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兴趣?赏好音乐
2016-11-28杨玉华
杨玉华
音乐教育家卡巴列夫斯基说:“激发孩子对音乐的兴趣,这是把音乐的魅力传递给他们的必要条件。”爱因斯坦也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音乐欣赏课上,学习兴趣的培养、激发、巩固,要始终贯穿音乐欣赏教学的整个过程,这对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健全审美心理有重要的作用。
音乐欣赏课是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提高学生音乐学习兴趣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对扩展学生的音乐视野,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记忆力特别是对音乐的鉴赏力,发展想象力,丰富情感,丰富自己的音乐语言起着重要的作用。笔者经常采用“教师讲、学生听”这样单调沉闷的教学方式,教师课下轻松,但是课堂上的教学过程几乎无法进行。学生根本不关注音乐作品。后来笔者逐渐认识到没有兴趣就没有前进的动力,一切教学目标也无法实现。
教师作为课堂引领者,应该充分发挥音乐作品特有的魅力,在不同的学段,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音乐审美心理特征,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因此笔者做了一些尝试,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现与大家分享。
一、丰富教学内容,拓展学生的音乐视野,加强学生的艺术实践
美国现代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学习材料发生兴趣。”精心选材,合理安排音乐欣赏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学习空间,提出新问题、新信息不失为一种好的方法。教师可以从课外书、音乐杂志上选择学生喜爱的乐曲、音乐故事,丰富教学内容,拓展学生的音乐视野,激发学生欣赏音乐作品的兴趣。
心理学认为,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方法才是最有效的方法。一个人的兴趣只有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所以教师要设计更多的活动环节让学生参与,把学生的爱好特长带进课堂。随着周围教育环境的优化,家长意识不断提高,很多父母都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特长。学生有了特长,都想在别人面前展示一下“露露脸”。教师在教学完一首作品后,可以设计这样的环节:音乐作品的主题曲你会唱吗?(全班唱唱)。启发学生:你们还有更多的表达方式吗?(小组讨论、展示)这时学生就会拿出提前准备好的乐器。准备充分后,学生就会找出最好的组员站到讲台上展示,表演完毕,会赢得其他人的热情掌声和赞许目光。这极大地增加了学生的成就感,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和学习音乐的动力。
二、引导学生选择好的音乐欣赏方法,培养学生音乐欣赏的兴趣
欣赏的关键是“会听”。如何培养学生听的兴趣并吸引学生主动参与欣赏活动,是上好一堂音乐欣赏课的前提。教师可以尝试一些方法。
1.故事导入,激发兴趣法
学生的好奇心重,在欣赏每首作品前尽可能多地了解与音乐作品相关的故事,这样学生的兴趣容易被抓住。例如舒伯特《鳟鱼》钢琴五重奏。教师先哼唱歌曲《鳟鱼》让学生描述听到的鳟鱼音乐故事,接着教师引导学生聆听舒伯特是如何运用钢琴和四件弦乐器来讲述鳟鱼故事的。学生这时会全神贯注,听完这首作品。
2.抓住音乐最吸引学生的要素,吸引学生的耳朵
拿到一首音乐作品,教师不要急于去看作品介绍、作品分析,急着备课、上课,而是应该静下心来,反复聆听,将旋律熟记于心,真正问一下内心:这首音乐好听吗?为什么好听?如果我是学生,我愿意听吗?我能听到哪些内容?教师如何有效引领,让学生回归到音乐的本质,顺利完成音乐教学任务。这才是教师应关注的地方。
笔者在教学海顿《惊愕交响曲》时,从作品的力度入手,启发学生,说出对作品的印象或者心目中的音乐形象是怎样的。学生初听,都会对作品的力度变化表示惊讶,教师适时介绍:海顿很讨厌有人在听音乐会时打瞌睡,于是特意写了这样一首曲子。如果你是海顿你会给这首曲子怎样命名呢?是“吃惊”“心惊肉跳”“一鸣惊人”“惊喜交加”吗?请欣赏海顿的《惊愕》交响曲。学生一下就记住了曲作者、作品名称,对作品的特色和音乐力度的变化有了初步印象。这就是教学成功的第一步。
3.发散思维,畅所欲言,采用聊天讨论的学习方法
初中学生以为自己是大人了,觉得自己什么都懂,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点来培养他们对音乐的兴趣。教师可以与学生分享自己的经历、体验,感染学生,使其更加关注介绍给他的音乐。比如在欣赏《杵歌》时,笔者就拿来自己去高山族旅游的照片,展示舂米的图片、高山族的服饰照片和当地居民跳舞狂欢的照片,学生都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用崇拜的眼光看着笔者。这时,笔者借机带他们跳起舞蹈,背景音乐就是《杵歌》。学生在玩中学会了舞蹈,也在潜移默化中记住了歌曲。这时笔者再引导学生分析歌曲的节奏、情绪、旋律走向、音群使用、调式调性等就很简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