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怜身是眼中人
2016-11-28徐雯
徐雯
易建联是一个迷雾重重的人,直到11月2日晚,他在球场上扔下了赞助商的鞋。那个内敛、沉静的易建联露出了罕见的桀骜。
事实上,当易建联宣布要从洛杉矶湖人队回来时,我就萌生了采访他的想法,但当时的出发点非常傲慢:一个在中国篮球界称得上天赋异禀的球员是如何在美国失败的。
是的,非常遗憾,和很多武断又偏激的人一样,我认为易建联两次从NBA折返是因为他没有足够的能力在美国立足,我认为易建联称不上运动家是因为他无趣、沉闷、缺乏人格魅力。总之,我的偏见和大众对易建联的误解几乎重叠。于是,当我们在一个令人昏昏欲睡的午后见面、打算敞开心扉聊天时,彼此都做了艰辛的心理建设:他需要消除对一个陌生记者的戒备,我需要放下长久以来对他的成见。
尽管易建联已经竭尽所能地表达了善意与真诚,采访的三个小时依然漫长又艰难。易建联内敛、讷言,说话对他来说,就像是要完成一个巨型工程,每蹦出一个字都要经过大脑的多重工序。有好几次,采访都陷入尴尬的境地,易建联低头、思考、不说话,如是几秒。我故意不打破这样的安静,眼睛死死地盯着他看,以沉默为匕首架在他脖子上,传递着“坦白从宽,抗拒从严”的危险信号。
采访结束后,和易建联站在宏远俱乐部的院子里握手告别,他脸上闪过一丝羞涩但又无奈的笑容。那一瞬间,我突然觉得自己挺残忍的,我刚刚胁迫一个人做一件他不那么喜欢但又不得不做的事情长达三小时之久。
但就在那微妙的愧疚感产生的一瞬间,我突然理解了易建联的性格和处境:他不是那种八面玲珑、左右逢源的人,他甚至从来没想过成为大家眼中所谓“高情商”的人,可是当他站在姚明身后,当他被推到中国男篮第一人位置时,他又必须把自己从封闭的环境中解放出来,于是被误解,于是挣扎、煎熬,于是用很多年去说服自己接受公众安排的角色设定。可是他过得开心吗?他最亲近的朋友猜测,这次从NBA回来之后,易建联不会再有不甘心了吧。
“偶开天眼觑红尘,可怜身是眼中人。”后来在写作时,王国维的这句诗不断地回荡在脑海中。芸芸众生都是局中之人,有私心、有无奈,和世界的关系没有那么纯粹,可到底还是有悲悯在。相比于姚明童话故事般的传奇色彩,易建联的经历真的更接近于普通人的纠结与迷茫。
这十年,他在美国和中国之间来来回回,没有太多惊心动魄的事情发生,考虑的无非是我想过什么样的生活,所做的决定也无非是职业选择。也正因此,易建联的剧本中,始终有这个世界非此即彼的残酷在。比如有时候成功与自我并不能兼容,比如有时候名利与自由根本无法和平共处,比如有时候你以为已经走出了原来的困局,可第二天却发现世界的牢笼远比想象中的大。
2016年第35期封面报道 《囚徒易建联》
年少成名,易建联早早展现出的篮球天赋把他投掷到了楚门的世界中,他收获了财富、地位、影响力,但以此为代价:他被迫接受人们的猜疑、误解,被迫去矫正性格中弱势的那一部分。
29岁这一年的生日,易建联在飞机上度过。他身边的好几个朋友都说,易建联敢于冒着再度被舆论淹没的风险回国,是成熟而勇敢的。我相信这是易建联深思熟虑的结果,也愿意相信回到CBA之后、“脱鞋门”事件之前的这段时间,易建联度过了人生中最不受挟持的美妙时光,尽管只有五天。
因为时间的缘故,我并没有得到第二次采访易建联的机会。我们还有一些没聊完的问题,比如因为身高原因而始终无法淹没在人群中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比如为什么喜欢大海,比如未来如何在自己的局限性中收获无限的自由。
暂时不会有答案了,但我祝福易建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