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机遇与挑战:对国际体育社会学50周年大会的审视

2016-11-28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16年4期
关键词:社会学体育研究

熊 欢



机遇与挑战:对国际体育社会学50周年大会的审视

熊 欢

通过对国际体育社会学学会成立50周年暨世界体育社会学大会48场专题讨论会、265篇论文摘要、50篇发表于《国际体育社会学评述》大会特刊论文的整理,总结了当前国际体育社会研究的热点、特点和发展趋势。研究发现,国际体育社会学研究选题具有时代性强、地域性强、针对性强、跨学科性突出等特点,其中“体育与性别”“体育与政治(策)”“体育与健康”主题备受关注,后结构主义、文化批判主义视角以及质性研究范式应用广泛。目前,国际体育社会学的发展一方面拥有现实机遇和学科机遇,另一方面也受到来自自然科学、主流社会学、体育社会学自身的挑战;学术功利化趋势、语言以及地域的差异是阻碍体育社会学国际化合作与发展的原因。要迎接这些挑战,国际体育社会学需要以全面服务人类社会为使命,激励体育社会学内部的创新力,最大发挥体育社会学的人文价值与反思精神。

体育社会学;国际体育社会学学会;性别;健康;良好状态;政策

2015年6月9日至12日,法国巴黎笛卡尔大学,国际体育社会学学会(ISSA)迎来了她50周年的生日。 50年来,体育社会学从一个从属、被边缘化的学科逐渐变为一个较为独立的、多元的、跨学科、跨区域的学术领域,对其母学科社会学和体育研究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力。50周年,以国际体育社会学学会为代表的国际体育社会学界展开了一次里程碑式的反思和讨论。

1 国际体育社会学研究的历史沿革

20世纪20年代,第一本体育社会学教材在北美出版,标志了体育社会学的诞生,然而其真正的起航是60年代中期。1964年,8名体育社会学家在日内瓦聚集在一起,并于1965年正式成立了国际体育社会学委员会(ICSS),在其领导下,1966年 《国际体育社会学评述》(InternationalReviewofSportSociology)创刊,成为体育社会学在国际范围内交流、合作、成果展现的平台。1993年学会名称改为国际体育社会学学会(ISSA),期刊名字也稍有变动,改为InternationalReviewofSociologyofSport(IRSS)。 Sport Sociology 更加强调的是体育,而Sociology of Sport则更加强调社会学范畴内的体育现象[1]。

国际体育社会学家们最开始把自己的研究目标锁定为研究在不同社会背景下体育的功能、角色与意义。他们挑战了体育作为“自然科学”的单一属性,从社会范畴和用科学实证的方法去解释和理解体育现象,为体育政策的制定以及各类体育组织的运作提供思路和方案。与传统主流的体育科学相比,体育社会学研究更倾向于从广泛的视角总结和产生对人类自身发展有益的知识,而不仅仅是狭隘地追求体育竞技水平和成绩的提高,因此体育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更为广泛的体育,除了竞技体育,也包括大众体育、体育教育以及休闲娱乐活动[2]。这也使得体育社会学影响范围和人群更加广泛。虽然体育社会学一开始被作为社会学的子学科,然而在其发展过程中,却也在不断汲取其它学科如历史学、政治学、人类学、心理学、人类地理学、经济学等的养分,其研究范畴也逐渐向社会学的旁支,如文化研究、传媒研究、性别研究等方向扩展。

2 当前国际体育社会学的热点问题与研究取向

本届国际体育社会学大会历时4天,涉及25个专题,进行了48场专题报告。纵观这次大会的25个专题,基本都是在体育社会学传统研究领域之内:性别、政策(政治)、健康、身份认同、学校体育、残疾人体育、体育传媒是较受关注的热点问题;除此之外,体育商业与管理、体育文学与哲学、种族问题、体育竞技、社会阶层、体育社会学学科发展研究等专题也进行了较为广泛地讨论;兴奋剂问题、体育组织、青年体育、体育与衰老、体育活动与训练、体育与暴力、体育道德、体育与文化、体育与新科技、体育与舞蹈等也成为讨论话题。

从专题报告和会议论文在不同研究领域分配的数量,我们可以较准确地把握目前国际体育社会学所关注的热点问题以及国际体育社会学的主要研究动向,其中体育与性别(38篇)、体育与健康(37篇)、体育与政治(策)(30篇)三大专题最受关注。

2.1 体育与性别

性别问题是最近几年国际体育社会学最热门的话题之一。在这次大会上,关于体育与性别的文章数量最多,除了专门归类到性别与体育专题的这类文章,在其他的专题中比如健康、传媒、学校体育中也有较多关于性别的讨论。体育女性主义作为体育社会学的一个重要理论支系,在国际体育社会学的建设、成型与发展阶段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此次大会中,体育与性别专题呈现出以下特点:

首先,从研究路径来看,和传统体育社会学倾向于宏大的社会叙事不同,体育女性主义学者则总是以我们日常的生活入手去探究体育、社会与性别的关系。她们对社会新兴事务敏感度很高,也惯于用批判的思维去审视这些新事物。比如在这次大会上,专门设立了一个专题探讨一个在世界各地都很流行的电视节目“Dancing With Stars”(“与星共舞”,这个节目也有中国版本,在东方卫视播出)。这些明星来自各个领域,其中奥运冠军也常常是节目的座上客。这些在体育赛场上的运动员如何在舞台上表现,同为真人秀比赛,体育比赛和舞蹈比赛有什么不同,运动员如何通过舞蹈来改变和颠覆运动员(男性)气质的形象,大众对她们的接受度又是怎样?三位女性主义学者通过西班牙、加拿大以及美国的实例,对这些问题进行探讨[3-5]。这个话题在主流体育社会学中不算是一个“严肃”的课题,但是在女性主义者的诠释下却有着深刻的理论价值和文化意义。

其次,从研究对象来看,以前在性别与体育的研究领域大多是为了揭示女性在体育中的地位,换句话说是关注女性群体,而在这次会议中,有一些研究是专门以体育中的男性、男性气质以及同性恋为研究对象。这些研究很好地平衡了性别主题中女性问题的主导地位,也让我们从更全面的视角理解了性别与体育的关系。虽然这些研究的对象超越了女性,但仍沿用了女性主义的视角,特别是文化批判主义、解构主义的思潮。

再次,在研究方法上大部分采用深度访谈法、民族志法等质性研究方法,她们不追求对事件普遍规律的总结,而希望从个体来反映和揭示本质问题。

2.2 体育、健康与良好状态(wellbeing)

50周年大会的主题就设为“体育、健康与良好状态(wellbeing)”(wellbeing 在中文中常常被直译为幸福、福利、康乐,然而在本英语主题的语境下,wellbeing不仅仅是主观的幸福感受,也不仅仅是外在的康乐,更不是所获得的福利,而是指一种整体的良好状态)。这个主题的设定不仅仅符合了当代社会日益突出的民众健康问题,同样也是对体育如何服务人类本身的一次反思性的探索。与以往体育社会学所关注的社会发展、社会变迁、社会制度与结构、等级与权力等宏大叙事的思路不同,这次大会把对体育的社会学思考重新回归到了个体:社会成员个体的健康、个体的良好状态与体育运动是什么关系?所谓健康和良好状态到底是什么?体育运动如何促进社会成员的健康和福祉?我们又如何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去理解健康?体育运动又会起到什么样不同的作用?

来自加拿大的著名体育社会学家、体育女性主义学者Genevien Rail 在题目为“良好状态势在必行:论生物性他者、解救的使命和社会公正”(The Wellbeing Imperative: On Bio-Others, Rescue missions and Social Justice)一文中延续了体育社会学家和女性主义者批判和质疑的学术精神,Genevien 对在新自由主义经济下人们对“生物制品”(bio products)的狂热进行了反思。她一开始就质疑了打着“健康”旗号的各种生物制品和各种对个人健康进行监控、诊断和维持的电子产品。她认为这些产品都在新自由主义经济下,为了追求利润而产生的。这些产品标榜着能带给人健康,能维持人的良好状态,与此同时制造了愉快、健康、积极的“生物公民(biocitizen)”的形象,比如要求每天要吃哪些营养品、买有机食物、进行锻炼、控制饮食、定期旅行等等,“健康”地生活成为了一种社会道德(biomorality), 不这样做的人则会被归为是不健康的“生物的他者”(bio-Other),被排斥在主流的健康文化之外, 穷人、女人、残疾人、同性恋者、胖人、有色人种这些群体都是生物的他者,他们没有钱买有机食物、没有时间进行定期锻炼、没有机会常常旅行放松自我、没有精力把注意力放在自己的形象上,因此被贴上了“不健康”的标签。而那些制定“生物公民”概念和状态的群体只代表了男性中产阶层白种人的话语权。在这种背景下,体育运动逐渐被工具化以服务不断扩大的、以健康为名的体育市场,换句话说体育运动成为“生物政治”(bio-politics)的工具。Genevien 认为要改变这种情况,必须把健康和良好状态放入到特定的文化背景下去理解,同时要反对把公共健康作为区分阶层、性别和种族等级的工具。 要做到这点,则需要用一种新的思路来看社会成员的个体健康,即容纳不同文化、族群、性别、年龄、身体状态下多内涵、多元化的健康概念,这样我们追求的就不仅仅是社会成员个体的健康,而是更具广泛性的社会健康(social wellbeing)[6]。Genevien 从后结构主义的思潮对我们当前的健康文化进行了反思和解构,当我们还在孜孜不倦地寻求如何变得更健康时,她的发言把我们拉回到了此问题的原点:“什么是健康?”“什么是健康的生活?”“谁设定的健康标准?”“谁定义了健康生活方式?”“对健康内涵的划定到底是符合了谁的利益?” 这些问题的提出具有一定的时代背景,同时也体现了社会学家所秉承的批判与反思精神。虽然没有正面回应“体育与健康的关系”“体育如何促进健康”等现实问题,但她所进行的反思和批判还是有一定的启发性。

通过体育运动来促进民众的健康已经成为一种共识。从这次大会的论文来看,当前社会学家们对健康的理解与诠释不再是从较宏观、抽象的视角赘述体育维持社会健康的功能,而是从各种小的案例去发现、揭示和反思目前在人们体育锻炼风潮中的个体经验以及健身文化对个人生活、认同的影响。在这一批研究中,身体成为了一个重要内容,通过身体的叙事,各国研究者们试图从不同的文化背景中去发现为什么一些人能坚持体育锻炼,一些人则从不运动,运动到底给了个体什么样的身体、心理和社会感受,这些感受到底多少是积极的,多少是消极的;对于那些不运动的人,他们的经验又是怎样的,是在什么因素的影响下他们选择不运动,不运动是不是就等于不健康、生活态度不积极。在这些问题的热烈讨论之下,“运动-健康”的话语结构开始被学者们质疑、解构。

从研究对象来看,儿童、青少年、女性、残疾人、移民群体的身体健康更加被关注。这一方面说明这些群体在实际中确实存在很多的健康问题,从另一方面来看,这些研究对象的选择也是和社会学的传统——关注边缘群体是相符合的。在考察各个群体健康与体育运动关系时,大多数研究者都强调了差异性。这也体现了当下体育社会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倾向,即不能以某种群体(或个人)的经验作为一个标准,去评判另一个群体(个人)的经验是否合理;同样,健康的标准和不同群体对健康的理解也是千差万别的,因此在制定健康政策、体育政策以及在健康观念的宣传时,一定要考虑到不同群体的特殊情况与需求,才能实现社会成员整体的健康(social wellbeing)。例如,英国的学者就认为体育活动是否能真正促进儿童的身心健康其实是与家庭成员间的亲密程度相关的,缺乏家庭亲密的体育活动并不能带给孩子全方位的幸福感和健康[7]。这不禁让我们反省现在国内出现的各种儿童体育培训机构,是提高了儿童的健康,还是让儿童变为市场经济(新自由主义)中的生物性的他者(bio-other)?其实对于儿童来说,可能谁和他玩儿比怎么玩儿更加重要。

2.3 体育、政治与政策

体育、政治与政策是国际体育社会学中一个主流研究领域。体育社会学诞生的初衷就是要为体育的社会发展提供政策性的指导,这也是体育社会学存在的根本。

首先,对于如何制定并实施符合大众健康的公共政策成为一个比较热门的话题。英国的实例告诉我们一方面需要政府政策推动健康与体育活动在各地的开展,另一方面则需要建立多渠道的合作关系,把公众的健康作为一种社会责任而不仅仅是政府的责任[8]。而意大利的学者则强调体育体制需要和国家福利制度结合起来才能保证民众的体育参与权利[9]。社区服务、社会工作、体育锻炼文化也是有效推行公共健康/体育政策的主要因素[10-12]。

其次,除了国家健康与体育政策以外,国际体育政治也是一个比较热门的话题,而关注这个问题的学者大多来自非西方国家和地区,比如韩国、台湾、乌克兰、菲律宾、巴西、秘鲁。作为“小国”或者说“夹缝中”的国家或地区,他们对体育的关注更多是体育的政治功能。通过体育赛事来建立某种国际关系和国际交往一直被公认为是体育的重要功能之一。体育赛事本身是一种国际化行为,它会直接反射出各国(地区)之间的利益和冲突,比如乌克兰学者就从地缘政治的角度阐述了乌克兰足球在俄罗斯与西方国家的争端中所受到的影响[13]。国际体育政治的研究范式多为社会历史研究,因为只有从历史的视野才能摸清体育事件中国际关系的发展脉络,因此体育社会学与体育历史学在此有很多交融。

再次,竞技体育与奥林匹克、大型赛事的政治影响以及民众对城市举办赛事的决定权等问题也都是这次大会的热点。对这些问题,学者们大多都进行了批判性地论述:比如中国竞技体育体制与奥林匹克思想的背离[14];大型赛事对城市发展的正负影响[15-16];政府对城市体育设施规划科层制管理[17]等。针对近些年来西方国家一些群众反对举办大型体育赛事的情况,一些学者们从社会学的视角、深度参与观察方法考察了政府与民间反对组织间的博弈[18]。

纵观体育、政府与政策这个专题研究,对国家政府“权力”的实施与体育资源管理的讨论仍然是其核心内容,不论是讨论竞技体育与大众体育的资源分配,还是国家对大型体育赛事的申办问题,以及在体育事件中国家或民众所扮演的角色,基本上都是围绕这个核心。社会学家常常扮演着社会运转的“监督者”的角色,他们的声音和观点或许尖锐,但是对体育事业总体的发展是有益的。

2.4 国际体育社会学的研究取向

除了以上三大专题以外,本次会议论文还涉及到了其它二十多个研究领域,涉及面大、研究视角新、研究者背景多元。从论文选题到内容来看,体现了当今国际体育社会学研究取向:

(1)从选题来看,体育社会学研究对突出的现实问题有敏锐的观察和思考。就本次论文题目来看,更加微观、具体、针对性强,有些论文题目本身就是文章的观点或者核心问题。

(2)从研究内容来看,跨学科研究的特点突出。体育社会学本身就具很强的跨学科特点,这次大会的论文报告也充分体现了这个特点,心理学、历史学、文学、哲学、人类学、经济学、地理学、公共管理学、传媒学等和社会学相结合,较全面、专业、多角度地观察和分析社会中的体育现象以及体育中的社会问题。

(3)从研究思潮来看,目前国际体育社会学,特别是以西方学者为主导的体育社会学研究受到后结构主义思潮以及文化批判主义的影响比较大。他们对新自由主义所产生的体育现象进行了一系列的反思,无论是从个人的体育锻炼经验,还是政府实施的健康(体育)政策,亦或是体育-健康产业的繁荣,都是他们审视的对象,对于体育运动的工具化问题进行了批判,对长期以来形成的“体育-身体-健康”观念和意识形态进行了重新的诠释甚至解构。

(4)从研究范式来看,更多学者采用了质性研究范式,以及人文主义和文化/批判主义的研究立场。质性研究近些年在西方社会学比较流行。早期的体育社会学与其母学科社会学一样,主要着眼于一些比较宏观的社会调查类的研究,因此量化研究占了主导的地位。而近些年,当一些宏观的问题一一得到回答以后,更多的学者把眼光放到了一些更为具体、特定范围下的研究对象,因此方法也多采用小范围的深度访谈、个案研究或者以叙事为主的民族志法。质性研究追求的不是普遍的规律而是深度地理解,以及批判性的考察,这也符合当今主流社会学思潮。

(5)地域性的研究取向。国际体育社会学的发展需要囊括各个国家的经验,不同国家其关注点是不同的,体现了较强的地域性。西方学者所关注的问题大多是普适性问题,而发展中国家所关注的都比较局限于本国的现实问题。西方国家的论文以讨论、提问、批判为主,而发展中国家的论文多以事实的陈述,结果的展现为主。这种差异的存在是与社会发展的程度与文化环境的差异有很大关系的。虽然会议提倡要分享与尊重各国不同的经历与经验,但事实上,从大会主题的选择、会议中讨论的热点,以及各国学者在会议中的发言与提问,都比较符合“西方范式”,当今体育社会学仍然是以西方国家为主导。

3 国际体育社会学的机遇与挑战

50年,体育社会学作为一门学科开始慢慢被知道、被了解、被学习、被发展。新世纪,国际体育社会学从机遇和挑战两大方面对自我发展进行了一次大反思。

3.1 机遇

国际体育社会学的发展所面临的机遇来自外在与内生两个方面。外在的机遇主要体现在社会发展对体育的需求,内生机遇主要体现在体育社会学学科地位上的变化上。

首先,体育社会学的发展有着必不可少的现实机遇。随着人类健康问题、社会矛盾、社会可持续发展、国际秩序等问题日益突出,如何公正、合理、正确地通过体育和体育活动来增进公共健康、促进社会整合、维持人与环境的和谐相处,促进世界和平等是一个个现实而又棘手的问题,这些问题是体育社会学发展的内在驱动力。换句话说,体育社会学的发展正是建立在层出不穷的现实问题之上。这些现实问题有共同性也有地区差异,比如前面提到的新自由主义下体育和健身文化的工具化和功利化现象就是一个全球普遍的问题,需要各国社会学家根据本国的经历与经验去解决;还有一些现实问题是在特定国家或地区更为突出,比如在发达国家地区,体育资源分配的不平等常常是社会学家评判的问题,而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的国家大多都存在着体育体制改革的问题,由于所面临的现实问题不同,因此才能使体育社会学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其次,学科的机遇。体育社会学本身是社会学的子学科,它在社会学中往往受到忽视和轻视。但是随着体育科学的不断壮大,体育社会学在体育科学的范畴内越来越受到青睐和重视[2],社会学理论以及社会学方法,普遍成为了解体育社会现象的主要手段和工具,因而很多其他的体育社会科学研究也都会借鉴,比如体育经济学、体育管理学、体育历史学、体育心理学、体育文化传播学等等都离不开社会学这个研究视角和研究工具,也是在与其它学科的交融中,体育社会学才会可持续性发展。除此之外,母学科社会学的学科分支越来越细化,体育社会学可以从其它社会学子学科的发展中受到一定启发。

3.2 挑战

国际体育社会学面临的挑战也是这次大会讨论的一大焦点。前几年,北美体育社会学会下的期刊《体育社会学》(Sociology of Sport)就发起了这么一次讨论。英国学者Alan Bairner 在其文章“为体育社会学”(For Sociology of Sport)一文中就指出了体育社会学所面临的三大挑战:第一来自自然科学的挑战;第二来自主流社会学的挑战;第三体育社会学自身的挑战[19]。Bairner 认为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处于两级,有不同的思维方式以及研究范式,然而长期以来,体育社会科学受到自然科学 “实证”(evidence-based research)研究范式的影响,限制了人文社会学的想象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忽视了人文社会学先见性。其次,主流社会学对体育的忽视也是一种挑战,特别是对那些在社会学部门进行体育研究的学者来说,其研究与成果常常会受到轻视,因为体育、流行音乐,以及其它的流行文化在学术界看来并不是一个严肃的话题,这样造成了一批拥有社会学背景和知识结构的学者远离体育社会学研究。最后就是来自体育社会学学科自身的挑战,体育社会学太强调体育,使它失去像文化研究、休闲研究这些学科那样有特色、包容性和想象力的理论和研究方法的产生,这也是其发展所遇到的内在制约因素,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研究范畴的局限;(2)体育社会学的研究方法(论)问题;(3)理论创新问题。

首先,从世界范围来看,体育社会学的研究主题的设置仍然无法超越社会学的研究范畴,社会学传统的专题,如社会阶层、性别、种族、失范、暴力、功能、冲突、家庭、青少年、老年问题等等都移植到了体育社会学中,成为体育社会学专题的主要构成模式。从近20多年来国际体育社会学学术期刊发表的论文来看,也存在同样问题,其主题也主要集中在性别、种族/民族、教育、传媒、政治、经济、全球化、阶层等领域,还有一些涉及到宗教、家庭、环境和就业[20]。然而一些在世界范围内都较为突出的体育现实问题还没有得到学术界广泛的关注和讨论,比如体育自愿组织的兴起与管理、体育组织间的国际合作、体育人才的国际流动等,还有一些公众热议的体育话题也尚为进入体育社会学研究领域。正如英国学者达特所提到的,纵观当前国际体育社会学研究主题仍局限于所谓正统的“学术”框架中,与现实问题较为脱离[20]。

其次,研究方法的问题。在早期发表的国际体育社会学研究论文中研究方法很少被提及,但是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际体育社会学对研究方法的重视度越来越高[21],这与社会学本身对实证研究的强调有着密切的关联。内容分析法、问卷调查法、数据统计法、访谈法是使用最多的研究方法[20]。与其母学科一样,体育社会学界也在持续不断地进行质性研究范式与量化研究范式的争论。然而学者们面临的更加迫切和现实的问题是解决在体育研究中这些社会学研究方法的实操性和创新性问题。换句话说,如何突破传统的社会调查研究的条框,调整、改进,甚至创造出能更好观察和理解体育这种特殊的身体与社会现象的方法和途径。

再次,理论的创新问题。体育社会学除了伊利诺斯的“组构理论”(figurational theory)是从体育研究中产生出来的,其它所用的广泛的理论大多都是从社会学“拿来”的,无论是早期结构功能主义理论、冲突理论、马克思主义理论、符号互动论,还是当下比较流行的女性主义理论、福柯的后结构主义理论、布迪厄的文化再生产理论、葛兰西的文化霸权理论、酷儿理论等,其路径都是用社会学前沿的理论来分析、检验相关的体育现象和体育问题。换句话说,体育社会学研究只是在不断地实践、更替已有的社会学理论,而从理论范式上有所突破的,从体育运动现象出发而生成的,具有广泛社会理论意义的研究非常缺乏。总之,体育社会学缺乏原创性(innovation)是其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最大的限制,也是其进一步发展所面临的挑战。

在这次大会上,除了谈到以上的几大挑战以外,还特别地指出了人文社会科学功利化趋势是一种极大的挑战。在很多国家体育社会学研究很难得到资助,也很难被学术机构认可,学者的职业发展也受到限制[1],这样热衷于体育社会学研究的年轻学者可能会逐渐减少。

体育社会学的国际化发展还受到了语言和区域的挑战。在国际学术期刊发表的论文,80%的社会科学刊物都是英语;在最有影响力的社会学刊物发表论文的学者上三分之二来自4个国家,美国、英国、荷兰和德国,而大洋洲、拉丁美洲以及非洲学者,各发表了不到5%的论文数量[22]。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不仅仅是语言的障碍,还包括写作方式以及学术思维方式的差异。如何打破英文(西方)为主导的论文发表模式,使体育社会学真正做到国际化,不仅是国际体育社会学面临的任务,更是体育社会学作为学科自身发展必须面对的挑战。

4 结语

走过50年的历程,体育社会学作为一门“冷”学科,在其发展过程中遇到了很多的挑战。其中最大的挑战还是源于如何激励体育社会学内部的创新力。在这个快速更新的时代,社会学要求我们具有一种全新的发展意识和思维敏感力,这也是体育社会学理论自觉的内在要求,既要传承主流社会学也要有专业的突破。中国体育社会学需要积极融入到国际体育社会学之中,学习借鉴国外经验的同时也要充分发现本国特有的体育现象。在对国外体育社会学理论体系、学术研究规范和方法论的学习和训练之上,逐渐建立起适合于我国体育、服务于我国体育的体育社会学理论体系和研究路径。当然关注我国体育问题的同时,也需要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关注世界体育问题,这样才能促进我国体育社会学的可持续性发展,提升其广泛的社会影响力。

[1] Pike E, Jackson S, Wenner L. Assessing the Sociology of Sport: On the Trajectory, Challenges, and Future of the Field[J]. International Review of Sociology of Sport, 2015, 50(4-5): 357-362.

[2] Fasting K. An Overview and Commentary on the History of the ISSA and IRSS[C]. ISSA 2015 World Congress Book of Abstract. Paris Descartes University, Paris, 2015: 53.

[3] Markula P. “Showmance”: Ice-Dancer Meryl Davis in Dacing with the Stars[C]. ISSA 2015 World Congress Book of Abstract. Paris Descartes University, Paris, 2015: 96.

[4] Montserrat M. Dacing with a footballer, dancing with a gymnast: deconstruction and difference in dancing female athletes’ bodies[C]. ISSA 2015 World Congress Book of Abstract. Paris Descartes University, Paris, 2015: 96.

[5] Spencer N. Does Love Mean Nothing for Women Tennis Players on Dancing with the Stars?[C]. ISSA 2015 World Congress Book of Abstract. Paris Descartes University, Paris, 2015: 96.

[6] Rail G. The Wellbeing Imperative: On Bio-Others, Rescue Mission and Social Justice[C]. ISSA 2015 World Congress Book of Abstract. Paris Descartes University, Paris, 2015: 1.

[7] Day J. Physical Activity, Families and Wellbeing: The Neglect of Intimacies and Prominence of Being Active in the Wellbeing of Children[C]. ISSA 2015 World Congress Book of Abstract. Paris Descartes University, Paris, 2015: 59.

[8] Fullaga S, Rich E. FrancombeWebb, J. Assembling Active Bodies and Places: Policy Tensions Across Sport, Health and Equality Agendas in the UK[C]. ISSA 2015 World Congress Book of Abstract. Paris Descartes University, Paris, 2015: 5.

[9] Masoni I. The Italian Sport System and Italian Welfare System: Things in common[C]. ISSA 2015 World Congress Book of Abstract. Paris Descartes University, Paris, 2015: 5.

[10] Ekholm D. Sport and the Community: Problematizing State Centred Welfare Provision and Social Work[C]. ISSA 2015 World Congress Book of Abstract. Paris Descartes University, Paris, 2015: 86.

[11] He Z, Cui H, Wang L .Policy Guidance and Social Support of China’s Urban Community Health Management[C].ISSA 2015 World Congress Book of Abstract. Paris Descartes University, Paris, 2015: 86.

[12] Rojas D and Gomez E. The Underlying Concepts of ‘Physical Culture’(Physical Activity, Sport and Recreation): Examining the Perspectives of Actors and Public Policy[C]. ISSA 2015 World Congress Book of Abstract. Paris Descartes University, Paris, 2015: 86.

[13] Dromundo R. Some Effects on Football of the Geopolitical Struggle between Russia and the West: The Ukrainian Case[C]. ISSA 2015 World Congress Book of Abstract. Paris Descartes University, Paris, 2015: 33.

[14] Li G.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the Chinese Elite Sport System and ‘Olympism’[C]. ISSA 2015 World Congress Book of Abstract. Paris Descartes University, Paris, 2015: 37.

[15] Cornejo M R. Miguel Megaeventos the Sport in Chile, the Legacy of South American Games 2014: Impact and Effects in the Chilean Society: Case Commune Penalolen[C]. ISSA 2015 World Congress Book of Abstract. Paris Descartes University, Paris, 2015: 52[16] Horne J. The Contemporary Politics of Sports Mega-Events: Three Sites of Contestation[C]. ISSA 2015 World Congress Book of Abstract. Paris Descartes University, Paris, 2015: 52.

[17] Alistair J. ‘Sport City’: Melbourne’s Bureaucratic field[C]. ISSA 2015 World Congress Book of Abstract. Paris Descartes University, Paris, 2015: 72.

[18] Scherer J. Game Misconduct: Power Plays and Organized Resistance in a Local Arena Debate[C]. ISSA 2015 World Congress Book of Abstract. Paris Descartes University, Paris, 2015: 72.

[19] Bairner A. For a Sociology of Sport [J]. Sociology of Sport Journal, 2012, 29(2): 102-117.

[20] Dart J. Sport Review: A Content analysis of the International Review for the Sociology of sport, the Journal of Sport and Social Issues and the Sociology of Sport Journal across 25 Years[J]. International Review for the Sociology of Sport, 2014,49(6):654-668.

[21] Heinemann, K. And Preuss,W. 25 Years of the International Review For the Sociology of Sport: A Content Analysis[J]. International Review for the Sociology of Sport, 1990,25(1):3-16.

[22] Martin E. Making sociology current through international publication: A collective task[J]. Current Sociology, 2012, 60(6): 832-837.

(编辑 任丹)

Opportunities, Challenges and Reflection: A Review of the 50th Anniversary of ISSA and World Congress of Sociology of Sport

XIONG Huan

By reviewing the 265 paper abstracts presented at 50th Anniversary of ISSA and World Congress of Sociology of Sport and the 50 special contributions to Review of International Sports Sociology, the present paper tries to identify the hot topics,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trend of recent research in sociology of sport. The findings indicate that the topics in sociology of sports are characterized by being timely, region-specific, well-targeted and cross-disciplinary. Among the topics, “gender and sport”, “sport and politics (policy)”, and “sport and health” are three prevailing subjects. Post-structuralism, cultural critical perspectives and qualitative research paradigm are widely adopted. Currently, the international sociology of sport is faced with factual and disciplinary opportunities as well as challenges from the natural sciences, mainstream sociology and sociology of sport within. Academic utilitarianism, language and regional differences are the barriers to the discipline’s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To face the challenges, the international sociology of sport should take serving human beings in a comprehensive way as its mission to whet its innovative capability, and give full play to its humanistic value and reflective spirit.

SociologyofSport;ISSA;gender;health;well-being;policy

G80-051 Document code:A Article ID:1001-9154(2016)04-0015-07

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女性体育研究的理论、方法与实践”(14FTY001) ;国家体育总局体育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体育人文社会学质性研究的应用与实践”(2338SS16075)。

熊欢,博士,副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体育社会学,E-mail:hxiong99@126.com

华南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广东 广州 5100006 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 and Sport Science, South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Guangzhou Guangdong 510006

2016-01-27

2016-05-05

G80-051

A

1001-9154(2016)04-0015-07

猜你喜欢

社会学体育研究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基于OBE理念的非社会学专业“社会学概论”教学改革研究
第九届全国科学社会学学术会议通知(第一轮)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意外遇见社会学
意外遇见社会学
谁说小孩不能做研究?
对周期函数最小正周期判定法的研究与应用
我们的“体育梦”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