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身心双修实现技文双馨①
——台职院以修炼法提升人文素质底蕴
2016-11-28李岳兵
李岳兵
(台州职业技术学院 浙江台州 318000)
以身心双修实现技文双馨①
——台职院以修炼法提升人文素质底蕴
李岳兵
(台州职业技术学院 浙江台州 318000)
该文内容“修炼法”培育学生“人文素质”探索人文素质教育新途径,修炼法有别于课堂教学,是一种实践认知,通过身心双修的修炼,提升一个人对个体、对团体和对社会的认知态度,通过修炼可提升自体行为准则,是一种在实践中显性的方法。该研究的主要内容解决了修炼课程体系即能力素质模型构建,解决修炼什么项目问题,立足核心能力修炼,提出提升人文素质外化新途径。
身心双修 核心能力 人文素质
英国剑桥大学贝平博士认为,每个集体里的成员都会担任两种角色,一是“职务角色”,二是“集体角色”。“职务角色”是技能,是通过课题学习获取的能力,而集体角色是一个人赖以生存的本能角色,如果用情商和智商来理解,“职务角色”是智商,那么情商就是“集体角色”,集体角色也被理解为“核心能力”,类似于我们常说“万精油”,本身不治病但不管哪里都有用。加强人文素质建设改革、拓宽人文素质教育途径,对修炼一个社会人集体角色具有重要意义。通过修炼的方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高学生的“核心能力”、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和提高就业后的竞争力,具有较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从人文素质教育外化过程的视角,融入“核心能力”教育,拓宽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途径,使人文素质教育,不但体现在思想和理论方面,更应该转化为自觉的行为。因此,人文素质的外化过程是“核心能力”体现的重要内容。
1 以身心双修外化人文素质,用“修炼”行为区别课堂教育
人文外化过程是一种行为,是人的思想呈现,在课堂理论学习的技能基础上,由思想支配行动的一种行为,也是“核心能力”要塑造的根本目标,是学校人文知识课堂教学与学生在日常生活的内在认同,将课堂教学的人文素质结合自身的修炼,能够具体的、现实的呈现出来,这种实践活动对职业规划有更加深刻的影响。
外化过程是将课堂学习的文化成果转化为自己的经验,它是架起课堂和生活、工作之间的一座桥梁,在人文素质的外化过程中融入修炼“核心能力”教育,将修炼“核心能力”的教育和培育,作为人文素质教育的核心媒介,有了这座桥梁才能够完善人文素质教育课程(通识课程教育),丰富大学生人文教育活动,才可以实现在校学生人文教育从人文知识向人文行为的提升。
1.1 “核心能力”的培养是高等院校职业化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2006年,台州职业技术学院提出了“崇尚职业道德,重视技术伦理的人才培养观点”这个人才培养观点是,“核心能力”的培养是高等教育的基础,如果说专业基础教育是培养专业素质和谋生能力的方法,那么“核心能力”教育就是培养人的社会能力、人的道德品质、人的理论视野以及一个人的创造思维,从而达到大学塑造人格的重要作用。因此学校是把培养人的素质作为教育活动的关键环节,是高校有别于其他职业化教育的重要特征,因此提高一人的核心能力对高校教育来说意义非凡。
1.2 “技、文”是身心双修的互通研究,是能力的研究,修炼是教育方法的拓展研究
“技文双修”是学校人才培养的根本目标,强调人文底蕴培育与高等技术应用能力培养的融合。通过人文与技术的交融,达到身心双修,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浑然一体的关系。由原来单一的提高学生专业水平教学,转变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为一体的身心双修修炼,通过知识教学,能力修炼使学生不但具有较高的学科素质同时具备较高的人文素质。把技术伦理教育和修炼“核心能力”有机结合起来,帮助学生形成专业知识认可感和职业道德的责任感。因此专业教育是“技”的教育,修炼人文能力是“文”的教育,是各个专业、各个行业互通有彰显特色的能力研究。
1.3 通过修炼法使人文素质从“内化于心”到“外化于形”
修炼法是一种综合的方法,是指修心炼身、内外兼养、修养陶冶的一种实践感悟教育方法,我们用浸润在其中,耳闻目染,身体力行来形象说明。身心双修是一种方法,是培养学生“核心能力”的一种方法,这种“核心能力”是一种区别专业技能的能力,是人际交往能力、为人处世能力,是个体较为稳定存在的人文外显素质。知识和精神只是人文素质在主体自身内部所呈现出来的状态,是一种“内化于心”的状态,而使得人文素质成为可让人认识、可形成自身表征、可衡量的社会状态,他的重要因素在于“人文行为”那就是要“外化于形”,如果说人文知识是人文素养的前提和基础,那么人文精神就是人文素质“内化于心”形成的内在统摄力量,修炼人文行为则是个体人文素质的具体呈现,一个是课堂教育一个是修养陶冶修炼。个体的人文素质如果不通过现实的行为或现实的实践活动加以呈现的话,那么它始终是潜在的,无法被其他个体所认识和评价的。故人文行为也是认识人文素质的重要环节。
2 修炼课程体系即能力素质模型构建,解决修炼什么项目问题
从能力素质的适用范围,主要分为核心能力素质和专业能力素质。该研究只讨论“核心能力”构建。即无论何种各位普遍适用的,且与何岗位和何部门无关的能力素质,从学生到职场面临挑战时,表现出来的本能和最现实的思维方式与行为方式的表现入手,经过教师针对性的教学、培训、指导、实践,修炼学生在观念上完成转变,从而形成一生更好的行动能力和良好的心理品质。
2.1 身心双修的载体之修炼“和园”文化,从“和园文化”到“和圆”
融入地方文化,是优化人才培养模式的一种根植途径,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台州职业技术学院在校园中轴上建立“和园”,“和园”是校园内最大的人文景观,根植于全校师生共同的价值追求,是学校几十年校园文化的智慧结晶,“和圆”契合于现代教育理念和我国高职人才培养要求。全校万名师生沐浴在“和园”,受其日日熏陶,处处感染,时时修炼,可以全身心地体悟“和”和“圆”。
“和”并非讨好,恰恰相反我们最终的“和”是一种的在不“和”的状态下,在相互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用产生“和谐”与“圆满”的途径,达到圆满的结果,即我们常常说的“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这种和谐的状态是矛盾的、是动态的、绝非讨好与顺从,其中包含了信任、责任、协调、合作。
2.2 身心双修的载体之修炼“太极文化”,从学习太极拳到体悟“太极文化”
台州职业技术学院在2002年开始全校教学太极拳,至2006年10余年从未间断,已经培养学生4万余人,学校以千人太极拳载体,以24式太极拳教学为抓手,100%的覆盖在校学生,促进全校学生的身体健康,在课堂教学太极拳的同时传播中国文化,并经过10余年4万学生的体验,在校园内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太极文化”。学习太极拳成了修炼“太极文化”,在“太极文化”理念中体悟传统文化,修炼“太极文化”成为身心双修的主要载体。提升了在校学生,以及进入工作岗位后学生对传统的爱护与探索之情,这种修炼是刻骨铭心的“身”与“心”的洗涤。
3 结语
人文素质是校园文化的灵魂和核心,是一所大学的个性,也是一所大学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在学校发展过程中,修炼和培育人文素质也就理所当然成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修炼好“核心能力”,自然能够营造良好的校风、班风、教风、学风,高校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理应蕴含丰富的人文精神,应该继承和发扬优良的传统文化。
[1]李一,李岳兵,等.大学生文化素质教程——修炼“和园文化”[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5.
[2]李岳兵,龙宇,钱一鸣,等.高职体育文化与运动教程[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16.
G807.4
A
2095-2813(2016)12(c)-0237-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6.36.237
台州职业技术学院研究课题(2016YB17)。
李岳兵(1977,6—),男,汉,浙江台州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体育社会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