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方女性主义体育理论发凡、流派与未来展望

2016-11-28虞轶群华东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上海200241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2016年2期
关键词:女性主义理论体育

李 群,季 浏,虞轶群(华东师范大学 体育与健康学院,上海 200241)

西方女性主义体育理论发凡、流派与未来展望

李 群,季 浏,虞轶群
(华东师范大学 体育与健康学院,上海 200241)

女性主义已成为社会学研究的热点问题,随着体育锻炼、健身热潮的复兴,女性主义者对体育领域中存在的性别歧视问题的诉权不断增加,已经引起国际社会体育学的关注。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首先介绍了西方女性主义理论的思想来源,然后梳理了西方女性主义体育理论的主要流派,分析西方女性主义体育理论未来的发展趋势,旨在为国内女性主义体育理论研究提供启示与参考。

西方;女性主义;体育理论;社会体育;发展

19世纪末起源于法国的女性主义(Feminism)起初是用来描述女性争取选举权的社会运动,目前逐步发展为女性争取平等社会、家庭、经济、教育等权利的思想与行动,探究的话题非常广泛,包括女性参政、就业、受教育等方面存在的性别歧视现象,同时女性主义对家庭暴力、产假、儿童抚养、同性恋等多个方面关注不断增加[1]。随着女权主义运动的发展壮大,女性主义理论已经成为社会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分支[2]。体育有着悠久的历史,从古希腊将游戏、角力、体操列为教育内容到17—18世纪西方将打猎、游泳、爬山、赛跑等加入教育,再到19世纪学校形成“体育是以身体活动为手段的教育”的概念,体育已经演变成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体育增强个人的体质,提高生活质量的同时影响个人的社会行为、社会观念,对整个人类社会发展进步也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体育和社会学的接轨催生了体育社会学科的诞生和发展。体育有着鲜明的性别烙印,古希腊奥运会上女性不但没有参赛权利,甚至连观看的权利都没有,近现代史体育也一直是宣扬男性阳刚形象的重要工具,女性在18世纪末才走进高等教育体系,起初只能学习怎样更好地做好媳妇、母亲和教师的角色,再到后来开始参与骑马、游泳、网球等活动,但却一直没能参与任何竞技性运动项目。直到1896年加州伯克利和斯坦福大学之间的校际女子篮球比赛才打破这一怪象,女性主义者很早就关注到体育中女性受到的性别歧视,女性主义理论对体育中性别歧视的各种批判引起了一些体育理论者的关注,这种双向的互动促使了女性主义体育理论的发凡。笔者试图对西方女性主义体育理论的发凡、相关思量流派与未来发展进行分析与梳理,结合目前国内外女性主义对体育两性不平等诉权的一些新问题,为我国女性主义体育理论研究提供借鉴。

1 西方女性主义的思想来源

1.1 古希腊时期的男女禀赋同等论

古希腊是西方思想的发源地,古希腊灿烂的文化遗产中蕴含着大量的关于男女平等的思想。苏格拉底探讨政治、社会和道德等问题时曾强调:男性与女性之间并不存在先天性禀赋差异,只要努力与学习,女性也能成为一个品性优秀的人[3]。柏拉图明确地指出:人类的工作并不属于固定的性别,同样人类的各种天赋也分布于男性与女性身上[4]。男女禀赋同等论为女性主义理论的发展提供了源头性的启示。

1.2 文艺复兴时期的女性意志自由与个性解放论

中世纪的欧洲烙印着浓郁的宗教气息,女性身体、思想上都受严格的宗教教条主义压制,直到中世纪末期,意大利新兴资产阶级中先进知识分子借助研究古希腊、古罗马艺术文化,通过文艺创作宣传人文精神,带来一段科学与艺术革命的繁荣时期。文艺复兴运动提出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追求个性的释放,女性意志的自由与解放同样在文艺复兴运动中得到倡导。波提切利的《维纳斯的诞生》、达芬奇的《蒙娜丽莎》都打破了中世纪对女性身体遮遮掩掩的态度,转而颂扬女性的美。《十日谈》中薄伽丘强调:人类天生是平等的,没有贵贱之分[5];《威尼斯商人》《捕风捉影》等著作中莎士比亚刻画女性追求自主,为了美好的爱情敢于冲破礼教束缚,挑战父权[6]。尽管先进思想家展现出超前的女性观,中世纪晚期复杂的审美取向、社会风气,加上男权主义思想的盛行,其女性观并不彻底,相反处处充满自我矛盾。

1.3 启蒙运动时期的男女教育与政治权利平等论

启蒙运动是影响欧洲的第二大思想解放运动,主张自由、平等、民主的理念,反对封建蒙昧和专制制度,女性的价值在这场思想解放运动中受到高度颂扬,女性解放成为了启蒙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孟德斯鸠首次提出了女性解放、男女平等的口号,孔多塞在《论妇女的公民权》中明确主张女性在政治、教育、法律上应享有平等权[7]。法国大革命妇女领袖奥兰普·德古热发表的《女权与女公民权宣言》开门见山地提出:“妇女生来就是自由人,和男人有平等的权利。”然而,同一时期法国发布的《人权与公民权利宣言》中“人权”(right of man) 指男人的权利,这直接引发女性对自身权益的斗争,妇女团体陆续成立积极参与推翻专制,甚至尝试要求修改婚姻法,提高妇女社会地位等[8]。

2 西方女性主义体育理论的主要流派

女性主义理论通过抽象化女性个体的生活经历形成一个理解社会现象的一般性理论框架,一种理论的产生通常始于对现有主流理论或思想的批判,女性主义理论通过批判女性受歧视的社会现象提供新的方法来理解男、女两性的生理差异、社会差异和男、女两性之间的联系。所有女性主义者都认为父权制内的女性是受压迫、受歧视的,并致力于改变这种现象,但女性主义者对女性受压迫怎样产生和怎样消除的问题有着不同的看法,时代、社会背景的不断变迁决定了女性主义理论注定是一个动态的、不断演化的、复杂的理论。

女性主义理论和体育之间的关系划分为3个阶段,早期理论阶段(1970s)主要关注开辟一个“体育中女性”的研究领域。当英国仍在分析男性阳刚价值观在体育中的支配地位时,北美和欧洲已经开始通过文献记录女性在体育中的各种不公平待遇来分析女性在体育中的地位或作用,并争取为女性参与体育提供更多机会。1980s的性别与体育理论研究为第二个阶段,1978年北美Ann Hall的《Sport and Gender:a Feminist Perspective on the Sociology of Sport》和Carole Ogkesby的《Women in Sport:From Myth to Reality》代表着女性主义理论和体育社会学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体育理论研究者开始通过女性主义内部自省探寻理论根源。女性主义对性别歧视等问题的审视和批判有着浓厚的时代、社会背景,形成了不同的女性主义理论流派。1980年美国丹佛举行的首届“北美体育社会学协会”探讨了女性主义理论流派的划分,即自由女性主义、激进女性主义、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社会主义女性主义[9]。女性主义理论开始被广泛应用于体育中女性的研究,其中影响最深远的要属自由女性主义和激进女性主义。

2.1 自由女性主义体育理论

自由女性主义产生于法国大革命时期,认为社会风俗和法律的禁锢阻碍了女性走向公众视野。早期代表人物玛丽·沃斯通克拉夫特的《女权辩护》认为女性不能一味地顺从别人给她的选择,应该做出自由的、理性的判断与选择。约翰·穆勒的《女性的屈从地位》提出著名的论断“一个性别从属于另一性别是错误的”,自由女性主义一直是北美、欧洲和英联邦国家主要的女性主义思想。自由女性主义者主张通过立法消除这些人为建立的障碍,争取同工同酬、受教育权等,美国的IX法案和平等权利修正案首次确保了女性参与体育的权利[10]。自由女性主义体育理论很大程度上受自由女性主义影响,强调男女应享有平等的体育权力,关注女性在体育中遭受的性别歧视现象,着重体现在女性竞技体育参赛权、体育活动参与权、运动项目自由选择权等多个方面。然而,自由女性主义理论存在很大的局限性,自由女性主义者并没有重视两性的生理区别,只求女性变得和男人一样,仍旧遵循男权社会的规范标准,等于间接承认男性的支配地位,更像是呼吁建立一种社会公义,故在很多问题上属于保守的改革,并没有触及其意识形态或社会根源,同样自由女性主义体育理论的实践过程中女性在体育制度中的地位并没有出现根本性的变化,即使女性获得了平等的体育权利,但这种改良并没有触及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源。

2.2 激进女性主义体育理论

早期的激进女性主义产生于1960s的美国第二波女性主义运动浪潮,父权制下的性别意识被认为女性压迫的根源,提出阴阳同体论或更加彻底的性别分离主义(同性恋)来消除这一制度,70年代中期起阴阳同体论受到排斥发展出妇女本位观,女性异质反而被视为妇女力量的来源、解放的种子和社会变革的契机。激进女性主义较自由女性主义更具进步性和革命性,认为仅仅在法律上承认男女平等并不能表明女性的解放,必须通过挑战现有的社会制度、文化传统、教育理念等各个方面废除父权制,才能实现男女平等、真正解放女性,主张彻底的革命而非改良。

激进女性主义体育理论认为父权社会的性别意识严重束缚了女性的身体潜能。首先,从国际足联到国际奥委会,父权制下的大多数体育组织男性多处于领导地位,女性只能处于被支配地位;其次体育运动所信仰的价值观——竞争、力量与攻击性是基于男性标准构建的,成为宣扬男权文化的工具,这样的价值观其实扭曲了女性本身柔和、协调与静美的气质,激进女性主义体育者认为只有彻底变革体育运动当前所信仰的价值观以及组织形成,并基于男女平等的理念建构新的体育运动价值观与组织形式才能真正地实现女性解放[11]。激进女性主义体育理论还通过不断批判体育中的男性暴力(教练员和男性运动员的性骚扰、强奸等)影响体育决策层实行相关改革政策和措施。激进女性主义者推行的女子独立空间激励了女子休闲和运动会所的发展,再到大型、国际性女子体育事件(1921年国际妇女体育联合会成立、世界妇女运动会、同性恋运动会),对推动女子体育进入现代奥运会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妇女在体育运动中展现的运动天赋使得人们认识到不能忽视妇女在奥林匹克运动中的地位,妇女经过长期的斗争终于进入奥林匹克运动会。激进女性主义体育者还倡导女性运动员不仅应在竞技场上展示自己,还应积极地参与体育决策,提升自身的体育话语权,并号召不同种族与阶层的女性应团结起来,建立起一个新的广泛代表女性利益与价值观的体育生态秩序。

自由女性主义和激进女性主义很大程度上创造和孕育了其他女性主义流派,被认为是最经典的女性主义理论,只有它们单纯地将男女性别差异列为女性压迫的主要因素,然而,将性别单独地割裂开来而忽略阶级、种族、国籍、宗教等因素去探讨女性压迫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可取的。如果女性主义理论的主题是各种各样的女性,那么女性主义理论的课题就是将这种多元性抽象化、理论化。因此,女性主义理论必须从多元化的视角去分析女性的生活经历,女性生活经历息息相关的各种压迫关系逐渐成为女性主义理论研究的中心,这一认识为从两个或多个理论层面的视角看问题的合成理论做了铺垫,第一次尝试就是自由女性主义理论和马克思主义的接轨——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

2.3 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体育理论

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理论认为女性压迫源自阶级和经济的压迫,消除经济剥削也就实现了男女平等,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认为现有的劳工制度将女性限制在低收入人群,男性负责创造,女性则只能负责再生产,这要比自由女性主义把争取妇女平等诉诸于人性更加先进。通过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的视角分析资本主义国家中女性在体育中的角色和作用,可以发现导致体育中女性弱势地位的原因是因为她们没有足够的经济实力,这种经济实力的缺失严重影响着女性的体育参与、运动项目选择、体育组织中发言权等。尽管参与体育的工人阶级女性大大增加,中产阶级女性和拥有权力的女性仍然是主要参与人群,到目前为止,低收入仍然成为限制广大女性实现和享受体育权利平等的一个重要因素[12]。男性在众多体育组织中拥有无可争议的领导地位,统治着女子体育运动,1981年国际奥委会仅有1名女性委员,1989年86名委员中也仅有6名女性;相比于1930年开始的男子足球世界杯,女子足球世界杯到1991年才开始,女子足球运动员群体数量、社会关注、收入都远远低于男子足球运动员。经济解放固然是妇女解放的重要条件,经济的平等却并不一定能够实现妇女解放,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把问题过于简单化了,夸大了阶级和经济的作用,尤其忽略了男女性别的差异。

2.4 社会主义女性主义体育理论

社会主义女性主义融合了激进女性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既反对前者认为父权制是女性压迫的唯一来源,又不满后者将阶级引起的经济压迫列为唯一女性压迫来源和对性别的忽视,试图通过性别、种族、阶级等多个复杂的视角分析问题。社会主义女性主义注意到体育中社会分工有着明显的性别差异,女性更多地服务于男性,这种差异延伸到体育组织、俱乐部任职中(秘书、清洁)。社会主义女性主义批判体育中赛事奖金、广告赞助存在的性别差异。社会主义女性主义除了研究资本主义和男权制之间的内在关联,社会主义女性主义从单一的研究女性生活经历转向男性霸权,让男性成为女权主义理论形成的一部分,探究男性该怎样改变才能达到两性平等。

2.5 后现代女性主义体育理论

随着西方工业化社会进程的加速,颇具颠覆性的后现代主义思潮的涌起,后现代女性主义被称作第三波女性主义思潮,开辟女性主义与体育发展的新篇章。后现代女性主义最大特点是批判社会主体、历史和真理等理性产物,不仅否定人的主体性,而且否定“男性”与“女性”的概念,强调人的主体性是由社会话语构成的。同样,“女性”这一概念也是社会话语的产物,本质上为父权制文化的产物。后现代女性主义倡导打破诸如性别、阶级等重要界限以消除两性不平等的藩篱,并主张跨越日常生活中的性别界线对于实现两性平等具有奠基作用[13]。当然,解构仅仅是一种基于重构的预先毁灭,建构才是其最终的归宿。后现代女性主义强调女性对其主体性的重新建构是其获得解放的关键。当然,这种建构不是基于目前的男权文化构建的,而是基于女性经验构建的。也就是说重构女性主体是在解构父权制男权中心文化对女性本质特征的设定与歪曲的基础上,完成的对真实自我认识与救赎。

后现代女性主义由于受福柯、德里达等哲学家的影响,更多地关注竞技体育中女性身体本身的承受能力以及在各类体育活动中女性自身的主体性意识的问题[11]。后现代女性主义者还勇敢地尝试着对性别进行突破,试图完成对性别的解构。南非的运动员塞门娅的性别问题曾经引起国际田联和女性主义者之间的争论,女性主义者在包括奥委会在内的大型体育组织总部进行了游行,呼吁取消男女之间的区别,给双性人在内的所有性别歧视的受害者以公平参加体育比赛的权利。而这其实是给各种体育组织出了一个大难题,性别的差异确实存在着,而体育竞技追求的是一种公平公正的比赛气氛,如果取消性别上的区分,这样势必会导致不公平的存在,毕竟在体育比赛中,男女在力量、速度、爆发力上的差距还是比较明显的,所以忽视性别上的差异其实又在本质上违反了公平的原则。随着竞技体育诱惑力的增加,双性人的问题还会出现,以什么的标准判断性别上的差异?怎么样对男女进行区分?怎么才能做到真正的公平?已经成为摆在体育理论者视野里的世纪难题。

3 西方女性主义体育理论发展的未来

早期的西方主义女性理论要么较为激进,强调消除一切歧视女性的制度与文化;要么较为温和,强调有限条件下做出适当的改良,区分不同流派女性主义理论似乎是理所应当的。然而,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女性主义理论开始认识到多元化的视角对于分析、解决女性压迫,改变既有社会现实更加有效,出现生态主义、文化女性主义、贵族女性主义等流派,后现代女性主义的复杂性使其很难归结为一种理论。所有的女性主义理论都应基于一个前提:女性在全世界范围内仍然属于一个受歧视的、处于附属地位的群体。体育运动自古希腊到现代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歧视女性的现象,如何把体育对身体美和强健的崇拜与体育内在的公平的本质追求协调起来,或者说如何在体育竞赛中做到男女间的公平竞争是女性主义体育理论发展的内在驱动[13]。女性主义所追求的根本目的是消除男女间的性别歧视,使男女间能进行公平的对话与分工,而体育之所以能够吸引大众的参与就在于其公平性与开放性,因此男女间的平等是女性主义与体育共同的追求,这是女性主义体育理论发展的根基。

西方女性主义体育理论的发展存在两大趋势:1)朝合成理论方向发展,关注权利、性别、种族、阶级等多个因素;2)朝着跨社会学学科领域方向发展,新文化的发展将为更好地理解体育中女性的地位、作用提供新的方法[14]。发展形式有3种:1)将女性主义直接与体育进行对接,形成相应的女性主义体育理论流派,这种尝试的好处是简便易行,不需要花费太多的精力去整合女性主义的观点。然而女性主义的流派较多,如果只是做简单的对接会造成学派繁杂、观点重叠等问题,不利于女性主义体育理论的系统化与条理化,当然也不利于其做学术的推广与发展。2)整合女性主义的相关理论形成一个统一的体系,与体育进行对接形成女性主义体育理论,好处是形成的理论体系较系统,利于其发展与推广,弊端是在统一的过程中势必会对一些观点进行折中,从而导致一些理论特色的丢失。还有就是这种对接的难点在于如何将女性主义的理论整合起来以及这种整合的标准是什么。3)一种折中的方式,即将女性主义流派整合成2个或3个流派,然后让其与体育进行对接,这样做的好处在于既避免了理论流派的繁杂,又保持了几个主要流派的理论特色。但这种对接的难点仍是:如何将众多女性主义的流派整合成几个,这种整合的依据又是什么呢?随着体育运动的不断普及以及体育竞赛影响力的增加,女性主义体育理论的发展也已成为国际社会体育学研究的热点问题,如何根据体育的本质与特点,有针对性地梳理女性主义理论在体育中的应用,是其未来所应着重解决的理论难题。

[1] 陈绍茹.女性主义及女性主义视角下的社会工作[D].青岛:青岛理工大学,2013.

[2]吴小英.女性主义社会研究述评[J].国外社会科学,2000(2):44-49.

[3]张广利,杨明光.后现代女权理论与女性发展[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5:78.

[4]孔令来.柏拉图《理想国》的男女平等观[J].理论界,2008(3):119-121.

[5]蔡玲凌,刘春.从《十日谈》看薄伽丘的女性观[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2(5):28-33.

[6]梁玉.女权意识的觉醒——莎士比亚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探析[J].科技致富向导,2011(32):96.

[7]刘耀辉.孔多塞与启蒙时代的妇女观[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4):24-29.

[8]刘大明.法国大革命时期的性别歧视和女权运动[J].世界历史,2007(4):74-81.

[9]熊欢.身体、权力与性别——女性主义体育理论发凡[J].体育科学,2010,30(8):14-26.

[10]李国玲,聂啸虎.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妇女的体育运动 [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5,21(3):24-29.

[11]Earl S.Sociology of sport and social theory [M].Champaign:Human Kinetics Publishers,2010.

[12]De Sousa Mast FR,Reis AC,Sperandei S.Physical activity levels of economically disadvantaged women living in the olympic city of rio de janeiro [J].Women & Health,2015(5):23-29.

[13]熊欢.体育背景下性别的理论化——论女性主义范式对女性体育研究的建构[J].体育科学,2014,34(7):3-11.

[14]陈静姝,闵健.女性主义视角下的身体、权力和体育参与[J].体育科学,2014,34(7):12-14.

责任编辑:乔艳春

Cultivation,School and Future of Western Feminist Sports Theory

LI Qun,JI Liu,YU Yiqun
(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 and Health,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Shanghai 200241,China)

Feminism has already become one of the hot topics in sociology.With the revival of physical exercise and bodybuilding,critiques from feminist on gender issues in sport increased continuously which attract attentions of international scholars from sport sociology.Based on such consideration,this article first introduced the origin of western feminism theory,then combed the major schools of western feminist sports theory,and finally analyzed the future focus of western feminist sports theory,aiming to provide inspiration and reference for the domestic feminist sports theory study.

western;feminism;sports theory;social sport;development

2016-01-09;

2016-01-25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0&ZD052)。

李 群(1969—),男,副教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体育教育训练学。

季 浏(1961—),男,教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学校体育学。

G80-051

A

1004-0560(2016)02-0031-05

◀体育人文社会学

猜你喜欢

女性主义理论体育
坚持理论创新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阿特伍德小说中的女性主义身体批判
多项式理论在矩阵求逆中的应用
多维需求中的女性主义叙事策略:《一小时的故事》再解读
我们的“体育梦”
女性主义视阈下小说《红字》多维解读
《德伯家的苔丝》中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