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体育环境对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的影响*
2016-11-27颜维宝谢芳王建民
颜维宝 谢芳 王建民
(河西学院体育学院,甘肃张掖 734000)
高校体育环境对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的影响*
颜维宝 谢芳 王建民
(河西学院体育学院,甘肃张掖 734000)
高校体育环境包括体育物质环境和体育社会环境,是高校体育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保障大学生体育学习和影响大学生体育参与的重要因素。本研究在阐述高校体育环境及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特点的基础上,客观分析了高校体育环境对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的影响,并提出了改善体育环境的对策与建议,以保障高校体育工作的顺利开展,促进大学生良好体育锻炼行为的养成。
高校;体育环境;大学生;锻炼行为;影响
体育环境是学校体育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保障学生体育学习和影响学生体育参与的重要因素。大学生正处于长知识、促进身体发展的重要时期,良好的体育环境,会给大学生一种无形的力量,激发他们对体育运动的欲望,促使大学生自觉、积极、科学的参加体育锻炼;促进大学生体格、体能以及身体素质的不断提高,增强对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对疾病的抵抗能力,培养大学生的体育兴趣,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行为;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及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探讨高校体育环境及其对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的影响,旨在为改善高校体育环境,满足大学生体育锻炼的需求,促进大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行为及高校体育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理论参考。
1 环境、体育环境及高校体育环境概述
环境指的是围绕某一事物,并对这些事物产生影响的外界客体,一般指人们生活、学习、工作的周围事物和氛围,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体育环境就是与体育这一主体相对应的客体,与体育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各种因素的总和。它们能够与体育发生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并对体育产生直接、间接的正面、负面影响[1]。体育运动离不开环境,需要在特定环境下进行的,没有良好的体育环境,体育运动的效果就会受到影响;同样,不合理的体育运动及不良的体育锻炼行为也会对环境产生一定的破坏或损害作用。高校体育环境是指以高校体育活动为中心的周围空间及与高校各项体育活动有相关联系的事物境况,主要包括高校体育物质环境和体育社会环境。体育物质环境指在体育运动中能够直接感知的物质,包括校园内和学校周边的自然体育环境和体育场馆、体育设施和体育器材等,属硬环境;而体育社会环境则属软环境,指思想、精神、文化层面的诸多因素,其主要包括学校体育开展状况、体育文化宣传、相关规章制度等软性的影响因素。人是体育锻炼的主体,一切体育环境的设置都应以人为本,所以高校的体育环境应以大学生为本,只有以大学生为本的体育环境才能更好的满足大学生的需要,并通过体育锻炼使自身机体发生良好的变化,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行为。
2 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及特点
体育行为是人与体育发生联系时的综合表现特征,按其表现形式可分为隐性体育行为和显性体育行为[2]。隐性体育行为主要由体育需要、体育价值观、体育态度等构成;显性体育行为是人们在体育生活中具体的、外在的表现特征,主要包括体育活动的时间、体育活动的内容、体育消费、体育信息的获取等方面,其中隐形体育行为对显性体育行为具有驱动、导向和支持作用,是人们心理活动与体育发生联系时的综合表现特征。另外,根据体育行为的目的又可分为体育学习行为、体育锻炼行为、体育管理行为等,其中体育锻炼行为是指体育锻炼者在内部因素与外部环境的交互作用下,运用各种身体练习方法,结合自然力和卫生措施,以强身健体、调节精神、丰富文化生活为目的的锻炼活动[3]。大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后期,兴趣和爱好趋向集中,思想活跃,思维敏捷,对新鲜事物接受快,身心发展的潜力大,可塑性强,是培养终身体育锻炼意识的最佳时期。良好的学校体育环境,有助于大学生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行为,使体育锻炼生活化、常态化,对现在及日后的身心健康都会起到很大的作用。
3 高校体育环境对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的影响分析
3.1 高校体育物质环境对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的影响
高校体育物质环境包括校园内和学校周边的自然体育环境和人工体育环境。
3.1.1 自然体育环境对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的影响
自然体育环境是人类进行体育活动所依赖的各自然条件的总和[4]。其主要包括大气环境、水环境、陆地环境和生物环境等。如果校园内景色宜人、空气清新、阳光充足,鸟语花香、空地多,就会诱惑大学生们闲暇时间走出教室、宿舍,到户外利用校园空地自然资源进行各种运动,将会形成浓厚的校园体育锻炼氛围,使大学生们在实践中了解体育、参与体育和享受体育;如果学校附近有小河、小树林、山脉、沟渠、田野和沙地等,大学生们就可以走出校门到大自然中去,因时、因地制宜,创造性地开展各种体育活动,既可以丰富体育活动的内容,又可以缓解学校体育场地与器材不足的矛盾;大学生置身于自然环境中,不仅可以缓解学习压力、发展身体、增强体质,还可以培养和激发大学生体育学习兴趣、促进个性的发展和顽强意志品质的形成。相反,如果校园内和学校周边空地少、环境卫生差、噪音大、水资源不足,缺乏适合运动的自然体育资源,这样就不同程度的限制了大学生户外体育运动项目的开展及大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时间和次数。可见,自然体育环境为体育运动提供运行、发展的场地、资料;反过来,体育运动的运行和发展也要尽力与自然环境保持和谐、一致,要遵循自然规律,力求使大自然与人处于“天人合一”的境地。
3.1.2 人工体育环境对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的影响
人工体育环境主要指体育场馆、体育设施和体育器材,这是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基本条件和物质基础,也是影响大学生体育锻炼的重要因素。如果学校的场地器材充足,卫生环境好,维护保养好,使用费用低廉,就会调动大学生积极、主动的体育学习与锻炼热情,激发大学生参加运动的欲望,把体育学习当做一种乐趣,就容易形成正确的体育意识和体育行为,这样,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外驱力的阻力就越小,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可能性就越大,在提高身体素质的同时就会逐步形成自觉锻炼身体的习惯,促使其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相反,如果体育场地少,体育设施与器材缺乏,使用费用高,种类不齐全,就会直接影响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热情,降低大学生参加体育运动的积极性,影响体育课的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影响新兴的、时代性强的运动项目的引入与开展,不利于满足大学生不同层次的需要及个性发展的需求。
3.2 高校体育的社会环境对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的影响
高校体育的社会环境包括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体育锻炼的氛围、学校领导对体育的态度、体育的各项规章制度、学校体育的开展状况、学生参加体育锻炼情况等。这些因素并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各种因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依赖,共同影响着体育的内容、形式、性质和发展过程,影响着大学生的体育价值观的形成、体育参与的积极性及体育习惯的养成等。各高校应根据自身实际,充分发挥学校内在优势,挖掘体育环境的软性因素,从而真正实现环境育人的教育目的。
3.2.1 校园体育文化对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的影响
校园体育文化是校园文化的组成部分,是指校园内呈现的一种特定的体育文化氛围。它是以学生为主体,以课外体育、文化活动为主要内容,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5]。丰富多彩、健康活跃的校园体育文化,是学校体育教育及全民健身计划实施的助动力。广泛开展校园体育文化,能够促进大学生的体育知识、技术、技能的学习,提高大学生体育素质、机能能力、体育的组织和运用能力以及大学生自我表现、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的能力,培养大学生的体育意识,促进体育观念的形成,磨练大学生的思想意识品质,提高大学生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对丰富大学生的学校文化生活,培养全面发展的建设人才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3.2.2 学校领导的体育的态度对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的影响
校领导是学校工作的领导者、组织者和推动者,学校体育工作开展的好坏,领导的态度很重要。相当一部分高校领导对学校体育工作重视不够,主要表现为:体育经费投入不足,致使场地、器材建设不足、维修保养受限;运动训练、竞赛活动难以开展;贯彻执行体育文件不彻底,不能把学校体育活动纳入学校工作计划,不能把体育教师的课外训练纳入体育课程,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体育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也限制了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相反,如果学校领导重视体育,关心体育,就会关注学校体育的发展,加速学校体育硬环境、软环境的建设,激发体育教师的工作热情和学生的参与热情,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和行为。另外,以体育为宣传学校的窗口,还可以提高学校在社会上的知名度。
3.2.3 学校体育的开展状况对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的影响
学校体育包括体育课、课外体育活动、运动训练和竞赛。大学生是一群朝气蓬勃、充满活力的群体,他们富有挑战性,同时他们心理上正逐步走向成熟,具备了自我管理的条件。大学生的体育兴趣与许多因素有关,其中学校体育方面应担负重要的责任。学校体育课的教学形式、内容、方法和考核,课外体育活动、运动训练和竞赛的组织管理、奖惩制度等都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目的、动机、兴趣和热情,影响着大学生的体育锻炼行为的形成。
3.2.3.1 体育课对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的影响
兴趣是一种心理倾向,爱好是一种行为的积极表现,而习惯则成为生活中的自然行为。体育课程的安排,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选用、体育教师的配备和教师自身的素质、教学环境和学习氛围、体育课程考核、规章制度的制定都会不同程度地影响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只有安排了符合学生运动意愿的体育课程,选择了学生喜欢的教学内容,制定了促进学生学习体育课程考核体系和规章制度,配备了他们喜爱的体育教师,创造了融洽、和谐的课堂气氛,学生才能体验到运动的乐趣,更加积极的学习体育知识,掌握体育技术和提高体育技能,进而对体育锻炼产生兴趣,并成为一种爱好,形成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使体育锻炼生活化,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3.2.3.2 课外体育活动对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的影响
课外体育活动是培养大学生健身意识和良好锻炼习惯的重要途径。大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目的多样,在锻炼项目和内容选择上随机性很大,他们渴望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课外体育活动,因为整洁、明亮的课外体育活动环境,充足的体育场地器材,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内容,井然有序的组织管理,专业教师的指导及规范的管理制度,能引发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新鲜感,产生跃跃欲试的心情,增加大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热情和兴趣。另外,如登山、游泳、远足、郊游、定向越野、森林探险等户外课外体育活动,对学生思想品质的提升,体育态度的转变、体育情感和团队精神的培养及大学生意志的磨炼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3.2.3.3 运动训练和竞赛对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的影响
当前社会竞争激烈,学校教育有责任培养学生成为具有高度竞争意识的人才,恰好学校体育就具有这样的功能,能为学生提供培养竞争意识的良好环境,如各项运动训练和竞赛就可以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拼搏精神。另外,训练和竞赛中涌现的体育明星,对大学生的体育锻炼能起到榜样作用,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的形成,无形中会促进体育态度、体育兴趣、体育情感、体育素养等隐形体育行为的发展,进而驱动显形体育行为的发生,增加体育锻炼的次数和时间,注重体育锻炼的效果,使大学生能以美好的心灵、健康的形象去迎接挑战,为社会服务。
3.2.4 学校体育制度对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的影响
为保证学校体育工作的正常开展,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学校要根据国家有关体育文件精神,结合学校自身的实际情况,对体育课、课外体育活动、运动训练和竞赛、体育教师、场地设备和器材、体育经费、体育组织管理、奖励与惩罚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以保证学校体育工作正常、有序的发展,如体育课程的安排、要求与考核;早操、课间操、课外体育活动的时间、频度;体育场馆的开放、使用与收费等制度;运动训练和竞赛的管理和奖惩制度;文体活动的组织管理制度等这些软环境的建设都会不同程度地影响大学生的体育参与状况及体育锻炼行为的养成。
3.2.5 体育锻炼氛围对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的影响
氛围是指周围的气氛和情调。体育锻炼氛围就是以体育活动为载体,在体育运动运行和发展过程中显现出来的态度、情调和气氛,有赖于群体共建,同时又反作用于每个个体[6]。体育锻炼氛围的形成受很多因素的影响,首先受时间和空间的影响;其次,受学生方面的影响,包括学生对体育锻炼的认知水平、自我锻炼的自觉坚持行为,掌握体育锻炼的技术和技能水平,协调锻炼时间与学习时间的矛盾的能力水平,学生周围同学锻炼习惯的影响,此外,还受学校场地器材的提供情况,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情况,体育活动的组织情况以及以体育活动为主体的对外交流情况,体育教师的形象和风格等因素的影响,所有这些因素共同作用形成一种特殊的、带有强烈印象的景象,这就是氛围。氛围对大学生的个体思维及身体行为产生很重要的影响。良好的体育锻炼氛围具有强大的感染力,能对大学生的体育价值观念和体育行为活动起到一定的规范与调整作用,更有助于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体育价值观和终身体育观,有利于大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从而自觉养成积极的体育锻炼习惯,自觉地将闲暇时间投入到体育锻炼之中,在提高体育技术、技能和身体素质的同时,增强人与人之间的沟通能力、磨炼大学生的意志、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团结协作的精神。
4 对策与建议
4.1 加强高校体育物质环境建设,满足大学生体育锻炼需求
体育的物质环境是体育运动的基础和保障,是影响大学生体育锻炼的重要因素。良好的体育场馆和现代化的健身器材是吸引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重要物质条件。高校体育的物质环境不能仅仅是达到学生基本运动的需要,更重要的是要满足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各种需求。学校应从整体发展的角度出发,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向体育物质环境建设倾斜,加大学生必须的体育场地和场馆的建设和对现有体育场地设施的更新和完善,最大化的提高体育场馆、设施的利用率。合理利用校内外的各种体育资源,争取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体育锻炼的物质环境,最大化地满足各个层次学生对体育运动的需要。另外,还应注重学校周边自然体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探索适合当地地理环境的体育运动项目,拓宽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空间。
4.2 加强高校体育人文环境建设,激发大学生体育运动兴趣
高校应加强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及体育人文科学教育,创造一个开放、积极、愉悦的体育学习环境,针对大学生的体育需要开展体育活动,尽可能使更多的大学生参与其中,并在体育活动中获得良好的心理体验。加强体育社团、协会、俱乐部等组织的建设,提高大学生通过体育社团、协会、俱乐部参加体育锻炼的比例;加强师生间的交流与沟通,缩短师生间的距离,增强师生间的信任,创造和谐愉悦的学习氛围,在这样的环境中不仅能学到知识,锻炼身体,还能激发大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兴趣,培养体育情感。
4.3 完善体育规章制度,约束和激励大学生体育行为
在高校体育工作中,学校领导应提高认识,加强体育环境制度建设,将学校体育环境建设纳入到学校整体发展和规划之中;重视体育开展的各种硬件和软件的改善和投入;落实好各项规章制度,以完善健全的环境制度来指导高校体育环境的日常建设工作;协调好各部门之间的关系,完善体育教学、早操、课间操、课外体育活动、运动竞赛等方面的约束和激励机制,促使更多的学生参与体育运动;改革学校的体育达标和体育考试工作,发挥体育考核对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的引导作用,提高学生的锻炼次数和锻炼效果;加强体育场馆和器材的管理制度,提高其利用率,最大化的服务学生;保障体育教师的合法权益和利益,从多方面关心和支持体育教师,增加其服务学生的信心。
4.4 注重体育文化信息传递,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体育价值观
大学生的体育价值观是大学生对体育这一客观存在的社会现象感觉、思维、评价、判断的综合体现,它直接影响大学生对体育的情感、态度和直接体育行为[7]。在大学体育工作中,应积极为学生获取体育信息创造条件,借助校报、广播、橱窗、网络、影视、多媒体设备和体育理论的教学工作等加强体育信息传递,引导大学生获取体育文化信息,促进体育健身的舆论宣传,普及体育知识和体育锻炼对个人健康、学习以及生活的重要意义,从而在校园内树立或倡导一种科学、合理的体育健身、运动休闲的方式,激发大学生体育学习兴趣,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体育价值观,引导学生从应试性功利体育锻炼思想向终身健康需求型体育锻炼思想转变。
4.5 以体育竞赛为杠杆,培养校园体育氛围
体育锻炼氛围对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有至关重要的影响,浓厚的体育氛围能促进大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反之,体育锻炼氛围不浓,也会使部分想参加体育锻炼的人群失去参加锻炼的机会[8]。各高校体育部门在每学年初就应该制定全校性的竞赛计划,以竞赛为杠杆,使更多的大学生参与到体育运动中来,如传统体育项目竞赛,田径运动会、越野赛、篮球、排球、乒乓球、足球比赛等;另外,还要充分发挥院(系)部、班级和体育俱乐部的作用,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开展院(系)部、班级间、体育俱乐部的小型娱乐体育竞赛活动,如拔河、跳绳、羽毛球、键球、软式排球等比赛,促进大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培养大学生的体育参与和竞争意识,使广大学生在和谐、愉快的体育环境氛围中,通过耳闻目睹和亲自参与、体验,享受体育所带来的乐趣,逐渐强化体育锻炼的意识。
[1]熊茂湘.系统构建体育环境初探[J].中国体育科技,2003(1):24-26.
[2]金健秋,徐国宏,尹海立.大学生体育行为探析[J].中国体育科技,2001(7):33-35.
[3]王乐.体育环境对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的影响[J].现代教育管理,2012(6):119.
[4]杨月敏.体育环境对社区体育发展的影响[J].体育文化导刊,2004(11):43-44.
[5]魏四成.谈校园体育文化建设[J].湖北体育科技,2002 (4):404-405.
[6]魏相博,杨建荣.和谐的体育环境对学习兴趣的培养[J].卫生职业教育,2012(9):36-37.
[7]蒋俊如,陆丽娟.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与环境的分析研究[J].体育科研,2004(3):73-75.
Influence of College Sports Environment on the PE Behavior of College Students
YAN Wei-bao,etal.
(PE College of Hexi University,Zhangye 734000,Gansu,China)
Based on expounding PE environment at college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hysical exercise behavior of college students,this paper analyzes the effect of physical environment on college students'physical exercises behavior,and propose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on improvement of the physical environment,to ensure the smooth development of PE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promote good habit of physical exercise behavior of college student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sports environment;college students;physical exercises behavior;influence
颜维宝(1976-),甘肃皋兰人,讲师,研究方向:高校体育教学与训练。