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整体性框架

2016-11-27胡馨月

决策与信息 2016年33期
关键词:基本原理定势世界观

胡馨月

湖南女子学院 湖南长沙 410004

构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整体性框架

胡馨月

湖南女子学院 湖南长沙 410004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具有整体性,必须从整体上把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换句话说,既要努力打破“三个组成部分”的思维定势,又要全面贯彻“三个基本规范”的内在要求,即围绕核心主题——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立足理论基点——世界观、方法论,贯穿内容主线——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和人的解放的规律。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整体性;框架体系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的基本理论、基本范畴,反映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它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中最本质的、最核心的内容,是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根基。从整体上把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科学地认识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的前提,是推进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中的重要课题。基于整体性问题的发展由来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内在特征,从整体上把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要体现以下两个要求:一是要打破“三个组成部分”的思维定势,即避免完全按照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的“旧思维”、“旧模式”、“旧方法”来构建和审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体系;二是要贯彻“三个基本规范”的内在要求,即要全面把握马克思主义的核心主题、理论基点和内容主线对整体构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体系提出的规范和要求。

一、打破三个组成部分的思维定势

从整体上把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必须从根本上打破长期以来形成的“三个组成部分”的思维定势。1913年,列宁在《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中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内容概括为“三个组成部分”。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苏联学者就按照“三个组成部分”来分门别类地研究马克思主义。这也导致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以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的形式而“分散存在”。

受苏联模式的影响,建国以来我国一直按照“三个组成部分”开设三门课程。指导1986年,国家教育委员会才规定“马克思主义原理”为全国高等学校本科生的必修课。按照这一要求,各地高校出版了一系列“马克思主义原理”教材。但此时马克思主义原理主要是对“三个组成部分”进行罗列,这些教材也主要是把前期三门课程整合为一门课程。2004年,中央作出了实施马克思主义研究和建设工程的重大决策。次年,教育部设立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并强调从整体上研究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科学体系。在这一精神的指导下,一批马克思主义研究和建设工程著名专家共同编著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但参与该书编著工作的学者表示,不管在该书编写还是阅读的过程中,都自觉或不自觉地受到了“三个组成部分”思维定势的影响。如果不从根本上打破这一思维定势,就难以在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体系的完整理解和整体构建上实现突破。如何打破这一思维定势,至少要避免两个错误倾向:

(一)要避免全盘照搬“三个组成部分”

在长期的影响下,“三个组成部分”的旧模式已经对人们整体把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形成了阻碍。这导致人们只看重三个组成部分或者某一部分,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完全等同于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甚至认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身,而轰然不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完整的严谨的内容体系。这不仅会使人们无法形成对马克思主义整体认识和准确把握,更会使马克思主义指导实践产生先天的、致命的缺陷和错误。如果不从结构和范式上进行突破,而是全盘地、简单地照搬“三个组成部分”的旧模式来构建、宣传和传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只能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甚至会深陷其中而不知正确的方向在哪里。因此要打破思维定势,就必须要避免全盘地照搬“三个组成部分”的旧模式。

(二)要避免全然脱离“三个组成部分”

在认识“三个组成部分”模式的局限性的同时,我们也应认识到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仍然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虽然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包含丰富的内涵,除三个组成部分之外,还涉及政治学、社会学、法学、伦理学、民族学、人学、教育学、历史学、军事观、妇女观和青年观等内容,但是,这三大组成部分的内容是其中最主要、最根本、最具实质性的内容,也是从整体上构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体系必须首先把握的主体内容。没有这三大组成部分作为主体内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就完全失去了整体构建的可能,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不能为了突破“三个组成部分”的思维定势,而否认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主体内容。有的学者,为了实现所谓的突破,完全脱离“三个组成部分”来解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试图构建一个新的逻辑结构和理论体系,这就从根本上背离了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原则要求。这种现象,值得我们进行深入的反思。

二、贯彻三个基本规范的内在要求

从整体上把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必须全面贯彻“三个基本规范”的内在要求。马克思主义的核心主题、理论基点和内容主线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三个基本规范”。其中,马克思主义的核心主题是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理论基点是世界观、方法论;内容主线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和人的解放的规律,它们从三个最主要、最关键的方面为整体把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提出了基本规范。按照“三个基本规范”的内在要求,我们必须围绕核心主题、立足理论基点、贯穿内容主线,来从整体上把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一)围绕核心主题: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

首先,核心主题必须明确在马克思主义的定义中。“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是认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首先面对的问题。从整体上界定马克思主义,必须直接点明马克思主义的核心主题,即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这一定义,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集中概括,反映了马克思主义的核心主题和精神实质,明确了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属性,也强调了无产阶级在实现自身解放和全人类解放中的地位和历史作用。其次,核心主题必须深化在整个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体系中。围绕实现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主要是回答“为什么要实现”、“为什么能实现”,以及探讨“怎样实现”、“如何实现”。而这些深刻问题又无法从宏观上笼统地回答,而是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分解为一些具体的问题,如“存在与意识问题”“认识与实践问题”、“社会基本矛盾问题”、“所有制问题”、“资本主义经济制度问题”、“社会主义制度问题”、“人的自由全面发展问题”等等。只有在这一系列的具体问题的探讨中,才能逐渐形成对“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阐述。同时,也只有紧紧围绕“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才能把握论证和探讨这些具体问题的根本目的和正确方向。再次,核心主题必须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当代实践的结合点。马克思主义是一个理论与实践不断结合的发展的整体,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也必须体现实践性和与时俱进性。换句话说,就是要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反映当代无产阶级和马克思主义政党在实践中的新鲜经验和最新理论成果,以及回应当今时代和当代社会一些新的现实问题,从而体现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当代实践的结合。而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就是最佳结合点。围绕这一核心主题而展开的实践,就是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发展。而对这些实践的经验总结,都应充实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体系当中。

(二)立足理论基点:世界观、方法论

首先,必须以世界观、方法论作为整体构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体系的起点。既然只有认识了世界观、方法论,才能把握马克思主义整体性和认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那么阐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必须从以阐述世界观和方法论起点。要从阐述世界观和方法论开始,逐步深化人们对于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认识,从而整体构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体系。其次,必须以世界观、方法论作为整个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体系的基础。毛泽东指出:“马克思主义有几门学问:马克思主义的哲学,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学,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阶级斗争学说,但基础的东西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这里所指的就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可以说,彻底而完备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构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体系的理论基石。剖析资本主义社会制度,揭示剩余价值和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论证社会化大生产与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矛盾,得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结论,指明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和实现这一历史使命的道路和方向,探讨人的解放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所有这些都必须建立在世界观、方法论的基础之上。要立足于理论基点,充分把握世界观、方法论与其它基本原理之间的逻辑联系,从而彰显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特征。

(三)贯穿内容主线: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和人的解放的规律

首先,要以社会认识论的一般原理作为全面理解人类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基础。要全面阐述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一般规律,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动力,人类有目的性的活动和历史发展的合力,从而形成对唯物史观的一个全面把握,为全面理解人类社会发展客观规律构建基础。其次,要以社会形态更替的一般规律作为全面理解人类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脉络。要按照社会历史运动过程和规律,全面阐述资本主义论的一般原理、社会主义论的一般原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从而形成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人的解放理论的深刻领会和全面把握。再次,要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作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落脚点。要通过揭示人的发展的一般规律,阐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一般特征及其与共产主义社会的关系,并将阐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作为对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这一核心主题的升华。

总之,围绕核心主题有助于以“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统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体系,形成对原理体系的宏观的、整体的把握;立足理论基点有助于以“世界观和方法论”夯实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根基,为展开论证和构建体系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贯穿内容主线有助于以“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和人的发展的规律”构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逻辑的完整性,使其能够前后贯穿、逻辑严整。可以说,它们的共同作用将使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体系成为一个内容完整的、立论有据的、逻辑严谨的整体。因此,贯彻这“三个基本规范”的内在要求,有利于从一定程度上打破“三个组成部分”思维定势的束缚和影响,有利于更加合理地构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体系,从而更加闪耀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光辉。

[1]梁树发.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要贯彻整体性原则[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6(7).

[2]毛泽东.毛泽东文集(第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396.

胡馨月,女,1984年1月出生,湖北武汉人,湖南女子学院讲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湖湘女性文化。

猜你喜欢

基本原理定势世界观
压缩空气动力汽车的基本原理及可行性分析
试论中学数学学习中思维定势与求异思维的关系
文化定势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研究
世界观(二)
重读《夜读偶记》
以处理“圆周运动问题”为例谈思维定势的形成与对策分析お
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时期的小镇“序曲”
关于世界观与方法论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