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因材施教教学原则的现代内涵及适用

2016-11-28陈玥

人间 2016年1期
关键词:因材施教内涵

陈玥

(陕西省泾干中学,陕西 泾阳 713700)



因材施教教学原则的现代内涵及适用

陈玥

(陕西省泾干中学,陕西 泾阳 713700)

摘要:因材施教自被提出以来,无论在历史上还是在当代的教育事业中都具有其重要的意义。首先,对于教师而言,因材施教的过程中,能够指导教师监控学生的发展过程并适时纠偏,帮助教师彻底消除偏见;其次,对于家长而言,家长在因材施教的过程中应该扮演一个主要的角色,不要错误地把教育当成只是学校和老师的事情;再次,对于学校而言,学校是实施因材施教的一个独立法人意志的机构,在教学实践中应当秉承因材施教的精神有教无类,实现教育的公平原则;因此,做到因材施教使学生充分发展是实现教育公平的一个重要方面。

关键词:因材施教;内涵;适用

一、“因材施教”的原本内涵及其意义

因材施教是中国教育的传统,也是教育事业客观规律的反映。普遍认为,因材施教的出处为《论语·先进篇》,孔子根据冉与子路的不同性格,而对二人“闻斯行诸”的同一问题作出的不同答复,即“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也有人认为,因材施教来源于《论语·为政》,“子游问孝”、“子夏问孝”。朱熹集注引宋程颐曰:“子游能养而或失之于敬,子夏能直义而少温润之色,各因其材之高下与其所失而告之,故不同也。”然而,无论出处为何,现实中对于因材施教的理解却高度一致。一般认为,因:根据;材:资质;施:施加;教:教育,因材施教是指针对学习的人的志趣、能力等具体情况进行不同的教育。这种解释虽然没有什么不妥之处,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因材施教的内涵实际上在发生变化,因此需要结合教学实践,对其作出符合现代教学理念的全新解读,并在此基础上,科学地确定因材施教原则的适用方式。

二、因材施教教学原则的现代解读

这里主要涉及到重点对“因材施教”中“材”字的内涵把握问题。笔者认为,对因材施教中的“材”,可以从以下几方面作现代解读:

1.指学生的个体差异,包括个体在遗传素质、智力水平、家庭环境、知识结构、人格特征、兴趣爱好等方面的差异。这里的因材施教就是要求教师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教育教学。孔子教育生涯中,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贯彻的就是因材施教。学生是千差万别的,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都有长处和短处。教师必须了解学生,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开展教育活动,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同时,因材施教也要针对学生的不同水平和不同需要,精雕细琢,使每一个人都在原有基础上有新的飞跃。

2.教材,包括各种信息资源。有经验的教师都知道,对不同的教材,应该有不同的处理方式和不同的教法,这就是因材施教。特别是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教师对此有深刻的体会,面对同样的学生,对不同版本的教材需要进行正确的选择和恰当的把握,教师对自己的教案要制定得符合所教班级学生的需要。

3.指教学环境,既包括硬件环境,也包括软件环境。硬件环境包括学校的地理位置、教学设施等,如学校到底是处于文化发达地区还是不发达地区,到底是在城市还是在乡村,学校的教学设施怎样,等等。软件环境主要指教学氛围,包括学校的政策环境、人际关系等,如学校对教学改革的重视和支持程度,学校里领导和教师以及教师之间的相互关系,等等。这里的因材施教就是要求教师根据所处的教学环境来选择恰当的教学策略,以达到最好的教育效果。

三、“因材施教”的具体适用

这里主要涉及“教”的问题,亦即从什么“实际”出发,“因”什么“材”,“施”怎样的“教”的问题。如上所述,因材施教作为一种教育的理念或原则,已广为人知。然而,将好的理念转化为现实,则绝非易事。在现代班级教学模式下如何实施因材施教?这是今天中小学广大教师急切需要了解的问题。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和感受,结合当下素质教育的大背景,认为应当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具体适用因材施教这一教学原则和方法。

1.实施“小班化教学”。“小班化教学”是当代小学教育改革的世界性发展趋势。目前我国不少学校开展分层教学试验,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兴趣、学习能力,确定自己的层次,选择按照相应层次目标组织教学的班级。这种做法,也不失为在班级教学模式下进行因材施教的一种积极探索,关键在于明确分层的目的,把素质与能力分层与单纯“以成绩划分快慢班”区分开来,而且必须由学生和家长自愿选择,由学校合理调配教学力量,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教学。

2.实施分组教学。分组教学可以参照上述分班教学的办法,应该以能力层次为依据,以兴趣特长为纽带,以有助于学生的合作学习为目的,以有利于开展因材施教为原则。不同的学习小组,可以按照适当调高或调低的能力目标来组建,尽量符合学生的能力层次,顾及学生的情感和心理。

3.实施个别教学。无论分班教学,还是分组教学,最终都要落实到对学生的个别教学上去。现代教育的个别教学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凯勒和他的同事们于1963年提出的,这种流行的教学法的要旨是:定向地掌握教材;根据个人进度学习课程;有少量的讲演课激发和诱导学生学习;印发学习指南传递信息;由学生监考人评定非正式测验的成绩。但是,由于文化背景的差异和教育传统的差别,凯勒的“个别教学法”未必能直接用到我们的教学实践中去。最常见的一种是顺应学生的自我需要,根据学生的禀赋才具,给予学生成长所必须的教育。基于此,笔者认为,我们进行的课程改革,应该适当减少课程设置,增加课程选择的自由,在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中,结合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渗透劳动技能教育,强化部分课程内容的活动性、实践性,就可以使得教学更加适合学生的实际需要,使得更多“智慧在手指尖上”的学生的聪明才智得到因材施教、充分发展的机会。

4.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实施因材施教。这是因材施教的时代特色。随着社会信息化程度的日益提高,基础教育也正在迈入信息化的进程,谋求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信息技术课程的开设、多媒体教学技术的运用、远程教育的启动、网络教学的开通等等,为我们的教育教学开拓出一片无限广阔的新天地,也促使因材施教产生革命性的变化,并为因材施教提供了全新的手段和全能的方式。

教师在IT的全新背景下,在学生的学习更加个人化、个性化的过程中,根本不可能再按陈旧的、僵化的模式去组织教学,而必须加强对学生的个别教育,加强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引导他们去观察和思考,去运用自己的知识储存和创造潜力,感知和理解知识发生和发展的过程,尝试提出假设,尝试进行求证,尝试通过多种途径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鼓励不同能力层级的学生,在问题的不同的层面上作出不同的解答,使得每一个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实践能力,都得到发展和提高。

作者单位:陈玥(1991-)女,汉族,陕西咸阳人,陕西师范大学2013级教育学硕士,陕西省泾干中学在职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生物科学。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1-0262-01

猜你喜欢

因材施教内涵
活出精致内涵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小学作文如何实施“因材施教”的策略
略述《岁月生香》的壶中内涵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从《论语》看因材施教
内涵漫画
要准确理解“终身追责”的丰富内涵
因材施教在小学教学中的应用意义
自选动作拓展改革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