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鸭疾病防治(1)
2016-11-28于子阳吉林大学动物医学学院吉林长春130062
●于子阳(吉林大学动物医学学院 吉林 长春 130062)
●李沐森*(1.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动物科技学院 2.预防兽医学吉林省重点实验室 吉林 吉林 132101)
●郭文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长春离职干部休养所 吉林 长春 130022)
野鸭疾病防治(1)
●于子阳(吉林大学动物医学学院 吉林 长春 130062)
●李沐森*(1.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动物科技学院 2.预防兽医学吉林省重点实验室 吉林 吉林 132101)
●郭文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长春离职干部休养所 吉林 长春 130022)
*通讯作者
1 鸭瘟(Duck plague,DP)
鸭瘟又名病毒性肠炎(Duck Virus enteritis,DVE),中国1957年首次报道本病由鸭瘟病毒(Duck plague virus)(是一种疱疹病毒,又称鸭瘟疱疹病毒Ⅰ型)引起的急性败血性接触性传染病。绿头鸭高度易感,赤麻鸭中度易感,而针尾鸭不易感。病原存在于病鸭及带毒鸭各内脏器官、血液、分泌排泄物中,肝、脑、脾、食道、泄殖腔含毒量最高。可通过消化道、呼吸道、交配、伤口与吸血昆虫等多种途径传播。
1.1症状
潜伏期2~5天。病鸭精神萎顿,头颈缩起,食欲减少或停食,渴欲增加,羽毛松乱无光泽,两翅下垂,两脚麻痹无力,走动困难;严重的病鸭静卧,不愿走动,驱赶时则两翅扑地而走,走数步又蹲伏于地上,当病鸭两脚完全麻痹时,伏卧不起。病鸭不愿下水池,强迫下水后则漂浮水面并挣扎回岸。严重腹泻,拉绿色稀粪。鼻流黏液,呼吸困难,眼流浆液或浓性液体,结膜出血有小溃疡,眼睑水肿,部分病鸭头颈肿胀,俗称“大头瘟”。病程2~5天,慢性可拖至1周以上,生长发育受阻。
1.2免疫
病愈和人工免疫的野鸭均可获得很强的免疫力。目前,使用的疫苗有鸭瘟鸭胚化弱毒苗、鸡胚化弱毒苗以及鸭瘟和鸭病毒性肝炎二联疫苗。雏鸭20日龄首免,5月后加强免疫1次。3月龄以上野鸭免疫1次,免疫期可达1年。在受威胁区内,所有鸭应注射鸭瘟弱毒疫苗,母鸭的接种安排在停产时或产蛋前1个月。死鸭要进行无害化处理。
2 鸭霍乱
鸭霍乱又名鸭出血性败血病、鸭巴氏杆菌病,由禽型巴氏杆菌引起的传染病。成年野鸭易感染发病。
2.1症状
急性型鸭群突然死亡。亚急性病鸭精神不振,体温升高,厌食,爱喝水,不喜活动,呼吸加快,下痢,呈绿色或白色稀粪,发病快,死亡率高。慢性型病鸭关节水肿性肿胀,跛行,咳嗽。病鸭病愈后,多为带菌者。
2.2防治
发现有病发生时,必须封闭、隔离和消毒。发病鸭群注射出血性败血症血清。未发病鸭接种禽霍乱疫苗,1月龄以上的鸭肌肉注射2mL。每只成鸭肌肉注射链霉素10万单位或青霉素2万国际单位,每天2次。
3 鸭出血症(Duck hemorrnagic disease,DHD)
鸭出血症又名鸭“黑羽病”、鸭“乌管病”、鸭“黑喙足病”。见于福建主要养鸭区(福州、莆田和闽南地区)等。
3.1症状
体温升高,排白色或绿色稀粪。两翅羽毛管易脱落。病死鸭喙端、爪尖及足蹼末稍周边发绀,也呈紫黑色。病、死后,鼻中流出黄色液体,玷污上喙前端和口部周围羽毛,有的羽毛甚至染成黄色。
3.2防治
应尽早注射鸭出血症高免血清1~2mL,同时投用广谱抗菌药物,以防继发细菌性疾病。
4 野鸭克雷伯氏菌病
野鸭克雷伯氏菌病由肺炎克雷伯氏杆菌引起的雏鸭传染病。其特征是肺炎与出血性败血症病征。
4.1症状
精神沉郁,食欲减少或废绝,排黄绿色稀粪,缩颈呆立,眼半闭。眼、鼻流浆性分泌物,呼吸困难,严重的伸颈张口,病后期出现抽搐、歪头等神经症状,转归为死亡。
4.2防治
用最敏感的药物进行治疗,如红霉素、庆大霉素和磺胺类药物;对污染场(群)用最敏感的药物作定期的、更换式的药物预防。
5 嗜水气单胞菌病
5.1症状
据王军(2013),天津市动物园水域饲养的红头潜鸭、凤头潜鸭、翘鼻麻鸭、针尾鸭、琵嘴鸭、绿头鸭等患嗜水气单胞菌病,出现精神沉郁,离群索居,投喂饲料也不愿上岸,羽毛蓬松,拉稀便,呈灰白色或绿色粪便;喜卧,两肢无力,伸颈触地,瘫痪于地;呼吸困难,张口喘气,呼吸次数40~42/分钟,濒死期体温低于40℃。
5.2治疗
对未发病鸭群投喂康泰药业生产的硫酸丁胺卡那霉粉,1g药粉拌料5~10kg,自由采食,连用5~7天。发病隔离群体注射硫酸丁胺卡那霉素针剂0.5mL/只,同时灌服葡萄糖水,连续注射7天后,病鸭能够自主采食,投喂硫酸丁胺卡那霉粉2g拌料5~10kg,自由采食,病情得以控制。
出现此类疾病后,对再放入的幼雏进行禽的嗜水气单胞菌疫苗注射。被污染的水域用氯化磷酸三钠(TD粉)消毒剂按1∶400消毒,陆地用生石灰消毒。
6 鸭副伤寒
鸭副伤寒由鼠伤寒沙门氏杆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消化道传染,危害20日龄以内的雏鸭。
6.1症状
精神不振,食欲减退或废绝,缩头离群呆立,两翅下垂,跛行甚至瘫地不起。双眼流泪并沾有浆液性分泌物。排白色或青绿色稀粪,肛门松弛,四周粘满粪便。颤抖,共济失调,最后突然倒地,呈角弓反张姿态而死。
6.2防治
隔离病雏,用金霉素或土霉素口服,5~15mg/只,连用5~6天。氯霉素肌肉注射,病鸭每只每次0.1~0.5mL,同时口服庆大霉素2000~10 000单位,每天2次,连用3~5天。对病重鸭肌肉注射0.5%恩诺沙星注射液1mL,每天2次。饲料中添加0.04%呋喃唑酮(痢特灵)喂饲,连用5~6天。饲料中拌入0.02%诺氟沙星(氟哌酸),同时在1000mL饮水中加入50mg环丙沙星。复方敌菌净,按0.04%比例均匀拌入饲料,连用3天,停3天,再服3天为1疗程。
7 野鸭肉毒梭菌毒素中毒病
野鸭肉毒梭菌毒素中毒病又名软颈病,由肉毒梭菌产生的毒素引起的中毒性疾病。
7.1症状
食取了含毒素饲料后数小时至1~2天即发病,病初出现反应迟钝、嗜眠,软弱无力,不能飞翔,行动困难,强迫下则漂浮水面不游动。继而羽毛逆立,翅膀下垂,倒地不能动,头颈呈痉挛性抽搐或下垂于地,故称软颈病。本病在河北省白洋淀湖边曾有发生。
7.2防治
不使野鸭吃到腐败的动物尸体和变质饲料。对常发地区和污染地区用当地相应型的肉毒梭菌类毒素进行预防接种,而且年年进行。也可用C型肉毒梭菌多价抗毒素(血清)或C型抗毒素(血清),每只皮下注射或肌肉注射2~4mL,必要时于12小时后再注射1次,也可腹腔注射。对症治疗,用盐类泄剂,如灌服2~3g硫酸镁(溶于水),促进消化道毒素排出。还可用盐酸胍和VE单醋酸酯,以促进神经末梢释放乙酰胆碱加强肌肉紧强性。
8 曲霉菌病
曲霉菌病由烟曲霉菌引起的真菌病。发霉饲料、垫草及霉菌污染的食槽、用具是主要传染源。野鸭吃了霉变的饲料,易引起霉菌中毒,死亡率高,尤其是幼鸭。
8.1症状
多发生于2周龄以内的雏鸭,病鸭精神萎靡,闭眼瞌睡,食欲减退或不食,口渴,吞咽困难。病情严重时,呼吸困难,张口呼吸,口、鼻有分泌物,后期下痢,消瘦,虚弱而死亡。
8.2防治
不喂发霉饲料,食槽、水槽、用具每天洗刷,保持清洁。鸭舍通风、清洁干燥,垫草保持干燥,鸭舍定期消毒。治疗:在饲料中加入制霉菌素,雏鸭每只每天用量为2~3mg。每100mL饮水中加碘化钾5~10g,连用3~5天。每1000mL饮水中加硫酸铜0.3g,连用3~5天。用2%金霉素溶液,每天注射3次,每次2mL,连用3天。该病见于江西省洪都某野鸭饲养基地,2000余只(23~25日龄)。
9 法氏囊病
法氏囊病由法氏囊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多见于3~5周龄的雏鸭。
9.1症状
病鸭精神沉郁,羽松脚软,行走不稳,喜卧,减食或不食,下痢,排出白色或淡灰绿色水样粪,内含气泡,肛门周围羽毛污秽。
9.2防治
用鸡传染性法氏囊弱毒活疫苗进行预防接种。治疗:要停止放水,早期进行肌肉或皮下注射抗传染性法氏囊病高免蛋黄抗体,每只1mL,连用3~5天。
10 病毒性肝炎
病毒性肝炎由小核糖核酸病毒科肠道病毒属病毒所引起的急性传染性、病毒性传染病。主要发生于5~10日龄雏鸭。在孵化季节, 可在雏鸭中传播,经消化道、呼吸道感染。
10.1症状
潜伏期1~4天,突然发病,病程短促。病初精神萎顿,不能随群走动,不食,眼半闭呈昏睡状态,有的腹泻,随后病鸭出现神经症状,不安,运动失调,身体倒向一侧,两脚发生痉挛,数小时死亡。死前头向后弯,呈角弓反张姿态。
10.2防治
发病后用高免血清或康复后鸭的血清进行早期治疗(每只0.5mL,肌肉注射),可减少死亡和阻止疫病扩散。另外,在收集种蛋前2~4周,给产蛋鸭肌肉注射弱毒鸭肝炎疫苗,可通过卵黄将母源抗体传递给雏鸭,使其在15天内具有一定的抗病能力。对无母源抗体的雏鸭可直接注射弱毒鸭肝炎疫苗。该病见于宁夏平罗县某野鸭养殖户,2005年6月22日,2000只野鸭突然死亡40多只,至7月1日已累计该病死亡200多只。
11 鸭流感
鸭流感由A型禽流H5亚型病毒引起的鸭病综合症,主要侵害鸭的呼吸、消化和神经系统。幼鸭比成年鸭易感染,放牧鸭比圈养鸭更易受威胁。该病传染快,数天内即可蔓延到邻近鸭棚。
11.1症状
患鸭体温升高至43.5℃左右,羽毛松乱,精神沉郁,呆立,不愿下水,食欲废绝。部分野鸭出现头颈肿胀,眼眶湿润、流泪,鼻液增多,下痢,粪便呈绿色或灰白色。后期出现神经症状,如扭头、转圈、乱窜等,病情严重的最后衰竭死亡。产蛋鸭产蛋率下降,而且白天产蛋多,产薄壳蛋、软壳蛋、畸形蛋,蛋壳褪色或呈花斑状。
11.2防治
在疫区,每年用禽流感灭活菌对鸭群定期接种,同时,做好鸭场消毒和病死鸭处理等综合性防制措施。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