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农民职业教育在农村人才资源建设中的作用及策略

2016-11-28苏子益湖北工业大学湖北武汉430000

人间 2016年4期
关键词:农民策略教育

苏子益(湖北工业大学,湖北 武汉 430000)



论农民职业教育在农村人才资源建设中的作用及策略

苏子益
(湖北工业大学,湖北 武汉 430000)

摘要:农村人才是实现农村经济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人才保证。农村农业的根本载体还是在于农民本身。因此,着眼于农民自身,提升的农民职业素质已经成为必要的工作内容。本文尝试探讨了农民职业培训在农村人才资源建设的作用及其相关的策略。

关键词:农民;教育;策略

一、农村人才资源建设的相关背景

人才是国家发展的基础保证,是科学发展的重要载体。农村人才是实现农村经济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人才保证。在发展现代农业中,除了向农村地区补充人才资源这一方式以外,在现有的农民劳动者中充分挖掘潜在的有能力的专业技术人员、素质全面的综合人员,并加以培训、培养,为他们提供适当的工作环境、提供能使其自身潜力足以发挥的平台,进而将他们自身的才能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量,成为当下农村人才建设中的重要途径之一。

党中央历来重视农业在国民经济生活中的基础性地位。自中央提出科教兴国战略以来,农村人才资源的开发不断走向更深入、更高层次的方向推进。可以说,在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整体战略布局中,农村人才资源建设已成为实现这一战略目标的基础性保障之一。各种提高农民素质工程已经开展多年,依靠科学技术提高农民素质,农村人才资源已经呈现出开放型、知识型、经营型的特点和趋势,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起到了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和作用。

二、农村人才资源的基本现状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要求就是实现农业现代化。这一“现代化”,除了体现在高科技的生产工具与生产资料,更重要的在于需要现代化的农民进行支撑。因此可以说,没有农民素质现代化的提高,也就不可能有农业现代化的实现。

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来,与令人耳目一新的城镇工业化相比,农业现代化建设进程显得相对缓慢。传统农业依旧是农业生产的基本方式。具体来说是多种形式的表现:生产经营的小规模化,产业结构程度的偏低,生产方式的落后,机械化程度尚不能普及,仅仅依赖于大面积种植的产量增长等等。诸多问题的显现,与高产、优质、高效的高效新农业发展要求不符。而要改变这种状况,仅仅是在农业生产工具、人才的引进加大投入的力度是远远不够的,这是因为,农村农业的根本载体还是在于农民本身。因此,着眼于农民自身,提升的农民职业素质已经成为必要的工作内容。农民职业素质和技能水平的提升,才能使得农业的技术创新与科学应用得到有效推进,进而逐步建立起新型的农村农业体系,把农业的发展方式由传统农业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为本地区发展现代农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农民职业教育是农村人才资源的基本发展方向

农民素质的提升是要在职业教育与培训的过程中实现的。而要明确农民职业教育的培育方向,就要使当前农民职业教育中向农村转移,使农业产业链中的农民得到职业化的教育。我们认为,农村人才资源的发展方向应该做以下几点努力:

第一,转变农民职业教育的思维方式。使农民职业教育真正成为提升农村人才资源,成为高素质劳动者的培训基地。农民既是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推动者,也是这一发展的受益者。农村农业的主体在于人,而不在于物。因此对于农民职业素质的培养,就应该按照人的方式进行,而不是按照物的方式。而实现这一转变,就应该使过去的应试教育的灌输向符合人的方式的素质教育的培养转变。

第二,政府相关部门要进一步统一协调。对于适合开展农民职业教育的高校来说,实现办学主体多样化、多元化,在农业与教育等相关部门联动的引导下,教育与农业部门的多方合作,灵活办学模式,打通农民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的通道,既能为高等职业院校输送高层次的合格人才,也能利用高等教育的优势进一步为农村培育新型的职业人才。例如,在抓好在职学历教育和函授学习的基础上,鼓励农村农民人员参加函授学习和在职教育,鼓励农村文化人才参加大专以上院校的脱产进修,不断提高农村文化人才的理论水平和文化水平,提高他们对文化的全面掌控和及时更新能力。

第三,合理引进社会组织的力量,为建立和完善农民职业教育服务体系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我们已经看到,社会资本在参与新农村、新农业的建设中已经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那么,如何引导社会资本在农民职业教育培训和保障培养新型农民的机制,并对高等职业教育中的涉农专业给予相关资助,都可能为农民职业素质的提升发挥应有的作用。在我国部分地区,已经建立了农村(政府)与社会的联动平台,这个网络的设置和建立在很大程度上为农民职业教育的培训提供了渠道和平台,很多地方依托各类民间教学培训资源和涉农企业,在该地区定期举办培训班,并及时的更新培训内容和优化培训方法,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农村人才培训的规模和效益。

第四,对于农民职业教育本身来说,进行合理的个性化专业设置,使得地方性、历史性的特点能体现于教育的过程中,进而农民将成为个性化素质的职业农民。可行的方法在于,减少教育过程中文化课和专业理论课数量,在有限的时间内增加具有地方个性化的实践课内容,突出动手能力的培养,进而提高农民在相关专业领域的认知能力,在教育的过程中不断拓展他们的思维,不断提高广大农民的职业既能和整体素质,增强他们的自主创新能力,提高农民职业素质对新农业事业的积极作用。

第五,农民职业教育师资力量建设同样应当是未来农村人才建设的方向之一。我们认为,在相关政策的支持下,应当有意识建设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出台更加便于人才引入教师队伍的优惠政策。除此之外,积极邀请知名农业专家学者参与到教师队伍的培训中,使农业的学术化研究者与具体的农业操作执行者之间的互动成为常态,在学术研究与实际应用中促进农民职业教育发展。

中图分类号:G7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2-0044-01

作者简介:苏子益,湖北工业大学2013级工商管理硕士。

猜你喜欢

农民策略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耕牛和农民
题解教育『三问』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农民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