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绑匪的悲剧
——解析电影《解救吾先生中》的绑匪头目“华子”

2016-11-28盛中林武警警官学院四川成都610213

人间 2016年4期
关键词:性格特征

盛中林(武警警官学院,四川 成都 610213)



绑匪的悲剧
——解析电影《解救吾先生中》的绑匪头目“华子”

盛中林
(武警警官学院,四川 成都 610213)

摘要:根据知名电影演员吴若甫被绑架的真实事件改编的警匪电影《解救吾先生》中一个特别的角色---绑匪头目“华子”,是影片一大亮点,演员把一个残忍凶狠、不讲信用凶残狡猾、爱财又无道义的亡命之徒表现的鲜活生动、具体形象,让观众感觉真正地绑匪应该就是这个样子。虽然最后绑匪被绳之于法执行死刑,但是从人人文关怀的角度来说绑匪头目的短暂一生又何尝不是一个悲剧,引人深思。本文将从陈述绑匪头目“华子”的性格特征入手,进而对其进行人格分析,揭露其人生悲剧背后的原因,做出一些社会观察维度的思考。

关键词:绑匪悲剧;性格特征;人格分析;社会观察

绑匪头目“华子”的性格特征

绑匪头目“华子”,少年时代就喜好枪械,十五六岁时因为非法持枪和抢劫背叛入狱9年,出狱后变本加厉致力于绑架勒索,这个绑匪在影片中及其凶狠、嚣张、狡猾、行事不讲规矩、不讲江湖道义、不讲兄弟义气、出尔反尔不讲信用、粗鲁野蛮、怨天尤人,强烈的颠覆了以往影片中关于社会边缘人物的形象,删除了这些人物形象身上的侠、仁、义气、道义等气质,但是也许“华子”这个形象更符合现实中犯罪分子的特征。

影片中绑匪头目“华子”在买枪过程中为了证明自己不是警察,毫不犹豫的把匕首刺入同伙的身体,暴露了其凶残以及不讲兄弟情义的个性,者与我们熟悉的“义”字当头的绿林好汉形象不符;在绑架的人质时冒充警察,随意的使用枪械表面其无法无天、嚣张跋扈、老子天下第一、谁有枪谁是老大的气焰;“华子”绑架前就计划好不管是否收到绑票赎金都要撕票杀害受害人,这是没有江湖道义的做法,以“盗亦有道”的江湖道义相悖;在收到人质的三百万赎金后变卦反悔之前收钱放人的约定,表面其不讲信用;其在影片中多个女朋友,并且对女性态度粗鲁,这也与“江湖好汉”不打女人的宣扬相左,更剥取了以往江湖人物身上一些专情重情谊的美丽外衣;一个显著的性格特征通过其对被绑架的演艺明星说的一句话中体现出来,“华子”两次对被绑架者说“你的命好,我的命不好”,反映出气怨天尤人、抱怨社会的唳气;随身携带手雷,随身准备与抓他的人同归于尽反映出其对生命的不尊重;明明知道自己没有未来,没有养儿育女的能力还要求怀孕女友为其生孩子,表明其没有责任心。

绑匪头目的人格分析

根据佛洛依德的人格论,一个人的人格分为三个层次:本我、自我和超我。在人格结构理论中,本我是由遗传获得,是人的最原始、无意识的心理结构部分。它处于人格结构的最底层,由本能和欲望组成,遵循唯乐原则(the pleasure-principle)。自我是本我中受到知觉系统的影响而分化出来并得以发展的一个部分,处于本我和外部世界之间并对本能要求和现实社会要求之间的不平衡进行调节。自我代表理性和常识,遵循唯实原则(the realityprinciple),即按照理性和逻辑的准则行事,它正视事实和社会需求,并对本我进行压印和控制。超我处于人格结构的最上层,又被称为“自我典范”,是通过父母的奖惩作用和道德权威树立起来的道德准则,它是以良心我自我理想为核心,遵守“道德原则”,追求道德上至善至美的境界。

通过佛洛依德的人格理论来对“华子”进行人格分析,我们发现这个绑匪的人格几乎完全处于人格的最底层---本能我欲望。犯罪分子华子从出狱那天起就很清楚的知道假如自己重操旧业最终换来的就是死亡,但是他没有其他的选择,生命赋予他全部的意义就是金钱,他对金钱有强烈的欲望,金钱重于生命。在影片中绑匪头目“华子”出狱一年左右的时间就交了四到五个女朋友,而且很可能是同时交往,毫无节制的发泄自己的性欲。影片中其知道自己没有明天亦要求女友为其生小孩也反映出其想繁衍后代的内在本能。的他既没有以良心和自我理想为核心,遵循“道德原则”的超我来控制和引导本能,以遏制其冲动,包括其的性欲和攻击欲,不能够用良知和道德律令来约束本我、支配自己的行为,同时其也没有按照理性和逻辑的准则行事,正视事实和社会需求,并对本我进行压印和控制,运用自我的理性的对自身的本能要求和现实社会要求之间的不平衡进行调节。在追求金钱满足本我物质欲望的过程中无视社会道德、随意践踏社会规则和法律,最终完全迷失于满足本我的欲望之中。

绑匪“华子”们的悲剧背后的思考

最终“华子”和另外两个同伙被判处死刑,另外几个被判处无期徒刑和有期徒刑,都是二三十岁的年纪,还没来得及体验和享受生命的精彩,他们就匆匆结束了自己短暂的一生,从人文关怀的角度来看“华子”们的人生是悲剧的。俗话说,“鸟之将死,其鸣也哀”,即使是大部分时间都表现的毫无人性的华子,到了临死的时候,面对母亲的自责“我没有教育好你”之类的话,亦不免呼天抢地、顿足捶胸、恸哭嚎啕、悔不当初。这样的情景纵是铁石心肠亦不能不为之动容,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印象最深刻的话就是“华子”妈妈说的怪自己没有教育好他,诚然,教育的缺失是“华子”们走上犯罪道路的一个重要原因。

从青少年的犯罪心理学上说,如果青少年在生长发育的过程中缺乏教育,没有得到正确的引导,容易产生很多负面影响:首先,认识能力低下,无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无法正确的看待问题,漠视道德法律法规,肆无忌惮,容易导致犯罪现象发生;其次,无法形成正确的认识方式,思维过于片面,认识问题狭隘,无法对社会形成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容易产生报复社会的心理。电影了“华子”和被绑架影星对话时两次说到同一句话,大概意思是“你的命好,我的命不好”,言下之意就是自己现在的遭遇都是因为自己命不好,而别人生活的好、取得了成功都是因为别人的命好,正是这样一种扭曲的心理为他们犯罪找到了借口。

试想,如果“华子”从小受到母亲良好地教育和引导就不会走上犯罪的道路,说不定还会成为一个栋梁之才。然而人生不能重来,通过绑匪“华子”们的悲剧让我们认识到对青少年进行良好地教育,帮助其建立完整的人格体系,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是多么的重要,这需要我们的学校、家庭和全社会更多的关心关注青少年的教育,只有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才能让“华子”们的悲剧更少的发生,整个社会的文明水平才能不断的提高。

参考文献:

[1]《佛洛依德精神分析学述评》张传开、章忠民,南京大学出版社,1987年。

[2]《青少年犯罪心理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年。

中图分类号:DF6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2-0217-01

猜你喜欢

性格特征
关于日本人不让座行为的思考
论舞蹈演员在舞蹈表演中的形象塑造
从人际功能视角分析唐顿庄园男主人
理解真情 个性刻画
《乱世佳人》中郝思嘉的性格特征探讨
抓住人物性格,塑造潮剧女丑
葫芦丝乐器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性格研究
浅析《飘》中斯嘉丽的爱情婚姻观
以“小”见“大”:小班化教育背景下小学英语个性化学习实施路径微探
合作原则视角下《大地》中阿兰的性格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