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地理环境结构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2016-11-28赵亮宋勤成王鹏飞李永颂河南大学环境与规划学院开封河南475001
赵亮 宋勤成 王鹏飞 李永颂(河南大学环境与规划学院,开封 河南 475001)
试论地理环境结构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赵亮宋勤成王鹏飞李永颂
(河南大学环境与规划学院,开封河南475001)
摘要:自然地理学是关于地理环境的科学。它研究地理环境结构或自然综合体的形成与发展规律。将整个地理环境作为一个巨大的自然综合体来研究,是普通自然地理学的任务。研究地理环境的一般规律在某一组成部分的特殊表现或具体表现,是区域自然地理学的任务。李春芬教授提出,地理环境的结构“就是指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世界自然地理就是要研究各大洲大洋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整体性和差异性是研究世界自然地理的指导思想,是世界自然地理课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
关键词:地理环境结构;整体性;差异性
一、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综合性是地理学的主要特点之一。地理学所研究的是全球自然、人文及区域的综合内容,包括人地关系及其优化调控等重大问题。整体性与综合性密切相关,可视为地理学的综合性在世界地理学领域的具体体现。
组成陆地环境各要素,如气候、地形、水文、生物、土壤等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渗透,就构成地理环境的整体性。陆地环境各要素不是孤立存在和发展的,而是作为整体一部分发展变化着的。在景观上它们总是力求保持协调一致,与环境的总体特征相统一。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的改变,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是指自然地理环境总的特点。它包括以下三方面的内容:一是内在联系性,能量转换和物质循环是自然地理环境最基本的运动形式,在其运动的过程中,自然地理环境的某一要素影响另外的要素,如副热带高气压带及信风带控制的大陆中心和大陆西岸,由于常年受到副高下沉气流及来自内陆的信风控制,因此,气候极其干燥。由于水分不足,地表径流浅或全无,物理风化强烈,风力作用盛行,形成大片沙漠、砾漠,植被稀疏,动物种类则因食物不足而相当贫乏。还有一部分会影响到另外的部分,如北美洲和欧洲大部分地区位于北半球的西风带,欧洲位于亚欧大陆的西侧,北美洲位于两大洋之间,但欧洲气候海洋性显著,而北美洲却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重要的原因是由于北美西部高山高原地区阻挡了来自太平洋的暖湿西风深入内地,使太平洋的影响仅局限于太平洋沿岸一带,而对东部广大地区的影响则很小,完全不可能同大西洋对欧洲气候的影响相比。由于气候不同,导致两洲地理环境差异显著,这说明北美高山高原地区对整个北美地理环境特征的形成有巨大的影响。它们相互作用,相互联系,共同组成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该属性是整体性最基本的内容。
二是空间组合性,自然地理环境内部,各组成要素和组成部分按纬向地带性规律和非纬向地带性规律,以一定的方式进行排列组合,从而呈现其特定的空间结构,该属性是内在联系性在空间上的反映,如澳大利亚大陆的山地偏于东侧沿海的地形结构以及降水量从北、东、南三面沿海向内陆递减等原因,使该大陆自然带呈半环状(或马蹄状)结构,即空间组合性。
三是动态演变性,自然地理环境外部的能量和物质输入具有可变性和阶段性,同时,所有组成要素和组成部分都有自身演化发展的特点,从而使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永远处在不断演化发展的过程中,该属性是内在联系性在时间上的反映,我们以澳大利亚大陆为例,作为原冈瓦纳古陆的组成部分以及它所经历的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的演化模式,使该大陆的生物界具有古老性、原始性和特有性,可视为动态演变性。
二、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自然综合体结构的另一个方面,就是它的差异性。所谓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是指自然地理环境内部的分异性(或区域性)。它是综合自然地理学地域分异规律理论在本学科的具体体现。由于地球表面所吸收的太阳能各部分是不均衡的,同时地表的组成和结构又不是均质的,因此地理环境存在着差异性。由于前一原因形成了地带性规律,表现为地带性差异;由于后一原因,形成非地带性规律,表现为非地带性差异。整个地理环境和各个大洲都依据地带性规律和非地带性规律而发生区域分异,形成不同性质的各级区域自然综合体。区域分异规律是地理环境最基本的规律之一,是自然地理区划的总原则和总根据,区域分异形成的各级自然综合体,是区域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世界自然地理研究各大洲各大洋的差异性,就是要研究它们如何依据地带性和非地带性分异规律而形成了不同的自然带和自然地理区,研究它们各自区域分异规律的特点和内容。
纬向地带性即地表自然地理现象近于东西延伸、南北更替的带状规律性。纬向地带性差异在地形比较平坦和南北方向有较大面积的条件下表现得最为明显。纬向地带性差异是由太阳热力因素造成的,即地球是一个运动中的椭球体,太阳辐射能在地表分布不均而呈东西向带状分布的缘故。纬向地带性一方面表现为延续于所有大陆的自然带,另一方面表现为地带段性,形成一些地方性地带。
非纬向地带性即地表自然地理现象的分布偏离纬向地带性规律的特性。海陆分布、地质构造、地形起伏和洋流等都属于非地带性因素,由这些因素所导致的气温、降水、土壤、植被等的经向地带性或区域性分布,都是非地带性的表现。纬向与非纬向地带性是相互影响、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两者对立统一于地理环境结构中,成为人们认识地理环境的重要方面。
三、对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和差异性关系的整体认识
(一)地理环境结构的整体性和差异性之间存在着对立统一的关系
整体性就是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和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性,而差异性是地理环境结构在区域内部的差异。从某种意义来说,整体性与差异性的关系,也可以说是共性(相似性)与个性(独特性)的关系,联系性与分异性的关系,综合性与区域性的关系,统一性与差异性的关系。因此,整体性既体现了同一层次不同自然综合体的本质特性,也体现了相对于次一级层次总体特征的高度概括、也就是说整体性与差异性既是同一地理系统特征的相互比较,也是不同系统地理特征的概括。如地球作为太阳系的一个成员,全球的地理环境体现了它与其它行星独特的相互联系的整体性一面,但海与陆、七大洲与四大洋又相对于全球来说是其区域差异性的一面,再细分,每个洲,每个洋又各自体现了它不同于其它洲的独特性即体现各洲、各洋整体性的一面。而各大洲、各大洋内部的区域差异,又能划分出不同等级的若干自然地理单元,每一个地理单元(自然综合体)都有其相似的一面,即共性的一面,各个不同的自然综合体,又各具个性反映了差异性的一面。全球地理环境结构差异性的图式,主要反映了纬向地带性结构和非纬向地带性结构相互矛盾的统一体。
(二)整体性反映在与其相同等级其他区域的自然地理总特征的比较中
以非洲为例,非洲自然地理的总特征明显与其他洲不同:亚洲以面积巨大、大陆性强烈、季风性典型、各要素具有多样性和极端性为特点;欧洲以地处中高纬度大陆西岸的较小空间,具有温带海洋性和地中海为典型景观及以森林景观为主较明显的纬向性结构为特点;北美洲则以中高纬度较大空间为其存在条件,以偏居西侧南北纵列的地形结构为重要影响因素发育的,具有较强大陆性和类似季风性及深受冰川作用影响的、温带为主的自然景观类型,其自然景观结构则以北部纬向性类型为主,中南部、西侧以非纬向性类型为主排列。
非洲与南极大陆的区别是显而易见的,即使与南美、澳大利亚大陆相比也不同:它们的自然景观虽均以热带、亚热带类型为主,但各具有不同的空间地域,它们各要素的特征及其组合也不同:南美洲充分体现热带湿润性的特点,其自然景观结构仍以纬向为主,但非纬向的表现十分突出;而澳大利亚大陆亚热带景观的比例相对较高,其自然景观则以半环状的排列结构呈现出它的独特性。
四、地理环境整体性和差异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为世界自然地理教学提供了明确的指导思想
据了解,目前的教学中,许多时间花在分析各要素的特点、类型及地区差异,如从指导思想到教学目的没有学科理论的统帅,很可能会使教学陷于部门或要素之间的割裂,或与部门学科内容的重复。因此要在教学中体现出把每一要素看作是该区域的有机组成部分,既要讲述它们的特点、类型、地区结构,更要明确它们在地理环境结构中的作用,以及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影响。如地质发展历史过程的教学内容要求,主要有两条:一是从地质发展的过程认识它对现代地理环境特别是对地形(通过地形进而对其他要素)的影响;二是认识地质历史发展过程中对矿藏资源的形成、发展、分布规律的影响或作用。这样也许就不会使教学陷于单纯讲述某一区域的地质发展史。
(二)为认识某一区域地理环境及自然区划、国土整治、流域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近年来国家有关重要文件中经常提到要求人们合理利用资源、布局经济的内容,这是地理学者义不容辞的义务。由于地理环境结构的整体性和差异性理论客观地反映了各地区的自然环境实际,因而它对发挥地区优势,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当地资源、布局经济等均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保持人口、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的协调,即PRED协调,考虑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等,已成为人们迫切关心的问题,同时也成为广大地理学者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重要任务。地理学家参与的一些重要地理建设项目,如黑龙江的梯级开发、澜沧江与湄公河流域的开发、东北亚图门江自由港的建设、浦东新区的开发,以及跨世纪的长江三峡工程的建设等,都离不开首先要对所在区域的综合研究与评价,要研究区域内各要素、各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包括由于项目建设而带来其他区域发生的许多变化等。可以这样认为,地理环境结构的整体性和差异性理论可为上述项目建设作出基础性的研究工作。
当今世界已进入人与自然共生的阶段,在新形势下,整差理论也要在指导人们实践活动的过程中不断创新,不断充实,不断完善,不断发展。理论研究应当为广大世界地理工作者长期的战略任务,永无止境,惟此才能将世界地理研究不断推向前进。
参考文献:
[1]李春芬.南美洲地理环境的结构[M].北京:科学出版社,1962.1.
[2]胡焕庸等.世界气候的地带性与非地带性.北京:科学出版社,1981.
[3]刘德生主编.世界自然地理(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6.27 - 30.
[4]刘德生主编.世界自然地理(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6.45 - 47.
[5]陈才主编.世界经济地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147.
[6]黄秉维等.现代自然地理[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33.
[7]韩杰主编.旅游地理学[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109 - 112.
中图分类号:P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 -864X(2015)05 -0089 -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