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普通高校特殊体育课程教学现状调查研究①
2016-11-28刘俊洁
刘俊洁
(武汉科技大学体育课部 湖北武汉 430081)
武汉市普通高校特殊体育课程教学现状调查研究①
刘俊洁
(武汉科技大学体育课部 湖北武汉 430081)
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数理统计、访谈等方法,对武汉市普通高校特殊体育课程的教学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认为特殊群体学生不仅有接受体育教育的权利,还有接受适合其身心特点和需要的体育教育的权利,促进武汉市普通高校特殊体育课程教学的基本策略就是“转变特殊体育教育观”、“专设特殊体育教育宏观指导部门”、“加大特殊体育教学的经费投入”、“建立完善的特殊体育教学支持体系”以及“加强特殊体育教师在职培训”等。
武汉市 普通高校 特殊体育课程教学 现状
1 研究方法
从实证调查入手,分别设计了针对特殊群体学生和特殊体育教师的封闭式问卷。调查问卷进行了信度和效度检验,其结果符合社会学调查要求。共发放教师问卷12份(每所高校一份)、学生问卷320份,其中教师问卷回收12份,回收率100%,有效问卷12份,有效率100%;学生问卷回收320份,回收率100%,有效问卷304份,有效率95%。
2 结果与分析
2.1 学生的身体练习障碍类型、体育态度与体育兴趣
被调查的304名特殊群体学生的身体练习障碍主要分为四类:一是损伤或病愈恢复期,这类学生121人,约占被调查学生总人数的39.8%;二是罹患慢性疾病,这类学生100人,约占被调查学生总人数的32.9%;三是体质虚弱,这类学生51人,约占被调查学生总人数的16.8%;四是肢体残障,这类学生32人,约占被调查学生总人数的10.5%。由于每一类身体练习障碍的学生的具体病况各不相同,因而他们的个别差异明显,运动能力也不一。在对特殊群体学生“对待上体育课的态度”的调查中,有77.7%的学生选择“很喜欢”或“喜欢”上体育课,86.8%的学生认为开设特殊体育课“非常有必要”。而在对特殊群体学生体育兴趣的调查中,学生最喜欢的运动项目排在前五位的分别是球类项目、有氧舞蹈、太极拳(剑)、趣味游戏、心理健康知识,这说明特殊群体学生的体育兴趣广泛。由此可见,武汉市普通高校特殊群体学生的身体练习障碍类型多样,个别差异明显,运动能力程度不一。虽然他们的身体存在某种练习障碍,但他们的体育态度端正,参与体育学习与锻炼的愿望强烈,且兴趣广泛,有多方面的体育学习需求。
2.2 教学目标设立情况
结果显示,被调查的12所高校中仅有6所高校在体育教学大纲中对特殊体育课程提出了明确的教学目标,这6所高校的教学目标表述大体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1)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保健理论与康复知识;(2)掌握两、三项保健养生的基本技能及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培养体育锻炼的习惯和兴趣;(3)发展学生力量、速度、耐力、灵敏性、柔韧性等身体素质,使学生身体得以康复或好转;(4)培养坚韧顽强、吃苦耐劳等意志品质。从现有的教学目标分析,武汉市普通高校的特殊体育课程主要定位为康复和保健,把提高特殊群体学生的身体健康水平以及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作为主要的教学目标。从目标领域来说,这种目标定位比较重视特殊群体学生的运动参与目标、运动技能目标和身体健康目标,却对特殊群体学生的心理健康目标和社会适应目标关注不够。事实上对于特殊群体学生来说,最困难的核心问题是对“身体特殊”的接受和对自己的价值的再认识,特殊体育课程教学对于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的意义要超出身体健康的范畴和目标。
2.3 教学内容设置情况
对武汉市普通高校特殊体育课程的教学内容设置情况进行调查,发现大多数高校以实践课为主,占被调查高校的58.3%;其次是以理论课为主的学校,占被调查高校的25%;只有16.7%的高校兼顾理论与实践的教学。从实践课的教学内容看,排在前五位的分别是太极拳、太极剑、养生气功、保健按摩操以及球类项目,除太极拳(太极剑)、球类项目与学生兴趣基本一致外,其他项目与该研究中“特殊群体学生体育兴趣”的调查结果有较大出入。从理论课的教学内容看主要是体育、学校体育、终身体育以及康复保健知识为主。
2.4 师资配备及专业素质情况
调查显示,目前武汉市普通高校的特殊体育课程一般由普通体育教师兼任,每班(30~40名学生)只配备一名体育教师,任课教师的专项特长主要以武术、体育保健、球类、瑜伽、桥牌为主。在被调查的12名教师中,83.3%的教师喜爱自己的本职工作,愿意投身于特殊体育教育事业;91.7%的教师没有参加过特殊教育的上岗培训,也没有经过专业的特殊体育教育系统学习,但78.5%的教师还是希望参加相关知识与技能学习的。调查得知,任课教师缺乏培训与学习的原因一是学校和地方教育主管部门很少提供这方面的机会,二是教师平时可学习的这方面的参考资料匮乏。在“特殊体育相关知识和技能掌握情况”的调查中,66.7%的教师“不了解”或只“了解一些”特殊体育教育的相关知识;50%的教师“不会”对特殊群体学生的身体状况进行鉴定和评估;75%的教师“不知道”如何根据学生身心需要制定个别化体育教育计划;58.3%的教师“不会”根据教学需要制作简单的特殊体育教具和辅具。由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武汉市普通高校的特殊体育教师虽然具备良好的专业道德,渴望参加进修学习的愿望很强烈,但其数量明显不足,对专业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明显不够,急需提高专业化程度。
2.5 教学场地、器材及设施配备情况
调查结果显示,在被调查的12所高校中,仅有25%的高校专为特殊体育课程修建了教学场地,其他75%的高校的特殊体育教学场地基本处于见缝插针的打游击状态;在所能使用的教学器材与设备方面,91.7%的高校只能使用常人化的器材设备,如哑铃、跳绳、毽球、排球、乒乓球、篮球、体操垫、实心球等,而对于如上、下肢康复训练机、残疾人健身训练脚踏车、多功能力量练习组合器械、手部按摩训练球等专门的特殊体育器材与设备,仅有8.3%的高校少量购置。可见,武汉市普通高校的特殊体育教学场地明显不足,适用于特殊体育教学的专门的体育器材与设备更是匮乏。分析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除了扩招与学校建设发展不平衡、高校体育经费紧张这些显性的原因之外,最重要的是学校和体育部门领导对特殊体育教育缺乏足够的重视,没有真正把特殊体育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位置。
[1]国家教育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J].中国学校体育,2002(6):4-6.
[2]湖北省教育厅.湖北高校名录[EB/OL].(2016-05-20).http://gov.e21.cn//content.php?id=10517.
[3]李秉德,李定仁.教学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48-51.
G80-32
A
2095-2813(2016)10(a)-0108-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6.28.108
①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研究项目(2012221);湖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2014B106)。
刘俊洁(1974—),女,河南周口人,在读博士研究生,副教授,研究方向: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理论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