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母校
——感怀习近平回母校看望老师
2016-12-06秦燕
文/秦燕
我爱母校
——感怀习近平回母校看望老师
文/秦燕
编者按:
9月9日上午,在第32个教师节来临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来到北京市八一学校,看望慰问师生,向全国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致以节日祝贺和诚挚问候。北京八一学校的老校友们激动不已,撰文表达对母校的敬意与感怀。
习近平总书记回母校亲切看望老师和学生
秋高气爽9月天,坐落在北京海淀区的北京八一学校迎来了一位特殊的校友,他就是习近平总书记。当校长招呼大家喊出“欢迎首长”时,习近平连忙亲切地对大家说:“这里没有首长,都是学生。”一句平实质朴的话语,温暖了每一个八一校友的心,一张张幸福的笑脸,如鲜花般,在校园里绽放,幸福感充满了每一位学生和老师的心田,令人终身难忘。尊师敬教,习近平身体力行八一校友的品德典范;热爱母校,习近平告白八一校友的学子情怀。
69年前,八一学校诞生在枪林弹雨的战争年代。1947年,解放战争打响了,中国人民解放军队伍中年轻的父母们,在取得抗日战争胜利后又要奔赴新的战场,为解放全中国,为新中国的诞生,为孩子们能过上和平幸福的生活而浴血战斗。
父母们上战场,一个个在战火中出生的娃娃们留在了解放区。为了不让这些“抗战宝宝”们拖累将士父母们的后腿,让身为人民子弟兵的父母安心杀敌,党决定,在太行山上建立了“八一学校”。
最初的八一学校叫“荣臻小学”,有幼儿部和小学部。学校的老师都是军人,学校进行军事化管理,实行母爱教育。八一学校的学生从小就过着集体生活,因为他们都远离父母,所以就以校为家。学生跟老师的感情特别深厚,老师们就像亲娘一样。同学们之间更是血浓于水,同吃同住、同学习、同劳动、同军训、同娱乐,大的带
着小的,幼童跟着少年,亲如兄弟姐妹。八一学校的同学团结友爱,严肃活泼,努力学习,吃苦耐劳,平等互助,尊师敬教,热爱母校。
记得我在八一学校学习的时候,排演了儿童歌舞剧《草原英雄小姐妹》。同学邹小易和我分别扮演龙梅和玉荣。老师们寓教于乐,教育我们向草原英雄小姐妹学习,爱护集体财产,坚守岗位;勇敢无畏,保护国家财产;不畏艰险、战胜困难。老师还手把手教我们一个个舞蹈动作,鼓励我们上台表演。在校期间,我们还在老师的带领下,到人民大会堂参加了大型舞蹈史诗《东方红》的演出。母校给了我精神的滋养和艺术的启蒙,让我受益终身。
八一学校哺育我成长,在母校的怀抱里我们一天天地长大,心里面总盼着快快长大,学好本领报效祖国。可是,后来一场“文革”浩劫,母校遭受到了严重的破坏,我们的学业也就此中断,直到迎来改革开放的春天。
当年,大多数八一学校的毕业生戎装从军,保家卫国。同学们从骨子里忠诚人民,热爱祖国,弘扬民族精神,传承光荣传统,坚守工作岗位,默默无私地奉献。
经历过战争与和平,特别是经历了“文革”十年浩劫和改革开放两个时代的种种磨难和历练,习近平那一代的八一校友们,有的仍在重要岗位真心实意地为人民服务,而大多数都退休赋闲,但童心未泯。他们有的组建“将军后代合唱团”,成立“延安儿女联谊会”;有的参加“八路军研究会”和“新四军研究会”;有的重走红军长征路;有的在阿拉善种植“八一同学林”,向沙漠要绿洲;有的重拍红色经典电影《狼牙山五壮士》和《我的母校》……大家仍然以各种形式力所能及地发挥余热。
不忘初心的习近平,2012年新年前夕,到河北省阜平县考察扶贫开发工作时,提起八一学校创始人聂荣臻元帅的临终遗愿——“阜平不富,死不瞑目”。习近平说:“我对聂帅怀有深厚感情。我上的小学北京八一小学,前身就是设在阜平县城南庄的荣臻小学校,后来从阜平迁到北京。”在第32个教师节到来之际,习近平回到母校北京八一学校,参观了母校精心布置的校史展、国防教育展,还观看了八一学校帮扶河北阜平学校成果展。他静静地翻阅自己在八一小学的学籍档案,以及当年跟老师和同学参加校庆活动的合影,还有1992年母校45周年校庆时,他自己从福建寄给母校的贺信,以及曾经赠送给母校的礼品……感慨不已。
与许多校友一样,我也在八一学校度过了难忘的金色童年。为此,我常常想,自己是多么幸运,拥有三位母亲—— 一位是给予我生命的妈妈,一位是教育我成长的母校,还有就是拥有5000年文明历史的亲爱的祖国母亲。
母校、母亲、母爱和祖国人民,永远是八一校友内心深处共同的爱、共同的情结和共同的精神家园。
(作者为北京八一学校1966年小学四年级学生)
“荣臻小学”是北京八一学校的前身,图为参加舞蹈演出的学生们快乐地合影
电影《我的母校》导演秦燕(前排左一)及八一校友看望103岁的老红军王定国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