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6,守底线 防风险

2016-11-27

领导决策信息 2016年1期
关键词:债务政府

2016,守底线 防风险

元旦新论

2016 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我国面临的内外部环境更加复杂、改革发展的任务更加艰巨、经济社会风险更加多样,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四降一升”,即:经济增速下降、工业品价格下降、实体企业盈利下降、财政收入增幅下降及经济风险发生概率上升更加明显。必须增强风险意识,强化底线思维,把握新苗头,管控新风险,谨防重点地区和领域酝酿发酵,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和区域性风险的底线。同时,做好社会风险的把控和安全生产风险的预防,形成全方位、立体化风险防控格局,提升风险治理能力与治理体系现代化水平。

1 汲取股市汇市波动教训,强化金融风险预警和专项整治

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重要任务之一,核心就是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和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围绕打破刚性兑付,强化金融市场信用违约监管和处置,有效释放风险,引导形成正确预期。

加强全方位监管,开展金融风险专项整治。2015年,我国金融领域曾出现过两次比较大的风险挑战,先是股市震荡,后是汇市波动,中央高层亲自部署,果断出手,防范住了系统性金融风险。认真分析这两次风险,可以发现,不成熟的交易、不完备的交易制度、不完善的市场体系、不适应的监督制度,再加上内部一些人贪赃枉法,这几个问题相互叠加,金融风险必然成倍放大。因此,必须在加快金融“去杠杆”的过程中,重点恢复市场功能,加强基础性制度建设。同时,加强全方位监管,规范各类融资行为,抓紧开展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加强风险监测预警,严肃处理风险个案。要对投资理财、非融资性担保等重点领域加强风险监控,坚决遏制非法集资蔓延势头。对互联网金融要明确市场准入机制,完善金融创新业务运作框架,加强金融创新的监测和预警,完善有关金融机构的市场退出机制等。

关注苗头性风险,防范重点领域风险发酵。目前,国内过剩产能、高杠杆、房地产高库存和各种金融风险叠加,大量资金离开实体企业流向虚拟经济,资产泡沫膨胀。另外,2016 年要加大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的力度,以及对僵尸企业、影子银行、土地财政等的规范处理,企业产能过剩出清将带来偿债压力,债务违约风险上升。为此,在处置过剩产能过程中,对企业债务要规范化管理,加大对逃废债的司法处置力度,同时加快不良资产核销力度,实施不良资产证券化,增强银行的风险抵御能力。

2 处理好稳增长与控风险的关系,筑起地方举债“防火墙”

100 多个市本级、400 多个县级的债务率超过100%。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陈竺 2015 年 12 月24日在全国人大审议《关于规范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工作情况的报告》时指出,由于一些地方政府前期存在过分举债和隐性举债,未来是否可能出现一些地方政府事实上破产的问题值得警惕。财政部部长楼继伟称,2014 年底地方政府债务的债务率为 86%,低于 100% 的警戒线,总体上风险可控。但局部地区债务规模较大,经济下行压力大,地方土地出让收入持续下滑,偿债能力下降,个别地区存在发生局部风险的可能性。为此,必须做好地方政府债务转换工作,推动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市场化转型和融资,完善全口径政府债务管理,改进政府债券发行办法。

地方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率接近风险警戒线。从已披露数据的10个省 (区、市 )来看,2015 年年末浙江省以 9188.3 亿元的债务限额居于首位,其中预计债务率为 92.9%,低于警戒线,但少数市县债务规模增速过快,超警戒线。据全国人大常委会专题调研组的报告显示,从债务结构来看,2014 年末全国地方政府债务余额 15.4 万亿元中,省级、市级和县级(含乡镇)分别占比为 14%、42% 和 44%。从举借主体看,主要是融资平台、政府部门和机构、事业单位及国有企业。从借款来源看,主要是银行贷款、BT等应付款、地方政府债券、企业债券、信托、中期票据和短期融资券等。从债务期限看,2015 年至 2017 年到期的占 54%,2018 年及以后年度到期的占 40%,以前年度逾期债务占 6%。

防范交叉感染,多策并举加强全方位监管。进入 2016 年,地方政府偿债任务将更加艰巨,处理好稳增长与防风险的关系。一是规模控制,落实限额管理,债务余额不得突破已经批准的限额。二是落实偿贷责任,统筹预算资金,偿还政府存量债务,必要时可处置政府资产。三是发行地方政府债券,置换到期债务,降低利息负担,缓解当期的偿债风险。四是将有收入来源的项目通过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的模式进行改造。五是健全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预警和应急处置机制,督促列入预警范围的高风险地区制定中长期债务风险化解规划,对可能出现的局部风险做好应对。六是加快推动建立债务违规举债责任追究制度,将债务管理真正纳入干部考核评价和履职审计体系,对违反预算法的行为坚决依法处理、严肃问责,有效避免产生新的“政绩工程”负债。

3 构建社会风险多元管控格局,更加注重引导市场行为和社会心理预期

伴随着经济转型和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社会群体思想多元、利益分化明显、社会诉求更加多样,特别在进入信息化、大数据时代之后,网络舆论的影响力、冲击力、破坏力不可限量,社会风险隐患明显增多,以及暴力恐怖活动影响范围更广,防恐反恐压力更大。“十三五”期间,必须以提高人民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为目标,从实现社会善治出发,引导社会成员增强风险意识,努力形成政府和社会共同防范、化解、管控风险的良好局面。宏观调控要特别作好社会心理引导,要善于把握消费和投资行为背后的市场预期和社会心理,重视研究市场主体的行为特点,增强政府决策的前瞻性、可预期性和透明度,加强同市场行为主体的沟通融合,相向而行,共建共享,在提高客观政策科学性的同时,提高政府政策的艺术性,推进风险防控工作科学化、精细化。

不断创新风险预警机制,增强对风险隐患的敏感度和预见力。善于从小问题、小苗头中看到大隐患、大风险,防患于未然。依托基层组织,发展信息员,完善社会矛盾滚动排查、隐患先兆及时预警机制,努力做到发现在早、防范在先、处置在小。做好全领域风险排查、预警性风险研判、常态化风险管控、突发性事件应对处置等重点工作,防止累积扩散、突破临界状态。依托物联网技术、智能安防系统,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中心,善于从多源的、分散的、碎片化的大数据中找到规律,做好突发舆情事件的应急处置。

坚持源头治理、动态管理、应急处置相结合,完善社会矛盾排查和调处化解综合机制。随着结构性改革的深入,会带来部分职工下岗失业、收入降低等阵痛,要更好发挥社会保障的社会稳定器作用,把重点放在兜底上,保障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基本公共服务。牢牢把握预防化解不稳定因素的主动权,落实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制度,加大评估结果应用。综合运用多种手段,健全调处化解矛盾机制。加强和改进信访工作,深入推进信访事项网上办理,着力提升解决群众合理诉求、维护群众合法权益水平。

抓好安全生产风险化解工作。要把安全放在第一位,把住安全关、质量关,并把安全工作落实到城市工作和城市发展各个环节各个领域。按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追责的要求,细化落实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领导责任、相关部门的监管责任、企业的主体责任。提高防灾减灾和应急能力,完善自然灾害救助制度,健全救灾应急社会动员机制,落实统一指挥、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管理为主的自然灾害应急管理体制。

最后,在当前国际反恐的大背景下,还要特别重视和依法严密防范严厉打击敌对势力渗透颠覆破坏活动、暴力恐怖活动、民族分裂活动、极端宗教活动。始终保持对暴力恐怖活动的高压态势。

4 抓好去产能、去库库、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提高区域经济抗风险能力

用更微观的视角观察中国经济,“十三五”地区经济的分化风险不容忽视,个别地区的经济断崖式下滑已敲响警钟,资源和生产要素市场化配置程度不高,资源型产业产能过剩问题突出、发展空间趋紧、抗风险能力弱化等问题值得关注。诸如煤炭大省山西、钢铁大省河北、以及东北地区等,都从曾经的经济高速增长到“滑铁卢”,接下来,这些地方还将面临更繁重的去产能、去库库、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任务,做好经济风险预警更加重要。

风险意识不强是最大风险。2015 年,我国投资增速已经降到多年来的最低点,1-11 月只有 10.2%。工业产能过剩问题日趋严重,产能利用率也正下降到74% 左右,钢铁、煤炭、水泥、建材等尤为突出。另外,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加大,一些行业和企业出现裁员或隐性失业情况。特别是一些地方财政收入负增长,而财政支出刚性很强,民生支出压力加大,有的地方已出现工资和养老金支付困难。但是,在多重风险叠加的背景下,多数省份“十三五”规划建议,对经济社会风险预判做得并不深入,对风险问题的分析着墨不多,风险防控的措施也只是“点到为止”,也很少有省份在规划建议中对经济风险做专门说明。如果对经济下行风险绕道而行,就会影响地区经济发展整体规划和部署,甚至影响地区未来现代化建设进程。

加强经济下行风险研判评估,找准病根开好药方。

经济断崖式下滑表象是资源价格的冲击,实质是对地区单一畸重的产业结构和发展模式的冲击,警示资源型地区要在转型发展上做大文章,努力从“一柱擎天”“一业独大”转向多元发展,增强经济发展的抗逆性能力。创新驱动是中国经济新的发动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与“互联网+”相结合,正在引发一场新工业革命,是抓住机遇实现“弯道取直”“弯道超车”的关键。各地要特别重视和强化创新驱动对于防风险的重要作用,一手抓新兴产业培育,一手抓传统产业改造提升,促进优胜劣汰。同时,要加快创新改革,用改革的办法化解经济发展中结构性、体制性的问题和市场化程度低的问题。通过改革激发经济发展内生动力,充分释放改革红利,为发展开路、清障、除弊,让市场主体“舒筋壮骨”。

抓住最佳时间窗口,加快落后产能出清和僵尸企业处置。处置“僵尸企业”是化解产能过剩的牛鼻子。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是优化存量、引导增量、主动减量、促进产业兼并重组,全面提高效率。处置“僵尸企业”是绕不开的坎,是必须做的手术,对那些已停产半停产、连年亏损、资不抵债、靠政府补贴和银行续贷存在的企业必须“出清”。各级地方政府要停止对“僵尸企业”的财政补贴和各种形式保护,妥善处理保持社会稳定和推进结构性改革的关系。要根据五中全会提出的“更加注重运用市场机制、经济手段、法治办法化解产能过剩。加大政策引导力度,完善企业退出机制”的要求,通过兼并重组、债务重组乃至破产清算,实现市场出清。司法部门要依法为实施市场化破产程序创造条件,加快破产清算案件审理。财政、金融、社保部门要提出和落实财税支持、不良资产处置、失业人员再就业和生活保障,以及对“僵尸企业”处置任务重、财政困难的地方给予专项奖补等政策,用“小震”防“大震”。要按照企业主体、政府推动、市场引导、依法处置的办法,研究制定全面配套的政策体系,因地制宜、分类有序处置。在具体推进中,多兼并重组、少破产清算的原则,制定时间表和任务书,清理退出一批、重组整合一批、创新发展一批,用“腾笼换鸟”的思路去换产品、换技术,为新兴产业发展腾退空间。

在稳妥处置僵尸企业的同时,要更加注重产业创新,加强产业发展规划,创新产业引导扶持政策,充分发挥产业基金的引导带动作用,促进产业集群化、高端化、特色化、智能化发展。突出产业高端要素集聚特色,加强创新链与产业链衔接,切实推动产业创新落地。加大产业集聚区创新提升力度,突出核心区块建设,加快打造大产业集聚发展高地。同时,要特别重视和培育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生态,加快市场主体升级,通过实施小微企业成长计划等,促进小微企业集聚、集约、集群发展,推动中小微企业总量持续扩大、效益持续提升、贡献持续增强。在小微企业发展中,要注意产权保护法治化,依法保护企业家财产权和创新收益。要全面放开竞争性行业和垄断行业竞争性业务,消除民间资本进入的各种隐性壁垒,支持民间资本参与国有企业改革。要特别重视和做好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工作,实质性减轻企业负担。

健全市场体系,提高政府风险治理能力。“十三五”这五年是滚石上山的五年,如何将“供给侧改革”列入重要的政策篮子,加大结构性改革力度,打好稳增长的组合拳,熨平经济短期性的波动,对地方政府来说是个很大的考验。要从破解制约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着手,针对体制机制弊端突出、市场发育不完善、创新创业环境欠佳等突出问题,做好加减乘除运算,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这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主线。改革的重点是解决市场体系不完善、政府干预过多和监管不到位问题。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绝不是要更多发挥政府作用,而是要在保证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的前提下,管少、管好,办好那些市场管不了或管不好的事情,注重以简政放权激发微观活力,以减税降费减轻企业负担,以结构调整促进转型升级,以改善和创新供给、优化需求结构来扩大需求总量。要着力培育新动能,做新兴和的鼓励者、促进者、保护者,使新动能的的增强超过旧动能的减弱,尽早渡过结构调整阵痛期的难关。要充分发挥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作用,把“双创”融入各领域各环节,最大限度激发人民群众积极性和创造性,推动发展从过度依赖自然资源转向更多依靠人力资源,不断提高全要求生产率。

猜你喜欢

债务政府
不断滚动贷款,同时减记债务:政府如何才能从破产中更快恢复? 精读
知法犯法的政府副秘书长
预算监督显作为 管好政府“钱袋子”
省级政府金融权力榜
不知情配偶是否应承担另一方因赌博等违法犯罪行为形成的所谓夫妻共同债务?
债务危机离我们有多远?
完形填空三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