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育起源“多元合力”说研究①

2016-11-28郑文强姚辉洲梁柱平

当代体育科技 2016年25期
关键词:起源舞蹈人类

郑文强 姚辉洲 梁柱平

(广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广西桂林 541004)

体育起源“多元合力”说研究①

郑文强 姚辉洲 梁柱平

(广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广西桂林 541004)

文章通过文献资料,运用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运用断代史分期的方法,以人类史前时代的社会文明为背景,对体育的起源进行再认识。研究认为,体育起源并非单一学说所能够解释的,更不是几种起源学说的叠加,应是在一种“多元合力”因素作用下所推动形成的。这种“多元合力”具体表现为内部的经济、思想、制度等因素和外部气候环境的变化对体育施加的影响,进而才形成与体育起源有关的神话起源、劳动、宗教、军事战争、舞蹈艺术等学说。

体育 历史分期 多元

该文“体育起源”中的体育是指一般意义上的体育,而非现代意义的竞技体育和学校体育。“多元合力”则指推动体育起源的因素,而非某一种或多种学说。因此,不能将两者混为一谈。目前关于体育起源学说众说纷纭,争论至今。据统计,有劳动、教育、宗教、战争等十几种学说,数量众多且无一定顺序。既体现了无法统一认识,又说明其重要性与复杂性。由于没有物证,大部分还属于假说,尚处于推敲阶段。但运用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去看待体育起源问题可以发现,其起源与经济、思想、制度和文化等都有不可分割的联系。体育起源既不是“一源论”所决定;也不是“一源为主多源论”所决定。社会学中的“多元”是指差异种族、宗教或社会群体在同一文明体或共同社会框架下,连续并主动地参与及发展自有传统文化或利益。体育作为社会文化现象也不例外。所以笔者认为,体育应是历史文明发展进程中,在“多元合力”作用下形成的。将体育起源问题回归到原始社会人类生活中去思考可以发现,促成体育起源、发展的因素及顺序是不同的,所起到的作用也有持续和间接之分。故在此基础上认为,体育起源应是“多元合力”作用下形成的一种社会文化,并提出体育起源的“多元合力”说。

原始社会时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第一阶段,它以人类的出现为开端,以国家形成为终结。按社会组织状况可将原始社会分为原始群居(距今约170万年前至距今约10万年前)、母系氏族公社(距今约二、三十万年前至距今约5000年前)、父系氏族公社(距今约5000前至距今约4000年前)3个时期。而根据生产工具加工的先进程度可分为旧石器(打制石器)、中石器(磨制石器、骨器)和新时期(铜石并用)3个时代,两种划分标准所呈现的3个时期一一对应。狩猎团体,是劳动上的协作团体。还没有产生具有制度特性或被大家公认的强权政治。而体育的起源也与早期人类为求得生存而从事的劳动息息相关,生产工具的简陋状况注定了经济发展水平的落后。如《韩非子》中记载:“人民少而禽兽众”,住的是洞穴;吃的是“草木之实,鸟兽之肉”;穿的是鸟的羽毛和兽皮。受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制约,劳动首当其冲的成为体育起源的决定性因素,表现为狩猎和采集经济。在这一过程中也必然少不了跑、跳、投掷、攀爬等与体育紧密相关的动作。虽然这些只是为生存而非刻意练习的动作,还并非完整意义上的体育活动,但是却孕育着体育的因素,为体育起源创造了条件。此外,该时期的人类已懂得如何使用火和文字符号,火的使用不仅扩大了原始人类奔跑活动的范围,还使人类可以获得熟食,增强了人类体质来抵御灾害和野兽的能力。文字符号的产生使得人类能够保存劳动生产经验,让这些经验在后期劳动技能传授中起到功不可没的作用。

另外,体育的起源与原始社会时期“娱神”思想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原始社会时的人类没有诸如现代人那种对制度和大众习俗的信仰,在他们头脑中对于历史社会的态度并非不断向前发展的,而是永恒不变的。他们只注重自己的食物来源是否充足和稳定,面对无法抗拒的自然现象,如地震、干旱、洪水等无法用科学合理的方式去解释,由此产生畏惧的心理。认为自然界有一种无形的力量去操纵着人类,这就是所谓传说中的“神”。因此,为获得超自然的魔力,保证自身生存需要,便产生了原始“娱神”思想,其表现形式就是简单的舞蹈动作。在中外神话传说中,原始部落的创世英雄都具有半人半神式的超人能力。原始先民通过创设自己的保护神,用象征欢腾跳跃模仿舞的方式以求神灵欢娱,无病无灾或祈求猎物大量繁殖,让自己能获取足够的食物来源。在中外体育的起源中普遍存在神话起源的学说,如古希腊祭祀宙斯的古奥运会,中国祭祀天神的种种射礼环节。与“娱神”活动紧密相联的便是巫术及祭祀仪式,“巫”在原始社会是一种特殊的职业,起着“穿越于阴阳两界,沟通神灵,传递神意”的特殊作用。在一些巫术仪式中的跳

1 劳动与娱神思想促成体育萌芽

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的标志是能够制造和使用生产工具,人类劳动是从制造和使用工具开始的。原始群居时期的人使用粗糙的打制石器,过着以采集和狩猎为主的生活。社会组织只是单个的跃、模仿、射箭等动作,展现了某些体育舞蹈的雏形。由于原始社会后期农业文明的发展,导致人类意识形态的变化。人类信仰“神灵”和“巫师”的意识逐步淡化,转为信仰“新神——丰产女神”因她不仅能够决定人类农业和狩猎的丰产,还能决定人类子嗣的繁衍,逐渐演化为一种类似于宗教信仰的艺术,成为原始社会部落普遍认同的一种文化。在考古出土的壁画及雕像中,存在大量人物身体形态比例不均衡的现象,其共同特征就是生殖器官的刻意夸大,明显是生殖崇拜的表现。所以,在两性诱惑中往往也会用舞蹈动作来表现。由此,也产生了最原始的、简朴的、动作简单的舞蹈,为后世的舞蹈发展奠定了基础。

2 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社会生活丰富了体育的内容

在母系氏族公社时期,社会发展有了显著提高。该时期,人类劳动工具为磨制的石器和骨器,此间产生了原始宗教艺术观念,制陶和饲养家畜技术也已出现。与体育紧密相关的是在狩猎过程中发明了弓箭、投掷矛、投枪等器材。此时也出现了人类首个以血缘家族为纽带的社会组织形式和明显的社会分工,男性负责打猎,妇女则负责采集和种植。由于打猎在获取食物方面具有不稳定性,所以妇女便拥有生产资料所有权。女性不仅哺育抚养孩子,还创造了稳定的食物来源,在氏族中相比男性具有较高地位和贡献。由于生产技术提高,农业部门开始出现,人类有了相对充足的闲暇时间对后代进行有意识专门性的体育练习,如射箭、投枪、掷石球等,以便更好地捕捉野兽,获取食物来源。这种劳动过程中技能传授与教育的结合,形成了早期原始的“体育教育”,在某种程度上体育也是最早的教育形式之一。

在原始社会发展过程中,婚姻制度的特点也与体育起源有着一定的联系,该时期婚姻制度大体分3种:群居时期的杂婚制、母系氏族公社时期的群婚制、母系氏族公社全盛时期的对偶婚制。杂婚制的婚姻结合方式故名思议就是两性之间对象不明确,且异性双方无长幼尊卑观念,两性之间结合较为随意。到了群婚制时期略微出现改变,两性的结合仅限于同辈之间进行。对偶婚制的婚姻则出现了比较明确的夫妻组合,但这种组合并不稳定,夫妻双方各自住在母亲的氏族内,丈夫与妻子见面是采用登门拜访征得妻子同意的方式,夫妻所生的孩子大多留在妻子一方的氏族之中。从三种婚姻制度可以看出女性在社会中的地位是比较高的,没有进入到阶级社会之后那种“男尊女卑”的思想。因此,在男性向女性求偶过程中,免不了进行为争夺异性而展开的较量和为吸引异性所做出的各种卖弄身姿类似舞蹈的动作,来博取异性的好感。这种为获取“爱情”而展示出的动作,在长时间的交往过程中形成了约定俗成的模式;不管是体格健壮的展示还是身体灵敏的表现,都展现了人体在体育运动过程中的诸多特征。因此,在原始婚姻制度下,同性之间以求偶为目而进行的“爱情”追求和展开的较量与体育的起源也有着或多或少的联系。

3 气候环境的变化拓宽了人类体育活动的领域

在母系氏族公社时期,全球生态环境有了较大变化。第四纪最后一次冰期结束,气候转暖冰川开始融化。由于气候的变化,原始群居时期陆地上不少大型的动物灭绝,由于陆上狩猎对象的减少,使得原始人类不得不将生产生活转向江、河、湖、海,这也是渔猎文明产生的重要因素之一,而每一种文明之下都会伴有一定的社会行为和自然行为。古代先民为适应大自然的变化,开始尝试进行水上活动。在水中若想获得食物来源(鱼类和水鸟)就必须要学会游泳,谁游的动作隐蔽,姿势平稳,声音小获取食物的可能性就越大。所以,古老的蛙泳正符合了这一要求,由此可以看出,水上运动一开始就对先民们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随着游泳人数的增多及对速度要求的不断提高,不同泳姿相继出现,也为后世各种泳姿及水上运动项目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水中生产活动的出现,使得人类适应了气候条件的变化,从而获得较多的食物来源。为运输获取的生存资料,原始先民必须学会制造和使用水上交通工具,“刳木为舟”便是对人类早期适应生产活动的最好解释。随着人类生产技术的提高,木舟逐渐演变为稳定性较好和外观较为漂亮的船,从而为后世龙舟赛的出现创造了物质条件。

4 农业社会的发展促进军事体育的产生

父系氏族公社时期,无论是在生产力的先进程度,还是社会的形态上又进一步有了显著的变化。该时期,农业成为生产的主要部门,渔猎和采集则成为获取生存资料的补充性手段,手工业和农业进一步分离成为独立的部门。最具代表性是制铜技术的出现,铜制生产工具的大量出现对提高原始社会生产力起到功不可没的作用。但事物都有两面性,生产力的提高导致剩余产品出现,个人财富逐步增加,出现了私有制和以掌握财产为目的部落。在氏族公社制度逐步瓦解至国家产生前的这一历史阶段中,部落间为扩张领地,争夺剩余财产而导致战争的出现,并日趋大规模和频繁化。《史记》中记载:“轩辕之时,神农氏衰,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农氏弗能征,于是轩辕乃习用干戈。”描述了原始部落时期首领带领部落士兵操练的情景。其中的“干”指的是盾牌,“戈”指进攻的武器。部落首领为获取战争的胜利而对士兵或奴隶进行训练,并制造各种各样兵器,为后世的武术形成奠定了基础。

从另一个角度看,军事战争取得胜利,首领或军事集团必然会进行一些庆功活动,而在庆祝中自然免不了音乐和舞蹈助兴,音乐配舞蹈是统治阶级享受和娱乐的产物,这也间接丰富了体育的内容。让舞蹈艺术由“娱神”逐步向“娱人”转变。在云南沧源考古发掘的岩画中看到的“盾牌舞”、“操演舞”典型为战争舞的代表;青海省大通县发掘的彩绘陶盆上的原始舞蹈图案则是自娱舞的体现。从上面的内容和形式可看出,舞蹈也是由最初的狩猎舞和图腾舞向战争舞及自娱舞方向转变。舞蹈题材风格与军事战争内容切合,可以说军事体育丰富了体育舞蹈的内容,体育舞蹈展现了军事战争中士兵的士气和战况的惨烈。

5 结语

综上所述,体育的起源不应是某一方面的条件与因素影响所致的,而是多元合力的结果。因为在原始社会时期,由于科学不发达,经济落后,面对复杂的自然环境,人们简单的生活方式便是求食图存。在生产劳动之余,自然界发生的现象使原始人类产生了一种手舞足蹈的“娱神”的宗教崇拜。而在生活中,又由于剩余产品而发生了战争,同时也由于人的本性所致而产生两性诱惑的生殖崇拜。由此可以看出,劳动创造了人类也创造了社会,也是体育起源的源头。但是如果排除其他因素的影响,很多体育种类和项目就不会产生,例如在劳动之余如果没有剩余产品的出现就不会有军事体育;没有气候环境的变化及各种自然现象的出现,也就不会有为适应环境变化的水上活动及为解释自然现象的宗教崇拜;剩余产品不富裕也就不会有娱乐体育。另外,体育起源也离不开人的体质和心理的发展,如果原始人类没有心理的需求,就没有体育可言。所以,体育起源的因素就像链条一样一环扣一环,相互交织在一起,缺一不可。由此可见,体育起源不是由单一条件和因素形成的,而是多元合力的结果。

[1]谭华.体育史[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美)约翰J麦休尼斯.社会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

[3](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4]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古代史编上卷[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5]郝勤.体育史[M].人民体育出版社,2007.

[6]刘德佩.关于体育起源与发展的社会学思考[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1988,5(4):33-40.

[7]邓廷良.关于体育的起源问题[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1979(3):29-31.

[8]王俊奇.比较东西方祭祀活动与体育起源之异同[J].体育文史,1996(1):18-21.

G812.9

A

2095-2813(2016)09(a)-0001-03

10.16655/j.cnki.2095-2813.2016.25.001

郑文强(1991—),男,汉,山东泰安人,硕士,研究方向:体育史。

猜你喜欢

起源舞蹈人类
圣诞节的起源
人类能否一觉到未来?
学舞蹈的男孩子
奥运会的起源
人类第一杀手
冰上舞蹈搭档
舞蹈课
清明节的起源
1100亿个人类的清明
万物起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