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育合作学习与社会适应能力之关系研究①

2016-11-28马骏吴本连安徽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安徽芜湖400杭州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浙江杭州30036

当代体育科技 2016年24期
关键词:适应能力马拉松赛体育

马骏吴本连(. 安徽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安徽芜湖 400;.杭州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 浙江杭州 30036)

体育合作学习与社会适应能力之关系研究①

马骏1吴本连2
(1. 安徽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安徽芜湖 241002;2.杭州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 浙江杭州 310036)

体育合作学习与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是目前体育教学中的一个热点话题,体育合作学习是一种创新的体育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更能培养学生走向社会以后对社会环境、社会活动、人际交往等方面的适应能力。该文对体育合作学习和社会适应能力进行了概述,阐明了二者之间的关系,并提出开展体育合作学习的途径,从而为体育教学改革与发展提供参考策略。

体育教学 合作学习 社会适应 关系

1 体育合作学习与社会适应能力的概述

1.1体育合作学习的概述

体育合作学习是指:在体育教师的组织指导下,学生通过责任分工与密切配合、互相帮助与小组评价等练习策略,提高合作意识和协同能力,共同完成教室布置的任务,从而实现体育教学目标的一种体育学习方式。

1.2社会适应能力的概述

社会适应能力是指:个体在生存与发展过程中实现社会化过程的能力,它是个体生存与发展的必备能力,其根本目标是主体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不断地促进自身的发展。

高校是输送未来合格人才的基地,采用体育合作学习模式的体育课,对培养大学生身心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体育合作学习在国外拥有众多的研究机构,近些来,体育合作学习在我国渐渐得到重视,许多教育工作者将理论与实践研究相结合,对体育合作学习进行积极探索,并取得了初步成效,但目前研究偏向于体育专业大学生,涉及非体育专业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培养领域较少,这远远落后于当今社会对教育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

2 体育合作学习是促进社会适应能力的基础

体育课中采用体育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确切的说,这更是一种组织课堂学习的策略,这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成绩,而且能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自尊心。教师通过教学手段和策略使学生能够融入到群体之中,从而获得归属感和安全感,是学校教育的一项重要责任。体育教学中,通过实施体育合作学习的教学方法,所有学生为完成一个共同的学习任务,加强合作,协同发展,各司其职,各尽所能,那么,作为有价值成员的自尊感和认同感对学生来说就会油然而生。毛振明(2006)指出,学生在合作学习小组中,为了实现共同的学习目标,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互相激励,这种“同行者的激励”,有时会比教师的鼓励更生动、更有力。学生将来步入社会,会遇到不同类别的人,同样也会遇到各种能力方面的差异,通过合作学习,学生会尽早适应这种现象。在体育合作学习中,学生作为学习者,积极参与到整个过程中,相互交流,认清自我,获得一种满足,这使得教学过程在某种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认知水平。

3 体育合作学习与社会适应能力相互影响

(1)创造了学生相互认识、交流、了解、协作、认知、审美的机会。在体育合作学习中,他们学会如何面对陌生人,又学会如何将陌生人转变为学习的对象。在这样的交流过程中,他们学会抛弃自我的防范和他人坦诚相见,在这样融合的过程中,也是自我适应社会的过程;(2)崔秋月(2013)指出,体育教学对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影响是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的。体育合作学习培养了学生的一种良好品质,就是善于听取他人的意见和建议。要想尽快地适应社会环境,参与社会活动,与别人密切交往,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与他人坦诚相待。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焉”,通过小组体育合作学习的过程,学生总结出,如果自己想在学习上有所收获,就必须做到与其他同学互帮互助,取长补短,善于聆听别人的意见和建议,共同进步,这也成为他们在适应社会中所必备的条件;(3)小组体育合作学习的意义远不止一两点,有时候,小组体育合作学习这种学习方式并不固定,教师创设教学情境,学生明确学习任务,在合作探究的过程后互相交流评价,这有利于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人的心理是在人的社会活动中,尤其是在人和人之间的相互交往过程中不断发展并成熟的。学生的类别不同、层次不同,体育教师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将学生进行分组,为每个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的机会,这使得学习困难的学生在互帮互助中得到提高,学习良好的同学也获得了自信,有效地培养和促进了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4 开展体育合作学习的途径

4.1坚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

体育教师在教学中要坚持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原则,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和技能,同时要教导学生学会学习,去,城市环境的美丽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的努力。

7 马拉松——全民的良师益友

虽然我国马拉松赛现呈现出猛增的态势,但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据相关统计,日本保持每周运动习惯的人超过了1 000万,接近人口的1/10,而我国同样也有1 000万人,相对于我国15亿人口来说还差之甚远。跑步时最简单且最有效改善身体健康状况的运动,它不仅可以改善高血脂、高血糖、高胆固醇,而且还可以提高一个人的心肺功能和生活质量。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健康”一词在每个人的字典中的烙印,越来越深,它带来的不光是身体上的轻松愉悦,更是带来精神上的洒脱。在习大大大力提倡增强全民身体素质,阳光体育进高校的倡议下,跑步恰好是最佳的运动方式,也必然在不久的将来成为我们生活的必需品。

8 马拉松对城市经济发展的影响

一次马拉松赛的成功举办,可以吸引到成千上万的参赛人员和观赛人员,所有人的食、住、行都会极大地刺激当地的消费,同时餐饮业、酒店业、交通业等相关的产业都获得了巨大的商机,马拉松赛吸引的赞助商也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随之而来的也会对当地知名品牌很好的做了宣传,这种无形的经济也蕴藏着巨大的市场空间。

综上所述,马拉松作为当今一项火热的体育赛事,不仅提升了城市的整体形象,凸显了城市的人文价值,也有效促进了世界民族的大融合,全民健身的顺利开展;更对一座城市的环境、经济起到了积极影响。

[1]陈尔洁.中国马拉松赛事对城市发展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4.

[2]刘雪丽,李鹏举,黄可可,等.城市马拉松赛对城市综合水平的影响[J].运动,2012(11).

[3]张登峰.马拉松赛事对城市发展的影响[J].体育文化导报,2011 (11):12-14.

[4]王海,王大卫,李颖川,等.我国马拉松赛事研究[J].体育文化导报.2012(12):46-47.

[5]吕广霞.中国城市马拉松赛事特征浅析[J].当代体育科技,2012 (33):4-5.

[6]田静,徐成立.大型体育赛事对城市发展的影响机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2(12):7-11.

DOI:10.16655/j.cnki.2095-2813.2016.24.106

G807.01

A

2095-2813(2016)08(c)-0105-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6.24.105

2015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体育学),体育合作学习促进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与身心发展研究(15BTY053)。作者简介:马骏(1991—),男,汉,安徽蚌埠人,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学校体育。

猜你喜欢

适应能力马拉松赛体育
轻型合成营高原山地进攻作战环境适应能力评估
雷鸟
男子蹭跑广马被终身禁赛
我们的“体育梦”
沙漠里的精灵
你容易适应新环境吗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