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回顾和缅怀陈云对长征的贡献

2016-11-28朱佳木

中华魂 2016年11期
关键词:西路军张闻天遵义会议

文/朱佳木

回顾和缅怀陈云对长征的贡献

文/朱佳木

长征是中国革命由危转安的关键一步,也是人类历史上的奇迹和壮举;长征精神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和人民军队不断前进的强大动力,也是延安精神的源头之一。陈云在长征中虽然仅仅走了一半路程,但他对长征却有着不同寻常的贡献。我们在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之际,回顾和缅怀陈云对长征作出的贡献,对继承和发扬长征精神有意义,对深入研究和宣传长征的历史也很有意义。

一、以中央常委身份担任红五军团的中央代表

中央红军在1935年10月长征出发时,下辖作战部队5个军团。其中第一、三军团打先锋,第八、九军团在两翼掩护,第五军团殿后。由于中央与第一、三军团同时行动,所以中央只对第五、八、九三个军团派了中央代表。第八、九军团的中央代表分别是时任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的刘少奇和凯丰,唯独第五军团的中央代表是时任中央政治局委员、常委的陈云。

1934年1月,中共临时中央在由上海迁入中央苏区并和苏区中央局合并后,召开了六届五中全会。曾担任临时中央政治局委员、常委的陈云,在这次会上当选为正式的中央政治局委员。会上还成立了中央书记处(也被称为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其中有博古、周恩来、张闻天、陈云、王明、张国焘、项英共七人,由博古负总责。①中央安排陈云担任五军团中央代表,一方面反映出五军团任务的特殊性和艰巨性,另一方面反映了中央对五军团中央代表人选的格外看重。正如红军总司令朱德和总政委周恩来在向陈云交代任务时所说:“五军团担负掩护整个部队的任务,有许多预料不到的事情发生,为了全军整体利益,甚至要做好部分牺牲的准备。中央派你去担任中央代表,负责掌握全军的后卫情况,要极断处理紧急问题。”②事实说明,陈云没有辜负中央的委托,出色完成了任务。

1935年12月,中央在通道会议后决定将中央第一、二纵队合并为军委纵队,并将陈云、刘伯承从五军团调回中央,分任军委纵队的政委和司令员;红军进驻遵义城后,他们又被任命为遵义警备司令部的政委和司令。

二、在遵义会议上支持毛泽东,并为党留下了关于遵义会议主要内容的珍贵文献

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党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这是人们早已熟知的史实,但具体指什么,过去一直不很清楚。直到20世纪80年代发现陈云在遵义会议后撰写的会议传达提纲,才揭开了谜底。根据这份传达提纲记载,会议作出了四项决定,即“(一)毛泽东同志选为常委。(二)指定洛甫同志(即张闻天)起草决议,委托常委审查后,发到支部中去讨论。(三)常委中再进行适当的分工。(四)取消三人团(指由李德、博古、周恩来组成的中央关于军事指挥的决策机构),仍由最高军事首长朱周(即朱德、周恩来)为军事指挥者,而恩来同志是党内委托的对于指挥军事上下最后决心的负责者。”这份传达提纲还记载,会后常委内部进行了分工,由张闻天接替博古负总的责任;决定毛泽东为周恩来在军事指挥上的帮助者。可见,所谓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党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主要就是指毛泽东进入了党中央的领导核心,并在会后取得了军事上的指挥权。(“遵义会议传达提纲”形成后,中央又进一步决定由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组成三人军事指挥小组——笔者注)

遵义会议之前的黎平会议决定,中央进入遵义后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总结第五次反“围剿”和长征后军事指挥上的经验教训。但进入遵义后,中央领导对于会议的性质产生了不同意见,分歧的实质在于这次会议要不要吸收红军总部和各军团主要领导参加。“毛泽东、王稼祥向中共中央提出,立即准备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③由于参加长征的中央书记处书记或政治局常委中只有博古、周恩来、张闻天和陈云四人,所以他们四人对这个问题的态度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据陈云回忆,进入遵义不久,周恩来曾约张闻天和他谈过一次话,当面征求他们俩人对会议性质的意见。张闻天明确说应当开政治局扩大会议,应当改变领导;陈云表示赞成张闻天的意见。于是周恩来说:“那好,开政治局扩大会议。”④

正是这次谈话,最终使红军总部和各军团的负责人得以参加遵义会议,从而形成反对错误军事指挥的优势力量。会上,陈云和大多数政治局成员都发言支持毛泽东的正确意见,投了会议决定的赞成票。“文化大革命”中,张闻天也在一份材料中写道:在遵义会议上,陈云“是反对‘左’倾机会主义路线,拥护毛主席的正确路线的。”⑤

陈云之所以赞成将遵义会议开成一个能够改变领导的政治局扩大会议,并在会上明确支持毛泽东的主张,与他自己的亲身感受和思想转变有着直接关系。他于1940年写的“自传”说:“我在五军团时总觉得在困难中以团结为是;到黎平会议知道毛、张、王与独立房子(指共产国际顾问李德)的争论内容;团溪(地名,是红军进遵义前经过的一个地方)时洛甫找我谈过一次,告诉我五次‘围剿’时错误中的损失。所以,遵义会议上我已经很了解当时几次军事指挥之错误,(是)赞成改变军事和党的领导的一个人。”⑥1977年,他在接受遵义会议纪念馆人员采访时又说:“长征路上,毛主席给王稼祥、张闻天做工作,先把王稼祥说服了,再说服张闻天。是张闻天把这件事告诉我的。”⑦可见,他在《自传》中说的张闻天团溪的谈话,内容就是毛泽东对王稼祥、张闻天做说服工作时讲的那些意见。因此,陈云可以说是遵义会议前被毛泽东间接说服的人。

《遵义会议传达提纲》记载,张闻天起草的决议,即《中共中央关于反对敌人五次“围剿”的总结决议》发出后,政治局常委中的毛泽东、张闻天、陈云“均到各军团干部会中传布决议”。但事后,《决议》被保存下来,而对《决议》的传达却始终未见文字记载,直到1982年陈云证实中央档案馆的一份关于遵义会议情况的档案,就是他为传达会议而写的提纲。这份提纲具体而详细地介绍了遵义会议的酝酿过程、主要收获和中央人事变动情况,像这样记录遵义会议的历史文件,过去还从未发现过,解决了人们许多长期搞不清楚的问题,因而显得十分珍贵。1985年,中央有关部门为纪念遵义会议召开50周年,将这份“传达提纲”收入了《遵义会议文献》一书,为研究长征和遵义会议的历史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三、出色完成组织红军抢渡金沙江的任务

1935年4月底,中央决定红军速渡金沙江转入川西建立苏区,为此成立了临时渡河指挥部,任命刘伯承和陈云分别担任司令员和政委。刘随毛泽东、周恩来先行过江,在北岸指挥,陈则留在南岸,负责部队过江的具体组织工作。金沙江水流湍急,不能架桥,只能摆渡。当时搜集到的大小船只总共仅有6条,其中大者一次可渡30人,小者一次只能渡11人,且每小时只能往返三四次。要用这六只船将红军3万多人马和辎重在几天内运过金沙江,其难度可想而知。然而,在陈云领导的渡河指挥部有条不紊的组织下,红军仅用9天9夜便顺利渡过了金沙江,再次拉大了与尾追敌军的距离,摆脱了优势敌军的围追堵截,取得了长征以来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

从陈云事后假托被俘国民党军医写的《随军西行见闻录》可以看出,组织红军抢渡金沙江的工作,主要抓住了以下几个关键点:第一,招募船工,而且每人每天给工资五块银圆,开六顿饭,顿顿杀猪吃肉,而渡河指挥部人员每天三顿饭的菜蔬只有青豆,结果,最初的18个船工不减反增。第二,预作准备,渡河指挥部在部队行军沿途张贴告示,使他们提前了解渡河的有关要求。第三,严明纪律,所有部队到达江边时即停止前进,根据船只大小确定上船人数,然后排成单行听号音向前,一个一个人上船;每只船还指定一人为船上司令,乘员无论职务高低皆要听命于他。后来的事实表明,红军渡江尽管有较为充裕的时间,但全部渡江后仅过两天,追兵也赶到了。可见,如果组织工作稍有闪失,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四、最早撰写并公开发表了宣传红军长征事迹的《随军西行见闻录》

中央红军长征出发时携带的大功率电台,在湘江战役中被打坏,从此与共产国际失去联系,遵义会议及会后的许多重大组织人事变动情况均未能报告国际。另外,临时中央撤到中央苏区时成立的上海中央局,以及在上海的共青团、工会、特科组织,后来均遭受严重破坏,工作完全垮台。故中央在遵义会议后途经云南时,即打算派陈云、潘汉年等分路回上海,恢复党的地下工作,并寻找同共产国际的联系,只是由于交通方面的原因未能成行。1935年5月,中央过了大渡河后,于泸定县城召开了由张闻天主持的中央负责人会议,作出两项决定:一是中央红军继续向北走雪山草地一线,二是陈云去上海恢复白区党的组织。⑧

在四川地下党组织护送下,陈云于天全县只身离开长征队伍,经成都、重庆,于7月上旬乘长江客轮抵达上海。到上海他才发现,那里的白色恐怖和党组织遭受破坏的程度,比想象的要严重得多,而且许多叛徒都认识他,迫使他只能躲在安全可靠的住处,等待与上海特科取得联系。后来,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了解到他和上海党组织的状况,决定安排他和其他一些在上海的同志撤到苏联。于是,他利用等待党组织安排的约一个多月时间,撰写了前面提到的以被红军俘虏的国民党军医口吻写的那篇《随军西行见闻录》(简称《见闻录》)。1935年9月上旬,他到达苏联后,将这篇3万余字的长文修改定稿,于1936年3月用“廉臣”一名在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创办的巴黎《全民月刊》上连载;接着,在莫斯科出版了单行本,很快传回国内。此时,美国记者斯诺尚未到陕北,那本著名的《西行漫记》更是1937年10月才在国外出英文版。而《见闻录》却在1937年4月又作为附录,被收入《外国记者西北印象记》一书,后来又用《从东南到西北》、《长征两面写》等书名再版,在国民党统治区广泛传播。《见闻录》以客观的态度、生动的笔触、细腻的描述、讲故事的方式,歌颂了红军的正义、顽强和智慧,戳穿了蒋介石所谓红军已被打败、只剩极少数人在“逃窜”的谎言。许多革命前辈回忆,他们当年走上革命道路,与看过此书有很大关系。

五、最早使共产国际正确了解到红军长征和遵义会议的情况,并协助共产国际取得了与中共中央的电讯联系

陈云到莫斯科后,即加入了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并于1935年10月15日在共产国际执委会书记处会议上,详细报告了中央红军长征的经过和遵义会议的情况。他在报告中将西征(当时对长征的称呼)分成四个阶段介绍,并着重介绍了第二阶段以后的各阶段,特别是遵义会议的情况。报告指出,遵义举行的扩大的政治局会议,纠正了第五次反“围剿”和西征第一阶段中军事领导人的错误,建立了坚强的领导班子取代过去的领导人。报告明确说道:“我们撤换了‘靠铅笔指挥’的战略家,推选毛泽东同志担任领导”;从再次攻下遵义到渡过金沙江,取得了一系列重大胜利,把敌人远远地抛在了后面;在会理政治局会议上,“总结并肯定了红军领导是正确的。”“新的领导班子指挥有方。”报告最后在归纳西征的意义时强调,它不仅冲破了敌人的包围圈,而且使红军得以保存有生力量,并成为了一支“干部军队”,尤其是“我们党能够而且善于灵活、正确地领导国内战争。像毛泽东、朱德等军事领导人已经成熟起来。”⑨

陈云的报告使共产国际对毛泽东留下了深刻印象,也对中国革命的胜利增强了极大信心。可以说,这一报告对于共产国际和苏共中央改变在中国共产党领导核心问题上的老看法,转而支持毛泽东,产生了直接而深远的影响。就在陈云报告后的一个月,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成员张浩(林育英)受命回国,找到了已抵达陕北的中央红军,并在反对张国焘另立中央的分裂活动中明确而坚定地站在毛泽东一边,这不能不说与陈云的报告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1936年1月1日,毛泽东在致朱德电中说道:“国际除派林育英同志来外,又有阎红彦同志续来。据云,中国党在国际有很高的地位,被称为除苏联外之第一党,中国党已完成了布尔什维克化,全苏联全世界都称赞我们的长征。”⑩这一电文也从一个侧面,验证了陈云的报告对于共产国际产生的积极影响。

中央红军在完成长征、落脚陕北后,尽快取得与共产国际的电讯联系,无论对于中国共产党还是对于共产国际,都是一件十分重要而急迫的事情。张浩、阎红彦先后返回国内,重要使命之一就是向党中央送交共产国际的密电码。在此前后,上海特科也派人将大功率电台送到了陕北。有了电台和密码,按理说就可以和共产国际取得联系了,但有一个环节还需要解开,即共产国际如何验证发报的电台确为中共中央所操控。为此,他们请陈云向对方提一个只有极少数人才知道的问题,以便确定电台的真伪。陈云想起,他在长征途中折返上海前,刘伯承曾给在成都的友人和重庆的弟弟各写了一封信,藏在他随身携带的竹皮暖水瓶底部的夹层中,路上经费则藏在暖水瓶中。此事只有周恩来、刘伯承等几个人知道,于是,当中共中央首次用密码来电,共产国际电台便问对方:“陈云离开时,把信和钱放在哪里了?”对方回电均答对了。这样,双方电讯才重新连接了起来。

六、向斯大林提出援助中国红军军事装备的请求,并以中央代表身份迎接前往新疆接受军事装备的红军部队

陈云向共产国际书记处报告中国红军长征的会议,斯大林没有参加,但事后看了记录,很感兴趣,提出希

望直接听报告人当面再讲一次。于是,陈云在王明、康生陪同下,于1935年12月3日前往斯大林办公室。苏联方面参加谈话的还有苏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伏罗希洛夫、莫洛托夫、奥尔忠尼启则、米高扬等。谈话中,陈云回答了斯大林提出的关于中国红军长征和遵义会议的问题。斯大林问,中国党和红军最需要什么,陈云说最需要武器装备。是年底,斯大林设宴招待陈云,并叫上伏罗希洛夫和时任苏联第一副国防人民委员的布琼尼作陪,继续商谈有关苏联援助中国红军武器装备的问题。这些谈话对于后来苏联同意在中蒙边境和新疆方向接济红军武器装备,有着直接关联。

在红二、四方面军会师后,中央制定了夺取宁夏战役计划,要点包括红军与东北军合作,打通与苏联的陆路交通,建立西北国防政府;以两个方面军趁冰期过黄河,占领宁夏,完成打通苏联任务。接着,共产国际作出决定:“在中国红军攻占宁夏地区后提供1.5万~2万支步枪,8门火炮、10门迫击炮和相应数量的外国制式的弹药。武器将于1936年12月集中在蒙古人民共和国南部边境,将通过知名的乌拉圭洋行售出,为运进宁夏作准备。”于是,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决定由陈云率领一支既代表共产国际又代表中共中央的代表团回国,迎接执行夺取宁夏战役、担负打通国际路线任务的红军部队。

在共产国际执委会总书记季米特洛夫欢送陈云一行的家宴上,陈云提出,红军需要更多的武器弹药。季米特洛夫通过苏共中央,再次为中国红军要了一些坦克、大炮和其他军事装备。遗憾的是,陈云一行未等动身,夺取宁夏战役计划由于国民党中央军阻断了黄河两岸的红军部队而被迫终止,共产国际也相应放弃了从外蒙古方向接济中国红军的计划,改为利用当时苏联与新疆军阀盛世才的统战关系,从新疆方向帮助中国红军,并考虑将约1000吨货物先运到哈密。随即,中央批准四方面军指挥部及西渡黄河的红军部队组成西路军,指示他们向凉州(今武威)前进,说“新疆接济正准备中”,“两个半月后将货物送达安西(今属嘉峪关市)。”

1936年12月8日,由陈云率领的中共中央和共产国际代表团从莫斯科乘火车出发,经过哈萨克斯坦首府阿拉木图,抵达靠近新疆的苏联边境口岸霍尔果斯,准备随时进入新疆,迎接前来接收援助物资的西路军。他们一行5人住在苏军兵营里,亲眼看见了准备援助中国红军的200门炮和机关枪等武器装备。然而,就在等待盛世才派大汽车来接运这批武器装备的当口,发生了西安事变。消息传出,引起苏联方面的误会和不满,并为此迁怒于中共,表示原来答应给红军的武器装备不再给了。这样一来,西路军继续往西走便失去了意义,故中央电示西路军“以东进为有利”,配合东北军对付国民党的中央军;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也电示陈云在边境等待指示。到了12月底,西安事变和平解决,苏联又表示原来答应给红军的武器装备照给,中央也电示西路军“仍执行西进任务”。然而,此时敌人乘机追了上来,西路军折返东进受阻,继续西进又遭重兵围困,加之在那一带缺少群众基础,没有后勤支援,无法安置伤员,终于导致失败。3月中旬,西路军军政委员会决定由李先念率1500人的左支队,在祁连山中向西游击。3月22日,中央电示他们设法去新疆,说陈云等前去迎接。4月底,左支队到达星星峡时只剩下420余人,但其中仅军师级高级干部就有十多人,连以上干部有80多人,无线电、医务等技术人员有50多人,党团员占五分之三,所以是一支十分宝贵的力量。

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从中央得到西路军余部消息,电示陈云一行“急速前进”,“去赶上到星星峡的部队,以便回转国内。”陈云立即率代表团动身,抵达迪化(今乌鲁木齐)。这时才知道,西路军已失败,他们担负的向西路军交接苏联援助物资的任务已变为“把西路军的残部援救到新疆安全地点”。陈云向盛世才要了一些大卡车,由新疆教导团特科装甲大队护送前往星星峡,将西路军余部接到了迪化。从这时直到11月底的大半年时间,陈云经过同盛世才谈判,确定了西路军余部的名分、驻地、给养,为党保存这批红军骨干发挥了重要作用;又通过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以及组织文化理论学习和军事训练、文体活动,稳定了西路军余部的情绪;还利用我党与盛世才的统战关系,把由西路军余部组成的“新兵营”办成了学习现代化军事技术的学校,为党培养了一支能够操纵现代军事装备的队伍。

1937年11月底,陈云完成了迎接西路军余部的任务,返回延安,重新担任了中央书记处书记,并兼任中央组织部部长。他进一步建议中央,从一、二方面军挑选出近20名干部战士,连同西路军余部的20多人一起,参加了盛世才“督办公署”办的航空队飞行班和机械班的学习,为我军后来创办空军铺垫了基础。

在2015年纪念陈云同志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上,习

近平总书记深情回顾了陈云同志伟大而光荣的一生,在缅怀其对新民主主义革命贡献时着重指出:陈云同志“参加了艰苦卓绝的红军长征,在遵义会议上,他坚定支持毛泽东同志的正确主张,支持会议确立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正确领导。” 习总书记强调:“在20世纪中国苦难而辉煌的历史进程中,涌现出一大批用特殊材料制成的优秀共产党人。陈云同志身上表现出来的坚定理想信念、坚强党性原则、求真务实作风、朴素公仆情怀、勤奋学习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我们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回顾和缅怀陈云对长征作出的贡献,就是为了继承和发扬红军的长征精神,在当前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中,更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坚定不移地把老一辈革命家开创的伟大事业继续推向前进,争取按时完成“两个一百年”的奋斗任务,早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注释:

①《中国共产党组织史资料》第2卷,中央党史出版社2000年版,第51、63页。

②《陈云年谱》(上)(修订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5年版,第183页。

③《毛泽东传(1893~1949)》,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年版,第340页。

④《陈云年谱》(上)(修订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5年版,第191页;《论陈云》,中央文献出版社2010年版,第202页。

⑤《陈云传》(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第167页。

⑥《陈云传》(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第165页。

⑦《陈云文集》第3卷,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第434~435页。

⑧《陈云传》(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第179页。

⑨报告见《陈云文集》第1卷,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第1~35页。

⑩《毛泽东年谱(1893~1949)》(上卷),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第501页。

猜你喜欢

西路军张闻天遵义会议
近十年来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研究述评
名人名言
遵义会议精神
走进张闻天工作室旧址纪念馆
落实习总书记关于西路军精神的讲话座谈会在京召开
西路军精神在青年一代中的纪念与传承
真诚面对历史
张闻天晚年:想做个“普通的劳动者”
从生活小事看张闻天廉政大情怀
朱德在遵义会议前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