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手球运动发展中的制约因素及对策研究
2016-11-28刘宇明
刘宇明
(广东体育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广州 510663)
中国手球运动发展中的制约因素及对策研究
刘宇明
(广东体育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广州510663)
中国手球运动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展的十分红火到如今中国手球运动发展已是举步维艰。通过文献资料、数理统计、专家访谈等方法,对中国手球运动发展中的制约因素进行调查研究,发现国内手球运动群众基础、全国手球赛事数量、国家队比赛成绩、教练员、体育教师业务能力、队伍梯队建设、运动员招生与就业等因素制约中国手球运动的发展,并针对以上制约因素,提出相应对策。
中国手球;制约因素;对策
中国的手球运动始于上世纪50年代中期的广东。上世纪80年代初,国内具有较高水平的手球队有30余支。目前,国内有12个省市和解放军开展专业手球运动。手球运动一直被国人视为冷门项目之一,群众基础较差。通过对国家队、各省市队伍开展手球的现状进行调查,找到中国手球运动发展中的制约因素,提出相应对策。
1 中国手球运动发展现状
1.1中国手球运动发展历程
现代手球运动正式进入中国是在上个世纪的30年代初期,到80年代,国内高水平手球队伍多至30余支,这也是中国手球运动发展最为鼎盛的时期。在这期间,中国队在国际比赛中也取得了一些骄人的战绩,中国男子手球队就曾经战胜过世界亚军队伍罗马尼亚队,还在1982年获得过第九届新德里亚运会冠军,取得了历史性突破。而中国女队也曾在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上,荣获铜牌。[1]
从上个世纪90年代以后,中国手球运动开始走下坡路,国内各省市专业队伍锐减,学校里也停止了手球课程的开设。
1.1.1手球运动的专业队发展现状
目前,国内各省的专业队伍共有女队13支和男队13支。国家体育总局手曲棒垒管理中心某负责人在访谈中表示,近些年来中国手球运动发展很艰难。没有群众基础,目前国内注册在案的手球运动员一共才400多人,而在北欧一些手球发达国家,一个城市的注册球员可能就超过1000人。[2]手球在中国可以说是一项名副其实的“小众运动”,由于国家队在国际赛场上的成绩一般,项目的开展对场地、器材等硬件条件的要求也相对较高,手球运动在国内的普及程度和受关注程度可谓低得可怜。[3]
1.1.2手球运动在学校的开展现状
目前国内各地市学校开展手球的情况,山东、安徽、江苏、上海是开展得比较好的地区。因为参加比赛的经费都是由学校支出,领导重视且经济条件较好的学校就愿意出资让学生参加比赛。反之,一些学校经济条件较差的就由学生家长来支出比赛所需经费。如果家长不支持,学生也是没有机会去参加比赛的。据调查,每年参加全国中小学手球比赛的队伍不超过国内所有开设手球项目学校的20%。
2 制约中国手球运动发展因素及成因
2.1国际赛事成绩对中国手球运动发展的影响
一项体育运动,要想拥有较高的国人关注度,就必须要取得较好的国际赛事成绩。纵观中国男、女手近30年来的历史成绩,中国女手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第三名,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第五名。到2000年悉尼奥运会中国男、女手都没有获得参赛资格。在2004年和2008年奥运会上中国女手分别获得第八名和第六名,再到2010年广州亚运会上首次获得冠军,这也是中国女手近十年来取得的最好成绩,可是在2011年亚洲锦标赛上仅名列第四名。而中国男手,在2006年的亚运会上,仅名列第11名。只在2008年的北京,以东道主身份首次参加奥运会,并以五场全败战绩结束他们的奥运之旅,2012年和2016年的奥运会,中国男、女手球队均未获得参赛资格。
国家队没有突出的国际赛事成绩,媒体根本就不会有报道。手球运动也就很难在群众中普及、开展,这从根本上就制约了中国手球运动的发展。
2.2全国手球赛事对中国手球运动发展的影响
一项体育运动的赛事种类的大小和数量的多少,对运动员的技术水平的提高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目前国内专业队伍的比赛是非常少的,每年只有全国冠军杯比赛和全国锦标赛。国家体育总局手曲棒垒管理中心某负责人在访谈中表示,在欧洲的很多国家以及亚洲的手球强国韩国,都有非常健全、完善的职业联赛,而在中国由于群众基础较差,了解手球的人太少,缺少赞助商的支持,国内职业联赛一直发展不起来,全国的地方队伍一年只能打十几场左右的比赛,这与欧洲俱乐部队一年六七十场的比赛数量相差甚远。[4]
其次,全国中小学生、业余体校的手球锦标赛也是一年一次。而省内的比赛,则是每年一次的省青少年手球比赛和四年一届的省运动会比赛。我国每年各级别的比赛只有一次,锻炼的机会是很少的。有些学校甚至没有经费能够让学生去参加每年唯一的一次全国比赛。
全国的手球比赛次数太少,这对运动员技术水平、心理承受等综合运动能力的提高是非常不利的,极大程度地限制了国内运动员技术水平的提高。
2.3教练员、体育教师业务能力对中国手球运动发展的影响
教练员、体育教师对于运动员、学生成长过程中所担任角色的重要性,只有自身的业务能力提高了,才能将更好的东西教授给学生。
目前,国内大多数省队教练员都是由手球专业运动员退役后转型的。现在的很多教练员在队伍的管理和训练理念上都是按部就班的套用着旧的方法,没有创新、没有研究。而在学校里担任手球教学的老师,多数是由本校体育老师担任。很多体育老师对手球运动根本不了解,只能通过视频、书籍来学习,这种教学方法很难有好的教学效果。想要找专业的手球老师来承担教学,但退役运动员很少有人能够考取教师资格证,所以没有上岗资格。目前很多开展手球运动的学校都是以临时聘用的形式聘请退役运动员来承担手球课程,除了市体校有个别正式编制的人员,多数在普通学校里代课的手球老师,都是被临时聘用的。
专业队的教练员多数是只有手球运动的实践经验,缺乏相关的学科知识。学校里的体育教师,没有手球运动的实践经验。就我国现有的教练员和体育教师的业务能力,极大程度影响了中国手球运动的发展。
2.4运动员竞技能力对中国手球运动发展的影响
竞技能力,即运动员的参赛能力。由具有不同表现形式和不同作用的体能、技能、战术能力、运动智能以及心理能力所构成,并综合地表现于专项竞技的过程之中。[5]运动员只有具备了良好的竞技能力,才能在训练和比赛中取得好成绩。
欧洲很多国家,包括亚洲的韩国,很多孩子都是从小学开始练习手球。而中国手球运动员一般都是“半路出家”,大多数运动员都是从十多岁才开始接触手球。等到进入国家队的时候,球龄一般在10年左右,甚至5、6年的都有,而欧洲队员球龄都快20年了。无论是从技术的稳定性到比赛经验,我国的运动员都是逊色一筹。手球运动是集体项目,比赛场上更多体现的是团队协作的能力。除了苦练技术,还得有文化教育。目前国内的各省市手球队伍,由政府部门统一安排的文化学习几乎没有。只有为数不多的重视文化教育的教练员会对运动员额外安排少量文化知识的学习。只有通过教育,才能帮助运动员更好地理解技术动作的要领、战术意识和运用技巧。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得不到良好的提高,直接影响中国手球运动的进一步发展。
2.5队伍梯队建设对中国手球运动发展的影响
任何一项体育运动的发展与该项目的梯队建设好坏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目前中国女手设有国家青年队和国家少年队,而中国男手则没有国家青年队的存在。其次,我国各省市除了当地领导重视和经济条件较好的一些地区,例如:安徽省、江苏省、山东省、上海市等地,不但有专业一队、专业二队,还有业余体校和中小学队伍。而其它地区的梯队建设情况就不容乐观,有些省队只有专业一队,后备力量奇缺,如:广西区、新疆区、西藏区、辽宁省和广东省。
在学校里,包括北京市、广东省在内的一些区域里小学有手球队,中学没有,有的则中学有手球队,小学没有,对于学生来说没有衔接性和升学优势。有些家长希望所从事的体育运动,对孩子的高考能有帮助,但目前国内的大学中,开展手球运动的学校寥寥无几。 “任何一项运动要想取得好的竞技成绩都需要一定的‘体育人口’。目前我们国内的手球人口实在是太少了。”某国际级手球裁判员说。[6]
梯队建设与专业队伍的发展脱节,势必会影响专业队伍的比赛成绩,中国手球运动就不可能得到良性的可持续发展。
2.6场地设施与资金投入对中国手球运动发展的影响
一项体育运动发展的过程中,如果没有足够的资金作保障,该项目的发展是很困难的。
各省每队参加每年手球锦标赛中每人按照800元计算,每支队伍报名人数为16人,共计12800元。每年参加比赛的队伍一般为12支左右,在一年一度的手球锦标赛中,国家的投入不过15万余元。
对于一支专业运动队伍来说,在场地、用球、运动员的服装、待遇,以及出访比赛等,都是需要经费支持的。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如江苏省、上海市等地,还有省体育局领导较为重视的安徽队,这些省、市队伍可以有充足的经费参加国内、外更多比赛。而经济较为落后的省市,如广西、新疆、黑龙江等地对当地手球队伍的资金投入相对较少。没有额外的训练补贴或比赛奖励,更不可能有机会参加除了全国锦标赛之外的其它比赛。
学校里的手球教练则谈到,手球在学校的普及程度非常差。有些学校开展手球课程,只是想形成一个特色体育项目,但正规场地、训练用球都不能得到很好的保障。很多学校的手球场地都是借用篮球场地,或是在空余的水泥地上练习。手球运动的技术动作是需要在场上倒地的,而水泥地板根本无法让学生更好地进行训练。
另外,本身全国中小学生比赛也就一年一次,有些学校由于经费问题并不能保证学生能够参加比赛。这样的趋势,学校手球运动的发展根本没有出路。
2.7运动员招生与再就业对中国手球运动发展的影响
退役运动员安置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关系到运动员个人前途、家庭幸福,关系到运动队的稳定和发展,乃至关系到国家竞技体育运动兴衰。这个问题如果长期得不到妥善解决,很有可能引发成为制约我国竞技体育事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瓶颈”。[7]
目前,国内各级手球队伍在招生方面非常困难。现在的竞技体育趋势,多数人会选择较为热门的项目,很少有人会主动选择手球运动。
手球运动员退役后的再就业情况是非常不乐观的,除了获得世界冠军或全运会冠军的运动员,能得到政府安置工作外,多数运动员都是在获得一些退役费后自谋出路。年纪偏大、文化水平低、职业技能单一等因素都影响着退役手球运动员的再就业。好的情况如上海市、安徽省等地,由于当地手球学校开展得较多,多数手球运动员能够在退役后进入学校成为一名正式职工。但在广东省、广西区,甚至在北京市的部分学校里,指导手球训练的老师都是属于临时聘用的。退役运动员想要进入正式单位,需要有本科以上学历、教师资格证,再通过考核才能被录用。这对于长期从事专业训练的运动员来说,要想具备这些所需的硬件是不容易的。因此,运动员的招生与再就业难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中国手球运动的发展。
2.8国内群众基础对中国手球运动发展的影响
群众基础的好坏对一个运动项目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国内注册在案的手球运动员一共才400多人,学校里又少有开展手球运动,全国各级别的手球比赛少之又少,国内的普通群众很难去了解和参与手球运动。
如江苏队,2004年组队至今,一直凭借着江苏地区坚实的经济基础做保障,长期聘请国内外知名教练员、不断参加国内外交流比赛、良好的运动员待遇,以及退役后的再就业等因素,使得整支队伍在短时间内取得一定的好成绩,手球运动在江苏地区得到了很好的宣传和开展。而一些成绩较差,经济并不发达的地区,如广西队、黑龙江队以及新疆队,这些队伍的排名一般都是八强之外,在当地更少有参与手球运动人员,队伍也面临被解散的困境。
在我国,除了从事手球运动的人员外,多数人是不了解该项运动的。没有电视转播,没有媒体宣传,领导不重视,推广不积极等多种因素,造成了如今国内手球运动不普及的现象。一项体育运动,得不到群众的支持,是很难得以良性发展的。
3 结论与对策建议
3.1结论
中国手球运动开始走下坡路,国内各省市专业队伍数量锐减,各省市专业队伍的竞技水平也逐年下降。
手球运动在国内的群众基础较差,除了从事手球运动的人员外,多数人不了解手球运动。
国家手球队在国际赛事中的比赛成绩不理想,社会影响力得不到提高,更谈不上相关部门政策的倾斜和经济的支持。
手球运动员招生与就业难,运动员梯队建设不完善,资金投入严重不足,成为制约中国手球运动可持续发展的 “瓶颈”。
3.2促进中国手球运动发展的对策建议
3.2.1鼓励队伍多参加国际比赛,提高国际赛事成绩
从体育管理部门的决策者开始,从行动上支持队伍更多地参加国际比赛,达到“以赛代练,以练促赛”的目的。为运动员创造出国深造的机会,提高其竞技能力。
3.2.2增加国内各级手球赛事的种类和数量,改善国内手球赛事
根据上一年全国锦标赛的排名,开设全国八强手球联赛,固定三至四个比赛地点,可以减少经费开支。还可设立前六名的精英赛,每年年中举行,采取双循环的赛制,让运动员有更多比赛可打。对于业余手球比赛,每年上半年可以设立“成长杯”比赛,中小学和业余体校分时间进行。在省运会、市运会或区运会,包括校运会的综合比赛中,加入手球项目。
3.2.3提高教练员、体育教师业务能力
在招聘教练员或体育教师时,除了考虑所取得的优异成绩外,还要有本科或研究生以上学历者优先。每年至少举办两次教练员、教师业务学习的培训班。针对优秀的、有潜力的教练员或体育教师,小球中心及地方管理部门要争取与国外手球管理部门联系,提供其出国进修学习的机会。定期对教练员、体育教师的学历升级情况、科研成果,以及所带队伍的比赛成绩等方面对他们进行考核,采用优胜劣汰的办法,以此增强他们的职业责任感。
3.2.4提高运动员竞技能力
国家体育总局手曲棒垒管理中心某负责人表示,手球运动要想在国内健康发展,推广和普及是关键,必须向广大中小学的学生推广这项运动。[8]让手球运动与各级院校相结合,保障运动员的文化知识不丢失。加强队伍管理,规范运动员的言行举止,提高自身道德修养。请相关学科的优秀教师或退役运动员回队进行交流,介绍退役后在社会中再就业的现状,让现役运动员明确努力方向。
3.2.5完善队伍梯队建设
对于参加省队集训未转正的运动员,提供食宿补贴。保证青年队伍的运动员文化教育不间断。允许城市间跨区或非城市户口的学生参加省市或全国手球比赛,只需出示证明该学生确为本校在读学生。在高校成立手球协会,学校负责提供场地和用球,学校老师负责组织训练和管理社团。通过退役手球运动员组织社会人员开展手球俱乐部,利用省市队伍或学校里的场地资源,举办活动和比赛,普及手球运动。
3.2.6加大对场地设施与资金投入
国家体育管理部门可以考虑提高运动员和教练员的工资收入及成绩奖金。对于老队员,采取区别于年轻队员的训练补贴。管理部门要出资,支持各队伍更多参加国内、外比赛的机会。在学校、社区等现有篮球场地的基础上建设手球场地,避免资源浪费。充分发挥退役手球运动员的作用,担任宣传和推广手球运动的重任。
3.2.7完善运动员招生与再就业制度
选材时对于学习成绩好的运动员优先,入队前进行适当的智能测试。教练员应重视科研,合理安排运动量,尽量减少对运动员身体的损害。除对退役运动员发放退役费,可由体育主管部门牵头,进行就业指导和技能培训,建立退役运动员就业网站,引荐或安排退役运动员进入企事业工作。
3.2.8加大媒体宣传力度,改善国内群众基础
逐步建立手球运动传统学校,出版更多手球相关书籍。适时增加手球比赛电视的转播次数,并在转播过程中增加手球运动的规则讲解。鼓励引导中、小企业对手球队伍及赛事给予赞助,可适当降低该企业所需缴纳的税收。运动员可免费为企业做宣传广告,达到企业与运动队伍双赢模式。
[1] [2][4]蔡玉高,等.解读“两大难题困扰中国手球”[DB/OL].http://2008.sohu.com/20080823/n259145126.shtml,2012-10-16,11:21:56
[3] 吴俊宽.解读““奎文模式”给中国青少年手球运动发展的启示”[DB/OL]. http://sports.sina.com.cn/o/2010-08-06/17185137632.shtml,2012-11-3,20:16:31
[5] 田麦久.运动训练学词解[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运动训练学教研室,2002,2:5
[6] 吴俊宽.解读““奎文模式“给中国青少年手球运动发展的启示”[DB/OL]. http://sports.sina.com.cn/o/2010-08-06/17185137632.shtml,2012-11-3,20:16:31
[7] 周庆生.从无情退役到友情安置:对退役运动员的人文关怀[J].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5(1):9-11
[8] 吴俊宽.解读““奎文模式”给中国青少年手球运动发展的启示”[DB/OL]. http://sports.sina.com.cn/o/2010-08-06/17185137632.shtml,2012-11-3,20:16:31.
Studyonthe Restraining Factorsin the Development of Handballand the Countermeasures
LIU Yu-ming
(Guangdong Vocational Institute of Sport,Guangzhou 510663,China)
Chinese handball is booming in the 80's of last century, but now it is having a difficult time.Byreviewing literature, adopting mathematical statistic method, and interviewing different experts, this paper aims to investigate the constraints related to the handball development in China. It is found out that handball development has been restricted by various factors in China, such as the domestic mass base of the sport, the amount of sports events within the country, the national team's results in matches, the professional proficiency of coaches and PE teachers, the echelon building, as well as athlete recruitment and employment, etc.,Inview of the above factors, the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handball; constraints; countermeasures
2016-05-17
刘宇明(1983-),女 瑶族,广西河池人,讲师
研究方向:运动训练和体育教育
G812.6
A
1007-323X(2016)04-008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