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容的背后
2016-11-27刘小琴
刘小琴
宽容的背后
刘小琴
在我新接任班主任的班上,大李、小李两位同学个头大,力气大,在班上称王称霸,手下有一群听喝的“小将”。因为他们爱捣乱,上课要么睡觉打呼噜,要么敲桌子讲话,课余打骂同学是家常便饭,所以有的老师对他们挠头。听原八年级班主任和科任老师说,这两个同学还与他们顶过几次嘴,甚至骂过班主任。
上学期,我带了他们所在的班级,一开学他们就给我一个下马威:上数学课时两个人做鬼脸引起全班大笑。我火了,当场狠批了他们一顿。他们却若无其事,嬉皮笑脸的。
两个星期过去了,他们依然我行我素。我与其他科任老师分析了他们的现状:成绩差,受家长与老师的歧视。因此,他们自卑感太强,认为老师学生瞧不上自己,就来个破罐子破摔。
于是我先进行家访,与他们的家长商议,希望家长不要轻易地打骂他们,多给他们一些鼓励与温暖。然后,我分别找他们两个单独谈心。
起初,他们变化不大,上课同样做小动作,扮鬼脸,甚至缺课。我发现了,也不像以往那样大声训斥,而是向他们无声地微笑。课后又找他们个别谈心:“你现在进步了,我真高兴,不过上课时不能做小动作。”他们听了,都奇怪地看着我。
一天,他们又在寝室里骂人了,值周教师发现后告诉了我。我火冒三丈,闯进教室,准备来一顿“雷电交加”。这时我想起了马卡连柯的一句话:“忍耐是对学生最好的宽容,个别批评是对学生最大的爱护。”我忍住了,把他们分别领进了办公室,严肃地进行了批评,尔后讲述了他们前两届几个经常犯错误的学生重新振作的故事。
后来,学校召开秋季运动会,他们分别拿下1500米、400米、200米、铅球4个第一。我一直激动了几天!他们一举拿下4个第一后,我组织班上的宣传小组立即写了几篇稿件在校广播室播放。我细心地观察他们,他们坐在树荫下认真地听,一动也不动。
我告诉其他科任老师,只要他俩上课认真就要表扬。有几次劳动课他俩特别积极,我不但在班上表扬他们,还在全校课间操时表扬了他们。其间他们虽然偶尔也有些小毛病,但我从不当众出他们的丑,而是个别引导、批语。即使他们数学测验只有20分左右,我也是温和地对他们说:“要努力啊!这次考20分,下次争取考30分,再下次就可以考40分、50分、60分的,老师相信你们有志气。”
看到这种情形,有几个老师劝告我:“对待大李、小李,你不能宽容、放纵他们,否则他们更肆无忌惮。”我莞尔一笑:“宽容并不等于放纵,鲁迅俯首为学生捡鞋子,徐特立向学生作检讨,这难道是放纵?我只不过在帮助他们恢复自尊、树立信心。”老师听完叹了叹气。
我仍然用我的宽容逐渐感化他们。实践证明,我的教育是成功的。最近,大李同学在周记中这样写到:“感谢您,老师,是您给我勇气,给我无限的爱。”小李同学在周记中说:“我多想进步,老师只有你能帮助我。老师是你为我点燃了黑暗中的灯。”现在他们被同学们选举为值日班长和劳动委员,带头做好事。过去的“小将”们自然也遵守了纪律,班风随之好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