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高校体育场馆资源利用现状及对策研究

2016-11-28宋凯

当代体育科技 2016年25期
关键词:体育场馆场馆利用

宋凯

(浙江大学教育学院体育学系 浙江杭州 310028)

我国高校体育场馆资源利用现状及对策研究

宋凯

(浙江大学教育学院体育学系 浙江杭州 310028)

当前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势头异常迅猛,全民健身意识不断增强,与此同时体育场馆的建设和利用问题逐渐成为一个关注点,尤其对数量众多的高校体育场馆资源的利用问题愈加重视,只有资源合理利用才可以发挥其最大功效。该文从4个方面对我国高校体育场馆资源利用现状进行综述,并总结当前出现的问题,提出对策,以求探索高校体育场馆资源利用的新方向和新思路。

高校体育场馆资源 利用现状 问题 对策

体育场馆是体育活动开展的重要场所,高校体育场馆的建设、维护、运营,对高校体育活动建设和开展意义深远。吕卓在对我国高校体育场馆设施进行研究分析后指出,高校的教学设施在不断更新过程中,传统的模式越来越不能适应当前高校体育改革的需要,无论是硬件还是经营管理方式,都需要进行创造性革新。事实上,我国高校体育场馆的利用现状差强人意,存在着诸多不合理利用、资源重叠、资源闲置等现象。下文将对现状进行梳理,试图发掘其中存在的问题。

1 高校体育场馆资源利用现状

1.1场馆建设与资源利用

目前,我国的体育场馆与设施多数位于各级学校,这其中很大一部分场馆和设施为高校所有。《全国第五次体育场地普查报告》数据显示,高校体育场馆比重占半数以上,高校体育场馆数量及比例较第四次普查均有较大的提升。毕进杰在研究我国高校体育场馆经营现状中发现,我国的学校场馆在场馆整体构成中地位显著,尤其是高校所拥有的学校场馆比重极大。虽然高校场馆数量和比重较大,但大部分规模偏低、规格较小、功能较为单一、各种应有的附属设施并不健全。

当前,全国及各省市层面均开始重视高校体育场馆的建设和开发利用,其中省市对此问题的重视程度更高。匡泉通过对广州市高校体育场馆的分析后指出,因为国家仍未从宏观的角度出台面向全国的高校体育场馆建设及管理标准,因此多数省市自行探索其开发利用的激情高涨,这也促使地方对此问题的研究先于国家而开展。张莉莉研究8个省市的22所高校体育场馆,深入分析了影响高校场馆建设、开发、利用过程中的诸多要素,明确指出高校场馆的资源利用水平与学校自身特点、管理运营手段和总体营销方式有关。袁丽萍调查了我国32所高校的体育场馆,发现这些场馆开放程度普遍较低,认为高校还需要采取诸多方法以促进场馆开放程度的提升。韩湘平等重点研究高校体育场馆资源的利用率和经营效益,全面调查了4座城市中的8所本科院校,指出高校体育场馆资源利用中存在的一些共有问题:运营资金不足、场馆数量缺乏、营收模式匮乏、重视程度不足等。

1.2资源配置与投融资模式

场馆资源对体育事业的发展意义重大,是基础保障。高校体育场馆资源具有多重任务,诸如合理开发体育资源、进一步优化社会体育资源配置、逐步带动社会体育开展等。葛文深入研究西安众多高校的体育资源配给状况和影响因素,指出西安高校的体育资源配置情况已较为良好,但也存在着诸多问题,例如利用程度不高、结构有待优化、数量不足、投入渠道有待进一步拓宽等。莫再美指出当前高校应当通过拓宽资金来源渠道、采用科学的手段建设新场馆、建设多种功能兼具的综合性场馆、对老旧场馆进行合理改造等方法来进一步优化高校体育场馆资源。

曹晖9研究高等教育的投融资模式后指出,我国现有的高等教育投融资模式存在着诸多难题,具体有投资来源不足、学校相关融资意识弱和能力差、投资的性价比不高等。他融合了公共经济学中的多种理论,在分析高校融资必要性、可行性之后,指出当前高校可以拓展3种新的投融资模式:发行教育彩票、将资产进行证券化运作和引进社会风险投资。肖静系统梳理了我国高校融资制度的历史脉络,紧接着又对其具体效应进行分析。通过大量研究,指出我国高校投融资模式的渠道应当进一步拓宽,吸引多样化的经费来源;有计划地、合理地分配财政经费;建立完善的成本分担与缩减机制。姜仁同在自己的研究中综合采用了多种研究方法,将中国和美国高校的体育经费投融资机制进行比较,指出我国当前机制与美国相比,其先进性和合理性相距甚远。

2 高校体育场馆资源利用存在的问题

2.1运营模式与投融资模式单一

我国高校体育场馆大多由学校自主运营,缺乏专业人士的专业化运营手段。学校体育场馆是我国体育场馆的主阵地,但学校场馆多以本校教学活动和训练活动为主,真正面向社会开放、运作、营收的能力极低。在当前的运营模式下,资源利用率较低,大量的闲置资源无法发挥其最大效用。而这种低效率利用导致了高校体育场馆资源的紧张,反而刺激了高校只能加大投入,而大量的投入却无法带来应有的作用,由此造成一种恶性循环。同时,由于高校体育场馆开放程度低,因此难以承接社会活动,导致社会活动无处可去而高校场馆却大量闲置的尴尬局面,自然难以营收,连年亏损。

2.2运营管理相对滞后

先进的运营管理模式对于高校体育场馆的运作极为重要。当前我国高校普遍缺乏专业化的运营,场馆一般由学校后勤人员管理,这部分人群由于没有接受过专门的运营培训,缺乏专业的运营知识和技能,只能负责日常的管理和维护,并不能主动开拓具有创新意义的运营方式。在当今全民健身意识高涨的时代,众多的运动爱好者苦于没有专业的场地,而高校体育场馆运营管理的滞后无法满足社会群体对于各种场馆的热切需求,因此无法创造更多的收益。

3 对策及建议

3.1促进场馆设施功能的综合化

场馆在建设利用时要进行科学论证,并学习、借鉴成功的案例。高校的场馆建设之初,就应当确立多元化功能的建设思路,这样不仅可以充分利用有限的土地、设施、场馆等资源,也可以在对外开放的过程中增强自身的竞争能力。高校体育场馆不能仅仅着眼于举办各项体育活动,同时也应具备承办各种文艺活动、大型展览的能力。

3.2进一步提升场馆运营管理水平,拓展对外运营能力

场馆的管理需要专业化的人员或者团队,这样才能保证充分合理的利用。可以尝试组建专门的设施运营管理机构,对全校的场馆进行统筹一致的管理。亦或是对现有管理人员加强培训,定期邀请专业人员指导,为现有人员灌输先进的理念、知识和技能。亦可以招募专业人员或团队来进行专门化管理。高校场馆设施在保证自身使用的情况下,加大对外界的开放力度,一方面可以承担一定社会责任;另一方面通过企业化、市场化运作,获得更多的收益,缓解现有的资金缺乏局面,保证资源的合理使用和效益最大化。

[1]吕卓.高校体育场馆建设和运营现状及发展研究 [J].贵州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32-35.

[2]毕进杰.我国高校体育场馆经营现状及对策研究[J].广东教育学院学报,2006(2):13-16.

[3]匡泉.广州市高校体育场馆建设与管理现状调查研究[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3(13):83-87.

[4]张莉莉.对影响我国高校体育场馆资源开发效益因素的研究[J].体育与科学,2005(11):68-70.

G807

A

2095-2813(2016)09(a)-0096-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6.25.096

猜你喜欢

体育场馆场馆利用
利用min{a,b}的积分表示解决一类绝对值不等式
政府购买体育场馆公共服务存在的问题与化解策略
会前视察 支招亚运场馆利用
创新标准打造绿色雪上运动场馆
冬奥之约,场馆先行
利用一半进行移多补少
大型体育场馆PPP项目商业模式研究
利用数的分解来思考
Roommate is necessary when far away from home
场馆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