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中考在探索中前行

2016-11-28

发明与创新 2016年41期
关键词:计分学业科目

新中考在探索中前行

考试不只看分数,也看综合素质评价;语、数、外、体育作为必考科目,其他科目可以选择部分作为录取计分科目……教育部日前发布了高中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旨在逐步建立一个“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综合素质评价”的高中招生录取模式。牵一发而动全身,此次改革将会面临哪些挑战?又将给学生带来怎样的影响?

继高考改革方案出台后,关系广大学子的中考改革方案也最终出炉。9月20日,教育部公布了《关于进一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下称《意见》)。

根据《意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将进行改革,中考考试科目及内容将发生改变;在招生录取方面,鼓励各地积极探索基于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结合综合素质评价的招生录取模式。值得一提的是,《意见》明确将大幅减少、严格控制加分项目,争取到2020年左右,初步形成基于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结合综合素质评价的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录取模式。

距离“初步形成”中考新机制还剩4年时间。如何在这段并不长的时间内,夯实基础、设计一个较为严密完善、既公平公正又有利于各类人才甄别培养的新的考试和评价体系并非易事。作为教育综合改革的关键环节,中考招生制度改什么,怎么改?将面临哪些待解难题?将给未来的考生和家长带来什么影响呢?

聚焦中考改革四大“重头戏”

中考改革在开学不久后揭开了神秘面纱,无论是从考试科目、考试内容上,还是从评价方式、招录制度上,都进行了“大变脸”。

统一规范“两考合一”

《意见》称,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主要衡量学生达到国家规定学习要求的程度,考试成绩既是学生初中毕业又是升学的基本依据,明确了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多重功能。

“推行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不是取消中考,而是将初中毕业考试和高中招生考试合二为一,实现一考多用,避免多次考试,减轻学生重复备考的负担和压力。”教育部有关负责人解释。

近年来,许多地方都进行了“两考合一”的探索,但名称、要求不一,这次进行了统一规范。对于个别尚未实行“两考合一”的地区,这次改革也给予了缓冲期,要求他们积极创造条件逐步过渡到初中学业水平考试。

体育纳入计分科目

改革之后,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范围将包括《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所设定的全部科目,但并非所有考试科目都纳入录取计分总成绩。

除语文、数学、外语科目外,根据文理兼顾、负担适度的原则,试点地区可确定其他具体录取计分科目及数量,防止群体性偏科和加重学生负担。

此外,为引导学生加强体育锻炼,体育将被纳入录取计分科目,并要求科学确定其考试分值或等级要求。

《意见》还提出,有条件的试点地区,在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各门科目合格的前提下,也可以给予学生一定的自主选择录取计分科目的机会。

大幅减少加分项目

《意见》要求加强考试招生管理。进一步明确招生范围、招生规模等基本要求,严禁违规跨区域和擅自提前招生,防止恶性竞争。

同时明确提出,大幅减少、严格控制加分项目,取消体育、艺术等学生加分项目,相关特长和表现等计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档案。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组织对本地区加分项目和分值进行清理和规范,取消不合理的加分项目。

不过,这次改革在提出取消体育、艺术等竞赛类加分项目的同时,为了继续鼓励学生发展兴趣特长,教育部有关负责人介绍,相关表现等将计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档案,在招生录取时会作为参考。

综合素质评价建档

此次改革中,综合素质评价将和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一起,成为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录取的依据。

综合素质评价内容包括五个方面,分别是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和社会实践。主要反映学生的全面发展情况和个性特长,注重考查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养成和突出表现。

《意见》要求,初中学校要将用于招生使用的活动记录和事实材料进行公示、审核,为每位学生建立综合素质评价档案,提供给高中学校招生使用。

据了解,综合素质评价将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制订统一要求,地市级教育行政部门制订科学规范的评价体系。“在结果使用上,将实行‘谁使用谁评价’,由高中学校根据学校办学特色制订具体的使用办法。”教育部有关负责人表示。

在疑问中前行

尽管教育部门表示,并不要求将所有科目都纳入招生录取计分科目,旨在建立一个公平公正的考试和评价体系,但部分教育工作者及家长还是充满了疑问,在实行“全科开考”的情况下,如何保证不会增加学生负担?如何保证素质评价的公平客观?

“全科开考”是否增加学生负担

这次改革的重头戏之一便是考试科目构成。按照方案设定,把初中所学的全部科目纳入考试范围,克服一些科目不考不教、不考不学的情况。而在具体的操作上,把语、数、英、体育纳入统一录取计分项目,而其他科目可以由试点地区根据“文理兼顾、负担适度”的原则,自主确定哪些纳入“录取计分”。也就是说“全科开考,部分计分”。

从广州的情况来看,初中阶段学习12门文化课,而中考只考语、数、英、物理、思想品德和化学六门,生物、历史、地理、音乐、美术以及计算机则不考。据业内人士透露,改革之后,很可能把部分如今没有考试的科目都纳入选考范围。

“所有科目都要考,届时负担到底如何,则要拭目以待。”广东省特级教师、卓越教育研究院院长赵卫平说。有媒体记者对部分老师进行了采访,采访中大多数老师直言,任何科目,只要纳入升学计分,都会成为学生的课业负担,只是学生的选择面有可能扩大,学生将可以自主选择除语文、数学、英语、体育之外的其他录取计分科目,从而规避自己的薄弱科目。

对此,南京市弘光中学校长周易宏认为,在学生全面发展和不增加学生负担之间,具体哪些课程进入计分范围,方案需要寻找平衡点。

广州广雅实验学校校长钟秀平认为,对于开足开好国家课程的学校来说,全科开考不会增加很大负担,但是如果把电脑、艺术纳入计分的话,对农村学生并不公平,所以建议纳入中考计分的科目数量应该相对稳定,不宜增多。

如何保证素质评价准确客观

“要在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和社会实践五个方面充分反映学生的全面发展情况和个性特长,在当前还是一个相当有难度的课题。它需要人们注重过程性的评价,即在日常生活中观察与记录学生的行为。”华东师范大学考试与评价研究院院长陈玉琨说,“学校和教师应指导学生做好写实记录,整理遴选具有代表性的活动记录和典型事实材料,注重学生在行为中的闪光点。并且教师要充分利用写实记录材料,对学生成长过程进行指导,促进学生发展进步。诊断发展问题,对学生的成长大有帮助。”

上海静安区教育学院附属学校校长张人利认为:“综合素质评价在操作层面仍需反复斟酌。举例来说,艺术素养如何评价?是否把所谓的艺术考级作为衡量标准?一个学生,他没有所谓的艺术考级证书,就一定意味着他没有艺术素养吗?再进一步说,那是否要去鼓励学生进行艺术考级?这又违背了素质教育的方向和初衷,但不以艺术考级作为标准,那么如何来评定?”

张人利表示,除了综合素质所包含的内涵本身的标准问题外,还有区域间的标准统一问题。城乡教育资源不均衡,从农村的整体教育情况来看,既没有经济实力进行所谓艺术教育,同时也没有这样的教育资源和环境。

“综合素质评价是中考改革成败的关键,也是最大的挑战。”清华大学附中校长王殿军说,“综合素质评价的推出,让我们更加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克服了仅仅用终结性的中考成绩来选拔学生的弊端。”

相关专家表示,迈出综合素质评价这一步是必须却十分不易的。如何尽量做到客观记录,减少人为干预甚至造假,又可以准确科学地评价学生素质,是一大挑战。制度、程序、监督体系设计,其实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哪怕有一步的疏漏,都可能让腐败钻了空子,放大操作“不规范”问题。

对学生影响几何

牵一发而动全身,中考改革也不例外。有专家认为,中考改革后,也许初中就要实行走班制以适应学生选考的需要。对于学生来说,自主权的增大意味着选择难度增加,如何提高选择能力这些都是学生需要考虑的。

初中或开始实行走班制

这次中考改革向高考靠拢,考试科目由“套餐”变成“自助餐”。有业内人士留意到,在高考改革公布后,不少高中为了应对选科的需要,实行了“走班制”——即某个科目按照不同的层次开设不同的班,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水平和兴趣进行选择。

中考改革后,不少专家认为走班制可能成为新趋势。对此,赵卫平有一些担忧:“对学校来说,中考改革会影响很多方面:学校是按行政班还是选考编班?是否要实行走班制?如果学科选考人数多了而教师不够怎么办?选课走班如何管理?学生中途大量调整选考科目怎么办?”

而广东省政府督学李伟成则认为:“走班制是分层教学的好办法,初中就开始走班并不奇怪。”但他也表示,这对学校的管理有更高要求,比如场地设置、师资配备、实验器材够不够等都应通盘考虑。

在一线老师看来,走班没问题,但是不应尽早选科编班,否则又会违背改革的初衷。“为了不增加师生负担,选考科目最好在升初三之前确定。不过这会存在一个问题:不选考的科目学习要求会降低,对以后升上高中对应科目的衔接可能会出现问题。初中生认识和分析能力都不强,我担心到时选科基本上是家长在选。”钟秀平说。

职业生涯规划前移到初一

改革把自主权交给学生,但是对于国内不少学生来说,读到高中还不知自己的兴趣所在,考大学也不知该选择哪个专业。如今,初中就要开始选科,他们又该如何选择?如何协调全面发展与特长发展?

杭州一位重点高中的语文教研组长说:“对什么有兴趣,这是个很简单的问题,但以前很多高三学生都回答不出来。现在,高考改革把职业生涯规划从高三提前到了高一,而中考改革就是把这种选择权继续下放,让初中的孩子们开始自己做主,有思考地选择。相当于是把职业生涯规划继续提前,从高一变成了初一。”

对此,李伟成认为,学生很难自己提高选择的意识和能力,学校应为他们开设生涯规划课程。生涯规划课程在国外非常普遍,但是在国内开设得并不多。开设生涯规划课程进行指导,让学生知道学科对应的是哪些职业,自己的兴趣和性格更适合哪些职业,这对于引导他们选择优势学科以及未来的职业发展会有所帮助。

小升初竞争或更加激烈

中考改革不仅会影响到初中生,小学教育教学也会受到影响。

赵卫平认为,由于语数英为必考科目,小学教学越来越重视基础学科是大势所趋。此外,由于需要选科,因此对学生特长发展的引导也会有所加强。

李伟成则认为,小升初的竞争可能会因此更加激烈。

“目前优质民办初中已采取面谈的方式招生,中考改革之后,面谈内容或许会发生变化,更加体现综合和特长发展的重要性。部分民校可能会加大对特长以及兴趣的考查。”赵卫平说,建议孩子在面谈中展示出他与学校办学特色相符合的特点,将更容易被学校青睐。

有教育专家表示,在这轮改革之下,不少高中独立批特色班的宣传与招生会前置三年,也就是说,高中独立批的宣传不会只在初中阶段进行,甚至在小升初阶段就开始宣传。“初步估计,在一些完全中学,他们的初中会设置与其高中特色相同的特色班,以吸引家长的选择。”(本刊综合)※

多地已先行探索新中考

在教育部公布中考改革方案之前,北京、山东、湖南等多个地区已经开始探索中考改革,改革方向与教育部此次公布的中考改革方案较为一致。

山东

山东潍坊市从2004年在高密市进行中考改革试点,2006年在全市推开。改革包括高中升学考试和学业水平考试合二为一,依据学业水平考试等级和考生综合素质等级进行录取,录取时根据各学科成绩等级实行组合录取等多项内容。

湖南

2006年,长沙市开展中考制度改革,改变一直使用的分数制,推行等第制,即中考成绩不再以分数形式呈现,而是以A、B、C、D、E五个等第形式呈现。与此同时,实施综合素质评价制度,并将评价结果与高中录取挂钩。

8月22日,长沙市召开暑假教育工作会议并宣布,今年启动中考招生制度改革的调研工作,完善中考成绩的呈现方式,探索与湖南新高考对接的“等第制+分数制”。按照“三年早知道”原则,新中考最快将于2019年开始实施。

浙江

2015年3月3日,浙江嘉兴市教育局下发《嘉兴市2015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与高中段招生工作实施意见》,启动新一轮中考与普通高中招生改革。改革提出统一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查)科目和要求;降低考试科目的满分值,并将综合素质评价情况纳入升学考试总分;以多元招生为模式,减少中考加分项目和分值。

北京

2016年4月8日,北京市教委正式发布北京市新中考改革方案。考试实行“3+3”模式,除数学、语文、英语为必选科目外,考生可从历史、地理、思想品德、物理、生物(化学)五门中选择三科参加考试,且必须至少选择一门理科科目(物理、生物、化学),总分为580分。

北京新方案将于2018年正式实施。也就是说,现在正读初一的同学们走进中考考场时,会成为第一批“尝鲜”北京新中考的学生。

猜你喜欢

计分学业科目
带定性判断的计分投票制及其公理刻画
多科目训练见招拆招练硬功
基于数据挖掘的学业预警模型构建
音乐提升学生学业表现
高级教师评审倾力一线教师
基于单片机的中国式摔跤比赛计分器开发设计
高考“新科目”
35
夺宝园
新目标英语七年级(上)重、难点讲解(unit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