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新理念为引领积极推进洛阳现代农业稳健发展
2016-11-28洛阳市农业局归宝辰
洛阳市农业局 归宝辰
以新理念为引领积极推进洛阳现代农业稳健发展
洛阳市农业局 归宝辰
河南省农业厅产业政策与法规处 主办
2015年,洛阳市农业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势头强劲,业态更优。农业结构调整进一步优化,特色农业成效进一步凸显。招商融资推动农业基础建设投入增速和农业增加值增速实现双跨越。农业与二、三产业相融合的力度在创新中加强,农业综合效益显著提升。高标准粮田建设助力粮食生产高位增长,总产首次突破25亿kg大关,单产和总产均刷新历史纪录。农产品质量安全得到切实保障,“菜篮子”供给保持平稳。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首次突破万元,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夯实了基础。“物的新农村”和“人的新农村”并行推进,最美乡村建设掀起热潮。农业经营新型组织和新型主体快速成长,形成规模化经营的燎原之势。
2016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中央再次颁布农业农村工作新的1号文件,让我们对农业地位的认识更加深刻,对农业发展的方向更加明确。
中央1号文件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新理念,对做好新时期农业农村工作作出了重要部署。洛阳市委、市政府也提出了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新发展体系为支撑,着力实现“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城镇化水平和生态文明程度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科技创新能力更强,巩固提升中原经济区副中心城市地位、在全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定位、新目标。洛阳农业的发展要紧扣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四高一强一率先”目标,以“五大发展新理念”为引领,不辱使命,用心破解“三农”新难题,厚植农业新优势,深化农业农村改革,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实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发展目标。
一、以“创新”的理念,积极深化改革,面向现代农业,着力推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升级
农业的发展一直伴随着改革的推进,改革是农业发展的源动力。但在经济新常态下,改革的发力点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单一需求侧的综合改革,已不能很好地驱动农业发展的车轮,出现了许多障碍性问题。尤其是粮食总产量增加、进口量增加、库存量增加的“三量齐增”的矛盾亟待调和,种植成本趋升、粮食价格趋降、农业增收趋缓的矛盾损伤了农业发展的动力与活力。改革即创新,又需要进一步地加快创新而深化改革。创新又是洛阳落实“四个全面”的第一支撑体系。当前新的改革任务就是以新的认识、新的领域、新的内涵而推进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洛阳市农业发展而言,就是要面向市场,以工业化的思维,融合发展的方式,把现代农业落实在特色农业的发展之中,并以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式做优做强特色农业,进而把洛阳市的特色种养业、特色加工业、特色休闲农业、特色品牌农业做足、做美、做精。
洛阳市农业供给侧改革的支点、重点在于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一是要在农业种养结构调整上实现突破,促进粮食、经济作物、饲草料三元种植结构协调发展。二是要在一、二、三产业相融合的发展上实现突破,延伸农业产业链,发展农业新业态。种养结构调整必须立足于洛阳市自身的地理、气候、资源、传统的特点,结合外部的市场、资源、资本、技术、人才等方面的优势着力发力。三个产业的融合发展必须把握住深化农产品加工、农业仓储物流、农产品购销方式和延伸拓展农业功能等重要环节。
2016年及今后一段时期,洛阳市农业发展要围绕供给侧改革,着重抓创新求转型,抓投入求提升,抓示范求带动,抓育强求辐射。
(一)立足强基础,着力建设高标准农田
以高标准粮田“百千万工程”建设为抓手,整合各路农业支持资金,加大财政资金和社会资本的联合投入,补齐农业发展基础设施薄弱的短板、农业先进科技应用不足的短板、农机农艺脱节的短板,以“地力+科技”提升土地产能,夯实农业高产基础,落实“最后一公里”服务,把稳定主粮生产,保障口粮安全,确保自足有余的责任,拴牢在“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高产创建之中,确保全年粮食总产在20亿kg以上。
(二)立足调结构,着力规划发展各具特色的种养业
以“特色农业百乡百村示范创建工程”为抓手,在主粮品种结构调优的基础上,压减旱地玉米“对抗性种植”过重的“库存”,围绕谷子、红薯、油料、蔬菜、瓜果、药材、花卉、饲粮、牧草、渔业等,遵循市场需求,遵照价值规律,重点规划100~150个具备种养特长的核心村,相对连片,构建基地,培育“一乡一业”“一村一品”,适度规模的高效特色种养业。发展特色种养业,必须突出“百姓民生菜篮子保障供给工程”,要把蔬菜、水果、水产等生产列为特色农业的重要范畴,稳定面积、提高产能、优化品质、丰富品种,立足本市,合理调配,确保全市人民享有量足、质优、品类齐全的特色农产品。
(三)立足优化产能,着力推进农业与二、三产业的紧密融合,走出特色加工业的产业化发展之路
以“十群百龙扶优育强工程”为抓手,研究破解农业企业“规模小、产品少、链条短、品牌弱、带动差”的短板,结合“百强农企品牌创建宣传工程”,制定实施组合政策,千方百计扶大扶优扶强10~15个农业产业化集群,100~150个链条完整,产品丰富,品牌出彩,初深精加工匹配,储运销联动,管理经营规范,资本供给链稳定,技术实力雄厚,人才团队优秀的农业集群和农业龙头,促使集群年销售总规模在200亿元以上,重点龙头企业年销售总额在100亿元以上,农产品商品产地初加工率在80%~90%,在市域内精深加工率在50%以上,形成防霉减损保质的产地初加工体系,以及以高新技术为支撑的精深加工等较为稳健可持续的农业产业化生产体系。
(四)立足发展新业态,着力拓展创新农业的新功能
要抓住“逆城市化消费和向城市化消费城乡互移双增”的新潮流新机遇,积极发展“农业+X”的休闲生态农业新型业态,大力培育农业农民增收增效的新路径新环境。要以“休闲生态农业百色农庄和百村休闲”为抓手,在规划种好特色农业本源的基础上,植入文化、养生、餐饮、民俗、科技、工程、园林、体育、教育等系列元素,并结合古村落、民俗风情村落、现代美丽新农村建设,以丰富多彩、别具一格的创意策划,以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相和谐的组合联结,以中外文化的互补拉动,打造120~150个有品位有人脉有亲和有创收,内涵丰富,多姿多彩,教育、养生、休闲、娱乐、饮食等功能健全的特色农业庄园和100个美丽休闲乡村,打造“田园景观+美丽乡村+文化主体”的新农村生态环境,满足和服务城乡居民及外来游客的新生活需求,为本市农民开拓更多的财富来源渠道。
(五)立足主体培育,着力发展现代农业的新生力量,焕发农业的朝阳生机
农业是人类文明诞生的源头产业,当人类完全享有工业化文明之后,将要回归到更高级的以农业为本源+新形态文明的新社会,农业发展因此也将步入新时代。发展现代农业,必须培育新的生产力主体,必须武装劳动者的头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新型职业农民将会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创新者实践者创造者。我们要以“培育百社百场新型农业经营和服务示范主体”为抓手,引导建立具有示范性、引领性、率动性的200个左右的农民合作社和100个左右的家庭式农场,让他们成为农业农村新的生产方式的代表,进而辐射带动更多更好的新主体,不断涌现现代农业发展的新生力量。要以“培育百职万才新型职业农民”为抓手,建好100所农民田间学校,配好200名有技能特长的专业教师,围绕农业120多个职业岗位,培养1万~2万名优秀的农村实用人才。要与农业职业技术学校长期合作,年制性月度型专题式培训100家农业龙头企业的CEO,把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企业的生产经营主力育强训优,让技能支撑农民,让农民成为人才,让人才支撑农业经营及服务主体,让农业主体支撑洛阳现代农业的发展和强大。
二、以“协调”的理念,“两手”配置生产要素,发展农业生产力,实现农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发展现代农业需要外部的“协调”,也需要农业内部的“协调”。农业内部的“协调”发展是农业现代化的标志之一。农业“协调”发展的核心是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路径是深化改革,由市场导向,主要内容是“农业生产与农业生态的协调、农业生产力要素与农业主体利益的协调、农林牧鱼等关联产业布局的协调、农业产业的主业和支撑体系的协调、农业产业内部专业部门之间职能联动的协调”。实现这五个“协调”,对于建设现代农业将带来巨大力量。落实“协调”的功效,必须以“市场起决定性作用的无形之手”和“政府依法宏观调控的有形之手”联合发力。
从农业生产而言,农业生产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获得丰足的优质农产品,更在于建立优质的农业生态环境,从而产出更多的优质农产品,这就必须体现土地地力利用与保护提升的协调。因此,发展包括轮作、休耕、转化等方式的循环农业必然是现代农业的必要途径。洛阳市的循环农业已取得了不小的成就,形成了多样的循环模式。特别是孟津、新安等县探索成功的“种植+养殖+沼能”的循环模式,为农业主体和农家百姓带来了丰厚的利益。我们要认真总结这方面的成功经验,加强技术改新研究,加大推广覆盖力度,努力扩大循环农业覆盖范围和循环农业功效的受益群体,全面优化农业生产和农业生态的良性关系。
从发展农业生产力而言,农民的土地分户经营方式,已不适宜现代高效农业的提升要求,必须积极进行引导转变。在稳定家庭承包制度的基础上,我们要继续倡导鼓励农民承包地的规模性规范性流转,开展规模适中的集约化专业化新型组织主体化的生产经营新模式,以实现农业的生产降本节本,产出提质增效。土地流转必须顺应市场导向,遵从产业规律,完善流转规程,促进流转地租协调,保护流转双方的经济权益,既要防止土地用途“非农化”的倾向,也要控制“毁约弃耕”或“违约损转”矛盾的发生。当前必须高度重视农民承包土地的确权颁证工作,为土地的“三权分置”相互协调,为土地用途的合理变更与积极保护相互协调奠定法规政策等制度基础。同时,还要高度关注农村集体财产或资源性财产的股权改革,切实明晰产权利益的主体,盘活和激发农村资产的利益撬动力,让农村生产力要素释放更大的效能,为农业农村农民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并壮大集体经济的体量。
从农业服务体系建设而言,农业的发展离不开计划、财政、金融、保险、法制、产权、商务、网络等部门的支持。尽管这些部门各自发展农业的目标相向一致,但分工责任又相对区别,协调不善,会削弱合力。因此,建立协调的相关农业服务支撑体系十分迫切和必要。这就要求需要借助外部力量来壮大农业力量。
建立良好的服务农业发展的支撑协调体系,首先是要改革公益农技服务组织的劳资管理模式与创新建立新的农技推广服务模式相结合,既要改变公益农技服务组织劳资绩效不匹配分配导致的“大锅饭无作为”状态,将其转变成为劳资与绩效挂钩的公益服务新模式,探索建立“底薪取酬+优绩多得”“业主购买+政府补贴”“政府购买+镇村选聘”“协约定责+政府特派”的多元公益技术服务分配机制,更要鼓励和帮助农业龙头企业建立民营的农技推广组织,给予其政策支持和财政资金补贴,使其充分吸纳农业专业优秀大学生,让这样的技术组织既服务于龙头企业内部的技术需求,也服务于企业联结的基地、农民合作社、种养业大户的技术渴求,让公益和民营的技术服务组织与产业各环节的生产组织,在市场规律引导下均等条件结为利益共同体。
同时,还要在最大限度地发挥农技推广公益服务体系功能基础之上,积极参与建立“农业投融资及担保体系,升级农业资本运作水平;农业保险服务体系,升级农业抗灾保障水平;农村产权交易体系,升级农业生产要素市场配置水平;农业信息化服务体系,升级农业产销加管理水平;农业物流储运体系,升级农业保鲜与质量安全水平;农业综合执法体系,升级农业依法运行水平”,以此来确保农业产业稳健发展。
从农林牧渔发展布局和农业产业部门职能责任而言,更需要保持协调的联动合力,才能使大家目标一致、履责尽善、力不偏颇地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在这方面,农业局要主动加强农林、农牧、农机、农水、农科、农校之间的相互合作,达到既能最好地服务于农民,又能最有利于农业局自身工作实现全面优化的根本目的。
三、以“绿色”的理念,落实农产品安全生产责任,创高效创品质创品牌,让洛阳农业以特色出彩
绿色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本质要求,绿色更是农业的生命所在。绿色农业也是特色农业,绿色就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形象标准。绿色农业将展示农业产品的内在品质,将带来农业产业倍加的效益,将树立农业产品品牌的魅力。确保食品安全是民生工程,也是民心工程。习近平总书记要求以“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建立健全食品安全体系。农业是食品安全的源头。我们要以“绿色百品农产品质量安全工程”为抓手,立足绿色技术的研究与推广应用,从“产出来”和“管出来”入手,坚持标准化生产不松手,坚持农资打假不软手,坚持耕地地力保护不撒手,切实贯彻落实“一控二减三基本”的综合治理和保护措施。以建立农产品质量全程可追溯体系为切入点,规划实施100~150个以“标准园”为依托,有规模有特色的“三品一标”农产品生产基地或农产品生产核心示范区,关联打造100个左右的农产品名优品牌。重点在孟津、洛宁、栾川、嵩县、宜阳、新安、偃师等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示范县、农业生态示范县、有机农业示范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达标县创建活动。同时发展绿色加工,让品质立农、科技兴农、绿色俏农、品牌强农成为洛阳农业的本色。
四、以“开放”的理念,调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两类文化,两方财力,集聚农业发展新动力
“开放”的理念不仅是一种思维方式,也是一种行动路线。开放的力度深度决定发展的速度厚度。洛阳市农业的发展也必须以开放的思维和开放的行动才能牵引前进。我们要研究和调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国内国外两种资源、中方西方两类文化、政府民间两方财力所固有的优势,集聚凝结为农业发展的新动力。首要的是要向资本市场、技术市场、人才市场开放。以土地资源和产业资源吸引工商资本偏向农业投入,填补农业原始资本积累的瘦弱问题;以政府财力建立担保授信的方式、农村产权明晰确权的方式,撬动金融资金向农业产业的转移,激活农业融资市场疲软的问题;以企业联合重组,盘活蓄大企业资产的方式,引领农业企业向股市领域融资,弥补农业融资渠道狭窄的问题;以创新的劳资支付方式购买专业人才的技术服务,提振农业技术人才缺岗弱为的问题。要以优惠的政策吸引早期从事工商业的成功者、出外打工闯荡市场的成熟者、科技成果的拥有者、农村籍大学生的佼佼者、农村土生土长的精明人等转型从事农业产业,把伊洛大地培育成他们广袤的“众创空间”。要善于走出去推介自己的品牌,展示自己的产品,宣传自己的特色。农业没有品牌,就没有产业兴旺,也谈不上发展特色农业。品牌建设既要重视内在品质,又要重视品牌文化;既要重视产品品型艺术,又要重视产品宣传策略;既要鼓励企业强化品牌意识打造自己的知名品牌,又要鼓励企业联手,统一标准整合品牌,打造更强更响更持久的驰名品牌。要把天南地北的农业博览会、农业论坛会作为开唱农业品牌大戏的舞台,积极举办和参与食品、果品等方面的品鉴会,打开由品牌信誉赢得市场信赖的通途。要以“百强农企品牌创建宣传工程”为载体,开展“讲述品牌的故事”和品牌形象装潢设计评优赛,打造洛阳市农业品牌的独特形象。我们还要特别谋划修补农产品对外贸易的短板,鼓励建立本市直接的农业对外贸易体制和从业主体,面向“一带一路”扩大农业外贸增效的新领域。要主动面向国内外农业科技单位、专业学校引进科研、技术、人才团队与农业企业联姻合作,建立技术、资本、资源之间同权同股、同红同利的分配机制,做智能、精致、精准、高效有特色的现代农业。农业招商是我们加快农业发展的主要短板。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农业招商,把它作为农业工作的重中之重,研究特定的政策,实现农业招商乏力的新突破。要以“百企千万蓄能增力工程”为目标,谋划招商对策,力争100家重点龙头企业每年每企新增基础建设、装备、技术引进等方面的融资均不低于1 000万元,努力实现农业龙头企业发展的升级跨越。
五、以“共享”的理念,开拓农民增收途径,促进农民收入稳定增长,分享城乡一体化发展成果
促进农民增收是执政为民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更是农业战线义不容辞的责任。保持农村人口收入稳定增长,一靠城镇化促进农民进城务工从商增收,二靠转型发展规模化产业化农业增收。也就是说只有“创业+就业”才是农民加快稳定增收步伐,实现小康梦的根本途径。农业发展必须保证农民利益优先,必须由农民首先享有农业发展的成果,并共同享有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成果,农民才能安心,城乡才能和谐稳定。农民是农业发展的主体,发展农业应该让农民和新型农业组织实现双赢。
确保广大农民在经济新常态下稳定增收,一是要不断加大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训和扶持力度,抓实抓好“百职万才技能培训工程”,让农民充分掌握既能创业,又能就业的技能,增强身份荣耀感,实现华丽转身。二是要加大农村改革力度,让农民有更多更稳定更便捷的财产权利,鼓励他们在新政策新机制的推动下,运营财产权创收增收。三是让农民以新思维新身份自觉融入农业产业化的进程中,遵循利益联结机制的市场化导向,确保农民既有“保底收入”的安全感,又有“按劳取酬”的创业感,并分享“股权再分配”的满足感。四是改善农业支持方式,加大支持力度,把支持项目重点投向“优势生产力要素和优质农业产品”,把政府支持资金与农民利益、农业经营组织的利益捆绑,让农民获得合理的市场规律作用下的生产补偿,增进他们安农务农勤农的自信心自豪感,从而激发他们的创业创新潜能,促使他们主动开辟更多更新的创业增收的途径。
六、以“敢于担当”的精神,改进作风,强化队伍,全面营造风清气正、乐于创业的干事氛围
“敢于担当,善于担当”是共产党员的党性责任,是农业人的职业道德。发展现代农业,广大农业战线上的每一位成员都是充满朝气的坚强力量。在过去的创业历程中,全市农业战线涌现出许多像张许科、任全福、宋宏道、位西瑞、樊留栓,以及杨永庆兄弟组合、杨占通父子组合、陈峥夫妻组合、谢静静姐弟组合、李政伟公转组合、吴迪大学生组合和巾帼“女汉子”吕妙霞、俞保利、杨晓红等一批优秀创业者。他们就是“敢于担当”的农业战线上的模范代表,他们就是学习榜样。
敢于担当,就是要把“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理念内化于魂外付于业;敢于担当,就是要把国家的农业政策不折不扣铿锵落地;敢于担当,就是要善于创造切合实际的“土政策”强农惠农富农;敢于担当,就是要树立“四个意识”向纪律和宗旨看齐,自觉践行“三严三实”,坚定党性,改进作风,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敢于担当,就是要树起克难攻艰的风范,向困难挑战,勇往直前。一句话,敢于担当,就是要盯死抓牢“四高一强一率先”的目标,务实抓落实,干事干成事,精彩又出彩!
培育“敢于担当”的干事创业环境,还需要建立和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培养许许多多农业领航者,让他们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中坚。我们要坚持以“三农创业百星标兵宣传工程”为抓手,大张旗鼓地树立和宣传农业创业的先进典型,让农业创业的先进旗帜飘扬在河洛沃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