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体育用品品牌竞争力研究的新进展——评《体育用品品牌竞争力研究》

2016-11-28邵桂华

吉林体育学院学报 2016年5期
关键词:体育用品体育产业竞争力

邵桂华

(吉林体育学院,吉林 长春 130022)



中国体育用品品牌竞争力研究的新进展
——评《体育用品品牌竞争力研究》

邵桂华

(吉林体育学院,吉林 长春130022)

体育产业无疑是近年来国内体育领域最为炙热的焦点之一。从国家层面上来看,2014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到2025年基本建立布局合理、功能完善、门类齐全的体育产业体系,体育产业总规模超过5万亿元的宏伟目标。体育产业作为推动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发展重要力量的战略地位呼之欲出;从产业实体情况来看,2014年我国体育用品行业增加值达到241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5.89%,连续8年保持行业规模持续扩大。随着我国体育用品专业化程度和产业品质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中国制造的体育用品进入国际市场,占据世界体育用品行业65%以上的市场份额。我国也逐渐形成了以福建晋江、广东东莞、浙江慈溪等为核心的运动鞋生产集聚地,以福建石狮、广东中山、浙江海宁等为核心的运动服生产积聚地以及以浙江富阳、江苏泰州等为核心的体育器材集聚地,目前,超过70%的运动鞋、80%的乒乓球、70-80%的羽毛球、羽毛球拍来自中国,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体育产业的最大输出国;从科学研究的角度来看,近年来体育产业领域的研究此起彼伏,众多学者从体育产业布局、体育产业集群、体育产业模式等众多角度对体育产业展开了深入的研究。中国的体育产业,正呈现出方兴未艾的繁荣局面。

但是,与体育产业发达国家相比,我们的体育产业的弊端还相当明显。其最为关键的问题是,以加工和生产为核心的我国的体育产业处于国际体育产业发展的低端,缺乏自身过硬的“品牌”,贴牌生产和代工生产是大多数中小体育企业的主要业务,并不具备国际体育产业市场的发言权。这与耐克、阿迪达斯、锐步、彪马、斐乐、美津浓等世界体育产业知名品牌依靠“品牌”占据市场的情形大相径庭。虽然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也逐渐出现诸如李宁、安踏、361等知名品牌,但品牌数量少、体量小等现象依然非常明显。中国体育产业的突破,关键点在于品牌的形成、养育、发展与壮大,在于品牌的突破。这已成为越来越多人的共识。

山东大学威海分校张颖教授的专著《我国体育用品品牌竞争力》,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以中国体育产业的品牌竞争力为研究对象,综合利用管理学、经济学、法学等多学科研究方法,从体育品牌竞争力的要素分析入手,以系统方法研究体育用品品牌系统的核心竞争力及评价体系,提出了蓝色体育的重要理念,对我国体育用品品牌的竞争力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探索,是当前同类研究中的佼佼者。

《我国体育用品品牌竞争力》一书共分为9章,第一章为绪论,从整体上介绍了全书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奠定了全书的基调;第二章为国内外文献综述,全面系统地介绍了国内外在体育用品品牌领域研究的进展,发现了不足,提出了问题;第三章为体育用品品牌竞争力的理论体系,从竞争力理论、品牌理论两大支柱出发,全面构建了体育用品品牌竞争力的整体理论基础;第四章为体育用品品牌竞争力的要素分析,立足系统科学理论,从要素相关的角度,分析了体育用品品牌竞争力的核心要素及相关关系,找到了体育用品品牌竞争力的核心变量;第五章为竞争力评价,构建了指标体系,建立了评价系统,为体育用品品牌竞争力的评判提供了操作方法;第六章为基于标杆分析法的体育用品品牌竞争力的比较与借鉴,以全新的标杆分析方法,对国内外典型品牌的竞争力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第七章为我国体育用品品牌竞争力培育对策与建议,在此前研究的基础上,创新性地提出了我国体育用品品牌竞争力培养的方法与途径;第八章为我国体育用品品牌竞争力实践,立足于山东省体育用品业发展的实践,以蓝色体育理念为核心,提出了山东省体育用品业发展的道路,对全国体育用品业的发展均具有指导意义;第九章为展望,对我国体育用品品牌的发展提出了前景的分析与预测。全书结构合理、逻辑清晰、整体性强,不仅总结了我国体育用品品牌竞争力的发展历程、提出了评价、促进体育用品品牌竞争力的新方法,而且前瞻性地进行了未来的展望,相信对我国体育用品品牌竞争力的发展,具有较为重要的理论参考与实践意义。

与此前的众多此类研究相比,本书以下几个方面的创新尤为突出:

(1)研究方法新。《我国体育用品品牌竞争力》一书不仅综合运用了管理和体育领域常用方法,而且融汇了经济学和法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其中,利用“标杆分析法”对国内外典型品牌的对比分析,是体育领域较早和较成熟使用此方法的案例,有相当的突破性。

(2)研究观点新。本书不仅构建了体育用品品牌竞争力的理论体系,而且基于此提出了知识产权竞争的时代已经来临的论断,并在此基础上更进一步,利用系统分析理论,分析了体育用品品牌竞争力的构成要素及其作用机理,并提出知识产权是体育用品品牌竞争力的核心要素、品牌转化形态、品牌注册理论等一系列的独到观点,具有相当的创新性。

(3)学术性强。作者基于经济学和管理学视角,融合了知识产权理论、体育产业理论和体育用品品牌理论,通过逻辑推演和思辨进而构建出了体育用品品牌竞争力的理论体系。从而充分体育出本书在理论构建上的严密性和学术上的严谨性。

2016-09-20;

2016-10-10

邵桂华(1972-),男,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体育课程与教学论。

◀体育人文社会学

G80-05

A

1672-1365(2016)05-0057-02

猜你喜欢

体育用品体育产业竞争力
从上市公司股票走势看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现状
我国冰雪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研究
新时代中国体育用品进口贸易的研究进展、问题及优化路径
体育产业之篮球
我国体育产业与体育用品对外贸易互动关系研究
战略应对力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我国体育用品进口与体育用品出口互动关系研究
我国体育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娃娃画报体育用品认知挂图
服务外包提升中国新的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