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内体育课教学应用与分析
2016-11-28屈明牛晓
屈明牛晓
(1.重庆市九龙坡区教师进修学院,400050;2.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400015)
教师教研
室内体育课教学应用与分析
屈明1牛晓2
(1.重庆市九龙坡区教师进修学院,400050;2.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400015)
一、室内体育课教学的运动强度与密度
既然室内实践课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就不能回避课堂教学的运动强度与密度。运动的强度与密度的预定与测定是我们科学有效地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发展的有效手段和监测方式,是判断我们达成课堂教学目标的有效依据。室内教学可以通过合理的运动负荷对身心进行良性刺激,促进学生身心健康。
那么,运动强度与密度应该设定为多少才符合要求呢?这次十四城市展示课比赛文件上明确提出练习密度需达到30%~40%,学生的平均心率需达到110~130次/分。而具体分析和评价学生运动负荷,需观察测试整堂课的平均心率是否合理?心率变化是否有利于增进学生健康?是否有助于学习掌握体育知识技能?练习前后心率变化范围的大小,休息间歇是否合理?课后心率恢复情况如何?学生自我感觉如何?对运动负荷的安排,应该根据课的类型,学生的身体发展和运动能力等有针对性地合理安排。
不同学段体育课的平均心率参照标准一般为:小学120~130次/分,初中120~140次/分,高中女生130~140次/分,高中男生130~150次/分。练习密度一般为30%~50%。而这次十四城市室内体育教学实践课中,小学12节课,平均心率达到120次/分的有3节课,其中低于110次/分的有6节课,练习密度低于30%的有2节,50%的课运动强度偏低。初中10节课,平均心率达到120次/分的只有1节课,平均心率低于100次/分有5节课,普遍运动强度偏低,对学生身体发展有效性还有待提升。在有限的室内空间中,怎么根据现有的空间和条件来提高运动强度还有待研究。
二、室内实践体育课教学实施原则及策略
如何实施室内实践体育课教学?首先,要明确室内体育课的基本理念与原则。教学必须践行学生“健康第一”的理念,从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策略与教学评价等基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同时注重学生兴趣的激发与保持,让学生体验成功,感受体育的魅力与价值;其次,注重以生为本,一切教学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设计与实践;最后还需根据学生实际进行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和谐发展。
基于此,在进行内容选择的时候,要基于地方、学校、学生与教师和环境实际进行选择。不要唯室内而室内,室内实践课是基于无法在室外进行,而又不影响学生的身体练习和技能学习而转移到室内进行。所以在条件允许下我们提倡在阳光中、大自然中进行运动与锻炼。不是所有的教材都适宜在室内长久地教学。所以必须明确室内实践课只是室外实践课的补充延续和完善,而不是必须的主流。所以在内容的选择上要基于室外实践课的计划和要求,一定要基于学生的兴趣、教室的实际和室外实践课内容的系统联系,而不是随意地安排。
在教学方法与实施策略上,要围绕课堂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展开,同时要充分让学生体验成功与快乐,感知体育的魅力。所以在实施教学时一定要研究教材、分析学情,充分利用一切资源为教学服务,这些资源可以是桌櫈,可以是多媒体,可以是墙壁黑板,也可以是书包文具等,当然也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创新自制教学工具。在实施教学时,要根据地方实际丰富教学内容,注重多元化的教学设计与组织教学,教学手段、方法可多种多样。建议多运用游戏、比赛等教学方式,强调在游戏中学,在比赛中练。
体育室内实践课在具体实施中,在安全保障与评价考核方面还需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室内体育教学组织应更加严密安全。室内体育教学,人多空间小,需更加注重组织工作和安全工作,建立一套室内体育课常规更为必要,在教学中教师认真备课是关键,事先充分考虑教学进行中可能发生的一切情况,及如何避免;桌凳如何摆放又安全又不损害公物,空间更大;如何分组、如何轮换更合理,哪些教材安排在先,是否符合生理负荷规律和动作技术形成规律以及如何达到运动负荷;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如何发挥小干部的作用等。
二是教室内有利条件应充分利用。在进行技术动作和知识讲解中能充分利用黑板板书,挂图、幻灯、录像、VCD等多媒体先进教学手段,使体育知识讲得更加细致,技术动作更加直观。
三是明确规定处理桌凳的方法与要求,安全是重中之重。上好室内体育课,必须处置好桌凳。一般来讲,尽量不搬动或少搬动桌凳,如果要搬动桌凳时,也要按统一规定进行,在上课过程中,严格按照安全规范来进行。
四是注意班级学生的差异。班级与班级之间是有差异的,如,纪律有好有坏、水平不齐、人数不等。对此,必须分别对待,提出不同要求,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三、建议
教育主管部门、学校领导、体育教师要把上好室内体育课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制订相应的管理办法,杜绝室内体育课无效或低效。其中,体育教师要认真负责,做好自己的工作;教育部门、体育界的专家应尽快组织编写室内体育课的教材,以指导体育教师上好室内课。此外,还应加强对体育教师的培训,提高他们室内体育课的教学能力,要求他们在讲解艺术、板书设计、PPT制作等方面向其他学科学习,不断提高理论知识水平及表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