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体能、运用”三维度构建单元策略在路上
2016-11-28余立峰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310012
余立峰(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310012)
“技术、体能、运用”三维度构建单元策略在路上
余立峰
(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310012)
案例研析编者按:本期研讨在上期“体育教学单元计划的合理性探寻”的基础上,针对构建单元的方法、策略等方面进行探讨。如何制订单元教学计划的理论并不缺乏,但一直以来受到项目技术教学的束缚,单元教学计划制订过程中课时内容的分配更多的是从技术到技术,即“教教材”的痕迹明显。《浙江省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即《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标准》)所要求的地方课程实施方案,提出“技术、体能、运用”三维度构建单元的方法,旨在以技术教学为载体,让学生在学习、掌握体育运动技术的基础上,运用掌握的技能与学生已有的运动技能相组合,通过“组合”练习来提高体能和巩固所学技能,实现“用教材教”的教学理念。本期所刊用的稿件分别从不同的视角对本期研讨主题进行了阐释,其中余立峰老师从“文本概念理解差异造成的概念性疑问”、“体育教育观念不同导致的理念性疑问”以及“操作性疑问”等方面进行了针对性地解答;俞志波老师在“在课堂教学实施中的观察与反思”一文中针对本期话题提出了观点,希望能够为单元构建的系列研讨添砖加瓦,启发广大的一线教师进一步的思考与实践。
“案例研析”总第20期话题针对《纲要》中提出的“技术、体能、运用”三维度构建单元的策略进行了讨论。从参与研讨的教师们积极踊跃的讨论中可以看出,对“技术、体能、运用”三维度构建单元的概念分别有怎样的理解?在现行的体育教学中分别有怎样的优势和不足?如果从“技术、体能、运用”三个维度的视角构建单元有哪些意义?构建单元时三个维度的课时分配比例怎样合理?等问题都提出了各自的思考与见解,而且,许多老教师的理解已经达到甚至发展了当初提出这个策略的本意,同时这些教师对“技术、体能、运用”三个维度构建单元在教学实践中切实有效使用持认同态度。如,裘松杰老师所说:“‘技术、体能、运用’三维度构建单元更能让我们明白体育课该教什么,更重要的是解决采用什么样的手段、如何丰富地教的问题,让学生更加快乐地学,学以致用,并发展学生的体能和多种运动能力。”然而,从对众多的讨论内容进行梳理后发现,参与研讨的教师们还是存在较多疑问,原因是思考的起点、出发点不同引起的。以下是本次讨论中主要存在的疑问:对“技术、体能、运用”三维度构建单元中三个词的文本概念存在不同认识;对“技术”、“体能”、“运用”三者之间的关系在理解上与本意不同的典型观点是:技术没有掌握如何运用,体能一节课能够发展吗;“技术”、“体能”、“运用”三者课时分配比例问题;单元构建与课时计划不同层面在理解时把握不准;是不是每个单元构建都必须要有“技术、体能、运用”三维度;单元计划文本呈现时内容、目标、重难点和教学策略与原来单元有何差异?等等。这些疑问如果进行分类,大致有三类,第一类是对文本概念理解差异造成的概念性疑问;第二类是体育教育观念不同导致的理念性疑问,这其中有的也兼有操作性疑问;第三类是操作性疑问。虽然限于本人理论水平以及本策略实践时间不长,许多概念性的界定没有定论,需要进一步研究验证,但抱着能更好地为广大一线教师在教学中的实际操作服务,笔者结合这几年实践研究,对以上这些疑问作进一步探讨,希望能够给广大一线教师带来一些启发。
一、“技术、体能、运用”三维度构建单元策略提出的本意
在讨论中仇小进老师说:“在义务教育阶段,体育教学单元一般是5~6个课时,如何在这小单元里体现?”,这也许就是一直以来体育教学“教教材”的原因之一吧。同时由于单元课时量少,设计时更多的只是考虑这个学期的教学,容易忽视或者不重视前后学期甚至更长时间范围的内容关系,从而不利于教师对某项技术教学的系统理解和把握。基于长期以来单元设计存在的这些问题,我们在研制《纲要》过程中提出了用“技术、体能、运用”三维度构建单元的策略,期望能够帮助教师解决这些问题,并改变学生喜欢体育不喜欢体育课的中小学体育教学现状,从而能够较大范围地提高体育课堂教学质量。
首先,变小单元为超大单元。在教学大纲时代,单元教学计划是在学年和学期教学计划编制完成后才进行设计的,而现在使用的《课标》中的单元教学计划是在水平教学计划编制完成后将要设计的。因此,虽然同为单元教学计划,但是实践中计划的时间跨度发生了本质性的变化,教学内容的容量也大大增加。在《纲要》中,根据《课标》,课程内容采用水平内容标准和表现标准的呈现形式,明确每个水平教学内容的范围和程度。这样虽然由于课时量加大而增加了设计单元教学计划的难度,但有利于促进教师比较系统地思考和把握教材,在实际教学中,对教材的整体性认识会加强,就会大大减少一节体育课试图完成一个单元任务的现象发生。鉴于这样的课程设计理念,为了解决单元课时量加大而增加设计难度的问题,就有了“技术、体能、运用”三维度构建单元策略,期望一方面通过化整为零分解课时量的方式降低设计难度,另一方面更好地挖掘教材的全面育人功能,实现系统而全面的教学。
其次,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教,促进学生学练的趣味性和有效性。以往单元课时量少且教材内容大多来自竞技体育运动项目的客观事实,单元教学设计被唯技术思想所禁锢是常态,由此导致的结果是练习方法的设计局限性很大,基本采用的是竞技运动训练方法的简单移植,而对于大多数普通教师而言,基本就是照搬,所以学练的简单重复和枯燥无味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为普遍现象,这就是学生对体育教学不喜欢的根源之一。“技术、体能、运用”三维度构建单元策略的提出,就是要引导和帮助教师打开设计思路,通过不改变技术教学为核心的体育教学本质,借用教材作为一个教学媒介所包含的全面育人的价值,从一个不同的视角设计练习方法,一方面大大增加了练习方法的数量,另一方面使得教学的多样性成为现实。学生在丰富的学练中既能够保持积极主动的学习热情,又能够通过多种方法的学习,有利于从“学会”转向“会学”,促进学生课外自学能力的提升。
二、“技术、体能、运用”三维度构建单元在实践中易存疑问点
由于“技术、体能、运用”三维度构建单元策略是《纲要》其中一个研究成果,限于《纲要》推广、使用时间不长,并仅是浙江省内使用,因此,对这个策略的相关概念等问题存在疑问也就很正常,下面就本次讨论中参与研讨的教师们提出的问题结合设计的本意,作出进一步的探讨,以供大家批评指正。
1.“技术”、“体能”、“运用”中的体能和运用与通常的概念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在本次讨论中,部分教师由于不清楚“技术、体能、运用”三维度构建单元策略中关于三个维度的概念指向,仅从文本字面上理解,就出现了不同的观点。如,有的教师一看到“体能”,就只想到“体能课”和如何发展体能,看到“运用”就只想到项目内的运用和比赛。实际上“技术”、“体能”、“运用”中的技术维度源于某个技术动作作为教材内容,分析其教学内容有哪些即教什么内容,其中“技术”本身就是要教的一个教学内容,除此以外,用这个“技术”发展体能的方法和这个“技术”的运用方法也是我们要教学的内容,因此,又出现了“体能”维度和“运用”维度。所以“技术”维度是将技术本身作为教学内容,“体能”维度是用“技术”发展体能的方法(更多的是从设计方法的视角思考,体能的增量是需要在掌握方法后利用课内外长时间的练习才能达成),“运用”维度是“技术”的运用方法。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体能”维度其实有两个含义,一是要掌握“技术”需要具备的体能有哪些,那么发展这些“体能”的练习方法可以作为教学内容选择;二是利用“技术”可以发展“体能”的方法作为教学内容;“运用”维度包含动作方法的运用、技战术的运用、锻炼方法的运用。
2.技术学习“会”的标准决定如何运用。讨论中以及前期研究过程中,教师们提出疑问比较多的就是,技术没有学会,怎么可以马上运用呢?关于这个疑问,讨论中一些教师的观点与我们设计的本意相同,如,韩会军老师说的:“技术掌握不好时,尤其是在篮、足球的学习中,完全可以‘运用’;这涉及到什么是‘会’,也就是说在一名教师眼中什么才是学会了下手发球的定性判断,然后是依据不同的任务和环境来判断学生的‘会’已经达到了什么程度。”在技术学习达到何种程度才可以运用,关键是对“会”的标准理解,因为通常教师心中“会”的标准是教科书上或竞技体育的那个终端标准,而过程中不同水平的“会”的标准往往不被引起重视,有的教师甚至根本没有理解这个过程性标准的概念,因此,认为技术没有学会怎么能够运用的想法也就很正常了。而“运用”维度期望教师们在技术动作教学过程中,根据不同的掌握程度,设计相应的“运用”环境,让技术更多的是在环境中学练,改变以往就技术而技术的单纯重复操练模式。
3.“技术”、“体能”、“运用”三者课时分配比例取决于教材功能价值和教学对象特征。本次研讨中关于课时分配比例大家疑问较多,这也是我们在实践研究中感到比较困难的一个点。因为教学对象的复杂性决定了一个单元构建时三个维度课时量分配的不确定性,而我们在《纲要》中提出的有关比例建议,即,田径、武术等的比例是1:2:1,球类的比例是1:2:3,这是基于不同教材功能价值的考虑。实践中最终比例如何确定,在考虑教材的功能价值定位同时要结合学生年龄特征灵活执行,当把教材内容的功能价值定位为发展学生的基本活动能力为主时,特别是在低年龄阶段,无论是田径、体操还是球类,都建议采用的比例为1:2:1,也就是更多的是从用技术动作发展体能的方法维度设计练习方法,而把这些练习方法作为教学内容,是要在练会技术动作本身(复习)的同时,掌握如何用这些练习方法发展体能的知识(课外自学能力和知识的储备)。如果到了高年级,体能储备已经足够学练复杂技术动作即球类时,那么就要采用的比例为1:2:3,这也是项目特征决定的,要改变以往球类教学中存在的学生喜欢体育但不喜欢体育课的教学现象,单个技术动作的学习尽快转入有环境的学习中,不一定要等每个技术动作学精细了才让比赛,完全可以技术粗糙但更多地在环境中学练,让学生乐在其中,享受运动快乐,这样就能促使学生主动学练技术动作。
4.“技术、体能、运用”三维度构建单元是单元设计层面的策略。“技术、体能、运用”三维构建单元,针对的是课程层面(相对于课堂教学),即单元设计时的一种策略,主要目的是在于通过这样的方式,确立一条实现用教材教的操作路径,期望教师用这种思维去构建单元,然后到课堂教学实践时自然实现用教材教。所以,到了课堂教学,这三个维度是一体的,我们在实践中或本次讨论中大家出现的诸如“本节课以‘体能’发展为主”或“本节课主要以‘运用’为主”、“其他维度为辅”或“这个维度显性一些,另外两个维度隐性一些”等等这些提法都是不对的。不能简单地说成是技术课、体能课、运用课,无论哪个维度,在课堂教学实施时,技术一定是主线,因为“体能”维度是“用该技术发展体能的方法”作为教学内容,技术还是在的,同样运用是该技术的运用方法作为教学内容,技术也在,因此技术始终是教学的核心。
5.每个单元是否必须都有“技术、体能、运用”三个维度要视教材特征而定。“技术”、“体能”、“运用”三者之间的关系是:“技术”是新授、“体能”是复习技术、“运用”是更高层次的复习技术。《纲要》在水平一和水平二的内容标准描述中,基本采用“多种形式某某方法与游戏”、“多种形式的某某方法”等呈现方式,这是基于这个阶段的教材内容是以发展基本活动能力为主的,如,走、跑、跳、投等,而这些简单的教材内容,常规的动作方法学生都是会的,只是会的程度不同,因此在教学时并不需要专门的技术新授,通过教学改进动作方法,提高动作质量是主要目标,由此,在单元构建时,“技术”维度就不需要分配课时。还有,体育教育教学中有一个明显的特征,某个技术动作会在不同学期重复出现,这就决定了重复出现该技术动作的单元时,也就不用分配技术维度的课时。
三、“技术、体能、运用”三维度构建单元策略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首先,自2013年6月提出“技术、体能、运用”三维度构建单元策略以来,虽然经过近3年我省广大一线体育教师的共同研究,取得了初步成效和经验,但随着事物的发展和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必将继续完善和改进,更期待通过这次《中国学校体育》平台的研讨,得到全国各地专家和教师们的智慧指点,为形成更加成熟的操作策略奠定坚实的基础。
其次,“技术、体能、运用”三维度构建单元的策略,在实践中从思路转变为实践操作时,仍然有许多具体问题需要研究解决。
从本次提供给大家讨论的案例也可以明显看出,在单元目标的描述、单元中课时内容的描述以及单元教学策略的呈现方式,多少能够体现出“技术、体能、运用”三维度构建单元的理念和要求。但是课时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仍然没有很好地体现,特别是“体能”、“运用”两个维 度的课时,跟原单元设计呈现方式没有区别,主要是缺少了对练习方法学习的要求和标准,重难点缺少“方法”的指向,需要在后续的研究中重点寻找解决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