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厌学心理初探
2016-11-28柴觐中央民族大学教育学院北京100081
柴觐(中央民族大学教育学院,北京 100081)
当代大学生厌学心理初探
柴觐
(中央民族大学教育学院,北京100081)
一、大学生专业厌学现象
无论成绩好坏,大学生中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厌学现象,主要表现为:在课堂上,不能保持完全认真听教师讲课的状态,部分学生会选择自己看学习资料或是看其他科目的内容;另外一部分的会在课上睡觉或是玩手机;还有的学生没有干什么就是无法集中精神。
二、大学生产生专业厌学心理的原因
(一)从大学生自身角度来讲
1.学习动机不明确
学习动机是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使个体的学习活动朝向一定的学习目标的一种内部启动机制。它与学习活动可以相互激发、相互加强。具有强烈学习动机的学生不易受到外在因素的干扰和迷惑,能刻苦努力,自然也会实现自我对成绩的期待;反之,如果学生对取得好成绩的期待低,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动机就弱。
2.心理调节能力欠缺
高校大学生正处于身心发育接近定型阶段,精力充沛,兴趣广泛,但由于思想尚未成熟,情感丰富而不稳定。加之大学生对毕业后的理想憧憬与现实状况形成强烈的反差,造成了“理想我”与“现实我”的矛盾,产生了焦虑。焦虑是指当一个人的动机性行为遇到实际的或臆想的挫折时所产生的一种消极不安的情绪状态。耶基斯与多德森定律提示了焦虑与学习成效之间的关系,焦虑与学习成效之间是一种倒U型的函数关系,当焦虑比较弱的时候,学习成效也比较弱,随着焦虑强度的增加,学习成效也逐渐上升,当焦虑强度到达一定程度时,学习成效达到最佳效果,这时,再增强焦虑的强度,学习成效逐渐下降。因此,焦虑程度过高或过低都得不到理想的学习效果。
3.意志薄弱
意志是学生学习成功的重要心理品质。学习活动是一种艰苦而复杂的脑力劳动,要学有所得,就需要学生用顽强的意志克服各种困难,用坚强的毅力应对学习中的挑战。意志力强的学生有较强的自制力,善于控制自己的情感,支配自己的学习时间;而意志力弱的学生很易受外界的干扰与诱惑,经不起失败和挫折。
4.不良的学习习惯
刚进入大学的新生,面对大学学习的内容深、进度快、多需自学等新特点无法适应。究其原因,是因为长期以来习惯于被老师、家长耳提面聆,监督敦促,面对大学学习所要求的独立生活、独立求知、独立追求无所适从。到了大学,还是用高中时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来应对,结果屡受挫折。
(二)从社会角度来讲
当前的就业市场受市场经济的调控,许多用人单位出于追求最大化利润的考虑,不愿意招收缺乏实践经验的大学生,即使是招收高校学生,也往往主观地认为,来自名校的毕业生比一般院校的毕业生素质好,人为地就将许多一般大学里具有真才实学的毕业生拒之于门外。身处校园中的大学生尤其是一般大学的学生还未真正踏入社会,就通过各种招聘信息感受到了扑面而来的就业压力,自我成就感明显降低,悲观、忧虑、失望的阴影越来越重,对学业是否有价值的怀疑最终使他们中的一部分人陷入厌倦。
(三)从家庭角度来讲
近年物价飞涨,大学生所缴费用与上学也在花销在逐年加大,使不同收入家庭在教育投资过程中的承受能力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冲击。这成了一部分家庭贫困学生的压力源。他们为了不辜负父母和家庭对自己的期望,对各方面的信息与知识都努力地学习,还要利用课余时间做兼职,然而人的体能与心力是有一定限度的,身心交瘁会导致学业倦怠。而对于家境富裕的学生而言,学习机会轻而易举就能获得。他们因有来自于生活的压迫感,因而学习动机不强,对学业持一种无所谓的心态。
(四)从学校角度来讲
从学校方面看,随着学校扩招人数的逐年上升,学校内的各种学习生活设施使用率越来越紧张,图书馆、自习室经常人满为患,影响了很多同学正常学习计划的执行。
在教学方面,学校需要加强对课程质量的管理和督促,上课方式单一、理论不能联系实际、部分教师讲课直接念书本也是让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的原因之一。
三、大学生专业厌学心理的对策
(一)从大学生自身角度讲
首先,对自己的学业进行准确定位。大学生要明确专业学习的要求与目标,培养专业学习兴趣,端正学习态度.并为自己制订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和人生发展规划;确定正确的是非观,在学习外国文化的同时,加强政治理论的学习,不盲目崇洋媚外。其次,增强自律意识。加强环境适应能力的培养,锻炼自我管理能力,较好地进行自我调节,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最后,加强承受能力的培养。增强抗挫、抗压能力,理性地面对各种挫折和失败,冷静审视自我。
(二)从社会角度讲
社会要确立良好的风气、正确的主流意识。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是非观。同时,增加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渠道,提高学习兴趣与学习成就感,以及通更多有效的途径让大学生了解专业就业的平台,增强学习信心。还要大力发挥大众传媒的作用。一方面利用网络、电视、广播等手段及心理健康知识,培养良好的就业心理。另一方面,通过大众传播手段宣传先进知识与文化,弘扬社会止气,传播时代精神,以积极健康的主旋律催人奋进,使他们在成长的过程巾提高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增强刻苦学习的动力。
(三)从家庭角度讲
家长首先要努力为子女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保持家庭成员的和睦相处;其次经常与学校保持联系,关心子女在校期间的学习与生活状态,及时帮助子女调节心理问题,鼓励子女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配合学校,促进子女健康成长成才。
(四)从学校角度讲
学校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改变大学生专业厌学状况:
1.加强校风建设,营造校园良好学习氛围。2.深化课程改革调整教学计划,更新课程内容、结构和形式。
3.有计划地对教师进行培训,促使其转变陈旧的教学模式,建设一支学术功底扎实、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过硬、专业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有效提升教学质量。
4.是加快考试改革,注重职业能力,培养实用型人才,建立以“期望效应”为主的鼓励性教育评价体系。
5.加强就业指导,对不同气质类型的学生给出建议,使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有效的学业和事业规划。
参考文献:
[1]吴康宁.教育研究应研究什么样的“问题”——兼谈“真”问题的判断标准[J].教育研究,2002(11).
[2]吴文侃,杨汉清.比较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3]施良方.学习论:学习心理学的理论与原理[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4]马金样、王水玉.大学生厌学的环境诱因及防治策略[J].教育探索,2005(5)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 -864X(2015)05 -0143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