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如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2016-11-28张永晔
张永晔
摘 要: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实践能力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主要表现在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社会资源,适应社会生活,解决基本实际问题,参与社会生活实践,并提升自我实践主体地位的能力。小学数学作为小学教育的基础性学科,承担着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任务。本文主要分析了在小学数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培养;实践能力
一、创设实践情境,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教学活动都是在一定的情境中组织展开的,形象生动的教学情境能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快感,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燃起学生的求知欲望。笔者认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可以从创设实践教学情境入手,为学生创建一个与实践紧密相连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在与实践相似的环境中动脑思考,动手计算,进而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就长方体体积教学来说,大部分小学生只是死记硬背长方体的体积公式,在实际解题时也只是生搬硬套,时间一长,容易模棱两可,分辨不清长方体的体积、表面积和周长之间的关系。笔者在教学时,借助教学器具摆出各种长方体,向学生演示长方体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总结归纳体积、面积和周长的区别和联系。实践证明,运用具体形象的实物,将其转变成抽象的数学公式,在增强学生认知、提高学生理性认识的同时,有利于激发学生对实践的兴趣,提升学生的实践素养。
二、优化课堂练习,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课堂练习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加深学生知识理解,提高学生解题能力,强化学生数学运用技巧的有效途径。结合小学生年纪小、动手能力不强、认知水平有限等客观条件,要想运用社会实践活动等形式丰富小学生的实践能力,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不大容易实现的。因此,培养小学生的实践能力,做好课堂练习,强化作业训练就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优化课堂练习,要紧密结合教材内容,精心设计与实践生活密切的问题和题目,让学生在练习中循序渐进地提升自我的实践能力。比说,对于圆柱体积的教学,可以设置以下练习题目:“一个圆柱形的水桶,底面半径28cm,高87cm,这个水桶能装多少水?”“一个圆柱形杯子,底面半径4cm,高10cm,能不能装下498ml的果汁?”“小明家新建了一个水池,水池内直径3m,高0.8m,如果水位控制在0.5m,需要多少水?”这些问题不仅与圆柱体积教学内容紧密相连,而且与学生的现实生活息息相关。通过这样的课堂练习,有利于学生灵活掌握知识,将其运用到实践生活中,提升学生的生活实践能力。
三、引入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引入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观察生活,开拓大脑思维,自主探索,动手研究,能够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然而现阶段,受应试教育机制的影响,在考试大棒的指挥下,教师和家长过于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忽视了学生动手实践能力重要性的认知,小学生“高分低能”“书呆子”等现状屡见不鲜。因此,在新课程教学改革中,教师要摒弃传统的教学理念,强化对实践活动的认识,引入大量的实践活动,培养小学生的实践意识,提升小学生的实践技巧。比如在“比例尺”教学中,教师可以布置这样的实践活动:学生以学习小组的形式,结合教学知识点,借助直尺、中国地图等工具,测量并计算出广州到北京的实际距离,并完成相应的实验报告。引入这样的动手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际的活动中,相互探讨、交流讨论,对于巩固学生知识、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有着重大意义。
四、结合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数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在小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挖掘生活中的数学素材,发挥生活中的数学资源,引导学生善于观察生活,从实际生活中学习数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际能力。比如,在学习“折扣”内容时,由于该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相连,笔者就引入学生所熟悉的“超市商品打折”生活场景。许多小学生都有逛超市遇到商品打折的生活经历,对打折有着一定的认识。在开始教学前,笔者先让学生简单地说一说对打折的理解,有的学生说:“不同商品的折扣价不同。”有的说:“换季往往会有打折的商品。”还有的说:“买的商品越多打折就越多”。通过引入这样的生活实际,在活跃课堂氛围,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还能够让学生体会数学知识与生活实践间的联系,激发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有利于培养小学生的生活实践能力。
总之,小学数学是小学生的启蒙教育,对小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活有着不言而喻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是新课程教学对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要求,也是学以致用,实现教育活动最终使命和任务的重要保障。教师在创设实践情境,优化课堂练习,引入实践活动,结合生活实际的同时,还应当为小学生创建丰富的实践机会,鼓励学生勇于实践,大胆创新,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不断探索、思考,成为高素养、高能力的新世纪人才。
参考文献:
李根.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探析[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