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技助力以菇兴村

2016-11-28古田县关工委

中国火炬 2016年1期
关键词:黑木耳香菇关工委

古田县关工委

科技助力以菇兴村

古田县关工委

福建省古田县罗峰村,位于城西街道海拔600米的山区,原有村民3000多人,由于没有一个特色产业,因此大量劳力外流另找出路,现有常住人口仅有400多人。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发展新变化,农民工掀起了返乡创业高潮。

罗峰村村委会魏林伟副村长,早就听说本县卓洋乡秀峰村以反季节栽培银耳为产业,凝注了全村2700多人种菇致富。罗峰村离县城13公里,种菇原料和菇品进出方便,海拔高度、生态环境都适于发展菇业。因此魏村长一心想学秀峰,以菇兴村。

俗话说:“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于是魏林伟在2010年秋,就联络村民魏轩开、魏立双一起率先引进冬闲田栽培黑木耳5万袋,一举成功。2011年,村民魏林炳栽培黑木耳1万袋,实现盈利10万元,捞到一大桶“乌金”,为返乡农民工开辟了一条致富门路。2012年,返乡农民工魏绍、魏林雄等5人,看到种黑木耳收效高的现实,就跟着一起发展生产,当年全村共有13户,共推广栽培60多万袋。可是由于气候变化,加上菌袋下田后袋膜分化,导致有7户菇农栽培失利,甚至亏本。后有8户菇农转向反季节架栽香菇13万袋,却因初种香菇缺乏技术,出现相当部分菌筒不出菇的情况,眼看市场菇价较好的端午节将至,而许多菌筒难产,菇农心里十分焦急。有人专门骑摩托车去屏南县甘棠菇区求教,但远水难解近渴。就在这焦急的时刻,原县计委主任魏麟祥出现了,他是罗峰村的乡贤,退休后十分关注乡村生产。当他听到村官魏林伟汇报乡亲们种植黑木耳、香菇因技术问题造成效益欠佳,担心刚刚兴起的产业会受挫折时,一心想为桑梓以菇兴村助力的他,于是打电话与县关工委科技服务团食用菌老专家丁湖广取得联系,请他为菇农进行技术指导。

老专家丁湖广带领种子示范点洲洋食用菌研究所阙洋洋所长,在老干部魏麟祥陪同下来到罗峰村。丁老进村一下车,连口水也没喝,就穿起了雨靴与菇农一起踏进香菇棚,菇农们争先恐后手提香菇筒,向老专家求教。丁老现场把脉问诊,看筒分析,提出技术措施。对不出菇的菌筒,分别传授了拍打催蕾、干湿刺激、变温催蕾等具体操作方法。老专家看到有的菇棚菌筒出现萎蕾、烂蕾,当场指导菇农如何辨别萎、烂蕾,他说:“若是蕾体柔软,则为萎蕾,需加大喷水量,促使复壮;若蕾体呈黑褐色,手按即霉,闻有淤水臭味,则是烂蕾,应在患处刷上石灰水,控制霉菌传染。”老专家与菇农零距离、手把手现场传授操作技术,菇农心领意会,得心应手。

为使菇农理智地掌握黑木耳和香菇栽培技术,魏林伟请老专家为当地菇农上技术课。培训课上,老专家详细介绍黑木耳、香菇的生物特性及其生长发育基本条件,两个菇品的栽培季节、培养基配方、品种选择、接种培养、出菇管理,以及采收加工、技术全过程。深入浅出的讲解每个环节的关键技术及应避免发生的问题,菇农们听得入神。老专家希望罗峰村菇农多种菇种好菇,让更多外出农民工返乡种菇致富,实现村官以菇兴村的心愿,并把自己电话告诉菇农,若遇到技术难题,可随时来电咨询。

猜你喜欢

黑木耳香菇关工委
香菇富集重金属镉的研究进展
会“变身”的黑木耳
受欢迎的“三心牌”关工委
蒙牛有个关工委
中国关工委成立二十五周年有怀(二首)
关工委为我圆了老有所为梦——为纪念中国关工委成立25周年而作
如何翻译“香菇油菜”?
小香菇的奇遇
黑木耳多糖对大豆蛋白乳化性的影响
黑木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