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金陵大学的三位美国农学家

2016-11-28刘瑛1李群2

档案与建设 2016年10期
关键词:农学院义理赛珍珠

刘瑛1 李群2

(1.淮阴师范学院综合档案室,江苏 淮安,223300;2.南京中医药大学图书馆,江苏 南京,210009)

金陵大学的三位美国农学家

刘瑛1 李群2

(1.淮阴师范学院综合档案室,江苏 淮安,223300;2.南京中医药大学图书馆,江苏 南京,210009)

金陵大学早期“三院嵯峨”之景象

南京农业大学是由南京农学院在1984年经教育部批准更名。而南京农学院主要是由国立中央大学(建国后更名为南京大学)农学院和私立金陵大学农学院于1952年合并而独立建院的。

私立金陵大学是1910年由美国基督教长老会三个教派分别建立的汇文、基督、益智3个书院合并成立的。它是中国最早成立农科的教会大学和最早实施正规四年制农科教育的大学。金陵大学农学院的前身是金陵大学农科,金陵大学(The University of Nanking,以下简称金大)农科于1914年创办,1916年扩为农林科,到1930年成为私立金陵大学农学院,属美国教会托事部管辖。当时的美国教会顺应形势的发展需要,提出了“更有效率、更加中国化、更加基督化”的口号。

曾两度代理北京师范大学校长的陈裕光教授在1927—1950年期间出任金陵大学校长,陈裕光是我国担任大学校长最早、时间最长的人之一,他曾撰文说:“金陵大学校誉鹊起,闻名国内外,农科是一个主要因素”。作为教会大学,陈裕光曾有言:“教会学校即使在政府立了案,名义上中国人当了校长,实权尤其是经济大权,依然掌握在美国教会手中,中国校长几乎很少过问。”也就是说,一直到新中国成立之前,金陵大学教学的主导权一直牢牢地掌握在美国教会的手中。

金陵大学农科首任科长裴义理

金大农学院创始人裴义理(培黎)(Joseph Bailie)是加拿大籍美国人,1890年由美国基督教会派遣来华传教,任职于苏州长老会。1910年,应金陵大学聘请,担任“算学”教授。有一天,裴义理去班上讲解析几何,还没有开口,眼中落下泪珠,全班同学不解其意,他悲愤地说:“中国不得了”,因为那时盛传各国将要瓜分中国,因而裴义理满腔愤恨悲悯之情,热泪就流出来了。这件小事从侧面说明了身为美国传教士的裴义理确实对中国充满深深的热爱,为中国的前途而忧心忡忡,是真心愿意为中国农村改良的人士。

1911年,裴义理和实业家张謇等人在南京组织“中华民国义农会”,来赈济灾民,此举得到孙中山的支持。该会由华洋董事组成董事会,故又称“华洋义赈会”。1914年,裴义理仿照美国农业大学创办金大农科,目标是“培养农事指导员”,学制4年,1916年成立农林科,设立学生奖学金,自己还于这两年内出任科长。陈裕光对于裴义理创办农科一事深有感触:“中国这么多农民饭还吃不饱,自然灾害年年发生,别的什么教育谈不上,先要办农业学校。”后来曾任金大农学院农艺系教授兼主任的美国康乃尔大学农学博士沈宗翰在其自述中这样叙述:1914年裴义理教授住在鼓楼宿舍,“夜听江北难民啼哭,激动了慈悲心,遂设法取得华洋义赈会捐款,雇佣难民,在紫金山造林,以工代赈,继感农林人才缺乏,乃创设农林科。”1956年,胡适在《沈宗翰自述》的序言中说:“民国三年以后,中国农业教育和科研中心在南京”。

裴义理从一个美国传教士成为热心于中国农垦事业和农业教育事业的国际友人。他参与创办义农会,宗旨是“招选贫民,酌给费用,开垦无用荒地,并教以改良农事与园艺之法”。他认为要帮助成千上万中国农村民众走出困境的唯一办法是从根源入手,只有当中国拥有了受过专门训练的农村科技人员,问题才能逐步得到解决。

1912年春,裴义理拜访在南京的临时大总统孙中山,请求提倡造林防止水灾,还购买鼓楼金大校园周围的全部山地作为苗圃,派学生帮助灾民造林。为此,孙中山专门批准拨给紫金山、青龙山官荒地4000亩作为义农会垦荒造林之用。裴义理亲自指导林木种植。1913年,孙中山莅临金陵大学,领衔在义农会呼吁书上签名以表示支持,盛赞“此办法甚善”,愿“竭力襄助,速观厥成”。如今紫金山麓林木森森,就是当年裴义理发起和组织造林而打下的基础。后人曾把这一地块称为“裴义理谷”。

1915年春,裴义理常见扫墓者多植树于墓旁,为之心动,便函请建议当时的农商部总长张謇,定清明节为植树节(1928年改为3月12日即孙中山先生忌辰),这是中国有植树节之肇端。

1935年11月裴义理去世后,金大农学院楼被命名为裴义理楼(即今南京大学数学系楼)。中国人民的友人路易·艾黎在抗战期间于西北举办工读学校,即命名为培黎学校,以表达对这位金大农科创始人的崇敬之情。

金陵大学农林科美方科长芮思娄

1914年11月,康奈尔大学农学院毕业的农学硕士、农艺教师芮思娄(John H.Reisner)由美国教会派遣来南京传教,旋即到金大农科任教授,1916—1928年间出任私立金大农林科美方科长。当时的中方校董、南开中学校长张伯苓托其弟张彭春表示力挺芮思娄:“中国以农立国,农林科最为中国需要,应予继续,且设法扩充之。”

1920年,淮河发生大饥荒,美国总统威尔逊发起成立中国赈灾百人委员会。赈灾结束后,救灾基金尚余相当数量,芮思娄建议,将其中的部分款项用于中国的农林方面以防止饥荒的再度发生,委员会同意并拨付了100万美金。

芮思娄在1921年率先成立棉作推广部,为日后金大农学院在作物育种学、昆虫学、植物病理学、农学经济及农业推广工作中名列国内前茅奠定了基础。芮思娄经过十余年的奋斗,主持培育出了“金大26号”小麦良种。这个良种历十余年而成,在长江下游一带推广极受农民欢迎,这给予他极大的信心,于是寻求与康乃尔大学合作进行作物改良研究。

裴义理

芮思娄

在芮思娄的关心与帮助之下,自1924年起,利用美国救灾基金余款每年4万银元,康奈尔大学农学院与金大农林科农艺系订立为期5年的粮食作物合作改良协定。芮思娄利用教会大学的有利条件,使金大在美国纽约州教育局立案,金大农林科的毕业文凭,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和康奈尔大学承认为农科学士。金大农林科毕业生首先获得美国康奈尔大学学士学位,可直接升入康奈尔大学农学院或美国其他大学农学院攻读硕士、博士学位。

在教学过程中,芮思娄重视科学实验与调查研究,强调从中国实际出发,研究成果必须拿到农业生产中去推广应用,如举办展览会、开办短训班等。仅1924—1925年两年间,芮思娄曾先后派金大农学师生到全国962个县开展宣传推广和研究活动,将所学得的知识技能灵活运用。

芮思娄在执掌金大农林科期间,成为中、美农业教育和科学交流活动的重要组织者,得到了中国大学院院长、中央研究院院长蔡元培的赞赏。芮思娄1928年回国前,蔡元培写了《芮思娄君回美赠言》,其中说,金大农林科创办15年以来,培养专门人才,研究改良作物,推广乡村农业教育,其成绩在中国农民间已直接受其影响,“既佩裴义理君创始之勤,而芮思娄君自始襄助经营,竭虑尽智以谋扩充,其毅力更有足令人起敬者。”蔡元培希望他回国后“继续努力于筹款,推广各事务,以实现其扩大将来之计划,则不仅我一人之感激已矣”。芮思娄回国后,继续筹集资金用于美国农业专家来华讲学和接受中国学生赴美学习农学。1931年,他与育种专家马雅思等人一起来到金大讲课和指导研究。可以说,他没有辜负蔡元培的期望。

1928年,卜凯教授与赛珍珠及子女摄于上海

金陵大学农业经济系主任卜凯

卜凯(John Lossing Buck,1891—1975)19岁考进美国康奈尔大学,同学中有胡适、赵元任、吕彦直(中山陵的设计者)等人。卜凯参加学长芮思娄发起的“中国研究俱乐部”,于1915年以基督教北长老会海外传教协会传教士身份来到中国。1916年,他到安徽宿县开展农业改良与推广工作。

1916年夏,卜凯在庐山牯岭度假,偶遇美国传教士之女、在中国长大的赛珍珠(Pearl S.Buck,1892—1973),产生爱慕之情,第二年5月30日两人结婚。“道义上的高调和致力于中国民众生活的积极努力”是赛珍珠倾心卜凯的重要原因。婚后,卜凯即被派往安徽宿县。赛珍珠在宿县一所教会学校教书,当时中国农村遭受饥荒和土匪抢劫的情景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920年,卜凯夫妇回到南京,在私立金陵大学理学院二楼东南角的两间小屋里,开始筹建中国高校首个农业经济专业。

1921年,美国农业经济专家卜凯应聘金陵大学农林科教授,从事农业实验和推广工作。1922年卜凯创办农业经济学系,这是中国创办最早的农业经济学系。起初,仅有卜凯1位教师,担任农业经济与农场管理课程,系办公地点开始设在鼓楼,卜凯是首任系主任兼教授。金陵大学是美国教会在华注册的第一所大学,因此,在与美国的农业教育与科技交流中很自然地处于重要位置。

1922年夏天开始,卜凯规定:凡是选修“农场管理学”的学生,必须回家乡调查100户以上的农家经济情况。卜凯不但引入多位美国农经专家来校任教,传授美国的农业经济学思想,还带领本系师生在中国许多省份开展调查,主持或组织写出《中国农家经济》《中国的土地利用》《中国物价调查》《中国农民食物调查》等长篇报告,搜集大量档案资料为美国政府制定政策服务。这一系列的做法促使我国一批农业经济专家在实际调查中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研究和统计资料。

卜凯的中国农村经济调查1922年开始进行,以后陆续由教师带领学生利用暑假到指定地区安徽芜湖等地调查。1923年12月发表《中国安徽芜湖地区近郊102农家社会经济调查》。同年,卜凯对崔毓俊在河北盐山的150家农户调查作第二次分析,决定综合华北9处及华中7处农村资料,以《中国农家经济》为书名正式发表。

当时的赛珍珠先后在金陵大学、东南大学以及中央大学教授英语。他们住在由金陵大学提供的位于平仓巷的一幢青砖楼房里,开始了新的生活。

据时任金陵大学校长陈裕光的《回忆金陵大学》介绍:赛珍珠是一个“中国通”,由于她上英文课时常常夸夸其谈,引起学生不满,后来反映到校长室……她被调走了。此事曾引起部分美国传教士的不满,他们说我不尊重赛珍珠,“使金大失去了一位朋友,殊属可惜”。我当时也深感不安,但又无可奈何。

当初卜凯夫妇在淮北农村是如影随形,而回到南京则是各自忙于自己的事业。赛珍珠先是在金大外语系教英语和美国文学,后转而全身心伏案写作。1931年创作出反映中国农民对于土地的挚爱之情的小说《大地》,《大地》的主题思想恰恰暗合着卜凯《中国农家经济》的结论。据陈裕光的儿子陈农文回忆:“父亲替我们兄弟二人取名为农文、农安,后来我发现……《大地》主角王龙的两个儿子的名字与我们相同。这是巧合,还是赛珍珠从她的邻居(我家)借来的?”

金陵大学农学院楼(裴义理楼)

从1915年开始的20多年里,卜凯和赛珍珠这一对美国人在华相识、相知、相恋,通过深入中国乡村进行调查、和农民亲密接触,创办了中国大学的第一个农经系,创作了以中国农村为题材的长篇小说而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留下了一段“西方与东方”“农学与文学”“工作与家庭”相互结合密不可分的传世佳话。

1928年冬,太平洋国际学会委托卜凯教授主持调查中国的土地利用和农家经济,这次调查范围最大,涉及全国22个省、169个县区,分全国为8个农区,由卜凯主持。作为发展农业、改良农村的基本调查,分调查资料、地图及统计资料三类编辑出版《中国农家经济》及《中国土地利用》,受到了太平洋国际学会中国分会的赞许,为当政者了解当时农村状况提供了第一手的资料,更是今天了解当时农村社会的基本原始材料。这些调查对了解中国农村社会现实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也是中国历史上应用科学方法进行近代意义上的第一次农业调查,在中国农业发展史上影响深远。

由于编写《中国农家经济》,卜凯获得了康乃尔大学农学博士学位。当初,卜凯编写这本书是赛珍珠给出的主意。初稿写成后,又经她修改润饰定稿。

此外,卜凯还收集到光绪年间到1934年旧账簿800余册。《中国土地利用》经全国图书审查委员会审查,“极为赞许,特颁奖状,以示鼓励,而资宣扬”。

在金陵大学任教期间,卜凯于1932年进行了日军侵犯淞沪农民损失调查。1935年卜凯由美国洛氏基金会资助,完成《中国农民食物调查》《中国农业调查》《农场管理调查》等。1936年,中国农民银行以10万元委托卜凯进行鄂豫皖赣四省农村经济调查,涉及23个省168个地区,收到各类统计表格7万余份。卜凯一手操办的《经济统计》杂志,为中、英文对照铅印本,于1936年创刊,按月出版,主要内容为我国物价水平动态的统计资料和农业经济问题研究著述,前后计出18期。

当初赛珍珠与卜凯结婚,完全出于他们彼此的选择,而赛珍珠父母并不赞成这桩婚事。结婚后,从宿县到南京,他俩在事业上都很顺利,可是渐渐地在彼此之间产生了感情裂痕,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加深。尤其是在他们的残疾女儿被送回美国治疗后,家里就显得更为冷清空落。

赛珍珠终因感情破裂在1934年与卜凯离婚。1935年,赛珍珠回到美国定居,后与美国《亚细亚》杂志主编沃尔什结婚。而卜凯在失望之余,也与其女秘书张洛梅结合了。

卜凯于1936年在金陵大学农学院率先招收农业经济研究生。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同年11月,私立金陵大学农学院搬迁到成都华西坝华西大学。

金陵大学农学院附设农业专修科小陶园旧址

12月3日,金陵大学最后一批撤离人员撤离,但农艺系、土壤组的仪器和昆虫病理标本不少未能运出。金陵大学在南京成立了留宁委员会,由美国教授贝德士、史德蔚、林查理、史迈士等美方教会人士和农学院森林系主任陈嵘教授等留下负责看管校产。

金陵大学农学院在极端的困难条件下,于1938年3月4日在华西坝开学复课。虽然物价上涨、生活困难,但一种同仇敌忾、共度时艰的精神始终占主流。当时除美籍教员外,多数教员生活清苦异常。如1941年美国教授卜凯每月薪金2000元,而孙文郁教授只有500元,应廉耕教授400元(当时米价1石300元)。

1944年卜凯担任美国国务院中国农业顾问、财政部驻中国官员、联合国远东救济总署署长,对于中国农业经济学界有相当大的影响。

2006年7月10日,卜凯的母校美国康乃尔大学对他在中国农业经济学科的发展所作出的杰出贡献表示高度关注,并专程从本校图书馆找出卜凯当年的博士学位论文,作为珍贵的礼物赠送给金陵大学农学院的继承者南京农业大学。

[1]张宏生、丁帆:《走进南大》,四川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2]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档案史料汇编》(第五辑第二编教育),江苏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

[3]王德滋:《南京大学百年史》,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4]《南京农业大学发展史》,中国农业出版社,2012年版。

[5]沈宗翰:《沈宗翰自述·中年自述》,(台北)传记文学出版社,1984年版。

猜你喜欢

农学院义理赛珍珠
金陵大学农学院与中央农业实验所合作及影响研究
道兼体用的整全之道:吕祖谦义理之学新论
赛珍珠:我在镇江有个家
镇江高等专科学校赛珍珠研究所简介
赛珍珠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我校召开
21世纪中国赛珍珠研究述评
公共理性与整全义理
国立西北农学院的农学教育研究
王船山《周易内传发例》义理演析
贾樟柯电影的义理、伦理和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