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员是特殊材料制成的
——写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之际
2016-11-28□李凡
□ 李 凡
共产党员是特殊材料制成的
——写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之际
□ 李 凡
共产党员是特殊材料制成的。这是斯大林在《悼列宁》时讲的。这里的“特殊材料”不是指钢和赤金,而是比钢和赤金更闪亮的东西——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和信念。在当前“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广大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要真正把身边的优秀党员作为一面镜子,认真对照,努力做一个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的忠诚、干净、担当的特殊材料制成的共产党员,在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和改革的洪流中建功立业。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之际,笔者回忆了革命、建设、改革三个阶段应县优秀共产党员可歌可泣的故事。
革命时期敢于拼
革命时期峥嵘岁月,涌现出无数优秀共产党员,他们活着是一面又一面旗帜,倒下是一座又一座丰碑。
李玉堂,1921年出生于应县三门城村,17岁时日寇入侵应县,他毅然离开家乡,到应县南山寻找革命队伍。1938年参加工作,1940年正式加入察绥游击队,194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侦察班长、排长、连长,怀仁县武工队长、县大队长,解放军暂编八团团长。
李玉堂机智勇敢,履立战功。在察绥支队期间是晋察冀边区著名战斗英雄。1945年1月担任怀仁武工队长后,更是令日寇及国民党阎军闻风丧胆的厉害角色。他带领武工队炸炮楼、端据点、扒铁路,使敌军如惊弓之鸟,让群众拍手称快。奇袭韩家坊汽(车)桥一战,曾轰动华北解放区,该战役是我晋察冀边区为扩大雁北解放区走的一步重棋,对整个部署影响极大。李玉堂接受任务后,亲自侦察敌情,周密安排,没费一枪一弹,一举端掉了敌人据点,烧毁了汽桥,切断了敌人运输物资的命脉,《晋察冀日报》曾以显著位置报道他们的事迹。怀仁武工队不断壮大,乘胜前进,接连攻克了小峪口、吴家窑、王皓町等日伪据点,还炸毁了敌人的磨道河铁桥及同蒲铁路的多处地段。
1946年9月,在围攻应县时,李玉堂担任暂编八团团长,阎军乔日成部被困在应县城内。9月6日,匪部乘夜从南关、西关窜出,偷袭我团团部,李玉堂带领战士与其展开了激烈战斗,为掩护战友撤退,身负重伤,孤身被围,最终拉响手榴弹,与敌人同归于尽,牺牲时年仅25岁。
李玉堂壮烈牺牲后,应县和怀仁广大群众一直怀念他。2001年,一部写他伟大一生的书籍《桑干赤子李玉堂》出版;2005年,李玉堂生前战斗的应县、怀仁县政府联手为李玉堂树碑,他永远活在人们心中。
李玉堂用短暂的一生,回答了人为什么活着、怎样活着两个根本问题。
建设时期敢于冲
建设时期风雨历程,活跃在各条战线上千千万万的共产党员,虽然不像战争年代抛头颅洒热血,但他们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高大形象同样矗立在群众心中。
优秀共产党员、著名劳动模范臧仓同志,1932年3月出生于应县臧寨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4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65年参加工作,历任臧寨村党支部书记,曹娘乡党委副书记,应县县委副书记、县革委主任,县人大主任等职。1993年退休,2001年8月4日因积劳成疾不幸猝死,享年70岁。
臧仓同志在建国初期就担任了臧寨村党支部书记,他任职15年,率领全村群众开渠引水、排盐改碱、植树造林、防风固沙,有力地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并发展多种经营。1963年,全村粮食总产由解放初期的20万斤提高到130万斤;集体资金由原来拿不出买点灯油钱,直线上升到58万元。由于成绩突出,臧仓连续12年被评为全省劳动模范,荣获“雁门关外一杆旗”的称号,与当时的全国著名劳动模范陈永贵、申纪兰齐名。1964年参加了第三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先后三次参加国庆典礼,受到了毛主席、周总理的亲切接见。
1965年,臧仓从村支部书记被破格提拔为应县县委副书记。应县工业基础薄弱,为建设化肥厂、糖厂、水泥厂、麦芽厂等,他殚精竭虑,绞尽脑汁,上头跑,下头抓,吃的是下等饭,睡的是冷地板,常常带病工作,受尽苦和累。功夫不负苦心人,几个工厂按计划顺利地建成,他为应县经济建设立下了汗马功劳,成为应县工业的奠基人。
1974年,臧仓任县革委主任时,常常下乡蹲点,和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他以点带面,大力推广农业科学技术,特别是推广万亩地膜覆盖技术,使全县粮食大幅增产,群众说他是“五谷神”下凡。
1993年臧仓退休后并没歇脚,他说:共产党员退休不等于工作画句号。他继续开拓进取,扎实苦干,自筹资金兴办了家庭奶牛养殖场。为了积累经验,给全县奶户做出样子,他成天住在牛棚,吃在牛舍,哪头牛有什么变化,他都了如指掌,因而他的奶牛场效益相当好,大大带动了全县奶牛业发展。
2000年,臧仓的肺病发展到严重程度,但他全然不顾家人的反对和亲友的劝说,为实现自己“工业强县”的梦想,在县委和群众强烈要求下,不计风险,毅然决然地承包糖厂。经过一年苦心经营,原来停产关闭的糖厂又活了起来,不仅农民增收,糖厂工人也重新上了班。臧仓去世的那天,白天还在糖厂一线工作,真可谓生命不息,奋斗不止。
臧仓一生艰苦奋斗,回答了发展什么、怎样发展这两个关键问题。
改革时期敢于闯
改革时期摸着石头过河,广大共产党员在改革浪潮中,不怕涉险滩,敢啃硬骨头,一路披荆斩棘,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伟大奇迹,促进了应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地发展。
全国劳动模范、荣获中国改革功勋勋章的邢志权,1951年10月20日出生在应县魏庄村一个农民家庭。198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山西省省长特级联络员,朔州市工商联副主席,应县政协副主席(不脱产),老万生态炉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2007年病逝,终年56岁。
1982年,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如火如荼地开展,年方31岁的邢志权坐不住了,这年3月,他主动辞去了县化肥厂的工作,返回家乡魏庄村办起了家庭农具厂。
办厂初期,邢志权拿家里仅有的400元钱买了工具和鼓风机,自制化铁装置,自家院落就是厂房,帮手就是妻子,又招了两个徒弟,泼泼辣辣干开了。经过没明没夜地干,土打土闹生产出10多种农用产品,很快在十里八乡卖了个精光,这一年收入相当可观。
在农具厂的基础上,他又兴办了土暖气厂,经过上百次的试验,他在土暖灶上装置了热水器,解决了洗澡热水问题,发明了“热管安全熔塞”配套产品,两项均获国家专利。土暖锅炉的销售火爆起来,并获得了丰厚的利润。1985年,吸收6户贫困农民以股份合作形式组成了应县土暖器材厂,企业有了更大的发展。1993年,邢志权在北京建立了老万炉业指挥和技术研发中心,随之实施了“东西南北中”战略,在山东济南、陕西西安、山西太原、河南郑州、河北石家庄等地建立了9个生产、销售机构。2001年,老万炉业集团在北京中关村科技园区注册,进入中关村高新技术开发区。这个企业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拥有职工1000多人,总产值突破了亿元。
老万炉业集团经过23年的自主创新,从第一代土暖炉问世,到第二代、第三代……再到生物质能炉具及配套燃料的诞生,先后研发出100多个规格品种的家用微型锅炉、壁炉。2001年7月8日通过农业部组织的科学研究成果鉴定,该产品经过清华大学热能工程检测,燃烧效率达到99%,热效率达到86.7%,各项环保指标均达到欧洲现行排放标准。2002年4月16日,在北京召开的中国可再生能源和节能产品博览会上,老万公司生产的生物质能系列产品和高效节能环保燃烧炉具,荣获此次博览会金奖。邢志权主创的产品共获国家专利30项,其中4项荣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
邢志权有生之年,在改革中一路披荆斩棘,敢闯敢干,回答了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两个核心问题。
(责编:罗小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