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羽毛球教学的目标和现状及发展分析
2016-11-28侯东雷
侯东雷
(华北电力大学体育教学工作部 河北保定 071000)
高校羽毛球教学的目标和现状及发展分析
侯东雷
(华北电力大学体育教学工作部 河北保定 071000)
羽毛球运动对于大学生而言是一项非常有吸引力的体育项目,该运动所需人数少,开展组建简单,方式有单打和双打等,因为这些特点使其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如今,羽毛球运动越来越普及,许多公司内部也会经常组织羽毛球活动,为了让大学生们在毕业后能更快地适应职业发展的需要,更顺利地融入新的环境,教会大学生打羽毛球并提高他们的水平是十分有必要的。这就要求教师彻底地研究当下高校羽毛球教学的现状,依据高校羽毛球教学的目标制定教学发展上的创新策略,从而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更有效地学习。
羽毛球教学 目标 现状 发展
1 高校羽毛球教学的目标
如今,高校体育课程的目标呈现出由单一向多元化发展的趋势,既要求学生参与到运动中去,了解并熟练掌握运动技能,还考虑到未来学生心理以及社会适应能力方面的发展,羽毛球课程目标也是如此。体育课程将容易忽略的心理和社会等内容由隐性转化为显性,表明体育课程已经从理性的运动工具的僵硬框架中跳脱出来,向感性的人文主义发展,这可以说是体育课程发展中的一种里程碑式的进步,这一大步使体育课程具备了一定的人文色彩。然而,有一点必须达成共识,那就是这些隐性目标的实现必须依赖于最原始最本质的运动工具的功能,只有提高了学生们打羽毛球的技能,增强了学生的身体素质,才有可能在此基础上去实现心理和社会层面的发展。所以,高校羽毛球课程最最基本的目标,归根结底还是“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即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其参与到羽毛球运动中来,让他们学会基本的羽毛球知识,掌握技能加强锻炼,增强学生的体质,进而实现最终的全面发展。
2 高校羽毛球教学的现状
2.1场馆设施不足
羽毛球运动不像篮球或者足球,参加的人数众多且进行一场比赛的时间很长,羽毛球最少只需要两个人,比赛时间可以任意调整,因此,喜爱羽毛球运动的人们因其运动本身的灵活性更乐意参与其中。随着羽毛球运动的普及,更多人的参与使得对羽毛球场地的需求增加。据统计,很多学生因为学校场馆开放的时间短而无法在课后使用,羽毛球运动也因此受到了限制。有的学生只得在宿舍附近的小路上运动,但由于路上时有行人出现,路窄树多,极大地影响了学生们的运动体验。所以,有些高校应适当地减少那些对社会人士开放的营利性的羽毛球场馆,延迟校内场馆开放的时间,在有必要的情况下增加羽毛球场地的数量,保护学生对羽毛球的热情,维持学生们的积极性,让学生进行羽毛球运动的阻力降低到最小。
2.2教师专业技能不足,教学模式老旧
据调查显示,羽毛球教师中专业教师的人数还不到1/4,如此规模的师资队伍断然无法满足羽毛球专业教学的需求,因为教师的专业与否将严重影响羽毛球教学的效果和教学目标的实现。在羽毛球教学课程中,截至目前为止,只有大约30%的高校使用了多媒体等新的教学手段教学,其他高校依然在采用动作示范讲解与学生练习结合的这种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传统的教学方式的缺陷在于教师所示范的标准动作不能长期保存,整个教学过程容易落入流水线的俗套,难以实现理想的教学成果和既定的教学目标。在科技迅猛发展的年代,一切都应该与时俱进,包括羽毛球教学方法。
2.3同学之间缺少竞赛交流
经常举行羽毛球比赛不仅能够检验与评估教学成果,还能激发学生的好胜心和奋斗意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加学生对羽毛球运动的兴趣。然而,学校和教师似乎并没有考虑到这一点,从目前高校羽毛球赛事贫乏就可以看出。据相关研究表明,高校对羽毛球项目建设的重视程度远不如其他体育项目,这就使得高校羽毛球协会之间、俱乐部与体工队之间的交流和切磋的机会少之又少,阻碍了羽毛球知识的传播和技术的增长。
3 高校羽毛球教学的创新措施
3.1加强相关基础设施建设
在羽毛球普及高校校园的时代,高校应该顺应时代的潮流,对校内各大运动场馆进行科学合理规划,完善羽毛球运动的相关基础设施建设。校内建成的羽毛球场馆除了在平时的教学时段开放外,还可以在早、中、晚或双休日或采取单双周的模式有选择性地开放并加强管理。在课余的运动形式上可以采取有偿教学、健身的方式,以馆养馆。另外,部分管理人员也可以从羽毛球爱好者中选拔,减少管理费用的开支,而且他们在管理场馆的同时还可以学习他人打球的经验,这些措施都可以避免给学校的经费带来过大的负担。
3.2组建高水平教练员队伍
试想,如果老师也只是一知半解,又如何更好地将知识传授给学生呢?所以,要想彻底有效地提高学生羽毛球的水平,理论知识扎实、球技高、教学经验和比赛经验丰富的教师队伍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教师不应该固步自封,而要积极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保持良好的训练水平,创新教学方法,开发出羽毛球教学娱乐和趣味的一面,令传统教学不再死板。另外,高校之间应该经常组织老师开座谈会或者组织比赛,让老师们有机会互相交流和学习,在教学水平上共同进步,大范围地提高羽毛球教学的质量。好的老师教出专业过硬的学生,然后这些学生再去教下一代学生,形成羽毛球技艺传承的良性循环。
3.3组织羽毛球联谊赛
笔者认为,羽毛球的教学同样应该遵守“请进来,走出去”的原则,诚然,比赛就是“走出去”最直接有效的方式。一场高水平的比赛能让人们在赞叹运动员精湛的球技的同时感悟到羽毛球运动的独特魅力,这样的比赛能够感染人也能够吸引人,让更多还在犹豫徘徊的同学付出实际行动参与到羽毛球运动当中。为了赢得比赛,同学们会更加努力地学习,开展长期的有计划的系统性训练。由于各高校之间的水平有所不同,为了让比赛更加科学和公平,在设置比赛的时候应该尽可能地按照水平的不同层次分级设置,这样不至于打消水平较低的队伍的积极性,而且实力相当的对手比赛才会更激烈,也更精彩。代表学校参赛的队伍在久经沙场后,无论是经验、技术还是心理素质都会得到提高,他们作为代表和前辈再去教会后辈,从而整体提高学校的羽毛球水平。另外,还可以安排专门的人去从事羽毛球俱乐部的工作,定期组织师生联谊羽毛球比赛,选拔高水平的羽毛球校队,代表学校参加校外的比赛,进一步带动羽毛球运动的开展。
4 结语
羽毛球运动虽然是一项小型体育运动,但它不仅仅考验的是体力和耐力,也需要具备很强的技术性。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只局限于教师教动作、学生自主练习这一种模式,教师应该结合学生的特点去总结教学经验,不论是从激发学生兴趣到教授学生技能还是鼓励学生参与练习,都应该因材施教,找到适合大学生的身心特点的教学方法。目前高校羽毛球教学仍存在一些问题,笔者认为从增设运动场馆、提高师资专业素养、积极组织羽毛球比赛等方面均能改善这些问题,更快更好地帮助学生们牢牢掌握羽毛球技术,促进羽毛球运动的繁荣发展。
[1]陈卫峰.大众性羽毛球运动在南宁市区盛行的调查研究[J].体育科技,2007(2):72-74.
[2]王素平,彭敏.羽毛球步法教学的焦点问题及其原则[J].辽宁体育科技,2002(4):43.
[3]殷家鸿.高校羽毛球教学中的几个关键问题探讨[J].咸宁学院学报,2011(9):144-145.
[4]肖杰.羽毛球运动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110.
G847
A
2095-2813(2016)09(a)-0053-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6.25.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