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野鸭疾病防治(2)

2016-11-27于子阳

特种经济动植物 2016年8期
关键词:吸虫病野鸭每千克

●于子阳

(吉林大学动物医学学院 吉林 长春 130062)

●李沐森*

(1.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动物科技学院 2.预防兽医学吉林省重点实验室 吉林 吉林 132101)

●郭文场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长春离职干部休养所 吉林 长春 130022)

野鸭疾病防治(2)

●于子阳

(吉林大学动物医学学院 吉林 长春 130062)

●李沐森*

(1.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动物科技学院 2.预防兽医学吉林省重点实验室 吉林 吉林 132101)

●郭文场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长春离职干部休养所 吉林 长春 130022)

12鸭疫里氏杆菌病

鸭疫里氏杆菌病又名鸭传染性浆膜炎,由鸭疫里默氏杆菌(鸭疫巴氏杆菌)引起。1~8周龄雏鸭易感,恶劣环境及大肠埃希氏菌等并发病可促进发病。

12.1症状

急性病鸭眼、鼻分泌物增多,咳嗽并打喷嚏,腹泻及运动失调,病程2~3天。慢性者拉稀、消瘦,步态不稳。部分病鸭有神经症状。

12.2防治

每千克饲料添加土霉素0.6~0.8g,拌料投药3~5天,配合使用B族维生素。根据用药效果,交替使用庆大霉素、新生霉素及林肯霉素。还可选用10%氟苯尼考注射液,每次每千克体重肌肉注射0.2mL,饲料中添加利好来(主要成分为利福平)连用5天,益生素(可与抗生素联用)连用14天,用药5天后发病率和死亡率在5%以内,10天后基本恢复正常。平时加强鸭舍通风、干燥、防寒及清洁卫生工作。鸭疫里默氏杆菌灭活苗或大肠埃希氏混合灭活苗接种7~10日龄雏鸭,可预防本病。该病2012年6月见于江苏省江阴市某绿头野鸭专业户。

13衣原体病

衣原体病又名鸟疫,由鹦鹉热衣原体引起的接触性传染病。如果饲养管理不当,沙门氏菌及鸭疫里默氏杆菌也可并发感染本病。

13.1症状

幼鸭精神不振,食欲废绝,眼鼻发炎,呆立颤抖,步态不稳,腹泻,衰竭,后期痉挛死亡。

13.2防治

用金霉素混料投服,可同时控制鸭疫里默氏杆菌病及大肠埃希氏菌病。该病见于浙江省萧山区新街镇新塘、元沙等村野鸭养殖户。

14鸭大肠杆菌病

鸭大肠杆菌病由大肠杆菌引起的传染病。2~6周龄绿头野鸭易感。通过消化道、呼吸道、皮肤创伤等途径感染。

14.1症状

潜伏期为数小时至3天。雏鸭患病后,粪便稀薄、恶臭,带白色黏液或混有血丝、血块和气泡,呈青绿色或灰白色,肛门周围污秽,粘有粪便。病雏鸭精神萎顿,昏睡,食欲减退或废绝,渴欲增加,呼吸困难,腹部膨大,最后窒息死亡。患病母鸭常发生大肠杆菌输卵管炎、卵巢炎、腿软或抽搐,精神高度沉郁,腹部膨大。

14.2防治

注意种蛋消毒,淘汰破损或有粪迹污染的种蛋。庆大霉素按每千克体重3000~5000单位,每天肌肉注射2次,或用庆大霉素饮水,每1000mL水中加入4~5万单位,连饮3天。卡那霉素按每千克体重10~30mg,或用卡那霉素饮水,每1000mL水加入30~120mg,连饮3天。氯霉素按0.04%~0.06%比例混料喂服,连用3~5天,使用本药时加用复合维生素。链霉素按每千克体重7.5万单位,每天肌肉注射1次,连用5天。诺氟沙星按0.002%~0.005%浓度饮水。磺胺喹啉按0.1%~0.2%比例均匀混料,连用3天,停药2天,再喂3天。雏野鸭每只每天用呋喃唑酮2~3g均匀混在干粉料内喂给,连喂7~10天。免疫预防,可用本鸭场分离菌株制备大肠杆菌灭活苗进行预防注射。

15食道干粉阻塞

15.1病因

山东垦利县某生态养殖园珍禽饲养场的青年野鸭由南京地区购入,经选种保留种鸭3000只,采取地面平养,干粉饲料限质、限量饲喂,即成品饲料50%、小麦麸20%、稻糠30%,每天早、晚各饲喂1次。因突遇冰雪天气,造成230只野鸭死亡。经剖检,诊断为食道干粉料阻塞。

15.2防治

鸭群暂时停止喂食,提供充足的温水,并添加3%葡萄糖和电解多维适量供饮用。尚未死亡的野鸭,用注射器向食道膨大部注水,并用手捻捏饲料结块使其充分与水混合,以利于下移。

16白痢病

2010年6月12日镇江市某野鸭场共养12日龄雏鸭6000只,6月23日发病,已死亡156只。

16.1症状

病鸭怕冷、昏睡、沉郁、翅膀下垂,拉白色粪便,有的肛门周围羽毛粘有白色排泄物。经试验确认为野鸭白痢病。野鸭白痢病是由鸡白痢沙门氏菌引起的野鸭常见传染病,初生雏野鸭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都较高。

16.2治疗

选用经药敏试验敏感的抗生素,如硫酸丁胺卡那霉素、庆大霉素、氟苯尼考、氧氟沙星、乙酰甲喹等。选用高敏药物丁胺卡那霉素进行治疗,剂量是0.02%饮水,连用4天,控制了疫情,野鸭群恢复正常。沙门氏菌病作为一种潜在的人畜共患病,具有重要的公共卫生意义。应在家禽生产及禽蛋加工产品中的各个阶段严格控制沙门氏菌污染。

17曲霉菌与巴氏杆菌混合感染

黑龙江省铁力某农场一养鸭场饲养绿头鸭1000只,于2013年3月初开始发病,死亡从每天5~6只逐渐增加到20多只。

17.1症状

急性病鸭精神萎顿、离群呆立,行走缓慢。羽毛松乱,两翅下垂,缩颈闭眼,体温升高到42.3~43.0℃,食欲不振或废绝,口渴,饮欲增加,口和鼻有黏液流出,常张口呼吸,并不断摇头,伸颈,呼吸困难,呼吸次数增多,喘气。另外,还伴有腹泻,排出绿色、黄绿色、污黄色或清水样混有血液的粪便,恶臭。后期转为慢性的病鸭往往瘫痪,不能行走。耐过不死者发育迟缓、消瘦,并成为带菌者。

17.2防治

不喂发霉的玉米和小麦,更换新鲜饲料。严格消毒:发病期鸭舍每天用3%火碱消毒1次,用具、饮水器及食槽用2%苛性钠溶液刷洗,再用清水冲洗后使用。鸭舍用1∶600倍稀释的百毒杀和0.3%过氧乙酸交替使用,喷雾消毒。定期带鸭消毒,环境每周消毒1次。治疗用制霉菌素,按每千克饲料拌入100万国际单位,每天给药2次,连用5~7天;用1∶3000的硫酸铜溶液饮水,连用3~5天。再在饮水中加入氟苯尼考100mg/L,同时,加入电解多维227g加水150mL和VE 10mg/kg饲料,每天2次。采用“口渴法”,即临用药物前停水2小时,再饮药液,连用3~5天。对于病重者可肌肉注射头孢噻呋5mg/kg体重,每天1次,可用3天。

18李氏杆菌病

李氏杆菌病由李氏杆菌引起的常见病和多发病,病鸭以坏死性肝炎和心肌炎为特征。2005年7月7日,贵州省凯里市某珍禽养殖场,从上海浦东木行珍禽场购进野鸭1200只,育雏成活率97%。8月2日野鸭开始发病,到8月11日,共发病326只,发病率27%,死亡率22%,病死率81%。易感年龄为25~56日龄。

18.1症状

病鸭精神沉郁,嗜眠,缩颈,喙抵地面,食欲减退或废绝;下痢,粪便呈白色或黄白色,恶臭;眼睛和鼻孔有浆液性或黏液性分泌物,严重病例造成两侧鼻孔堵塞;两腿无力,行走困难或跛行。少数病鸭出现神经症状,表现为痉挛或斜颈。亚急性及慢性病例神经症状比较明显,最后衰竭而死亡。

18.2治疗

病鸭用利巴韦林[津兽药字(2001)×037240],按10 000mL水加可溶性粉2g,断水3小时后让其自由饮用药水,每天上午和下午各1次;健康鸭按每10 000mL水加利巴韦林可溶性粉1g,同时进行饮水进行预防。

19禽减蛋综合症

19.1症状

禽减蛋综合症又称蛋下降综合症,简称为EDS-76。由腺病毒引起的,是以产蛋量下降、蛋壳异常、蛋体畸形且蛋质低劣为特征的传染病。

19.2防治

从异地进鸭要检测母源抗体,杜绝阳性雏鸭进入健康群。采用EDS-76AV-127株等制备的灭活疫苗,种鸭于18~20周龄接种,每只胸肌注射0.4~0.5mL,于7天后产生免疫力,免疫期可达5个月以上。

20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

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简称RE,由反转录病毒科、C型肿瘤病毒属的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病毒(REV)引起的,以淋巴网状细胞增生为特征的肿瘤性疾病。

20.1症状

有3种表现型:急性网状细胞瘤、矮小综合征和慢性肿瘤。

20.2防治

检疫淘汰阳性鸭、种群与生产群分开饲养等。

21禽支原体病

禽支原体病由禽支原体引起的慢性传染病。

21.1临床症状

病鸭咳嗽,流鼻液,呼吸时发生啰音和窦部肿胀;可引起幼鸭生长迟缓,产蛋减少。

21.2防治

支原体对多种抗菌药较敏感,混料喂服的药物有0.02%~0.08%土霉素、0.02%~0.06%四环素或金霉素、0.01%~0.02%恩诺沙星、0.01%~0.03%喹乙醇等。使用土霉素或金霉素混合料时,加入1.2%硫酸钠或0.4%苯二酸。可经饮水饮服的药物有0.005%~0.01%强力霉素、0.02%~0.05%泰勒菌素、0.02%~0.04%呋喃唑酮及喹诺酮类药,如环丙沙星、恩诺沙星等。

22VE缺乏症

22.1症状

野鸭患有VE缺乏症时野鸭会发生肌肉萎缩症。当幼鸭缺乏VE时,会出现脑软化症和渗出性素质。表现为神经功能失常和皮下组织水肿。

22.2防治

用适量的VE加入饮水;饲喂富含VE的饲料,如青绿饲料、麦芽、谷胚等。

在野鸭生产中,要坚持“科学饲养,合理免疫,防重与治”的原则。认真执行免疫程序,常规免疫程序,见表1。

表1 野鸭常规免疫程序

23吸虫病

23.1毛毕吸虫病

毛毕吸虫病是由分体科(Schistosomatidae)毛毕属(Trichobilharzia)的各种吸虫,主要是包氏毛毕吸虫(TrichistosomatidaePaoi)寄生于野鸭的门静脉系统和肠系膜静脉内而引起的人畜共患寄生虫病。有时在鸭的肾、腹腔、肺及心脏血管中也可以见到虫体。该病见于黑龙江、吉林、辽宁、江苏、上海、福建、江西、广东及四川等省市。毛毕属吸虫的终末宿主见于绿头鸭、绿翅鸭、斑嘴鸭和斑背潜鸭等。严重感染时,患鸭出现消瘦、肠的吸收功能减弱、发育受阻等症状。预防:结合农业生产施用农药或化肥,如用氨水、氯化铵和硫酸铵等杀灭淡水螺。在流行区,应避免到水沟或稻田放鸭,以防传播此病。

23.2前殖吸虫病

前殖吸虫病是由前殖科(Prosthogonimidae)前殖属(Prosthogonimus)的卵圆前殖吸虫(Prosthogonimusovatus)、透明前殖吸虫(P·pellucidus)、楔形前殖吸虫(P·cuneatus)、鸭前殖吸虫(P·anatinus)、鲁氏前殖吸虫(P·rudolnhi)和日本前殖吸虫(P·japonicus)寄生于直肠、泄殖腔、腔上囊和输卵管内引起的吸虫病。治疗:丙硫米赛,剂量为120mg/kg体重,一次性口服。亦可试用吡喹酮治疗。预防:定期驱虫,在流行地区,根据发病季节动态进行有计划地驱虫。消灭第1中间宿主,勿在早晨、傍晚或雨后到池塘岸边放牧,以防感染。

23.3背孔吸虫病

背孔吸虫病是由背孔科背孔属(Notocotylus)的纤细背孔吸虫(Notocotylusattenustus)寄生于肠道所引起的吸虫病。中间宿主为椎实螺科和扁卷螺科的淡水螺,终未宿主为针尾鸭、赤颈鸭和绿头鸭等。该病见于黑龙江、吉林、山东等省。症状:患鸭消瘦、下痢、运动失调,生长受阻。剖检可见肠黏膜糜烂、发炎、有出血点,肠内容物充满黏液,有大量虫体附在黏膜上。

治疗:硫双二氯酚按每千克体重80~100mg的剂量,一次性口服。丙硫咪唑按每千克体重20mg的剂量,一次性口服。吡喹酮按每千克体重10mg的剂量,一次性口服。氯硝柳胺按每千克体重50~60mg的剂量,一次性口服。

23.4环肠吸虫病

环肠吸虫病是由嗜气管属(Tracheophilus)的舟形嗜气管吸虫(Tracheophiluscymbium)寄生于野鸭的气管、支气管,也偶见于鼻腔引起的。中间宿主为扁卷螺(Planorbissp.)。虫体阻塞器官,患鸭因窒息而死。治疗:用丙硫咪唑和吡喹酮。注意灭螺,勿在水边放牧,以防感染。

23.5枭形吸虫病

枭形吸虫病是由枭形科(Strigeidae)优美异幼吸虫(Apatemongracilis)寄生于野鸭肠道引起的,见于江苏、福建、安徽、江西、广东、云南、贵州和四川。严重感染者贫血,出血性肠炎,甚至死亡。治疗:用抗吸虫药,如硫双二氯酚和丙硫咪唑等。

23.6嗜眼吸虫病

嗜眼吸虫病是由嗜眼属(Philophthalmus)鸡嗜眼吸虫(Philopthalmusgralli)寄生于眼结膜而引起的寄生虫病。见于江苏、福建、广东和台湾。中间宿主为瘤拟黑螺或黑螺,囊蚴形成于水藻、浮萍、螺蛳等传播媒介。患病野鸭眼结膜充血、流泪,眼睛红肿,结膜和瞬膜浑浊,甚至化脓溃疡,眼睛肿胀后紧闭,严重时双目失明,不能寻食而致消瘦,甚至引起死亡。治疗:用75%酒精滴眼,虫体可随泪水流出眼外,少数寄生在较深部的虫体可再次用酒精滴眼时驱出,但对眼睛有刺激作用,症状需4~5天后消失。也可用5%甲氨酸酚剂治疗2次,较理想。

24剑带绦虫病

剑带绦虫病是由膜壳科(Hymenolepididae)剑带属(Drepanidotaenia)的矛形剑带绦虫(Drepanidotaenialanceolata)和普氏剑带绦虫(D.przewalskii)寄生在绿头鸭、琵嘴鸭、白眉鸭、赤膀鸭等的小肠内引起的。中间宿主为剑水蚤。虫体寄生造成肠黏膜损伤,甚至发生肠道阻塞,虫体代谢产物和分泌的毒性物质可引起神经症状。治疗:硫双二氯酚按每千克体重100~150mg,制成小丸投服或拌料饲喂。吡唑酮按每千克体重10~15mg,一次性投服。丙硫咪唑按每千克体重20~25mg,一次性投服。绿硝柳胺按每千克体重50~60mg,一次性投服。

25鸭、鸟、蛇线虫病

鸭、鸟、蛇线虫病是由台湾鸟蛇线虫(Avioserperstaiwana)寄生在绿头鸭、凤头潜鸭皮下结缔组织中引起的。该病见于台湾、福建、广东、广西和四川等地。中间寄主为剑水蚤,小鱼和蜻蜓幼虫可作为储藏宿主。主要侵害3~8周龄的雏野鸭,多发生在春、秋季节。

25.1症状

雏野鸭患病时,虫体寄生在下颌、咽喉部及邻近的气管、食道、神经和血管等,可引起吞咽和呼吸困难,声音嘶哑;在腿部皮下寄生,可引起步行障碍;危及眼时,可致失明。不能采食,逐渐消瘦,生长发育迟缓,严重的常引起死亡。

25.2诊断

在流行地区发病季节,观察公鸭下颌等处有无结节肿大,发现结节时,挤取结节内的液体进行镜检,或切开患部找到虫体以作确诊。

25.3治疗

用丙硫咪唑和左旋咪唑,按每千克体重100mg,一次性口服;或用75%酒精1~3mL,向结节病灶内注射;或用1%碘溶液或0.5%高锰酸钾溶液,按结节大小,局部注射1~3mL,可杀死虫体,还可试用伊维菌素治疗。

26球虫病

据路光(2001、2002)对安徽省和上海市郊3个野鸭养殖场绿头鸭球虫病感染调查,共查到艾美耳科、艾美耳属、泰泽属和温扬属共3属8种球虫:鸭艾美耳球虫(Eimeriaanatis)、巴氏艾美耳球虫(E.battakhi)、秋沙鸭艾美耳球虫(E.nyroca)、萨塔姆艾美耳球虫(E.schachdagica)、沙赫达艾美耳球虫(E.schachdugica),菲氏泰泽球虫(Tyzzeriapellerdyi),菲氏温扬球虫(Wenyonellapellerdyi)、菲莱氏温扬球虫(W.philiplevinei)。防治:磺胺-6-甲基卡胺嘧啶,按0.1%混入饲料,连喂5天,停3天,再喂5天。复方磺胺-6-甲氧嘧啶+磺胺-6-甲基卡氨:SMM和MP两者比例为5∶1,按0.02%比例混入饲料,连喂5天,停3天,再喂5天。克球虫:按0.05%混于饲料中,连喂10天。定期更换鸭舍垫料,铲除表土,换垫新土。食槽和饮水用具应经常消毒。

27组织滴虫病(盲肠肝炎、黑头病)

组织滴虫病是由单尾滴虫科(Monocercomonadidae)组织滴虫属(Histomonas)的火鸡组织滴虫(Histomonasmeleagridis)寄生于患禽盲肠和肝脏引起的。治疗:甲硝唑按250mg/kg体重混于饲料中;预防可用200mg/kg体重混入饲料中,连用3天为1个疗程,停药3天,再用下1个疗程,连用5个疗程。二甲硝咪唑:预防剂量为0.01%饮水,治疗用0.02%~0.04%混饲,休药期5天。卡巴胂:预防剂量为每吨饲料加37g,连用喂至出售前5天。洛硝达唑:预防剂量为每吨饲料加500g混饲,连续使用。

28鸭棘头虫病

鸭棘头虫病是由多行属(Polymorphus)和细颈属(Filicollis)的棘头虫寄生在绿头鸭的小肠内引起的。中间宿主主要是钩虾和河虾。重度感染的雏野鸭出现下痢、消瘦等症状。防治:用硝硫氰醚,每次按每千克体重100~125mg投服。

29禽锐缘蜱病

中国发现的锐缘蜱病的病原有波斯锐缘蜱和卷边锐缘蜱两种。寄生于野鸭体表叮咬吸血,白天隐伏,栖息在鸭舍栖架、树木、建筑物的缝隙内,夜间爬出活动。耐饥力强,生活期长,繁殖力强,温暖季节活动频繁。大量寄生时可使野鸭消瘦,生产力下降,甚至死亡。防治:鸭舍中的蜱用敌敌畏、马拉硫磷或氰戊菊酯、澳氰菊酯等杀虫剂喷洒。夏季用杀蜱虫的化学药物处理鸭舍2~3次,每次间隔3~20天,可完全杀灭锐缘蜱。杀灭鸭体上的锐缘蜱时,要注意将药物涂擦到两翅下面。或用杀虫药粉剂堵塞缝隙或裂口,然后用黄泥或石灰堵塞。

(续完)

*通讯作者

猜你喜欢

吸虫病野鸭每千克
秋季养牛羊 注意防治片形吸虫病
未标明每千克体质量用量时应如何换算
快乐的野鸭
卖 葱
黄雀在后
三只野鸭
捉野鸭
牛羊片形吸虫病的诊断与防制
一例羊肝片吸虫病的诊治
春季严防羊肝片吸虫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