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小康体育发展:内涵、特征及对策
2016-11-28谢鹏飞于永平
谢鹏飞,吉 斌,于永平
(1.西南大学 体育学院,重庆 北碚 400715:;2.鲁东大学 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山东 烟台 264025)
我国小康体育发展:内涵、特征及对策
谢鹏飞1,吉 斌1,于永平2
(1.西南大学 体育学院,重庆 北碚 400715:;2.鲁东大学 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山东 烟台 264025)
随着小康社会的进一步发展,我国小康体育的理论研究正在不断加深,小康社会与小康体育的内部联系也正在逐步形成,在充分了解小康体育概念内涵的基础上,对小康体育本身的特性进行阐述。提出了我国小康体育在思想、经济、体制3个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3种对策。为我国小康体育理论体系的进一步系统化提供参考。
小康社会;小康体育;大众体育;中国
十八大三中全会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而体育运动恰恰是人们健康生活的重要内容,因此小康体育在一定程度上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基础,并且体育事业是国家经济发展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同时,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后精神文化生活也日益提高,人们不再仅仅满足于物质,也不断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需要,我国的体育事业便在这种背景下蓬勃发展,小康体育便也在这种社会大背景下应运而生。怎样才能更好的建设小康体育,使体育事业在小康社会这种大背景下蓬勃发展,已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研究小康体育概念内涵、发展特征,发现发展中的问题并找到相关解决方法,对促进我国小康体育科学化快速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1]。
1 小康体育的概念及内涵
我国经济目前处于高速发展时期,这自然离不开人们的创新发展,而小康体育作为人们提高身体素质的基础,自然会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小康体育经过多年的发展中也逐渐产生了许多理论概念,有学者认为[2]小康体育,是指人均 GDP 从 1000 多美元增长到 4000 多美元这一历史特定时期的体育。这一说法把小康体育这一概念特定在经济发展领域的一段时期内,并没有透彻的指出小康体育是一个过程化,阶段化的概念,有一定的局限性。另有学者指出[3]:小康体育是一个过程化、阶段化的动态概念,是指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与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相高度协调,与人民小康生活水平密切相关的各项体育事业协调发展。而此观点恰恰印证了小康体育是一个在社会大背景下呈现出不断发展的一个阶段化、过程化的阶段,并不仅仅是限定于经济领域。张振华[4]的观点与鲍明晓基本一致。尽管许多不尽相同的概念在这个时期产生融合,但目前人们较为认同的观点为以下两种,一种看法是:狭义的小康体育特指小康生活家庭中的体育教育和体育锻炼。它包括父母或其他年长者在家庭中对年幼者进行的体育教育、家庭成员在家庭生活中的体育游戏和娱乐活动及其家庭成员在同各自的工作、学习、劳动单位里体育活动的配合等内容。而广义的小康体育则泛指小康社会生活中的体育。它涵盖了社会体育、家庭体育、竞技体育、体育科技、体育产业等内容[5]。小康体育是在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上与小康社会的政治、经济、社会相协调前提下介于发达体育与不发达体育之间的一个过渡阶段。小康体育不仅仅局限于特定时期的体育而是体育走向新纪元的基石。马文海认为:建设全面的小康社会就必须建设与之相适应的小康体育。但建设小康体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具有相当的艰巨性,我们只有牢固把握其内涵,认识其特点,了解目前面临的问题,才能满怀信心地、有针对性地建设小康体育[6]。 无论是小康体育的哪种观点都是“以人为本”都是以人为基础,我们应在此基础上发展小康体育。
2 小康体育特征
小康体育作为小康社会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许多学者在小康社会发展的进程中不断总结小康体育发展经验并在此基础上归纳预测了小康体育的发展特征。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民众们的闲余时间不断增长。体育以休闲、健身、娱乐的形式成为小康社会中的一种文化现象。国内外的体育赛事不断增多,给人们带来精彩的表演,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在小康社会发展过程中,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会致使地区体育发展不平衡。人们在进行体育运动时会有倾向性的选择更加系统,更加规范的项目。小康体育的发展直接带动了体育产业的发展,从而间接性的使体育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不断提高。体育产业的无形价值也被人们不断开发与利用[7]。根据以上归纳具体分为几大特征:
2.1 小康体育的大众性与平等性
自我国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以来,我国的经济水平普遍得到了提升,人们的消费观念也得到了改变,社会各个阶层对体育的重视程度普遍提升。主要表现在经济快速发展后,城市社区锻炼点、俱乐部等松散型群众体组织网络发展较快以“健身路径”和公园绿地为代表的群众体育锻炼设施在大中城市较为普及;城区社区体育与消费型体育逐渐形成规模,该群体以老年人与青年人为主体;农村农民问题为是建设小康体育的核心和难点。中共中央十分清醒地认识到这一问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国家体育总局在全国范围内启动了《农民体育健身工程》,修建以适应农民健身需求为基础的济实用的小型公共体育场地为重心,构建农村体育服务体系。学校体育的健康化、社会化 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所明确提出的“学校体育要树立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的要求,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为主要内容的基础教育体育课程的改革将进一步深入发展,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个性将得到进一步的尊重[8]。小康体育属于小康社会大文化的范畴,是政府对人民健康应承担的义不容辞的责任,是一项带有公益性的事业。所以在全面建设小康体育的过程中,残疾人体育将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空间。另外,残疾人走向社会、走向体育场,这一行动的本身就是一种自我超越。摈弃世人对自己的偏见,除去自己内心的阴影,勇敢地走出来。通过体育运动可以使自己的生理和心理健康得以发展,在活动的过程中体验成功和失败,发挥自己的优势,体现自身的价值[9]。
2.2 小康体育发展的休闲化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快速进步使人们劳动力减少空出多余的时间,但恰恰因为大量的空闲时间使人们心理压力增大,于是人们在空余时间便积极地去寻找调节心理、释放压力的方式。由于体育其健康、积极向上、休闲自由的特性,因此人们主动的通过体育运动来缓解释放自身的压力。人们的经济水平和生活方式与休闲体育有着密切且直接的联系。大量研究表明,当恩格尔系数到达65%时,这时娱乐消遣性消费出现,当恩格尔系数到达50%以下时,这类消费会表现出稳定的持续性增长。在人的基本生存需求得到满足之后,自然会产生休闲娱乐的需求。因此,不难看出,随着小康社会的到来,休闲体育消费市场将不断扩大[10]。我国城乡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1978年城镇为57.5%,农村为67.7%,而到2001年则分别下降为37.9%和47.7%。到2013年,我国农村恩格尔系数下降为31.2%。这也进一步印证了我国小康体育呈现出休闲化的特点。体育凭借其特有的健身性与娱乐性魅力、积极健康的文化休闲娱乐方式, 成了人们休闲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2.3 小康体育发展的社会性
小康体育是在建设小康社会这个大背景下诞生的,因此小康体育离不开社会,与社会息息相关。体育产业是社会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发展与进步跟整个社会的息息相关,其发展规模和速度,是与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相适应的[11]。要确定一个事物的性质或实质,不可能在其自身进行,必须在其自身以外的与之相关的更大系统中寻找。这也要求我们在建设小康体育时要紧紧与社会联系起来。因为小康体育与社会背景属于从属关系,受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制约和政治制度、意识形态、地理环境、文化传统乃至风俗习惯等诸多社会因素的影响,如果没有全面的小康社会,也就没有小康体育[12]。
2.4 小康体育的多元化
随着小康体育的发展,人们的锻炼方式更加多样化。但在我国体育发展现状与经济一样还是存在不平衡性、多层次、多元化的。多层次也说明在小康社会这个大背景中人们对体育的要求更具有多样化,因此小康体育要保证人们对不同层次体育的需求,满足各个阶层的需要。在保证正常人群受到体育娱乐的同时更要保证弱势群体的需求,建设健全基础设施为残疾人、儿童、老人能够享受到体育娱乐提供保障。目前小康体育正处于初级发展阶段,许多乡村区域还不能普及,但农村体育作为小康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社会政府的更多关注。小康体育发展的多元化淋漓尽致的体现在社会各个阶层中。
2.5 小康体育发展的个性化
小康体育的发展并不是一个独立的事物,依赖于人而存在的,而每个人又是一个单独的、有个性的个体。它与我国13亿人各阶层、各家庭都息息相关。不同的阶层、不同的家庭、甚至不同的个人根据自身的要求对体育会有不同的需求。小康体育不可能不顾人们的需求发展,因此不能搞一刀切,以人为基础体现出小康体育的个性化特征。残疾人体育的“以人为本”符合小康体育的个性化特点,从我国国情出发,小康体育的个性化发展从农村体育、学校体育、竞技体育、少数民族体育、残疾人体育、老年人体育等方面慢慢实现。
2.6 小康体育发展的科学性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想要推进体育小康的发展,就要依靠科学的理论、科学的方法、先进的技术。处在社会高度发展,科学水平不断提高的现代化社会中小康体育的发展不再仅仅是依靠前人总结的经验,还需要结合科学技术。随着科学水平的不断进步,人们对体育锻炼的质量要求也不断提高,更加倾向于依靠更加科学的锻炼方法、方式与评价标准。小康体育锻炼正在不断科学化。
3 小康体育的发展面临的问题
3.1 意识淡薄
小康体育需要在人们主观认识提高的基础上才能更好的发展。小康体育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劳动力解放的产物,是人们在满足基本生活需要的前提下,为了追求个体的发展和享受所引发的适应更高层次需要所做出的一种选择。当今世界,体育消费水平较高的国家都是经济发达的国家,因为这些国家的体育社会化程度及全民体育意识较强。相对而言,发展中国家体育消费水平则较低,也就是说体育意识较低[13]。在现实生活中,部分人在利用空闲时间的选择上存在着许多问题,例如用打牌、看电视、睡觉等这种不健康的休闲方式都浪费了空闲时间。闲暇时间的空间利用率低、观点陈旧、休闲乐趣单一、技能类休闲方式缺乏,低俗化现象严重,并染上很多不良嗜好[14]。在这种情况下,更需要转变大众的意识,加强宣传,使大家认识到体育这种健康、积极地休闲方式,引导大众投入进来,使这种意识更快的由历时态发展走向共时态压缩[15]。
3.2 发展不平衡
随着小康社会的发展,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逐渐表现出来。而小康体育的发展恰恰也我国经济的发展密切相关。当人们的收入提升,手中可利用资金增多,才会增加体育消费从而带动小康体育的发展,但是目前我国经济发展严重不平衡,主要表现在我国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城市与农村之间的不平衡。东部:赵书详等(2000)对北京海淀区居民家庭体育消费的调查显示,该地区平均每人每年体育消费额560.82元。佘军标(2000)等对珠江三角洲地带群众体育消费的调查中显示,厦门市居民的年均体育消费为754.95元。中部:宋会君(1997)等的调查表明,吉林省城市居民人均体育消费支出为86.30元。西部:陈敏(2000)的调查显示,乌鲁木齐和兰州居民年体育消费分别为86.8元和53.8元。城乡居民体育消费的差距也与城乡之间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有着直接的关系。资料显示,从1979~ 2002年农村居民家庭人均收入增长率为7.2%,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增长率为6.7%。但在1990~ 2002年期间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增长率为4.3%,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增长率为7.6%,也就是说近年来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呈现不断扩大的特点[16]。
3.3 小康体育发展的内部结构矛盾
庄昔聪(2005)《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体育事业协调发展的对策探析》中指出大众体育与竞技体育的矛盾、公益性体育与经营性体育的矛盾这两种矛盾是目前我国在发展小康体育的进程种所存在的两种主要矛盾。大众体育与竞技体育的矛盾主要体现在没有实现大众体育与竞技体育协调发展的目标,对竞技体育重视程度较大,无论是在体育资源还是科技文化发展上都是竞技体育高于大众体育。在以前我国经济比较落后,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从而思想意识跟需求不高,我国大众没有很好的体育意识,从而使这种矛盾没有很明显的显现出来,但随着小康社会的不断发展,经济的不断提高,思想得到解放,人们的思想意识与对体育的需求不断提升会使这种矛盾激化。公益性体育与经营性体育的矛盾主要表现在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逐渐完成,体育社会化和产业化的进程不断加快,经营性体育的比例必然会不断增加。如何缓解经营性体育与公益性体育之间的矛盾,使之协调互补成为小康体育发展必不可少的问题。
4 小康体育未来的发展对策
4.1 树立发展小康体育正确的思想观念
在社会经济高度发展的条件下,人们已经不用再为自己的衣食住行而担忧,逐渐的开始考虑精神生活,加强了健身意识,但这也仅仅局限于个体,并不能普及到整个社会中去,甚至有不少人染上了不良的嗜好,这对个人乃至全社会来说都会产生重大的影响。因此我们需要通过政府引导使群众形成良好的休闲方式,树立终身健身意识,因此首先要改变体育行政管理理念,加强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倡导休闲体育,宣传体育文化,使人们意识到身体为人之根本,当人们了解到这个观念,在基础设施完备的情况下,进行体育锻炼的人就会逐渐增多,这也就预示着小康体育在不断地发展。
4.2 充分重视农村体育的发展
我国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比较落后,在经济情况不允许的情况下,人们不会注重自身在空余时间的休闲方式,这严重影响到了小康体育的发展。我国城镇化进程比较缓慢,农村在我国仍占有很大的比重,因此农村体育的发展程度直接关系到小康体育的整体发展情况。因此应充分重视农村体育的建设。要注重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进程中要把建设小康体育融入进来。正确处理经济发达地区与不发达地处,城市与农村以及不同阶层的利益关系,在不发达地区、城乡地区建设健全体育公共基础设施,当地政府应组织各种体育活动,形成良好的体育氛围。重中之重便是促进农村与不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在经济得到提高后,人们的精神生活质量也得到提高,才能在体育锻炼方面投入更多的精力与金钱。
4.3 完善和健全评价机制
小康体育包括竞技体育、大众体育等多种形式,随着奥运争光计划的实行,人们越来越看重奖牌的数量,但是一个国家的体育水平发展的高低不仅仅要看重减排的数量,更要关注它的基础设施是否健全,体育服务水平是否达到发达国家水平,体育人口占国家人口的比重等。竞技体育与大众体育之间的关系就需要良好的评价机制来进行协调,建立完善的评价体系,综合竞技体育、大众体育等于一体的评价体系,评价体系的建立不仅能提高参与建设小康体育的积极性,更能源源不断的吸收体育人才参与进来[11]。
5 结论
在21世纪的今天经济迅猛发展,我们正在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不断前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出发点便是“以人为本”,随着小康社会的发展我国的体育事业也不断发展,包括大众体育、休闲体育、竞技体育等方面均呈现高速发展的态势。我国小康体育起步较晚,并没有形成全面系统的理论体系,但我国学者已经开始逐步关注这一研究,但是仅仅局限于小康体育本身的概念理论、特征等方面,没有进行更深的探讨与研究,因为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应立足于社会把小康社会与小康体育密切的联系起来,充分发挥我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优势以此带动小康体育的全面发展。小康体育的发展在社会这个大背景中充满了机遇与挑战。我们应把握机遇,迎接挑战。克服小康体育发展的困难需要我们充分了解小康体育的本质与特征,在应对外部环境的冲击时做好准备。
[1]刘晓辉.新时期我国小康体育发展的基本思路———基于小康体育广义概念的分析[J].惠州学院学报,2013,29(3):90-91.
[2]鲍明晓.小康体育[J].中国体育,2003(1):28-31.
[3]孔庆鹏.关于小康体育的思考[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1992,16(1):23-25.
[4] 张振华.论小康社会体育发展的形态与嬗变[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3,29(4):6-10.
[5] 解毅飞,徐晓良.中国小康体育的形成与发展[J].四川体育科学,1997(1):4-5,9.
[6] 马文海.新时期小康体育的内涵及其构建[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6,21(1):21- 24.
[7] 刘雪松.小康社会体育发展的基本特征研究[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4,19(3):19-21.
[8] 朱建伟,陈玲.小康社会背景下我国学校体育发展路向研究[J].湖南社会科学,2010(2):183-186.
[9] 梁蕴秋.实现小康体育过程中的残疾人体育建设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7,26(2):39-46.
[10] 姜卫芬.金宗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状态下中国休闲体育主体产业发展对策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10,24(1):49-56.
[11] 马文海.新时期小康体育的内涵及其构建[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6,21(1):21- 24.
[12] 陈立,胡爱武.建设小康体育的社会学分析[J].体育与科学,2003,24(6):28-32.
[13] 曹原.我国小康体育的现状及走向———以大众体育为背景的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4,20(61):18-21.
[14]苏进.新型城市化下城市休闲体育文化的发展[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15,31(1):42-44.
[15]董德龙,刘文明,SEAMUS Kelly.归属、规模、规制:对中国体育学科发展的认识[J].体育科学,2015,35(3):83-89.
[16]曹原.我国小康体育的现状及走向———以大众体育为背景的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4,20(61):18-21.
Development of well-off sports in China:definition, feature and countermeasure
XIE Peng-fei1,JI Bin1,YUYong-ping2
(1. Inst.of PE, Southwest University , Beibei 400715, Chongqing, China; 2. School of Resourse and Environment Engineer, Ludong University, Yantai 264025, Shandong, China)
With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the well-off society, the well-off sports theoretical research in China is deepening.The interior relation of the well-off society and a well-off sports contact is being gradually formed. In this paper, on the basis of fully understanding the concept of well-off sports connotation, it expounded the characteristic of well-off sports itself, put forward the three aspects of well-off sports of China in ideology, economy, system problems. Three countermeasures are put forward for further systematic theory system of the well-off sports in China.
well-off society;well-off sports;mass sports;China
2016-06-10
谢鹏飞(1992—),男,硕士,研究方向运动训练。
G80-051
A
1009-9840(2016)05-009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