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软弱落后村党组织建设研究
2016-11-28梅鹏超
梅鹏超
(浙江省永康市委党校 教研室,浙江 永康 321300)
新形势下软弱落后村党组织建设研究
梅鹏超
(浙江省永康市委党校 教研室,浙江 永康 321300)
软弱落后村党组织建设是当前党建工作的重要课题,具有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推进农村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维护农村社会和谐稳定等重要意义。剖析当前软弱落后村党组织存在的班子软弱涣散、经济发展滞后、村务管理紊乱、社会矛盾突出四个方面的问题,深入分析YK市“一牵四联”帮扶机制通过有效整合党建资源,充分发挥联建单位在政策、资金、人才、治村经验等方面的经验,为新形势下加强农村党建工作,合力助推软弱落后村党组织整转提升,破解农村党建工作困境提供新的思路和借鉴。
软弱落后 村级党组织 一牵四联
软弱落后村党组织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产物。它与先进村党组织相对,是指由于种种原因在自身建设方面存在问题,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新要求,无法有效承担起新农村建设和管理责任,而处于“碌碌无为”的一种状态。
近年来,在我国一些地区农村基层党组织软弱落后成为普遍问题。党员“去党性化”,村干部欺压、侵害农民利益,干群关系紧张等问题凸显,农村基层党组织呈现边缘化态势,难以发挥战斗堡垒作用。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使广大农民群众对基层干部失去信心,也削弱了党在农村的权威,动摇了党组织在农村执政的合法地位。这种现象不禁促使我们思考:为什么在中央和地方不断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背景下,软弱落后村党组织问题却凸显了出来?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我们可以认为它是深层次体制机制根源在农村发展过程中引发的“病症”,也可以认为它是城市化快速推进背景下乡土社会转型给农村基层党建带来的“阵痛”。但是,不论我们作何回应,我们真正要解答的问题始终只有一个:如何有效破解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难题,真正走出软弱落后困局。
一、软弱落后村党组织建设是当前党建工作的重要课题
从我国当前实际看,加强软弱落后村党组织建设的重要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从加强执政党建设的角度来看,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可以增强党组织在农村基层的战斗力、凝聚力、创造力,更好的发挥党组织在农村的影响力,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农村基层党组织的“软弱落后”状态,集中表现在当前许多村级党组织既无力应对农村各项繁杂事务,又难以有效引导和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甚至有的农村基层党组织还出现了“灰黑化”、“空壳化”趋势。我们知道,党执政的基础来自于人民群众的信赖和支持。然而,现在对于不少农村基层党组织特别是软弱落后村党组织来说,农民群众的普遍不信任俨然成为一种常态,村干部在许多村民心中反而成为一个“反面代表”。在这种情况下,党组织的战斗力如何可想而知,又何谈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因此,只有全面加强软弱落后村党组织建设,激活党组织活力,才能重新赢得农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才能真正筑牢党的执政基础。
第二,从实现农村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角度来看,加强软弱落后村党组织建设是推进农村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一环。基层组织是党全部战斗力的基础,我们党政治能量的释放、资源的聚集、要素的整合、条件的利用、关系的协调等等,都必须要依靠基层党组织才能完成。因此,有没有一个强有力的基层组织设置就成为能否实现农村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因为在引导和带领农村社会向着既定的目标前进的过程中,如果离开了强有力的农村基层组织体系,党和政府将难以有效动员群众,也将难以进行有效治理[1]。因此,加强软弱落后村党组织建设,不断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号召能力、动员能力、整合能力等等,才能为实现农村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奠定坚强的组织基础。
第三,从农村社会秩序的角度来看,加强软弱落后村党组织建设可以有效维护农村社会和谐稳定,为农村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在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下,各种矛盾交织错杂,问题大量沉积在基层,农村自然成为矛盾集中爆发的重灾区。当村民对政府或村干部存有不满、发生利益冲突无法有效解决或合理需求得不到满足时,很可能会采取过激手段(如上访、聚众闹事等)来寻求解决或发泄不满,如果处理不好甚至会造成矛盾升级。如果没有一个坚强、有威信的党组织,这些问题将难以解决,农村将会陷入混乱无序状态。这就迫切要求加强软弱落后村党组织建设,不断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面对问题、分析问题、处理问题以及服务农民群众的能力,从而维护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为农村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二、全面认识软弱落后村党组织存在的问题
当前,软弱落后村党组织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主要表现在班子建设、经济发展、村务管理以及社会矛盾四个方面:
(一)班子软弱涣散使党组织活力和内驱力不足,是阻碍农村发展的最根本原因
农村基层党组织班子的软弱涣散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理想信念不坚定,缺乏担当精神。村干部作为农村建设事业的主心骨和排头兵,理应拥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正确的政治立场,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然而,近年来,不少村干部搞封建迷信,“不信马列信鬼神”,党性意识淡化,群众意识薄弱,使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大打折扣。二是党组织的战斗力不强,服务能力弱。不少村级党组织班子配备不齐,村“两委”处理问题的手段和观念落后,效率低下,党员队伍结构老化等突出问题,正可谓“有组织没力量”、“说话没人听、办事没人跟”,难以树立起党组织权威和发挥主导作用。三是党组织纪律不严明,缺乏约束,班子成员不同心、不团结,缺乏凝聚力,内耗严重。表现为组织制度形同虚设,党组织生活长时期无法正常开展,班子成员内部派系分明,争权夺利等,难以形成合力。
(二)农村经济发展滞后使村民难以平等的参与现代化进程,享受现代化成果,极大削减了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农民群众对增收、提高生活水平的愿望增强,对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期望值也相应提高,但对软弱落后村来说,农村经济发展仍然滞后。不少软弱落后村村集体经济增长缓慢,甚至有的村集体经济为零,即所谓的集体经济“空壳村”,这些村缺乏发展规划,村容村貌落后,环境卫生脏乱差,基础设施不健全,缺乏相应的活动场所,难以满足村民的致富需求和精神文化需求。究其原因,一方面,这固然是党组织自身缺乏创业能力所致;另一方面,也是长时期以来我国形式性、指标性的政绩考核制度所造成的必然结果,即所谓的“政绩工程”、“达标工程”,上级只给政策,不给资金[2],对于这一结果,农村基层党组织也是有苦难言。
(三)村务管理紊乱造成了党组织决策随意、办事不公等问题,严重挤压了乡村民主的发展空间
近年来,我国基层民主有了很大的发展,农村自治机制不断完善,农民群众愈加享有更为广泛的民主权利。然而,对于不少软弱落后村来说,农村民主发展仍然困难,表现有二:一是村级管理制度不健全,存有漏洞。如不少软弱落后村都还没有建立起完善的“代表民意”、“三会一课”、“五议两公开”等工作制度,民主管理与民主监督制度落实不到位,三务公开不规范是普遍常态,以致于办事不讲规则,决策不民主,办事不公等问题比较突出。二是受农村传统观念、村民思想素质等影响,“家长制”仍有一定的生存空间。一些人通过家族势力走上村干部岗位,村长实为族长,使村级事务管理带有明显的家族倾向[3]。
(四)不利的自然条件以及历史遗留问题等进一步发酵了农村社会矛盾,大大增加了农村治理的难度
软弱落后村多处偏远山区,自然条件差,先天优势不足,缺乏资源、技术、人才等必要资源,因此,与其他农村相比发展起来较为吃力。这使得生活在软弱落后村里的村民带有普遍的不满情绪,且难以管理。如在推进“三改一拆”、“五水共治”等工作时就很难获得群众的支持和配合,大大增加了政府工作成本。此外就是历史遗留问题的影响,如征地、拆迁等遗留问题都极易造成村民间的利益纠纷,引发上访、信访等问题;村“两委”的换届选举遗留问题,也是造成现有班子成员配备不齐、争权夺利、派系斗争等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深化“一牵四联”帮扶机制,全面加强软弱落后村党组织建设
Y K市位于浙江省中部低山丘陵地区,是全国百强县市,共有710个行政村。2015年初,Y K市开展了新一轮基层党组织评定,全市倒排105个软弱涣散村党组织作为帮扶对象,其中34个软弱涣散村党组织列入重点整顿。为全面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推进基层党建“全面进步、全面过硬”,Y K市紧扣软弱落后村党组织“短板”问题抓提升,着眼制度建设和服务实效,进一步强化县域、乡镇、企业、村四级联动配合,探索建立了由市领导挂点联系,市直机关部门单位党组织具体牵头,镇(街道、区)班子成员包干联系,“双强”“两新”党组织、先进村党组织积极参与的“一牵四联”帮扶机制(具体安排见表1),通过有效整合党建资源,充分发挥联建单位在政策、资金、人才、治村经验等方面的优势,合力助推软弱涣散村党组织整转提升。
表1 YK市软弱落后村党组织“一牵四联”帮扶工作安排表
(一)“一牵四联”帮扶机制的立意:构建统筹共建的大党建格局
在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常态的形势下,传统的农村党建工作方式显然已经不能适应发展需求。如何创新农村党建工作的方式方法,不断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能量和能力已经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Y K市“一牵四联”帮扶机制正是对新形势下加强农村党建工作要求的回应,以及对破解当前农村党建工作困境的一种尝试。落实到实践层面,主要可以把它直观的分解为四个方面:
1.充分发挥市直机关部门单位党组织的牵头作用。各市直机关部门单位充分发挥自身职能优势,积极协调镇(街道、区)、企业、先进村等联建单位开展调研活动,通过“村情会诊”、走访入户等方式深入了解帮扶村存在的问题,共同研究部署帮扶工作,制定活动方案,明确工作目标、联建责任,签订联建帮扶承诺书,并指定分管领导和具体人员专门负责联建帮扶工作,确保帮扶承诺切实完成。
2.充分发挥市领导的模范带头作用。在全面规范整顿工作的基础上,每个重点整顿的软弱落后村确定一名市领导挂点联系。市领导通过蹲点指导、民情接访等方式对软弱涣散村开展集中研判,针对帮扶村重难点问题制定“难题清单”,一村一档建“病历”,从群众最关注、最急需解决的问题着手,以自身的影响力为帮扶村争取资金、项目、人才等方面的支援,帮助改善环境、培育产业、完善设施。通过市领导的示范带头作用起到激励效果,形成良好的工作氛围。
3.切实履行镇(街道、区)党组织的主体责任。通过建立镇(街道、区)“一把手”抓党建工作机制,促使镇(街道、区)党政“一把手”亲自包软弱落后村,一对一驻村开展帮扶工作,亲自联系、亲自进村入户、亲自与班子分析问题,研究整顿措施。在工作过程中,镇(街道、区)班子成员要积极加强与市领导、联建单位的沟通交流,主动协调相关工作,借势借力推进软弱落后村党组织整转提升。
4.推动“双强”“两新”党组织、先进村党组织的积极参与。所在镇(街道、区)党组织负责指定本地先进村党组织和优秀企业参与结对帮扶工作。先进村党组织通过向软弱落后村党组织传授治村经验,帮助其理顺发展思路、完善制度设计、规范村务管理。“双强”企业则要充分发挥“硬件”优势和市场优势,为软弱落后村提供资金、技术、信息、就业创业等方面的支持,为帮扶村植入发展活力。
(二)“一牵四联”帮扶机制的具体实践:探索“四个联建”
在当前的农村,最需要各种各样的合作,很多事业都需要具备知识、经验和掌握资源的人才来推动[4],比如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因此,Y K市在开展“一牵四联”帮扶工作的过程中,结合本土实际,努力探索并实践了“四个联建”,即“城乡联建、强弱联建、区域联建、村企联建”,致力于突破党建主体和资源点状、分散、断层的局限,使基层党建工作在全市范围内形成合力,有效实现了党建工作和经济发展的有机融合。
1.以“第一书记”为抓手,深化“城乡联建”。全面加强软弱落后村党组织建设,实现城乡基层党建工作协调发展,必须充分发挥机关单位的职能作用,把机关单位的综合优势转化为农村的发展优势。为此,Y K市向全市34个重点整顿的软弱落后村选派第一书记,市机关各部门、市直企事业单位选派的第一书记同时作为农村工作指导员,任期2年。第一书记到村开展工作,重点是协助配齐配强村“两委”,着力解决班子不团结、软弱无力等问题,并物色村后备干部;基本定位是抓发展,指导村级党组织制定发展计划,宣传强农惠农政策,推动政策落实;落脚点是服务民生,切实解决村民生活生产中的实际困难,提升群众满意感;切入点是健全村级党组织自治机制,完善村规民约,规范村干部小微权力清单,促进村级事务公开、公正、公平。对绝大多数软弱落后村来说,最欠缺的往往不是政策和资源,而是懂得运用政策,挖掘资源的人才,与拥有凝聚力和战斗力的党组织。“第一书记”就像一座桥梁,畅通了上下通道,把“上面”的政策带到农村扎根,也把“下面”的声音传达到上层。同时,“第一书记”也像一瓶强力胶,能够把原先软弱涣散的党组织紧紧“粘”在一起,组成一支具有影响力、公信力的队伍,凝聚起农村发展的主心骨。
2.组建治村导师团,推动“强弱联建”。为充分挖掘先进村的引领示范作用和优秀村干部的治村经验资源,探索一条先进村与落后村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有效途径,Y K市创造性推出了“党务导师制”工作理念,从全市治村经验丰富、成效明显的先进村主职干部中聘任10名“治村导师”组建“治村导师团”,全力打造“三学三帮三带”传帮带机制。通过“导师+专题交流”、“导师+巡回宣讲”、“导师+在线指导”、“导师+山乡巡诊”、“导师+结对帮扶”等方式,让村官做给村官看,书记跟着书记学,使导师们的“治村经“在其它村“生根发芽”。“党务导师制”工作方法的效果可以从以下数据中得到说明:自推行“党务导师制”工作方法以来,Y K市已经开展“导师+”系列活动37场次,农村党员干部直接参与1200多人次,间接参与3000多人次,帮助指导5个村开发民宿旅游,推动9个村进行老村改造,帮助28个村规划了特色发展思路。
3.组建区域化党委,探索“区域联建”。根据调查统计,在Y K市软弱落后村中,大多是人口少于500且集体经济薄弱的小村,如34个重点整顿的软弱落后村中人口少于500的村就有26个,集体经济少于5万元的村有19个。这些小村庄零星分布在各个镇街区,孤独、无序、原子化,发展能量严重不足。面对这种情况,如何才能形成区域间以强带弱、协同发展的良好局面,促进这些落后村实现发展?Y K市选择了组建区域化党委的方法。Y K市结合地域特点以先进村为中心组建区域化党委,并由先进村导师担任区域党委书记。截止目前,Y K市已经成功组建15个区域化党委。区域化党委有利于实现区域内党建工作的目标、机制和运作模式的一致性,进而获得更为广泛的社会资源、政治资源,进一步引领区域内的经济社会发展,提升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公信力,强化党的执政基础,提升党建的整体水平。
4.积极促进“村企联建”,实现互惠共赢。企业的进步离不开农村的支援,农村的发展也离不开企业的回馈。帮扶工作中,Y K市坚持“以企带村、以村促企、双向借力、互惠共赢”的指导思想,积极促进“村企联建”。村、企业寻求利益共同点,综合利用劳动力、资金、技术、市场等资源,双向服务、互惠共赢。一是村向企借“资金”,完善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村容村貌。如安德公司出资8万元为帮扶村塘景村完成门口塘清淤洁化;谏庄村在联建企业帮助下完成办公楼改造、污水管道建设等工作。二是企向村借“劳力”,吸纳农村大量富余劳动力,满足企业用工需求。以Y K市众泰公司为例,近年来众泰公司迅速发展壮大,用工需求逐年增加。2015年,众泰公司借联建帮扶活动平台,直接面向帮扶村招工,吸纳了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在缓解企业用工短缺的同时,也增加了农民的收入水平。三是企业向村借“名声”,联建企业在帮扶过程中,履行了社会责任,和谐了周边关系,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
四、“一牵四联”帮扶机制对软弱落后村党组织建设的启示
软弱落后村党组织建设是一场攻坚战,不可能一蹴而就。“一牵四联”帮扶机制带给我们的启示,就是在开展软弱落后村党组织建设工作的过程中,务必要牢固树立起“发展”、“服务”、“创新”、“融入”、“群众”这五种理念。
1.必须始终围绕“发展”这一中心。全面加强软弱落后村党组织建设,核心是发展问题。离开发展谈建设,就像鱼离开了水,树木离开的土壤,必然是不得民心的。实现有效发展,关键是要做到三点:发展的思路、致富的信息和创业的激情。对农村来说,就是要立足乡村实际,坚持“一村一策”,根据区位特色挖掘优势资源,帮助村民制定切实可行的经济发展路子,带领村民探索符合村庄实际的发展道路。比如,在“一牵四联”帮扶工作中,联系江南街道横山下村的市委领导,根据该村实际制定了挖掘传统豆制品产业、完善村庄布局规划、发展农村旅游等发展思路。同时,联合有关部门对村民进行创业就业培训,大大增强了村民村干部谋求发展摆脱落后的决心和信心。
2.必须始终坚持“服务”这一主题。政党赢得人民群众拥护的最好方式是服务。同样,说一千道一万,我们开展新农村建设,开展软弱落后村党组织帮扶,归根到底也是为了服务群众,这是由党的性质所决定的。惟有始终立足“为民”这个根本,着眼“服务”这个宗旨,实现“利民”这个目的,党的工作才是有效的、成功的。因此,党在农村开展的所有工作的立意和归宿也应该在于此。在帮扶工作中,Y K市牢牢坚持“服务”这一宗旨,扎扎实实的开展了很多惠民利民的好事、实事:村容村貌的整治、道路的硬化、污水管道的铺设、自来水管道的安装、老年食堂的筹建、居家养老照料中心的修缮、危房旧房的改造……这些实实在在的举措拉近了村民与村干部之间的心,也拉近了老百姓与共产党之间的心。
3.必须始终坚持“创新”这一灵魂。创新是做好农村工作的不竭动力。面对农村发展中不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新要求,农村基层党组织必须不断创新发展理念,要有新思路、新举措、新机制,要在传统经验的基础上大胆改革,不断出新招[5]。如在村干部队伍建设方面,Y K市芝英镇仙陵村根据村庄实际情况将农村工作划分为卫生整治、公益事业、工程监督、计划生育、治安巡防等6块内容,一个干部配2-3名党员作为一小组分工负责不同工作,如公益事业由村主任负责联系,卫生整治指定一名党员联系户负责,计生工作和工程监督由老党员负责,巡防工作由年青党员负责。通过这样的党员分类管理,有效提升了党员干部为民做事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增强了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公信力。
4.必须始终坚持“融入”这一关键。比起城市日新月异的变化,农村发展仍然滞后。如何让农民群众拥有更多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关键是要让农村融入社会发展。一是要关注农村里的困难群众、困难党员,开展经常性“送温暖”行动,让农民群众感受到党对他们的关怀,要极力避免一些农民、党员因生活困难而产生的被党和政府“抛弃”的不良想法,要给农村的这些弱势群体以更多的帮助和扶持,让他们也能参与到社会发展进程中来,享受更多发展成果。二是市委市政府要加强农村党建工作投入力度,增加市财政对农村党建工作的经费投入,用于提高村干部的报酬发放、绩效考核,以及其他村级基础设施建设。三是要积极帮助软弱落后村开展美丽乡村、森林村庄等创建活动,打造新名片,为农村开拓发展空间,后植发展后劲。
5.必须始终坚持“群众”这一路线。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是中国共产党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不论做什么样的工作,取信于民很重要,要让人民群众看到干部下基层做了什么,怎么做的,以及做的怎么样。“一牵四联”帮扶工作中,Y K市全程实行“日记式”管理,干部下基层开展帮扶活动要携带“帮扶笔记”,详细记录走访问需、干事解难、履诺情况等,并在Y K日报、Y K金报等主流媒体开辟“帮扶笔记”专栏,每周随机抽取一篇进行公开晾晒。同时,公布“日记反馈”电话,群众发现党员干部日记不实等问题,可以通过拨打8890热线进行反馈。“日记晾晒”变“对上汇报”为“对下负责”,让人民群众能够更直观的了解和监督党员干部的工作情况。自“一牵四联”帮扶工作开展以来,Y K市已在当地媒体晾晒各级干部“帮扶笔记”109篇,内容涉及村组织规范建设、农村经济发展、民生工作、村镇建设等135项工作纪实。
五、结语
在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下,面对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新常态,通过党政下乡、政策下乡、人才下乡、服务下乡等方式方法来推动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已然是必然的要求和选择。这一点我们在全国各地不断涌现出来的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举措之中已经清楚的看到。就如Y K市“一牵四联”帮扶机制,通过层级传导的方式在全市铺开,发动了几乎能够发动的全部力量和资源参与到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之中。这对农村(特别是落后村)来说无疑是及有必要的,成效也很明显。但我们还是要认清,不论是自上而下的关照,抑或是物质资源的反哺,毕竟还是一种外来的力量。农村不能一直依赖这种力量,而唯有充分发挥自身的积极性,才能真正走出软弱落后的困局[6]。这种积极性对一个农村来说,包括了要充分尊重民意、让农民拥有更多话语权、让村干部拥有更多行为能力等,用一句话来说,就是要更全方面的让农村、农民拥有更多的发展权利。
[1]魏小换.我国村级党组织能力建设研究[D].大连:大连海事大学,2014.
[2][3]张梅.当前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理论学刊,2007(5):40-41.
[4]王君柏.乡下,已经不是衣锦还乡的去处了[EB/ OL][2016-02-06].http://www.cssn.cn/index/sy_sqrd/201511/ t20151113_2591579.shtm l.
[5][6]邹燕秋.适时推进农村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河南省社旗县“三加”模式的调查与思考[J].中州学刊,2014(4):26-28.
责任编辑:覃玉滨
D262
A
1009-4245(2016)02-0017-06
浙江省党校系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第十七批规划课题“新形势下软弱涣散村党组织建设研究”(ZX17166)。
梅鹏超(1990—),男,浙江永康人,硕士研究生,中共浙江省永康市委党校教师,研究方向:基层党组织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