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庭美奈子的《蒲岛草》中“蒲岛太郎”神话空间的考察

2016-11-28彭金玉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北京100024

人间 2016年4期

彭金玉(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北京 100024)



大庭美奈子的《蒲岛草》中“蒲岛太郎”神话空间的考察

彭金玉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北京 100024)

摘要:大庭美奈子旅居美国多年,有着日本本土作家难以获得的外国文化体验。以其作品《三只蟹》在日本乃至亚洲文坛崭露头角获得芥川奖。大庭的作品中神话叙事占有很大的比重,并对做作内容的构筑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奖以大庭美奈子的主要作品之一《蒲岛草》为中心,对其作品中的神话空间的构筑进行探讨。

关键词:大庭美奈子;浦岛太郎;神话空间

一、神话空间的构筑

大庭文学创作的起源地是美国,发生在远离日本本土的大洋彼岸。然而,正如大庭所说“从小学开始我就沉迷于神话故事书里,对实际生活里的故事不感兴趣,喜欢幻想的故事。如山妖,鬼怪,妖精,魔法使等。”“由于在女子学校的时候是战争年代,图书馆里除了日本古典文学外没有别的文学书籍。借此机会我读了很多《源氏物语》《枕草子》等王朝文学”由此可以看出,对于日本传统文学修养极为深厚的大庭来说,自然而然地会将日本神话元素融进自己的文学作品。那么,大庭是如何构筑《蒲岛草》的神话空间的,笔者从以下方面进行探讨。

(一)关于《浦岛草》。蒲岛草以从美国留学回来的和森人同母异父的妹妹雪枝的视角,讲述了一家三代之间的错综复杂的故事。是一部深刻揭露人类欲望和现代文明关系根源的文学作品。

(二)关于“蒲岛太郎”神话。蒲岛太郎神话是日本最古老的神话之一,广为人知。讲述的是渔夫蒲岛太郎因救了龙宫中的神龟,被带到龙宫,并得到龙王女儿的款待。临别之时,龙女赠送他一玉盒,告诫不可以打开它,太郎回家后,发现认识的人都不在了。他打开了盒子,盒中喷出的白烟使太郎化为老翁。

大庭对这个故事也是喜爱有加,在她的作品中,多次使用“蒲岛式”的叙事方式,把作品中的主人公比喻为文学世界中的“蒲岛太郎”。有过原子弹爆炸体验(以下简称原爆)的大庭在随笔集中常说,原爆是自己文学的源点,大庭美奈子把围绕广岛原爆的前前后后以及“对日本人精神殿堂进行构筑”[1]的心血之作命名为《浦岛草》,足以看出作家对“浦岛太郎”故事的喜爱程度。

(三)蒲岛草的寓意。谈到蒲岛太郎神话就不得不涉及蒲岛草,它多次出现在大庭的文学作品中。在《蒲岛草》中有以下描述:

“草丛中,格外引人注目的黑色花蕊,如攒动着的熊熊火焰般绽放着。总给人以阴气重重的感觉。”[2]

“感觉像开在冥界的河岸上的花朵”[3]

正如作品中所描述的那样蒲岛草带有浓厚的死亡气息,似乎与广岛原爆中的死亡息息相关。开着火焰似的花朵的蒲岛草犹如瞬间夺走数十万人生命,象征着人类欲望的原爆火球,那黑紫色的花苞正象征着埋藏在人物内心的仇恨和欲望。有着这样寓意的蒲岛草与蒲岛太郎神话连接在一起,为进一步了解原爆文学《蒲岛草》提供更宽阔的视野,同时似乎也包含了蒲岛太郎神话的原型。

(四)“蒲岛太郎”的原型人物。大庭在作品《蒲岛草》中塑造了多个蒲岛太郎归来式的主人公。

1.雪枝。留学美国与森人同母异父的雪枝十一年后回到日本,来迎接自己的兄长森人却活像变了一个人。无论自己和他谈什么,他似乎都不知道。在回家的路上,多年不在国内生活的雪枝问了森人诸多家中的事情,森人的回答总是:“没有了,全不见了,成了一片废墟了,被海水淹没了”[4]等。用诸如此类的消极性的词句来应付阔别多年的妹妹。对于回国的雪枝来说,一切都物是人非,就好像“归乡”的蒲岛太郎。

2.龙。《浦岛草》中的女主人公冷子和龙结婚后,冷子一直期盼着婆婆变成“一股烟”,从自己的眼前消失。龙去前线打仗期间,广岛发生原爆,婆婆真的变成了“一股烟”。不仅如此,冷子所熟悉的一切也都烟消云散。战后,冷子和森人在原来的小院里开始同居生活。和森人的同居关系开始不久,丈夫龙从前线回到家里。龙曾经熟悉的一切也已经不复存在:母亲已去,妻子和森人之间的孩子即将问世。初次回到家的龙看到冷子条件反射般地一下子护住自己隆起的腹部时,龙犹如死人般怔住了。回到家乡后的龙无法接受战争和原爆所造成的一起,生活在怨恨和绝望中长达三十年。

(五)“白烟”。《蒲岛草》的最后一章以“白烟”命题。就好像在盒子里喷出的白烟中变成老翁的蒲岛太郎一样的雪枝,对于经历战争的冷子、龙、森人来说,她是没有受到战争伤害的角色。就像被遗留下来的蒲岛太郎一样的她知道以原爆后遗症为生的这些人的所有故事,她打开了“蒲岛太郎的玉匣子”。森人的家被卖掉,在这里居住的冷子、森人、龙也像“白烟”一样消失了,至今去向不明,他们的所有的欲望和仇恨也都随之消失。作品中,被原爆经历深深伤害的女主人公冷子有这样一句话“原爆,就是人类的欲望。为了自己生存而残忍地杀掉他人,而结果自己也将走向灭亡。我,自己就是最贴切的证明”[5]即使伤害他人也想要满足自己欲望的这种行为和杀他以求生的执念正是原爆的后遗症。

二、神话空间构筑使作者能够打破现实的壁垒更加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在构筑的神话空间里,能够有意拆除现实与非现实之间的理性标界,运用神话思维中的隐喻象征来透视现实。水田宗子曾评价过“在《蒲岛草》中。大庭美奈子故意将蒲岛太郎的神话和现实叙述暧昧交插,形成一个固有的空间。在这个空间里作者可以无限地增添故事的变化性和变换讲述者的角度”[6]

《蒲岛草》的主人公们多次把自己的经历与蒲岛太郎神话相结合,大庭也通过作品的命名,蒲岛草的寓意阐释,“蒲岛式”人物的描写,以及作品最后一样“白烟”的命名和引申意,向我们构筑了一个“蒲岛太郎”神话空间。笔者认为,从构筑神话空间的角度对大庭文学创作展开探讨和研究有着创新意义,希望能够开阔大庭文学研究的新途径和视角。由于仅从神话叙事的角度对大庭文学展开探讨,恐怕难以窥观大庭文学的全貌。此种遗憾和不足将成为笔者的今后课题,并通过踏实的研究进行补充。

参考文献:

[1]川西政明.精神的殿堂[A].大庭美奈子全集第 5 巻[M].講談社,1991:392.

[2]大庭美奈子.浦島草[M].講談社,1977:93.

[3]大庭美奈子.浦島草[M].講談社,1977:34.

[4]大庭美奈子.浦島草[M].講談社,1977:56.

[5]大庭美奈子.浦島草[M].講談社,1977:151.

[6]水田宗子.大庭みな子物語の変貌[A].群像[M].2007:274.

中图分类号:K8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2-0011-01

作者简介:彭金玉(1990—),女,汉,河南洛阳。硕士,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日本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