动脉瘤夹闭术才真正成为一种安全可靠的技术[3]。本研究探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大脑前循环脑动脉瘤患者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1月-2016年1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入院的大脑前循环脑动脉瘤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选80例患者均确诊为脑动脉瘤,没有合并心和肾等其他性质性病变及脑部病变,也未接受单独的内科治疗,没有相关的手术禁忌证,患者均自愿参与治疗研究。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中男25例,女15例,年龄38~75岁,平均(61.4±4.5)岁;病程1~12个月,平均(4.6±1.8)个月。观察组中男27例,女13例,年龄41~81岁,平均(59.5±4.2)岁;病程1~13个月,平均(4.8±2.3)个月。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性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40例患者采用常规血管栓塞治疗,采用Seldingerc技术,穿刺成功后置导管鞘,将5F-6F导管经导管鞘插入颈内动脉C2平面。然后将0.014英寸导丝在DSA透视下置入动脉瘤内。再将超选导管经导丝引入动脉瘤腔内,再植入微弹簧圈。观察组40例患者显微手术夹闭治疗,患者采用全身麻醉,采取翼点入路。显微镜辅助全程直视进行解剖患者的侧裂池,打开其视交叉池,缓慢释放患者的脑脊液,使其脑组织回缩,充分暴露患者的动脉瘤然后将其夹闭。在手术的过程中,确保患者的颅内压降低,脑脊液放出也要适量。夹闭完全后需利用罂粟碱棉片湿敷载瘤动脉,经患者的静脉泵入尼莫同。
1.3 观察指标与评价标准
观察两组患者术中血管破裂、血管闭塞及死亡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疗效评价标准,显效:术后患者临床症状、动脉瘤均消失,神经功能恢复正常;有效:术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好转,动脉瘤体积缩小≥50%,神经功能明显改善;无效:术后临床症状没有好转或恶化[4]。总有效=显效+有效。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术中血管破裂、血管闭塞及死亡率比较
两组患者术中血管破裂、血管闭塞及死亡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2.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5.398,P<0.05),见表2。
3 讨论
动脉瘤发病原因尚不十分清楚,动脉瘤形成的病因,概括有以下几种:先天性因素、动脉硬化、感染、创伤。此外还有一些少见的原因如肿瘤等也能引起动脉瘤,颅底异常血管网症、脑动静脉畸形、颅内血管发育异常及脑动脉闭塞等也可伴发动脉瘤[5-6]。颅内动脉瘤一般无症状,因此很难及早发现,有时也会有一些先兆症状,如头痛,但因其缺乏特异性而被患者忽视。过度劳累或饮酒后出现剧烈头痛,一般是动脉瘤出现破裂出血的表现,若出血量较大,除了头痛,还可可出现言语含糊、肢体偏瘫甚至昏迷等表现[7]。大部分动脉瘤为单个,当然也有多发动脉瘤,治疗相对比较困难。目前动脉瘤的治疗主要有开颅动脉瘤夹闭术和血管内弹簧圈栓塞术两种[8-9]。一般来讲,开颅创伤性大、风险较大,很难同时处理不同位置的动脉瘤,且并发症多,但是费用低;栓塞术创伤小、费用高昂,术中可同时处理不同位置、不同类型的动脉瘤[10-11]。具体如何治疗,要根据患者当时的情况、动脉瘤位置和类型、医院的设备和水平及患者的经济条件等综合考虑,但患者的情况、动脉瘤位置和类型仍是主要决定因素。近年,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大脑前循环脑动脉瘤得到迅速发展,显微镜可以准确掌握患者动脉瘤的具体存在位置、大小,保障顺利分离侧裂的同时,还可以减少其他组织损伤,从而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8]。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术中血管破裂、血管闭塞及死亡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82.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大脑前循环脑动脉瘤患者的临床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1]董全永.显微手术夹闭与血管栓塞术治疗脑动脉瘤的疗效探讨[J].中外医疗,2013,32(23):89-90.
[2]王哲.血管栓塞术与显微手术夹闭治疗脑动脉瘤的临床疗效比较[J].中国疗养医学,2015,24(10):1065-1066.
[3]连泽豪.显微手术夹闭与血管栓塞术治疗脑动脉瘤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9(24):66-67.
[4]任瑞颖,屈志强,孔静,等.脑动脉瘤夹闭手术的麻醉处理[J].中国当代医药,2011,18(17):145-146.
[5]李艳,薛秋玲.显微镜下脑动脉瘤夹闭术31例手术配合[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3):123-124.
[6]黄建跃,丁胜鸿,陈向东.显微外科手术治疗Hunt-HessⅣ-V级脑动脉瘤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师杂志,2012,14(3):366-368.
[7]包兴华.脑动脉瘤夹闭手术的麻醉处理[J].中外健康文摘,2012,9(36):172-173.
[8]马春晓,步星耀,周伟,等.显微手术夹闭与血管栓塞术治疗脑动脉瘤的疗效与成本分析[J].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12,11(7):709-712.
[9]赵崇伟.颅内动脉瘤的血管内介入治疗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2,9(15):119-120.
[10]薛米江.早期介入治疗对脑动脉瘤破裂的临床价值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5,13(17):117-118.
[11]宋永梅.脑动脉瘤夹闭手术的配合及体会[J].中外医学研究,2015,13(32):111-112.
(收稿日期:2016-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