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命教育视野下职业院校体育课程目标构建与实现①

2016-11-28朱桂兰

当代体育科技 2016年28期
关键词:课程目标职业院校生命

朱桂兰

(抚州职业技术学院 江西抚州 344100)

生命教育视野下职业院校体育课程目标构建与实现①

朱桂兰

(抚州职业技术学院 江西抚州 344100)

体育课程的教学应当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在提高学生体质的同时,还要注重对学生个体生命的成长教育,培养和熏陶学生的生命价值观,丰富其人生体验。然而目前职业院校的体育教学课程目标却忽视了个体生命的教育,体育课程也没能发挥应有的生命教育作用。该文首先分析目前职业院校体育课程目标的不足之处,然后结合体育教学实践,构建生命教育视野下体育课程的具体目标并提出目标实现途径。

生命教育 职业院校 体育课程目标

进入21世纪,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物质生活极大丰富,为广大未成年人了解世界、增长知识、开阔视野提供更加有力的条件。但是,一些领域道德失范,诚信缺失等因素也影响着青少年的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一些反生命的行为诸如校园伤害、吸烟、喝酒甚至吸毒、网络成瘾等不良的生活方式日益严重;高居不下的自杀率;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此外,薄弱的交通意识、饮食安全隐患以及在地震、火灾等突发灾害面前手足失措等安全问题,都严重威胁着青少年的生命甚至是身边亲人、朋友及老师的生命。因此关注青少年的生命,关注他人的生命,教育学生珍惜生命、敬畏生命、尊重生命,增强其对生命的信心和责任感,已经成了学校教育迫在眉睫的大事。目前大部分职业院校的体育课程目标以完成教学任务作为工作核心,忽视了个体生命的教育,体育课程未能发挥应有的生命教育作用。该文从分析目前职业院校体育课程目标不足之处入手,结合体育教学实践,构建生命教育体育课程的具体目标并提出目标实现途径。

1 生命教育视野下当前体育课程目标不足

1.1 未注重学生个体生命的全面发展

体育教育是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职业学校体育课程的设置应当为学生的综合能力发展服务。所以体育课程的目标要着眼于学生的全面成长,注重学生个体生命的独特性,关心个体生命活动的发展以及学生的人生价值培养。但是反观目前的课程实践,很多职业院校的体育课程目标片面地强调课程体系的完善,以完成教学任务作为工作核心,主抓学生的体质锻炼,而没有开展学生情感价值方面的教育工作,例如积极的人生态度、拼搏品质、人际关系、团队精神等精神品质方面的教育没有得到重视。

另外,每个学生个体都有自己的成长特点,目前职业学校的体育课程目标没有体现出学生个体生命的独特性,很多体育教学工作的开展都是千篇一律,因而学生的兴趣特长也不能得到很好地展示和提高。因此,体育教育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同时也需考虑到个体的差异,目标的设置要因人而异,将学生独特的生命与课程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1.2 教学目标忽视了学生的生命参与过程

学校的体育课程是体验性很强的一门课程,项目种类丰富,学习的过程也精彩纷呈,富有趣味性。在体育教学实践中,学生通过丰富的项目,在精彩、富于变化的体育活动中,可以很好地体会不同的生命价值,如成功与失败、坚持与拼搏、兴趣与欢乐等等,能够获得丰富的生命体验,可以感悟生命多样的精彩。所以生命体验是职业院校体育教学活动的重要部分,参与生命体验对学生成长有着很多益处。

然而职业院校的体育课程目标并没有重视学生的生命体验,只是注重强身健体层面的体育教育,单一的重视学生体质水平的提高,重视体能锻炼而轻视学生的生命价值体验,没有重视学生的情感参与,和素质教育的理念相违背。在这样的体育课程目标设置下,体育精神的很多本质都没有得到发扬光大,学生也无法参与体会努力拼搏、团结、公平竞争等,这些价值观念、精神财富都被搁置在一边,学生进行体育活动,也只是为了锻炼而锻炼,不能够受到价值观念的教育和熏陶。与此同时,由于忽视了学生的生命体验,师生以及学生群体之间都缺乏进一步交流,在进入社会之后,也难以很好地参与人际交往。

2 生命教育视野下职业院校体育课程目标的设置

在生命教育理念下,体育教学不仅仅是一门运动课程,更应该为学生生命的成长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所以职业院校的体育课程目标,需要综合考虑学生的生命独特性以及其未来的职业发展环境,既要能实现学生生命个体的进步成长,也要为步入职场后的体育锻炼做好引导工作。

2.1 自然生命目标

积极参与体育锻炼,增强体质的目标。增强体质是体育教学的一个基础目标,也是其他培养目标的一个重要基础。当前我国学生体质状况日渐下降,广大青少年参与体育锻炼的人数越来越少,体质状况堪忧。通过体育教学,为学生讲授基本的生命教育健康知识,教会学生多方面增强体质的方法,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会基本体育技能,发展一门自己喜欢的运动特长,熟练掌握项目的发展规律,学会运用科学的运动技巧,并通过科学的方法来指导自己的运动锻炼;学会欣赏体育赛事,感受体育文化的精彩魅力,进而能培养学生参与锻炼的习惯,积极运动健身。

2.2 精神生命目标

2.2.1 帮助学生树立生命在于运动的理念

由于职业院校是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发展目标,职业性是其教学的一大特点,因而学校的体育课程也应当以职业发展为侧重点,要让体育课程教学为学生将来的职业生活所服务。当学生毕业走向工作岗位后,由于事务繁忙,参与体育锻炼的时间和机会都将变少,因此体质状况也会逐步下滑,所以很有必要为其树立体育运动的理念。帮助学生树立生命在于运动的理念,转变学生的思想观念,体育课程才能取得更大的效果,学生才有可能投身到运动健身中去,强健自己的体魄,为以后的工作锻炼出健康的体质,创建健康的未来。

2.2.2 帮助学生认识体育锻炼在职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在以往的职业学校体育课程教学中,对于体育运动的重要作用,教师没有将其作为重点对学生讲解,学生对体育精神的理解自然也就不到位。很多学生在步入职场以后,由于工作生活节奏加快,很多人出现负面情绪,甚至是自暴自弃、不珍视生命的价值,严重违背了生命教育的精神。这时候体育作为一项可以调节人类身心的有益活动,就能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可以让人们在强身健体的同时,陶冶情操,释放工作压力,有利于身心和谐,可以让生命展现出更多的光辉,变得更美丽。所以说,职业学校的体育课程目标设置,要强调这一要点,帮助学生正确认识体育运动的积极价值,在职业生涯中也能继续坚持锻炼,从而更好地发挥出体育锻炼在生命发展中的正能量。

2.2.3 促进心智发展的目标

对于职业学校来说,学生的整体成绩较差,年龄也偏小,更需要帮助其心智方面的成长。在体育课程教学中,通过不同的任务设置,能够让学生不断超越自我,克服困难来实现目标;一些团体项目可以培养其合作精神以及人际交往能力;在学生之间开展竞技比赛,则可以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提高其心智的稳定性等等。因此在职业院校体育课程目标的构建中,要突出体育课对学生心智的积极促进作用,实现全面发展。

2.3 社会生命目标

促进学生未来发展的体育课程目标。职业学校教育是面向就业的,学生毕业之后很快就面向纷繁的社会。所以必须要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而体育课程则可以在此发挥积极作用。首先体育项目可以锻炼学生的竞争意识,帮助人家适应以后的工作竞争。此外,体育互动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以及集体主义精神,这些精神财富都有利于学生融入到社会大环境中去。因此培养社会适应能力也是职业院校体育课程的重要目标。

3 生命教育视野下职业院校体育课程目标的实现途径

3.1 以兴趣为出发点,实现终身体育锻炼目标

生命教育,是一项长效发展的事业,所以体育课程教育也不能仅停留在学校的课堂,而是要以学生整个人生的体育活动为中心,从终身锻炼的角度出发。所以,在职业学校体育课程目标中,要将培养学生终身参与体育锻炼的习惯作为一项重要的目标,要形成长效发展的机制。这就要求体育教师考虑学生个体生命的特点,充分挖掘学生的兴趣特长,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在运动中收获人生的成长。

3.2 将课内外体育活动融为一体,实现体育课程生命教育目标

首先,利用有限的体育课堂教学,为学生讲授基本的生命教育健康知识,比如如何减少校园伤害;改变吸烟、喝酒甚至吸毒、网络成瘾等不良的生活方式;尽量教会学生解决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提高交通意识、饮食安全、地震、火灾等突发灾害安全问题的处理技巧等。其次,通过课堂技能学习,让学生学会基本的体育技能,发展一门自己喜欢的运动特长,使之熟练掌握项目的发展规律,学会运用科学的运动技巧,并通过科学的方法来指导自己的运动锻炼。再次,通过多媒体赛事欣赏,学会欣赏体育赛事,感受体育文化的精彩魅力,进而培养学生参与锻炼的习惯,树立积极的运动健身意识。

但是,体育课堂是针对全体学生的,有兴趣特长的学生也少有机会发展自己的专长,这不利于发展运动兴趣和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与生命教育理念相悖。

因此,实现生命教育体育课程目标,要将课堂体育教学与课后体育锻炼有机融合在一起,教师教会学生制定合理的课外体育活动规划,并进行及时的技能指导,为学生发展提供足够的成长空间。通过课外活动锻炼和竞赛,熟练掌握课上所学的体育知识,同时也可以单独多练习自己感兴趣的项目,让学生的体育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3.3 以学生为主体,协调多方面力量促进学生生命发展

学校是学生接受知识的地方,但是一个生命的成长发展不仅需要学校的课堂教育,还需要社会这个大学校的教育,以及自己家庭的教育等,只有协调多方面的教育力量才能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体育教育也是如此,职业院校的体育课程教学不能只局限于课堂教学,课程目标要扩大到家庭,乃至社会。需要积极动员家庭和社会两方面的体育力量来提高学生的运动素养,首先就家庭体育来说,父母可以为孩子树立很好的运动榜样,让学生受到很好的体育氛围熏陶,为其发展体育兴趣做出很好地铺垫。其次,社会体育环境也有着重要的积极作用,一个地区的社会体育要是有着良好的群众基础吗,那么这无疑会提高青少年的体育锻炼。因此,课程目标要将3者协调起来,三位一体促进学生的体育教育,只有将这些力量整合起来,才真正符合生命教育本位的要求。

4 结语

生命教育理念,注重对生命个体的全面提升,是当前体育教育事业发展的指挥棒,也是体育课程目标设置所遵循的思想。该文针对当前职业院校体育课程目标忽视生命体验的问题,从自然生命、精神生命、社会生命3个层面论述了职业学校体育课程目标构建的要点,希望通过生命教育理念的引导,可以提高职业学校体育课程的教学质量,让体育锻炼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贡献力量。

[1]钱丽霞.联合国可持续发展教育十年的推进战略与实施建议[J].全球教育展望,2005(11):11-16.

[2]陈晓光.体育弱势生形成的后天因素研究[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8,1(8):57-59.

[3]叶澜.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论中小学教学改革的深化[J].教育研究,1997(9):3-8.

[4]刘朝建.高校体育教学弱势群体现状分析与对策——以安徽省马鞍山市为例[J].科技信息,2010,3(12):38-40.

[5]郭思乐.教育:从控制生命到激扬生命——论教育内部惯习评价导致的可视性教育亚文化向教育文化的回归[J].教育研究,2004(12):5-12.

[6]张健.高校特殊群体体育教育现状探究[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12(4):34-36.

[7]陆湘群.论体育教学的智慧之维[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科版,2010,24(2):118-121.

G807.4

A

2095-2813(2016)10(a)-0001-03

10.16655/j.cnki.2095-2813.2016.28.001

①朱桂兰(1979,9—),女,汉,江西泰和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

猜你喜欢

课程目标职业院校生命
国内外高中化学课程目标比较与启示
基于混合式教学模式下课程目标达成度分析
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
浅谈职业院校中的美术教育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
历史课程目标及其分类的探索
浅谈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课程目标的达成程度
支持水利职业院校发展
珍爱自我,珍爱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