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冷棚地畦双孢菇栽培技术

2016-11-28张立臣抚顺市农业科学研究院辽宁抚顺113300

特种经济动植物 2016年7期
关键词:冷棚双孢菇培养料

●张立臣(抚顺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辽宁 抚顺 113300)

冷棚地畦双孢菇栽培技术

●张立臣(抚顺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辽宁 抚顺 113300)

发展双孢菇生产是缓解菌林矛盾、变秸为宝、合理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丰富菜篮子工程、保护林业资源、发展低碳农业及培肥土壤等环境生态工程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法,是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符合农业可持续发展重要方针的要求。双孢菇的生产在抚顺地区起步较晚,发展时间较短,栽培面积较少,从业种植户较少,并且缺少适宜的品种和先进的栽培技术,从品种、技术和规模上都远远落后于南方。为了促进双孢菇生产发展,笔者历时3年研究,通过早春低温简易棚发酵、春季播种及春、夏、秋三季出菇,改变了以往冷棚夏季发菌、秋季栽培、来年出菇的双孢菇栽培的落后模式,探索出适于抚顺地区双孢菇的双冷棚地畦稻草栽培新模式。下面,将双孢菇4个品种、3种栽培模式产比试验结果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品种与材料

1.1.1 双孢菇品种 双孢菇品种4个:2796、双53、双56、双20。

1.1.2 培养材料 稻草、鸡粪、鹿粪、尿素、过磷酸钙、石膏、石灰、草炭土和麦粒等。

1.2方法

1.2.1 冷棚的搭建 在3月上、中旬把聚乙烯塑料布扣在事先搭建好的棚架上面,棚体一定要稳固结实,要有水源,并利于排水。待棚内温度提高到20℃左右时,就可以把培养料运进冷棚内进行建堆发酵。

1.2.2 培养料的发酵与栽培种的制做

1.2.2.1培养料的发酵在搭建好的冷棚内进行。于4月初将新鲜无霉变的稻草3000kg切成30cm长的段,用1%的石灰水充分预湿,再将1000kg的干鹿粪、500kg的干鸡粪、150kg的过磷酸钙、150kg的石膏、100kg的尿素、30kg石灰充分拌匀后,把培养料堆制成宽2m、高1.8m、长度随机的发酵堆。发酵过程需要翻堆6次,用时28天左右。发酵好的培养料颜色呈铜褐色,用力拉可断,并且具有蘑菇的芳香。为了保证发酵时冷棚内的温度,夜晚冷棚上加盖防寒被保温,白天打开防寒被透光增温。

1.2.2.2麦粒栽培种的制作制作栽培种要与发酵料的建堆同步进行。选新鲜无霉变的麦粒(最好是同一个品种)500kg,放在水中浸泡12小时后用沸水煮到种皮没有破裂、白心只有小米粒大小即可。捞出沥干多余的水分,均匀地拌入25kg的石膏,装瓶,常压灭菌8~10小时,冷却后在无菌的条件下接入母种。在22℃条件下避光培养,及时挑选出杂菌污染的菌种。

1.2.3 作畦与搭架 地畦式栽培首先要作畦,在冷棚内做深0.1m、宽0.6m、长2m的地畦,地畦之间的作业道宽为0.4m。层架式栽培要先在冷棚内搭架,用架材搭建成宽1m、高1.5m、层间距为0.5m的3层出菇架,长度随机而定。地面床式栽培事先把冷棚内的地面平整好,能够利于排水就可以。

1.2.4 铺料与消毒 培养料进棚之前一定要做好棚内的消毒工作,用白灰水、硫磺、二氧化硫、畦雾消毒盒等一些消毒物质交替使用,进行充分消毒杀菌后,发酵好的培养料一定要趁热运进冷棚,均匀地铺在床架上、地畦上或地面上,培养料的投放量为35kg/m2。培养料铺好后加盖黑色塑料薄膜保湿,料温降到常温时方可接种。

1.2.5 播种 播种时间:应该抓早字,适时早播。一般在4月初,冷棚内白天的温度达到15℃时即可播种。播种方式与播种量:无论是地畦、床架还是地面式栽培,播种采取混播加表播的形式,播种用的工具用3‰的K2MnO4(高锰酸钾)溶液清洗,再用干净纱布擦干。把2/3的麦粒菌种均匀地撒在培养料表面,用双手抖动培养料,使菌种能够均匀地撒落在培养料的各个部位,再把余下的1/3菌种匀撒在培养料上,最后加盖黑色塑料薄膜保温、保湿发菌。以上3种模式的播种量均为2瓶/m2(500mL)。

1.2.6 管理 养菌管理:菌丝生长的温度在5~33℃之间,其最适温度为23~25℃,低于5℃生长缓慢,高于25℃菌丝生长虽快,但纤细无力,容易衰老,超过32℃菌丝易衰或发黄、倒伏,以至于停止生长。播种后应控制冷棚内的温度22~25℃、空间相对湿度70%左右,暗光培养。播种3天后每天掀动薄膜通风供氧,白天打开冷棚的防寒被透光增温,夜晚放下保温,同时中午要打开冷棚两端的门通风换气,这样管理20天左右菌丝即可穿透培养料表面。覆土管理:待双孢菇菌丝1/3穿透料面后即可覆土。覆土材料最好采用草炭土,也可采用犁底层的菜园土。用筛子把土筛一下,把较粗的颗粒与细土分开,再用1.0%~1.5%的石灰水和适量浓度的敌敌畏溶液把以上两种土壤的水分调到38%~40%,使土壤颗粒没有干心,具有一定的可塑性。pH 7.0~7.2,覆土分两次进行,先把较粗的土壤颗粒均匀地覆在培养料表面,厚度为1.5cm,在10~20℃条件下培养5~7天,这期间不要通风,在菌丝爬土后,加大通风量,覆土表层再撒一层不加营养的细土,厚度为1cm左右,以看不到菌丝为宜。覆土之后的温度控制在16~20℃,空间相对湿度维持在75%左右。覆土后前5~7天关闭通风口,促使菌丝向土层生长,菌丝爬土后,加大通风量,覆土表层再撒一层不加营养的细土,厚度为看不到菌丝为宜。如有土壤干裂的情况,可以喷洒少量水,保持表面湿润即可,同时还要增加通风供氧的次数和时间。出菇管理:子实体在7~22℃均可形成,以15~18℃为最适宜,在此温度范围内,出菇期仅维持3个月左右。在13~18℃范围内,出菇期可维持6个月。在较低温度下所形成的子实体洁白、粗壮、菇形圆整、肉厚、产量高。播种后30~35天时,见床面上有豆粒大的菇蕾,喷1次大水后要加大通风量,温度最好控制在14~17℃、空间相对湿度控制在75%~80%,同时还要避光,这样有2天左右就可以采摘了。在双孢菇开伞前及时采摘、加工、销售。

病虫害防治:病虫害主要有褐腐病、褐斑病、细菌性斑点病、木霉、青霉、曲霉、毛霉、链孢霉、菇螨、菌蝇、菌蚊、瘿蚊及蛞蝓等,防治原则坚持以预防为主,出菇期禁止使用化学农药;预防方法严格检查种源,净化栽培环境,菇房安装纱门、纱窗,培养残料要及时运离生产场地,使用前1周要严格消毒;菇蝇、菇蚊用纱门、纱窗阻隔,室内用黑光灯诱杀;蛞蝓采用人工捕捉或撒石灰或食盐进行驱杀。

2 实验结果

2.1双河基地的实验结果

我们在抚顺市农科院双河试验基地进行了两年的冷棚地畦式双孢菇试验,2011年的栽培面积240m2、2012年栽培面积540m2。我们引进了2796、双56、双53、双20这4个品种进行了层架式、地面式、地畦式3种栽培模式的试验。播种形式是混播加表播,播种量2瓶/m2(500mL瓶),投料量35kg/m2。两年的试验结果:无论哪个品种在地畦式栽培模式上都略高于其他两种栽培模式。

2.2试验基点的试验结果

在2011年的试验基础上,2012年我们增加了双孢菇栽培试验的两个基点,分别是清原县北三家乡北三家村的孙义家、清原县土口子乡门脸村柏戈家,栽培模式分别采用了层架式、地面式、地畦式,各模式分别栽培40m2。品种使用的是在第一年试验中产量表现较高的2796和双20。播种形式是混播加表播,播种量2瓶/m2(500mL瓶),投料量35kg/m2。(以上两个基点的培养料是在双河试验基地统一建堆发酵,之后运去)。试验结果见表1。

表1 3种模式栽培生产时期及其产量

3 经济效益分析

双孢菇栽培是利用农副产品的下脚料,整合农村的剩余劳动力资源,是农民增收致富的一个切实可行的好项目,而我们采用的冷棚地畦式栽培方式能够比其他的栽培模式增产10%左右,成本投入完全一样。种植200m2的双孢菇所需稻草(或玉米秸秆)3000kg、禽畜粪2000kg、尿素100kg、石膏50kg、过磷酸钙100kg、石灰100kg、麦粒菌种400瓶(每瓶500mL),可产双孢菇2000kg左右,价格8元/kg,产值16 000元左右。去掉成本6800元,可实现纯利润9190元。投入产出比为1∶2.35,详见表2。

表2 f稻秸等生产成本核算

注:200m2双孢菇所需物料、人工。

根据试验结果调查与经济效益分析,冷棚早春发酵、冷棚内地畦式栽培双孢菇技术可靠,产量稳定,易于掌握,成本投入较低,容易被农民接受,适于大面积推广。早春发酵,春天栽培,实现春、夏、秋三季出菇。生产不跨年度,节省时间,能够合理地利用农村的多余秸秆,有效地保护了森林资源。同时,出菇后的培养料是优良的有机肥,还可培肥土壤,改善和维持土壤生态,创造可观的生态效益。冷棚地畦式栽培双孢菇,技术成熟稳定,生物转化率可达65.5%左右,与其他模式相比较增产10%左右,经济效益显著,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猜你喜欢

冷棚双孢菇培养料
不同冷棚类型对沙窝萝卜种植小气候与品质的影响
培养料pH和含水量对海鲜菇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辽宁】致富典型引领高素质农民增产增收
冷棚在一八四团果树越冬中的应用
草菇出菇为何怪
不同含水量培养料栽培银耳期间料理化性状分析及对银耳质量影响初探
棉柴覆土栽培双孢菇高产技术
长江流域蘑菇栽培系列之一
大庆地区冷棚特大西瓜栽培技术
赶着时间卖的双孢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