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朝的那些琐言剩语
2016-11-28陆春祥
□ 陆春祥
前朝的那些琐言剩语
□ 陆春祥
官员聚餐
明太祖时,百官上朝完毕,大家都要在朝堂上吃早饭。这个传统一直坚持,从没有中断过。
后来,改成每月十五、三十两次。每逢这两天,大小官员都要聚餐。这样的做法一直坚持了三朝。
到了正统七年,有官员提出,这种吃饭形式还要进一步改革。只逢重大节日才举行官员聚会。这些重大节日是:元旦、冬至,这两个节日由宣传部牵头举办。另外,元宵吃圆子,立春吃春饼,四月初八吃不落荚,五月端午吃粽子,九月重阳吃糕,腊八吃腊面,这些活动都由国家机关事务局统一操办。
朱元璋赐百官食,个中主要原因,一是新朝初建,事务繁忙,每天早朝都有研究不完的事情,省得跑回去吃早饭;二是比较好管理,大家一起议事,一起吃饭,可以交流。当然,最主要的还是体现国家领袖对下属的关心。
给讲课老师发红包
皇帝内庭中,有御前八局。其中有一局叫银作局,这个局的基本职能是,专门制造豆叶状的金银钱,轻重不等,主要供宫里的赏赐。
当今皇上还是幼年,他经常将这些钱乱撒于地,任大家捡,看到大家挤来踩去乱抢,他就很高兴。
然而也有不抢的。
李古廉是皇帝的侍讲老师。宣宗到课堂后,他从袖子里抛出一些金钱丢在地上,各讲课老师都弯着腰捡,只有李老师立在那儿不动。宣宗就将李老师叫到眼前,将袖中的钱恭敬地赏给他。
太子在承继大宗以前,总要比别人多学一些,苦是自不必说的,有的侍讲水平高,能生动活泼,有的虽满肚子货,却也枯燥无味,但无论如何,书是必须比别人多读的,上课弄点小插曲,可以活跃一下课堂气氛。
皇帝给讲课老师发红包,自然也要大方,还专门设立机构制作。
在金钱面前,许多人的尊严也就一钱不值了。
有钱就任性,或许,皇家就根本没有考虑过一般人的尊严。
当然,再发亮的金子也是外物,肯定有像李老师那样的,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绝不弯腰!
东坡讲“鬼穷”
苏辙在政府部门工作,有老朋友求他办事,没有成功,就来找哥哥苏轼。这个时候,苏轼在中央研究院工作,没什么实权,也办不了什么大事。
苏轼就给老朋友讲了个挖坟的故事:
我听说,有个人,很穷困,他就以挖坟为生。
一天,他挖开一座坟,见一人,光着身子坐在那儿,对他说:我是杨王孙,是裸葬的,哪还有什么东西接济你呢?
一天,他又去挖开一座坟,还是个皇帝,看见王坐在那儿对他说:我是汉文帝,我曾下命令薄葬,我也没有东西可以接济你哎!
挖坟人,不甘心,于是跑到首阳山。看到两座相连的坟,他就将左边的坟挖开了,见一人骨瘦如柴,对他抱怨:我是伯夷,我是饿死在首阳山中的,哪还有什么东西啊!挖坟人只好自叹倒霉:我挖了这么久的坟,都没有挖到东西,索性挖开右边这个坟再看看,伯夷赶紧对他拱手:我劝你还是到别处去挖吧,你看看我的嘴脸就知道了,那边葬的是我弟弟叔齐,也是饿死的。
挖坟故事,生动有趣,苏轼讲完,老朋友听完,大笑一翻,然后知趣走了。
(摘自《散文选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