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武术回归学校对当代校园武术发展的启示
2016-11-28雷丹云成都体育学院研究生部四川成都610041
雷丹云成都体育学院研究生部, 四川 成都 610041
民国时期武术回归学校对当代校园武术发展的启示
雷丹云
成都体育学院研究生部, 四川成都610041
摘要:基于民国时期武术回归学校的背景与意义,以当代校园武术的教学内容体系和师资队伍建设两个维度为切入点,探讨素质教育背景下学校武术教学内容体系的发展现状以及师资队伍建设在学生学习武术过程中扮演的角色。认为,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学校武术内容较改革之前有了很大改观,但根据实际操作中出现的局面分析,在繁荣的表面背后隐藏着“换汤不换药”的现象;武术顺利进入校园,成为体育课程的构成成分之一,在传播武术文化、教化学生思想、增强学生体质等方面起重要作用。但由于师资队伍跟不上课程改革需要的步伐,出现了学与教脱轨的现象。
关键词:校园武术改革回归
早在辛亥革命时期,就已有部分学校开设武术课程,虽然只是作为个别现象存在,但在亥革命后,随着国家政策的鼓励与支持,武术的地位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并逐步受到各级人士的关注与研究。《教育杂志》中记载:中国之击剑、枪术、弓法、骑法等为最佳运动,主张作为学校体育课内容,并“以代替西式体操”。谢似颜建议:“一切学校,宜教授拳棒。”[1]当时关于学校武术教育的决议案就有7个,这在很大程度上说明民国时期武术已经成为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良好的氛围下,全国知名高校相继开设武术课程,并且开始重视师资队伍的培养,并逐渐制定和形成了具体可行的武术教学大纲。通过民国时期武术回归校园后的发展状况,思考与探讨当代学校武术为何会存在一个普遍的问题——“学生喜欢武术,却不喜欢武术课。”
1 表面的繁荣与背后的思考——教学内容体系
“目前我国学校武术教育的现状可谓是问题重重,正处于‘表面繁华’遮蔽下‘名存实亡’的尴尬境遇。”[2]学校武术教育目前已经升级为国家较为重视的教学内容之一,武术教育已被纳入高层次培养计划之中。但在表层繁华的背后留给我们的却是一种较为萧条的景象。作为备受国家重视的教育课程,在新课程标准下的课程内容设置与改革前相比较而言,更显灵活,涉及的内容也更加广泛。但是,教育部门极力推广武术成为学校体育教学需要我们更加深入的思考与探讨:武术如此受重视,并处于这种诸多利于其发展的良好氛围,但为何到目前为止,学校武术课程的开展并未在实际过程中呈现人们希冀的结果?
1.1换汤不换药——应试教育的陈思旧绪
我国提倡的素质教育,主要是指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全面均衡发展。但在历经十几年的教育改革马拉松长跑中,革新背后贴的依然是“应试教育”的标签。虽然有许多学校已经较之前有了很大的改观,但大多数学校难于摆脱“升学率”的困扰,只能依旧将“应试”摆在第一位。正如杨建营所说:“至今许多版本的武术教材仍未改变老模式,许多学校仍以五十年代创编的老套路或将其翻版重组、换汤不换药的套路为主要教学内容。”[3]虽然体育已被纳入到中考测试项目,但测试主要以身体素质为主,缺乏合理均衡的专项性要求,没有形成一个科学合理的测试体系。对于武术的考核一直是更为尴尬的境地,武术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具有形神结合的典型特征,因此对其本身的评判规则就没有一个客观全面的硬性标准。当然,武术的习练本身就是一个枯燥的过程,武术又称功夫,就是通过长久的习练逐渐增长起来功力的一种身体形态方式。加之人们不断的习练,进而不断的体会与感悟,才能领悟到武术的精华所在。
“《周易》哲学与中国传统武术文化的相互融摄与对话丰富了儒、道、释家武学文化内涵,形成了多样的武学流派。”[4]但是学校推广的武术课程大多统一单调,譬如“五步拳”、“三路初级长拳”、“24简化太极”等,这就使得大多数学生从小学到大学习练的基本都是这种类似的版本,单调枯燥的课程设计让学生容易产生抵触情绪,失去学习的兴趣。由于对武术考核等无硬性要求,许多学校始终将主要精力投放在文化课的学习中,忽略了对体育活动的重视,对体育课的教学也仅仅是要求老师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近年来,虽然武术课程已经不断地进行改革与创新,内容也发生一些调整与变化,但依旧是摆脱不了应试教育的模式和内容。因此,出现了许多学生对武术课产生了一些喜欢武术,却苦于上武术课的尴尬境遇。
1.2如法炮制——教材编排的千篇一律
教材是学生获取知识、了解武术的蓝本,由于各学习阶段的学生对武术的理解各有不同,教育部应根据各学龄阶段的学习特点以及对武术技术和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编写不同的教材,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但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全国大部分学校的武术教材主要包括基本功的练习方法和教学示范解说,以及五步拳、初级三路长拳、24式简化太极拳、32式太极剑的套路演练动作讲解、动作路线走向的描述及练习时需注意的问题。却很少有教材专门探讨与研究如何上武术课,怎样上好武术课的问题。千篇一律的教材内容,单调的教学模式,使部分接触武术较早的学生从接触武术到大学毕业一直都在学五步拳、三路长拳等套路,已出现审美疲劳,对武术课产生厌倦情绪,枯燥乏味的套路习练方式及单一的教学方法更难以吸引学生目光。
教育部门在拟定教材编写指南时,应根据不同学龄阶段学生的武术知识掌握情况,明确各学龄阶段的学习任务,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对于初学者而言,可根据其对武术的好奇性特点,加强对武术文化的深化与学习,将武术礼仪与武术套路及功法习练放到同等重要的地位。“传统武术的拳术技的体悟强调习练者对拳理和技法发自内心的认识,对传统武术的拳术意的体悟强调的是习练者对武术内在精神和意蕴的体验。”[5]根据年龄分层,适当编写一些关于对抗性、基本功练习、简单套路为主的教材,使学习者对武术有一个充分的认识与体验,感悟武术的多样性与技击性的魅力,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对于具有一定技术基础的学生,应改变类似初学者面面俱到的学习模式。此阶段应选取部分具有代表性的训练素材,巩固其对武术的学习兴趣和认知体验,在此基础上,根据学生自身的身体机能状况和爱好有选择性的侧重于对某一部分内容展开研究,包括拳种与器械的进一步深入学习,逐渐培养技术特长生,引导学习者增强对武术认知及文化认同。
2 革新师资队伍建设
“可以说武术文化是一个以武术为载体的、其内容具有哲理性和艺术性,其方法具有科学性的独立完整的文化体系。”[6]武术教师作为信息传递的第二载体,它的基本素养、专业技术水平及教学策略制定的质量将会对学生接收信息、吸收知识和运用技能造成直接影响。思考武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的教学实效性呈现,在教学过程中应关注学生在课堂的切实感受。不仅要注重武术文化的灌输与传播,还有用其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武术教学,这既能让学生轻松掌握学习武术课程的动作内容,又能顺利进行更深层次的拓展。
2.1专业技能水平是关键
武术教学的主要特点为言传身教,教师很多的技术风格或多或少会映射到学生身上,通常学生走出去教学或比赛时观察他的教学风格、技术动作都能大致猜出他师从何人。这反映了武术教师专业技能的高低及教学能力的好坏将对学生技术动力定型造成直接的影响。武术教师对武术技术的研究程度、对理论知识的研究、对教学规律性的掌握和学生心理活动的把握都将在教学效果上呈现最直接的效果。据查阅资料了解到许多非体育专业性院校武术教学大多由非武术专业的任课教师担任,这些非技术专业老师没有经过系统专业的技术训练,对技术动作的驾御和教学规律的掌握处于模糊状态,无法通过自身的言传身教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青少年是文化传播的主要载体,中小学时期是基本功积淀的最佳时期,若教师的技术规格及教学方法出现问题,错过了基本功练习的最佳时期,就如建造一座高楼大厦,根基都没打稳,谈何万丈高楼平地起。如果基础的东西都不规范、不牢固,无法达到基本的素质要求,如何进行全面素质教育的“体”的发展?
“当我们以一种文化心态和视角来审视武术发展的同时,我们就会发现体育背后更为深层的问题。”[7]如果师资队伍缺乏技能专业性,不仅难以切实把握技术动作教学的准确性,对一些动作概念及难点易错点也模糊不清,更谈不上向学生讲解其中的攻防技击含义及文化价值内涵。武术运动作为一种身体符号,它原本就具有复杂性、动力定型的滞后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若缺乏专业性、指向性,学生在学习时也仅仅停留在动作比划阶段,加之训练方法的单一枯燥,达不到一定的实际效果,很难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学技能作为教师在教学中必备的教学素养,增强创新型的教学技能比赛,不仅能让教师不断的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更能让学生处于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中,保持学习的积极性和兴奋性。
2.2创新型教学策略是保证
“武术教育不仅仅指武术教学,它也指通过武术教学过程,使受教育者从身体上、技能上、品性上、人格上受到教育塑造。”[8]教师作为知识传播的载体,在向学生传授外在的技术与理论知识的同时,更应注重学生内在的“德”的教育。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的武术文化,对于引导人们做人做事,礼仪教化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如何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逐渐通过技术表象练习使学生感受到武德对人的教化作用是非常重要的技能。首先,有必要改变传统“填鸭式”的教育方法,老师滔滔不绝的向学生灌输各种知识,学生被动的接受全盘倾倒的东西已经不符合时代的发展。加强师生互动,运用多媒体教学模式已经逐步深入学校,这就要求教师如何做到更好的将武术教学与多媒体教学更好的结合。例如期末考评时转变考核方式,以舞台化娱乐化带动学生的积极与创新性,例如学生可以自带音乐与服装,单个或多人组合进行汇报演出,亦可以变成情景剧等进行汇演。
教师始终处于主导地位,要增强学生与教师的互动环节、学生与学生的讨论交流过程,提高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张扬武术教育的个性是全球化时代的需要。”[9]开放式的武术教学模式比闭锁式的教学模式更容易激发学生对武术的学习兴趣,只有使学生对武术课感兴趣才有可能在表象教学的基础上展开更深层次的内化教育;当然,由浅入深的教学方法一贯符合学生认知的一般规律,由浅入深一方面指技术动作难度的逐渐提升,由基本功练习到组合动作,再上升到整套动作的演练;另一方面指技术动作的文化内涵的讲解,当学生初步掌握该技术动作时,教师应向学生讲解每个动作中蕴含的技击含义以及对人自身品性的启发和约束作用。
3 结语
教学体系的构建是教学实施的前提和基础,武术作为学校体 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需在不断的教学实践中,逐步完善教学内容体系,从实效性、文化性、教育性、攻防技击性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将教学内容以简单明了、富于乐趣的形式呈现,达到“一体两翼的目的,使学生抛却对武术的神秘认知,积极参与武术技术与理论知识的学习;塑造个性的品质。教师作为知识传播的第二载体,自身教学素养的培养、技术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不断提升自身技术水平,定期更新教学方法,以真正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1]易剑东.民国时期武术社会化探析[J].南京体育学院学学报,1996(4):42-45.
[2]苏华伟,王岗.制约学校武术发展的“教育现象学思考[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3(12):85-90.
[3]李富刚,涂琳琳,季浏.对学校武术教学内容的反思[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4(5):613-620.
[4]何胜保,高红斌,杨春,马志勇.融摄与对话:《周易》哲学对中国传统武术文化的影响发微[J].体育科学,2004(10):93-96.
[5]雷丹云.文化生态视角下传统武术文化构成的形态分析[J].搏击·武术科学,2014(03):19-21.
[6]王岗,郭海洲.传统武术文化在武术现代化中的价值取向[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6(03):75-78.
[7]陈振勇.论文化语境与视野中的当代武术发展[J].中华武术研究,2011(01):10-11.
[8]康戈武.从全球化视角探讨武术教育的生存与发展[J].体育文化导刊,2006(10):13-19.
[9]武冬,吕韶钧.高等学校武术课程体系改革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3(3):92-98,105.
The Enlightenment of Wushu Returning to Schools during the Period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for Today's School of Wushu Development
Lei Danyun
(Chengdu sports University graduate department,chengdu sichuan 610041,China)
Abstract:Based on the background and significance of Wushu back to school during the period of the Republic of Chin Wushu to the contemporary campus teaching content system and teaching staff construction as the breakthrough points,under th background of quality education,the paper probes development present situation of school Wushu teaching content system as we as the role of teachers team construction for students in the process of learning Wushu.The study finds that,under the backgroun of quality education,the school wushu content before the reform had great change,but according to the practical operation in th situation analysis,on the surface of prosperity,hidden behind the phenomenon of " a change in form but not in content";Wush smoothly enter the campus,become one of the composition of physical education curriculum,in the spread of Wushu cultur cultivating student thought Wushu plays an important role,strengthen students'physique,etc.But because teachers can't keep u with the pace of curriculum reform need,appear the phenomenon of derailment of learning and teaching.
Keywords:Campus WushuReformReturn to
作者简介:雷丹云(1990~),女,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民族传统体育学。
中图分类号:G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1839(2016)03—001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