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阅读策略及其教学浅谈

2016-11-28张萍萍闽南师范大学研究生文学院福建漳州363000

人间 2016年4期
关键词:论据论点议论文

张萍萍(闽南师范大学研究生(文学院),福建 漳州 363000)



语文阅读策略及其教学浅谈

张萍萍
(闽南师范大学研究生(文学院),福建 漳州 363000)

摘要:语文教学包括几大模块,其中阅读教学是耗费时间最多而效果甚微的一个模块,本文将从词句、文体类别展开论述,探究阅读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关键字:阅读策略;阅读教学

目前语文阅读教学暴露出很多弊端,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不明显。究其根本原因是教学中忽略了阅读教学策略的教学。 1972年,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主席埃德加福尔在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递交的报告——《学会生存》中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学习的人。”这句极具震撼力的警示语,告诫人们生存所用的知识,不再是学到的各种知识,而是一生都善于学习的能力。学会学习即是学会熟练运用学习策略来捕猎知识。语文阅读教学应该是教给学生怎样有效运用阅读策略进行阅读,以提高阅读能力。

“阅读的本质是根据语言符号理解其精神内核,即以作品为媒介,借此体验、感悟和理解作家在作品中流露出的情感和思想。”[1]如果把一篇文章看做一个庞大的机器,那么其中的词句就是组成这部机器的元件。阅读文章就好比是在拆卸这部机器,从而进行逐个认识,然后才能整体把握这部机器的全貌,可见词语对于读者获取文章意义非常重要。

一、结合语境理解词语

谈到“识词——词语理解”学生最先想到的便是查词典,然而大量词汇在词典中有不同义项,而这些义项都有特定存在的情境,所以不能照搬词典上的义项。有些词语,例如虚词,在文中起到了语意承接的功能,能够帮助理解诗歌句意,从而加深对诗歌的主题理解。如:“你看(那)浅浅(的)天河/(定然是)不(甚)宽广/我想(那)隔河(的)牛女/(定能够)骑(着)牛儿来往。这句选自郭沫若《天上的街市》,括号中的这些虚词就明确表达了诗人的思索与判断,使读者真切感受到诗人的思路与情感。”[2]

同一词语,结合语境得出的具体意义不但可以是相近的,还可以是相反的,例如《故乡》中“但这大约因为年龄的关系,我却并未蒙着一丝感化,所以竟完全忘却了”中的“感化”,其概括意义是:“用行动或语言善意劝导,使人的思想和行为逐渐向好的方面转化”。但在这句话中,其意义就变成了反语。

二、结合文章背景理解词语

理解词语,不但要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有时还要结合文章的写作背景,例,《最后一课》中三次点到了“可怜”一词,“可怜的人”“可怜的小弗郎士”“可怜的人啊”单纯结合语境理解这个词语,很难理解到位,必须结合文章背景分析,才能得出其到位的解释。“可怜的人”中的“可怜”表达的是小弗朗士对韩麦尔老师因为不得不与自己热爱的学生、工作、祖国语言分手而痛苦的理解和同情。“可怜的小弗朗士”中的“可怜”,表达的是韩麦尔老师对小弗朗士没能学好祖国的语言,现在又被剥夺了学好祖国语言的权力,同时还要受到那些坏家伙的侮辱的痛苦处境的理解和同情。“可怜的人啊”中的“可怜”指的是小弗朗士再次对韩麦尔老师将与和自己生活的“一切”分手的痛苦心情的理解和同情。

三、据体析文策略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指出的,“是以将阅文情,先标六观:一观位体,二观置辞,三观通变,四观奇正,五观事义,六观宫商。”刘勰将文体放在阅读文章的首位,足见其认为文体对于理解文章的重要性。阅读文章,领会其意义,就如穿过文章的重重烟雾屏障,进而走进它的意义世界。纵观古今文论,大多人都主张由文体入手,只有对文章体裁有了初步的理解,才能调用知识和策略进行文章理解。

1.记叙文。大都指以记事、写人、和描写景物为主的文章。分析记叙文,可以从标题入手,记叙文的标题,往往能够表达文章主旨。如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有些标题虽然未能直接揭示文章主旨,但是与文章内容具有很强的相关性,只要我们根据题目提示进行思考,便可得出文章主旨,例如《同志的信任》,信任双方的主体是谁?通过什么事件才能体现出信任?带着两个问题阅读文章,我们就不难发现文章的主旨了。可见通过分析标题或隐或现的信息,我们就能很好地把握文章的主旨了。分析记叙文的切入点还可以是线索,记叙文是通过线索把表现主题的材料串联起来,从而构成了完整的整体。因此我们只要抓住了文章线索,就能准确把握文章的内容了。

2.说明文。阅读说明文,重点把握说明事物的性质、特点、功能、结构等,其次要明确文章说明顺序,辨识文章说明方法。阅读说明文,我们重点把握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是说明事物的特点,只有把握了说明事物的特点,才能以此为基点,梳理文章顺序。第二要了解说明文的几种说明结构包括总分式、递进式等。理清了文章结构,可以帮助读者理清思路,更准确地把握住文章的主要内容。第三是辨别说明方法,常用的说明方法包括下定义、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等,这些说明方法的运用是为了突出事物的特点。抓住文章主要运用的说明方法,便可轻松把握事物特点。

3.议论文。是通过议论的方式阐述道理或者阐明自己的主张观点。议论文包括三个要素: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阅读议论文的目的即是把握文章论点。而寻找论点的策略有以下几种:第一是根据位置来寻找文章论点,大多数的议论文都会开门见山,直接提出论点,部分文章在中间提出论点,极少数文章在末尾得出论点。第二是通过分析论据来找论点。论点和论据是证明和被证明的关系,读者可以根据论据的内容,寻找论点。有些论点不太明显的文章,读者需要根据对文章的理解进行总结,得出论点。阅读议论文,读者还应能够辨别论证方法,常用的论证方法有: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等,不管用哪种论证方法,都是在按照事物内在的逻辑关系,阐述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可见论证方法对于读者把握文章内容也非常重要。

4.小说。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形象生动地展现了复杂的社会生活。阅读小说,首先要感知其文中刻画的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分析人物性格特征,进而把握社会人性。有些细节刻画,能够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使读者准确,全面地把握文章主题。其次,阅读小说还要注重故事情节的分析,只有情节发展,才能推动人性发展。情节的巧妙来源于文章结构的独特,小说结构是作者思路的外在表现形式,如照应、悬念等,可见了解作者思路对读者抓住线索,理解文章有很大帮助。

参考文献:

[1]叶继奋.在开放中寻求建构[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1 (2).

[2]葛兆光.汉子的魔方——中国古典诗歌语言学札记[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2-0167-01

猜你喜欢

论据论点议论文
议论文阅读专练
论点:议论文的灵魂
Get两种论证法,一举拿下议论文
恰当使用论据
恰当使用论据
用好论据“四字诀”:准、新、精、美
高考议论文需细分分论点
议论文分论点的提取
议论文阅读技巧表解
议论文如何分解分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